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女侠请住手 » 第四十章 首辅之女(求追读)

第四十章 首辅之女(求追读)

    “小姐,该下楼了。”

    三楼包厢,待秦亦离开,紫菀进屋说道。

    按照大梁的诗会规矩,每出一首质量上乘的佳作,最后都会交到歌姬手中。

    身着盛装的歌姬,本就靠这个提升名气,接过诗稿后便会谱曲吟唱。

    自从祝想容来到醉仙阁,便成了此间当之无愧的头牌,今日这般场合,谱曲吟词自该由她出面。

    况且今日最有可能拿下头名的,是她们南楚的三殿下朱彦锡,无论如何,她都义不容辞。

    刚才她本已准备妥当,只是秦亦这一上楼,她似乎又打乱了状态,此时正捂着起伏的胸脯,小口小口的喘着气。

    “小姐,你说他会不会说出去?”

    紫菀有些担忧,小声问道。

    “他敢!”

    说完之后,祝想容都有点心虚,因为秦亦这样的男子,她原来是真的没遇到过啊!

    说才子不像才子,说无赖又不是无赖…

    就像…有点无赖的才子,实在让人头疼!

    祝想容把承诺书交给紫菀,让她收好,随后深吸一口气,戴上面纱,站了起来。

    “咱们下去吧,待七夕诗会结束,就随南楚使团一起回去!出来那么久,该回家了…”

    “……”

    ……

    诗会已经开始了一盏茶的功夫,却没有任何一首诗词突出重围,可见此次诗会评委之严格。

    这时,大厅中一阵喧闹,众人看向二楼。

    今天的祝想容身着一身蓝色流苏长裙,上镶有繁复华美的金色花纹,浅绣桃花,款式雅致。

    一头青丝挽成高高的美人髻,头上佩戴精美的玉钗及其配饰,衣领微微敞开,露出曲线优美且白皙修长的脖子,一身蓝衣更衬得肌肤如雪。

    她的脸上依旧戴着白纱,正是这种“犹抱琵笆半遮面”的朦胧感,让一众才子无限憧憬。

    在众人的注视下,祝想容来到二楼平台的幕帘之后,对着台下屈膝施礼,缓缓坐下。

    平台对面的包厢,朱彦锡眯起了眼睛。

    “这就是祝首辅的姑娘,祝想容?”

    孙正平朝幕帘的方向看了一眼道:“正是。”

    朱彦锡脸上划过一抹讥笑:“咱们这位首辅大人倒是运筹帷幄,而且敢让自己的独女以身犯险,就凭这份魄力,本王很是佩服啊!”

    仿佛听出了朱彦锡话中的嘲讽之意,孙正平眉头微蹙,说道:“殿下,下官觉得,其实祝首辅并非对殿下没有信心,只是世事无绝对,祝首辅深知陛下不想看到意外,才会想出此计。”

    “意外?”

    朱彦锡冷笑一声,“说到底,还是觉得本王没有十足的胜算罢了!”

    朱彦锡看向孙正平,神色一凛:“孙大人觉得京都的读书人,有人是本王的对手?”

    孙正平并没有因为朱彦锡的直视而退缩,依旧沉声说道:“殿下,京都第一才子徐振林乃国子监祭酒徐庭之子,实力不可小觑。灵州第一才子李慕白乃此次会考同名,同样是强劲对手,但下官曾仔细翻阅过两人近些年所写的诗词…”

    “比之本王如何?”

    “不如殿下。”

    “呵呵,那祝首辅岂不是在杞人忧天?”

    孙正平摇了摇头,道:“除了两人之外,还有另外一人,名为秦亦,此人前几天写了一首词,下官已经给殿下看过了。”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是吧?此词确实不错,但这么多年仅有一首词,这种人本王见多了,不足为惧!”

    很显然,朱彦锡对京都目前能叫的出名的才子都了如指掌,并且十分不屑。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醉仙阁中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念完之后,孙正平问道:“殿下,这首呢?”

    朱彦锡目色微凝,诧异道:“这是谁写的?”

    “这也是那位秦公子所写,而且据说是在瞬息之间,以祝姑娘之名写出来的。”

    “……”

    闻言,朱彦锡沉默下来。

    孙正平见状,心中松了口气。

    其实这次带朱彦锡出使,南楚皇帝私下中已经授意过他,情况允许之下,可以让他吃点亏,毕竟一个储君若是没有遇到过任何挫折,很难成为一代明君,因此孙正平也算是用心良苦了。

    再次抬起头来,朱彦锡说道:“若是此人今日再能写出此等佳作,本王难保赢他。”

    闻听此言,孙正平甚感欣慰。

    “殿下,正所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有些人精于诗词,也仅仅是精于诗词而已。而殿下不仅精通诗词书法,还精于兵法和武艺,这普天之下怕是无人能及,所以殿下不必妄自菲薄。”

    朱彦锡点点头,问道:“此人今日会作诗?”

    孙正平道:“祝姑娘昨日托人送信,说此人虽然精于诗词,却是爱慕钱财之徒。他已经收了祝姑娘一千五百两银子,保证不会参加七夕诗会,殿下不足为惧!”

    “……”

    爱慕钱财?

    朱彦锡愣了。

    他身为一个皇子,对钱财的概念比较模糊,毕竟钱财对他来说只是一串数字,可他觉得能写出这种流芳千古佳句的人…

    会缺钱?

    反正他是想不通的,不过还是赞赏道:“倒是本王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首辅大人能辅佐父皇这么多年,还是有道理的!”

    孙正平点了点头,看向二楼平台处,那位身穿官服的女子,第一次拿起诗稿,递给了旁边大儒。

    于是他沉声道:“看来,第一篇佳作已出。”

    朱彦锡也留意到了这一幕,问道:“此等场合之下,竟然能坐在此处,这位官服女子又是何人?”

    “此女乃大梁宰相古长松之女,她还有一个身份便是大梁第一女文官,官居中书舍人,参加今日这种场合倒也正常。”

    身为南楚使团正使,孙正平对于大梁朝堂上的事情可谓如数家珍,直接说道。

    “哦?原来大梁也有此等奇女子!”

    朱彦锡看着端庄大气的古月容,又瞥了幕帘之后的人影一眼,眯眼深思,不知在想些什么。

    (每一个出现的人物后期都有用,所以需要做好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