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大灰烬天 » 第九章 羽国之冬

第九章 羽国之冬

    羽国,一个将整片大陆都囊括入版图的国家。

    在这片横跨长度达数千万里的大陆上,你能看到热带的风景,也能体会到四季如春的城池。因国家的海岸线最终绕过了无数大山,连成一体。所以当你有机会在极高的空中俯瞰,就会觉得,这个国家更像是一个超级巨大的岛国。岛国周遭,又有数百个大小不一的海国,好像一枚枚宝石,镶嵌在羽国的周围。

    可羽国四周的海岛上的人儿,却不会这么想。在他们看来,自己的国家虽然也有千里万里,可同羽国一比,只能算是海牛身上的一只虱子。而羽国就是这天底下,最广阔的地方了,他们也从未想过要穿越国度,去看看海的另一边,只清楚在这世上,如果有国家和羽国交恶,那这个国家的所有贸易经济都将被断绝,陷入无法扭转的困境。

    因此,羽国,又被这世间无数的小国,恭称为“天朝上国”。而羽国人也安心接受了这个称号,世世代代无忧无虑,有享不尽的物华天宝,俨然是这世界之主的做派。

    可有一年秋季,一件怪事,让羽国人陷入了混乱之中。只因为,本来应该秋高气爽的节气,突然化为连绵大雨的天气,直直下了半月暴雨才算结束。而后又是气温骤降,就连国家最南边的海湾都下起了鹅毛大雪,一直下到了冬季。人们本来想着捱到开春,应该就能转暖,可没成想,一直到了初夏,还在下雪。

    这诡异的天气,使得羽国的治理彻底被打乱。

    就在这天,羽国的当今皇帝——羽光渊,再次召集了大臣,共商国事。

    “启禀圣上,今早快马来报,因天气迟迟未曾转暖,今春所有农作物完全断绝,怕是秋季要颗粒无收了!”

    “启禀圣上,臣已查清四方发天灾的城镇村落数量,从冬季的酷寒算起,共有一千八百余万城池受灾,现在紧缺的是粮食,还有柴火!”

    “启禀圣上......”

    ......

    “都给我住口!”光渊皇帝越听越心惊,在龙案上勃然大怒,摔了笔墨纸砚喝道,“我堂堂天朝上国,千万年来风调雨顺,如今竟然遭受如此灾祸,你们每日都报些灾祸恶报,就没有一点好事奏报吗?”

    空旷的大厅内鸦雀无声,只能听到光渊皇帝雷霆般的怒吼。又过了一会儿,有一官员跪倒在地,颤颤巍巍地说道:“臣......臣有喜事奏报!”

    “说!”光渊皇帝大手一指,仿佛要将这官员摄到龙案之上,吓得那官员再次低头。

    “启禀圣上!我国四周,有数百附属国自一月前派使臣启程来访,均知晓我国遭受天灾,各自带了粮米无数,以支援我国渡过难关。”

    “哦?”光渊皇帝眉头一松,叹道,“我国与邻国唇亡齿寒,如今这天灾已近十月有余,恐怕也影响了与他们的贸易往来,如此危急关头能雪中送炭,算是有情有义了!”

    “圣上所言极是!”丞相阿睿躬身道,“如今我国这天灾吃紧,最缺的就是粮米,真是解了燃眉之急。”

    “如此甚好!”光渊皇帝脸上勉强露出一丝微笑,“阿睿,此次百国来访,由你亲自接待,务必第一时间交接粮米,分发至各地受灾的城池。还有,这饥荒之下,必生瘟疫,每位监粮官必须随行一名医官,随时访查民情,遏制疾病。另外,是时候开放各地官仓,将棉被、柴草等事物一并发派,若还是不足,将皇仓开启,补足所需!”

    “是!”

    皇帝一声令下,百官自是不敢不从,纷纷行动起来。

    散朝之后,丞相阿睿正要回府,被尚书幸未一把拉住。

    “丞相,着急回府作甚。”

    “自然是准备赈灾之事了!你有何事?”

    “额,我听说一桩怪事,可能与这天象有关。”

    “哦?”

    “圣上前年,纳了一个妃子,名叫玉兰!”

    “玉兰!我倒是记得,这女子户籍并非两班贵族,按理说不能入宫的,因有违祖制,皇后还大闹了一场。”

    “对对对!就是这个玉妃”幸未尚书凑近悄悄地说道,“她啊......去年秋季怀胎了!”

    “咳咳!”阿睿冷眼道,“我看你是没事找事,都关心起皇帝的家事来了!你我也算是皇帝的肱股之臣,这后宫之事,我们就少管为好吧!”

    “哪有!我是听说有传闻,这玉妃怀胎后,就在其住所,生出好多异象。先是气象无比,后有红光漫射,也就是自秋季开始,这天底下的天气,也就变了!”

    “哦?”阿睿丞相转头一想,也确实听过些许传闻,又问道,“你有何高见?”

    幸未见丞相信了几分,赶忙又将阿睿拉至一处廊下,低声道:“有人说,这玉妃所怀,是一个魔胎,这胎儿带来了不祥之兆。”

    “哦!”幸未没想到这阿睿果真是雷打不动,荣辱不惊,一时反倒不知该说什么才好。

    “此事我其实也略知一二!”阿睿皱眉道,“前几天,陛下降罪给钦天监,这钦天监似乎就是因为提到这胎儿不详,被发派到三千里外的苦寒之地。”

    “丞相!我看......”幸未将手做波浪状,轻声道,“我看,这天下,要动荡了!”

    “是啊!”阿睿苦笑道,“数万年了,我天朝羽国,已然平静了数万年,或许又有一场大仗可打了!”

    “啊?”幸未惊道,“丞相是说,万年前的那场百国大战?”

    “你只说对一半!”丞相拉着幸未头也不回地出了宫门,察看四下没有官员和宫人,这才松了一口气道,“除了百国大战,还有一场神魔之战!”

    ......

    就在二人不断八卦出更多传言的时候,却不知,这皇帝散朝后,比他俩还急。他马不停蹄赶紧跑到了玉妃处所。

    玉妃挺着大肚见了皇帝想要行跪拜大礼,早被皇帝一把扶住。

    “无须多礼!”光渊皇帝此时,好像换了一个面孔,变得温柔无比,他关切地问道,“今日上午,你身子如何?”

    “劳陛下挂心,臣妾安好!”玉妃摸了摸自己的肚子,惭愧道,“只是我这一胎异兆横生,怕这天气的异象也是因......”

    “不许胡说!”光渊皇帝宠溺地安慰着玉妃,又说道,“那造谣的钦天监,已经被我流放发配,你我的孩子,不允许任何人亵渎。”

    “只是,这纸终究包不住火啊!臣妾就怕,就怕临盆的那一日......”玉妃说到动情处,已经泪流满面,惹得光渊皇帝心中一阵心疼。

    “不会的!一切都会好起来的!”皇帝将玉妃揽入怀中,好生安慰了一番。只是那玉妃肚中,突然射出一道红光,化为实质,一下子将皇帝甩出老远。

    虽然光渊皇帝也是常年练武之人,一个鲤鱼打挺便翻身起来,可还是将身旁贴身的奴婢吓个半死。那为首的太监赶忙将皇帝搀扶,没想到皇帝一把将其手推开,似乎处在发怒的边缘。这太监也算是有经验,就势跪倒在地上,叹道:“圣上可听老奴一言?”

    “但说无妨!”皇帝知道这奴才心思缜密,必是有什么主张,于是强作镇定坐回玉妃床边,只是不敢再轻易靠近,玉妃见状更添了三四分羞愧。

    “钦天监随口出妄言,说什么荧惑星冲日不祥,是后宫妃嫔怀胎有凶兆,陛下也已将其处罚。可陛下也该深思,是否这胎儿,真的有异!”那太监继续说道,“今日只是红光作祟,就怕来日里,真的会伤了陛下龙体,这偌大的国度,究竟还得靠您守护啊!”

    “唉!”光渊皇帝叹了一口气道,“小林子,你也是从小伺候朕到现在的老人儿了!我知你是设身处地为朕着想,可如今朕的孩子临盆在即,还能有什么办法,让他安稳地活下来!”

    “奴才有一法子,或可奏效!”林公公抬头道。

    “你有何妙计?”玉妃止住悲伤,赶忙轻声询问,似乎心中有了希望。

    “回禀娘娘,依老奴之见,权宜之间,不能让皇子降生在皇宫,只因若有更大的异象,会影响皇家声誉。可以祈求安泰为由,让玉妃娘娘先迁居至皇家寺庙,然后......”

    “不必多说!”光渊皇帝福至心灵,开口道,“此事就安排给你,定要办得妥帖!”

    “是!”林公公赶忙领旨,出去操办事宜。

    “陛下!这小林子真是想得周到。”玉妃心中稍安,慢慢靠向了皇帝,腹中的红光似乎暂时销声匿迹了。

    “那是自然!小林子可是从小跟着我的!”光渊皇帝笑道,“有好些话,别说是宫人,就连大臣们都不敢说,可他偏偏却敢!”

    “陛下!臣妾有个心愿呢!”玉妃俏脸一红,显得更加妩媚。

    “但说无妨!十个心愿我也依你!”

    玉妃眼波流转,喃喃道:“待这孩儿降生下来之后,臣妾想,再看看海国之滨,积雷山上的绿梅!”

    “积雷山!”这个地方,似乎勾起了光渊皇帝的迷思,那里是他和玉妃首次相识的地方。可是积雷山几乎是在羽国靠近南海的边陲,如今他为一国之主,岂能想去就去呢?

    他又看着玉妃楚楚动人的脸庞,下决心地笑道:“好!就依你!待孩儿出生后,择机筹备一次南巡!”

    “真的吗?”玉妃双眼充满了期待,她自从入宫后,再也没有回过家乡,这下可终于有了盼头,怎能不喜。

    就在这一瞬间,二人一同憧憬起光明的未来。那大厅中的火盆连连爆出火花,似乎也在为他们欢呼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