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重回80:我的文艺人生 » 433 和秦省文坛几位大佬一块去燕京

433 和秦省文坛几位大佬一块去燕京

    都是聪明人,话点到为止。

    两人也没再继续说这个话题,闲谝了会看快到下班时间,就各自回家。

    晚上在父母家吃完饭,夫妻俩带孩子出去玩,这是方明华的任务。

    现在《雪中悍刀行》已经完工,《秋菊打官司》也正在在紧张的筹拍过程中,张亿谋已经带人开着车到关中各县找合适的拍摄点,不过这不关方明华的事。

    现在暂时不写啥,所以到了晚上很清闲。

    带着儿子开车去丈母娘家,然后把女儿带出来到新城广场或者附近的革命公园区溜达。

    现在两个孩子都已经会走路,小短腿迈的挺快,你得一人盯一个,否则一转眼就跑的没影,路上到处都是车。

    还好,革命公园新开了一家小孩子的游乐场,里面滑梯、跳跳床、还有旋转木马,两个孩子现在最喜欢来这里。

    今天夫妻俩人带着孩子来到公园里的游乐场,先是一人带着一个孩子骑了一阵旋转木马,然后两个孩子就去玩跳跳床,大人在外面盯着就行。

    总算可以休息下,带孩子真累啊。

    方明华一屁股坐在石椅上。

    宋棠棠倒是很有耐心,站在边上看着孩子。

    “棠棠,别看了,坐过来休息下。”方明华喊道。

    宋棠棠看了两个正玩的开心的孩子,然后才过来坐在方明华身边,说道。

    “孩子小,我害怕被大孩子压到。”

    “没事,压倒也没啥事,小孩子嘛,磕磕碰碰很正常。”方明华笑着说道。

    宋棠棠瞪了他一眼。

    那意思哪有你这个当爸的这么心大?

    不过还是很顺从坐在丈夫的身边。

    “哦,差点忘记一件事,我过几天要去燕京,你看给你姥爷姥姥捎点啥?”方明好说道。

    “又去出差?”

    “开个会。”方明华事情经过简单告诉自己的媳妇。

    宋棠棠听完略一思索,脸上露出笑容,用调侃的语气说道:

    “哎呦.明华同志,看来又要升官了哦。”

    “作协里面的官算什么官?就是个名誉罢了。”

    “那也是对你在文学领域所作出的成就肯定呀,贾平娃很羡慕吧?”

    “对今天下午来我办公室,说了一大段话。”方明华如实说道。

    “在你们四个里面,贾平娃对这升官的事最热心,他这样说也很正常。”宋棠棠说道。

    “这未必也不是什么坏事,作协一摊子破事,总要有人管嘛。”方明华呵呵一笑。

    “好了,不说这个,这次去燕京你给我外婆外爷带些人参蜂王浆过去,他们年龄大了,身体弱,要好好补一补。”

    “行,没问题。”

    五一节过后,方明华提着行李包,里面装了好几盒人参蜂王浆,踏上去燕京的火车。

    当然不是他一个人,同行的还有作协主席胡才、副主席杜鹏成、王汶石、刘若冰、刘建军等人,他们都是国家作协理事会成员,这次是正式参会。

    这年头,硬卧火车票开始变的不好买,虽然除了方明华,其余几个年龄都六七十岁,但并不是都是下铺,有中铺还有一张上铺。

    当仁不让,方明华爬到上铺,几个老人在下面闲聊。

    方明华则是拿着收音机听一个秦省独角戏。

    最近西京城有个叫“王木犊”的人突然火了,操一口地道的咬字特狠的关中话.说话木木呆呆,行为既聪明又糊涂,既善良又自私,演的独角戏特别受欢迎。

    它集单口相声、故事和话剧的特点于一身,方明华觉得很像后世的脱口秀。

    “我叫王木犊,我妹子叫王帽改,媳妇叫李幺妹.”方明华正津津有味听着王木犊的《秦腔歌舞与离婚》,就听到下铺有人叫自己。

    “明华,咋又听王木犊?”

    方明华伸出头往下说一看是坐在下铺的刘建军。

    当然不是自己的准妹夫刘建军,而是西大中文系主任,也是中国作协理事。

    听到刘建军问这话,方明华回答道:“是的,好听啊。”

    “好听?我那天叫石国庆专门到你办公室给你说个专场!”

    “好啊,我热烈欢迎。”方明华说道。

    大伙都笑起来。

    王木犊的原名石国庆,可不是普通百姓而是西北大学化学系老师!

    说独角戏只是人家业余爱好而已,和刘建军一个大学的,他自然认识,故才有刚才一说。

    当然是开玩笑。

    “明华,我们接正在聊四月初在华山开的那个写作研讨会。”刘建军继续说道:“新写实小说,写现实主义,这可是咱们秦省作家的强项,文坛上风气总算要扭转过来了,我们都在夸你呢。”

    “真的?刘主任,你们别骂我就好。”方明华半开玩笑半认真说道:“当初我写意识流、魔幻现实主义等先锋类小说,后来文坛上都是各种先锋类小说,现实主义手法被扔在一边,好多人都把这个仇记在我头上呢。”

    “哈哈.你小子,倒也知趣!就你提倡那些东西,搞得咱们秦省作家多狼狈?好多人是在给我说,我不会写小说了!”说话的是杜鹏成。

    杜鹏成和方明好有私交,所以说话也就随便。

    杜鹏成说的也是实话。

    或许是秦省这块土地太厚重,现实主义写作传统太深厚,像先锋类的现代主义写作始终跟不上别的省的作家。

    现在除了方明华,真找不出一个能很熟练掌握这种写作技巧的人。

    “明华。”

    “嗯?胡主席?”方明华低着头看着坐在下铺角落里的胡才。

    “这次去燕京开会,你在会上合适的机会,讲讲这个新写实小说!”胡才说道。

    “胡主席,我只是列席会议,没有发言资格。”方明华连忙说道。

    “里面有学术研讨会,又不是选作协主席,要什么发言资格?!”胡才说道:“还有,咱们秦省那么多会员代表,为啥不让别人参加,让你这个刚刚增补上的代表参加?!”

    卧槽!

    当初你在你办公室可不是这么说的!

    “好啦好啦,老胡,你就说实话吧。”旁边的杜鹏成说道。

    别看胡才是主席,杜鹏成是副主席,但在秦省文坛上威望,后者要比前者高。

    毕竟胡才主要是以文学评论为主,而杜鹏成则以一本《保卫延安》直接封神。

    据说解放后在燕京还受到伟人的亲切接见。

    “行,既然老杜说了,我就给你露个底吧。”胡采脸上也没刚才那么严肃:“根据国家作协主席团的商议,准备开这次理事会时机,增补你为作协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