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开局召唤兵仙! » 第一百一十二章 成长的刘渊

第一百一十二章 成长的刘渊

    刘璋得胜回朝后,朝廷自然要为其庆功。现在的刘璋已经官拜大将军,在官职上已经封无可封了。而刘辩很显然也不能搞先贬后升的事,这样挑战刘璋的权威实在是找不痛快。

    因此只能在爵位赏赐上给予刘璋赏赐了——赐予刘璋燕国公的爵位,金银等其他物质奖励更是无数。

    不过这对于刘璋来说其实也没什么用了,自己作为大将军已经可以开府封官了,像李存孝、冉闵、岳飞等除了是朝廷的武将也是他大将军的属官。就连投靠的吕布都获得了校尉的职务,以示看重和拉拢。封了公爵,手下们的爵位也可以提一提了。

    最大的收获就是系统再次奖励了自己一张神话级召唤卡,和大量的军粮以及几张精锐部队召唤卡。但刘璋决定先不使用,等到战事来临时再拿出来。

    刘璋现在并不想把太多的注意力投在政务或者军务上,现在除了正在替自己征战的韩信、岳飞、卫青、李广、斛律光、宇文成都、姜松、萧摩诃等将外,其他将领和许许多多的政务人才都帮刘璋将一切打理得井井有条。

    此时的管仲担任侍中尚书令、荀彧、高熲担任尚书仆射,荀攸担任司徒,就连新招揽的范蠡安排为光禄大夫。李斯遥领御史中丞,张良不太愿意在朝中任职,刘璋就只留他担任大将军府长史、军师祭酒,地位很高。

    在各州也有能臣干吏治理地方,赵普从高句丽国国相升任,刘璋在平定朝鲜半岛和东北地区后就以大辽河为界,以东设立安东都护府,交给赵普管理,任命其为安东都护,虽然俸禄只是相当于郡守,但掌握的土地和权利是极大的,相当于汉地的一州刺史,并且可以都督军事。

    李善长则担任冀州刺史,管理冀州北部的几个郡,这让袁绍十分恼火,但一想到头上驻扎的军队,就只能强忍着。

    房玄龄则被安排到了并州,此时的并州还有大量的羌胡异族,虽然已经被韩信、宇文成都等人收拾了一遍,但还是不免会闹事,日后西晋遭遇永嘉之乱并州就是这些少数民族的大本营之一。现在房玄龄被派往此地担任刺史掌管各郡政务。并且让新归顺的慕容恪协助房玄龄管理军事,安抚少数民族。确实成绩斐然。

    现在的刘辩已经二十几岁了,不在是小孩子心性,从刘璋安插在刘辩身边的宦官尤其是中常侍张承业的口中可以得知现在的刘辩对于政权基本上躺平了,对于刘璋以及刘璋势力提上来的奏折几乎全部通过,完全是一个人肉的盖章机器。就连一些诸侯的争端他都无权插手,人家也根本不听你的命令。

    现在刘辩一门心思就是在后宫造小人,想要生出皇子来。看得母亲何后都劝他节制,前往不要伤了身体。但刘辩哪里肯听,让太监在全国各地多次寻找美进献,在张承业汇报给刘璋得到了随它去的回复后就任他来了。

    但刘辩现在还不知道,他的生育能力早就被刘璋下药破坏了,按照现代医学的说法就是精子数量很少,并且活力很低多为畸形。可能到时候还会年纪轻轻就暴毙,不过到了史书上只会说刘辩纵欲而亡。至于野史说刘璋下毒,害其不能生育,英年早逝什么的,都是野史了当不得真!

    此时的刘璋正在府中陪伴长子刘渊练习剑术,他的母亲正和冯美人、卫青夫人蔡文姬以及卫青妹妹卫子夫说着闺中密语。几人还在调笑卫子夫,之人指了指卫子夫,又指了指远处的刘璋,卫子夫只能羞红了脸低着头,其他已经嫁作人妇的美人则捂着嘴,掩藏着笑容。

    刘渊作为大将军的嫡子现在已经七岁了,生于乱世之中,身怀汉光武帝刘秀的模版,自幼便展现出了与众不同的才华和志向。他生活在一个安逸富足的生活中,社会动荡,饥荒战乱离他很远。然而,他并没有被困于富裕生活所构筑的茧房,他还是能看到有许多的百姓生活十分困苦。

    他很崇拜自己的父亲,从小就听母亲将父亲的故事,他在战场上英勇的表现让所有大汉的男儿心驰神往。虽然从他记事起就没有见过自己的父亲,只能从母亲和府中的下人口中打听自己的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的说他高大威武是个大英雄;有的说他满腹经纶是个大才子;有的说他面容俊秀是个大美男。但刘渊却始终觉得不够全面。

    他的内心一直保持着好奇,从小刘渊就对读书很感兴趣,当母亲开始为他读一些蒙学还有刘璋写给家里的信件时,刘渊就对竹简有了很大的兴趣。当他五岁那年妈妈给他请了一位老师教授自己学业,这位老师年纪不大,只比母亲大个十几岁左右。和平常他所见到的,人到中年甚至两鬓苍苍的老师相距甚远。

    他得知这位老师名叫徐渭,也曾当过自己父亲的启蒙老师,他立刻正襟危坐,像个小大人一样为徐渭恭恭敬敬地献上拜师礼。

    徐渭很快就发现大将军的嫡子天赋异禀,有当年刘璋的风范,于是对他展开广博的知识教学,都带着他阅读儒家经典,领悟着其中的道德观念;带他阅读诗词歌赋,品味着其中的韵味和美感;甚至给他读一些兵书战策上的知识,算是提前了解战争的策略和智慧。

    而惊人的是刘渊对于这些知识的悟性极高,学习的速度十分惊人。当同龄人还在苦苦识字时,他已经可以熟练地默写诗经中的名篇,背诵孙子的名言了。这样的勤奋和天赋,让他成为了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他的名声逐渐在幽州传开,就像当年他的父亲在京城声名远扬一样。

    不光喜爱读书,刘渊从小便对武术有着浓厚的兴趣。他常常模仿着江湖中的侠客,挥舞着木剑,练习着武艺。他的母亲荀采看到他对武术的热爱,处于锻炼他身体的目的,便请来了一位名师来教导他。这位名师正是虎贲将军王越,被称为帝师的知名武术家、剑客,同时也是精通各种武学的高手。在王越的指导下,刘渊开始了系统的武术训练。

    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进房间时,刘渊便已经起床开始了他的晨练。他挥舞着木剑,模仿着王越的动作,一遍又一遍地练习着武艺。他的汗水湿透了衣衫,但他从未想过放弃,他也想成为父亲那样能驰骋疆场的英雄人物。

    终于在七岁时,他的父亲从遥远的草原战场得胜归来了,他第一次仔细地看清了父亲的脸,确实俊秀帅气,也确实英武不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