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熵变四百年:风云南北朝 » 第二十五章 刘裕七路大军北伐后秦(中)

第二十五章 刘裕七路大军北伐后秦(中)

    上回说到,刘裕七路大军北伐后秦,刘裕制定了许昌—洛阳—长安的“三步走”战略部署。

    截至目前,许昌以及后秦东部三分之一的领土已经被刘裕军拿下,刘裕二路、三路、四路大军合兵一处,即将攻伐第二阶段的战略目标:洛阳。

    虽然后秦皇帝姚泓,立即调兵遣将支援洛阳,但洛阳守将姚洸,在身边“内奸”们的撺掇下,坚定地决定:在援军抵达之前,先“打出气势、打出风格”,仅交给老将赵玄一千骑兵,让老将军带着少到离谱的部队,去抵挡刘裕的三路大军。

    虽说赵玄老将军对姚洸的安排感到愤恨不已,但他既没有意气用事,也没有破罐子破摔。

    赵玄老将军清楚得很:如果仅凭手头寒酸的部队,与刘裕大军对抗,必定死得连个渣渣都不剩。为今之计,只有火速抵达洛阳城东的虎牢关,凭借虎牢关这个险要关隘,阻绝刘裕军继续西侵。

    可惜的是,赵玄的骑兵团还没抵达虎牢关,一则让赵玄气得压根痒痒的消息传来:虎牢关的守军,看到刘裕三路大军陈兵关下,竟然不战自退、投降了!

    虎牢关可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天险啊!放着易守难攻的关隘不守,你们这些家伙到底还想不想保卫国家了?

    赵玄无奈,虎牢关去不得、洛阳城回不得,只得在洛阳城外的柏谷坞与刘裕军展开血战,赵玄和赵玄军死战到底,最终全军壮烈地以身殉国。

    公元416年10月20日,刘裕的三路大军,在王镇恶、檀道济等明星将领的带领下,逼近洛阳城下。刘裕军,是当年9月向后秦发动进攻的,这才一个多月的光景,就拿下后秦一半以上的领土,打到洛阳城门口了?

    更丢脸的是,几天前还想着“打出气势、打出风格”的后秦皇室、洛阳守将姚洸同志,在纠结了2天之后,于10月22日打开洛阳城门,出城向刘裕军投降。

    后秦正在赶往洛阳、准备救援洛阳的姚懿、姚益男、阎生等将,得知洛阳和虎牢关尽失,也就主动放弃了继续东进支援洛阳的使命。

    至此,刘裕大军已经顺利完成第二阶段的既定战略目标,下一个目标,便是集中所有火力,攻打后秦的首都长安城了!

    本来,刘裕的计划是:在进入第三阶段时,要等七路大军靠拢汇合,拿出最大合力,共同攻伐长安。

    但王镇恶认为:后秦军此时人心涣散、部队分散;刘裕军此时连战连捷、士气高昂。“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应当趁此时机,果断出击,在后秦军聚拢之前,拿下长安!

    于是,王镇恶大胆且果断地改变了刘裕的军事部署,将之前汇合在一起的三路大军,再次分为三路:

    刘遵考带领少量部队,作为疑兵,在潼关附近转悠,吸引后秦军主力注意,让后秦潼关守将不敢轻举妄动。

    而王镇恶和檀道济,在这个“时间差”内,分别突袭潼关附近城池,拔掉潼关周边的两颗“虎牙”:

    王镇恶亲自率军攻打渑池及其周边城池(现今河南洛宁);檀道济、沈林子亲自率军攻打蒲坂及其周边城池(现今山西永济)。

    王镇恶这路“拔牙”部队,打得很顺利,迅速攻破后秦的蠡(lǐ)吾城,并生擒后秦的弘农太守尹雅。

    但檀道济这路“拔牙”部队,却遭到后秦第一次猛烈反击,檀道济不敌后秦并州刺史尹昭,为了保全实力,檀道济浅尝辄止,退回潼关与王镇恶、刘遵考等其他两路大军再次汇合。

    潼关旁边的两颗“虎牙”没全部拔掉,就意味着刘裕的三路大军无法截断潼关的补给线,只能在潼关与后秦军硬扛。

    潼关对于后秦,无异于犀牛的角对于犀牛,一旦潼关丢了,诺大的后秦也就再无有效的防御措施,丢掉首都长安和灭国,只是时间的问题了。

    后秦皇帝姚泓和文武百官当然知道潼关的重要性,因此,姚泓搬出了后秦压箱底的家底:姚泓将整个后秦的身家性命,全都压在了他的叔爷爷姚绍身上,封姚绍为太宰、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统领五万大军,驻防潼关。

    说句题外话,姚泓的太爷爷姚弋仲,一共生了四十二个儿子,姚泓的爷爷姚苌才排行二十四,咱也不知道姚泓得叫姚绍是二十八爷,还是三十六爷。

    咱也甭管姚绍是多少爷了,总之这位爷,也是战场老鸟了,初上战场,老爷子就饶有兴致地和刘裕军在潼关外打了一架。这一架,很像高手过招,试探对方底细、点到为止。

    打完这一架以后,经验老道的姚绍老爷子就退回潼关内,固守不出。

    众将不解,纷纷问姚绍:“大将军,贼寇已经兵临关下,气焰极其嚣张,咱们为何龟缩不战啊?”

    姚绍捋了捋他花白的胡须,笑道:“哈哈,从咱们刚刚与晋贼交手就能看出来,他们已经耗不起了。晋贼劳师远征,后勤补给线越拉越长;而且,他们之前攻占了我们很多城池,每座城池都需要分兵把守,到了潼关这,已经是强弩之末了。咱们只需保存实力,择机断了贼寇的粮草补给,不久他们就会滚回东晋了!”

    众将还是疑惑,继续问道:“可是……大将军,下属们听说,晋军主力在刘裕手里,倘若刘裕亲率主力前来,与潼关前的王镇恶、檀道济等军汇合,咱们就不好打了啊……”

    姚绍还是毫不慌张、胸有成竹地笑道:“哈哈哈哈,王镇恶、檀道济他们,都是小分队入侵我们后秦的,北魏完全可以坐视不管;刘裕要是真敢率领主力大军前来,北魏还能任之由之?放心吧,刘裕不敢来,即便他敢来,北魏就是咱们最好的屏障。所以,只要能耗死晋军的先锋部队,咱们就是胜利!”

    总体来说,姚绍的分析,已经相当精准独到了,基本上95%的后事都被他猜到、猜准、猜透了,但有句话叫“正如久蛰龙、青天飞霹雳”,谁也不知道意外和明天哪个先到。

    东晋先锋军粮草不济、急于应战;东晋先锋军之前攻下的城池都需要分兵把守、强弩之末;东晋主力军在刘裕手里,刘裕不敢轻举妄动;北魏会作为后秦阻绝刘裕进军的天然屏障……等等等等,95%以上的后事,姚绍老爷子全都料到了,但姚绍5%没有料到的是,北魏冒出来一个叫做崔浩的“小人物”。

    要说姚绍老爷子没有料到,那也再正常不过了,因为崔浩这个“小人物”,此时只不过是北魏皇帝拓跋嗣身边的一个“博士祭酒”。这个官大致也就相当于“政策研究室副科长”之类的职务,官至五品。

    我们接着看为什么说北魏的崔浩,是姚绍那5%没料到的因素。

    刘裕军的前锋军王镇恶、檀道济等将领,在潼关受阻,对付不了固守不出的姚绍,果然向刘裕送出了“鸡毛信”,请求刘裕率领主力,前来帮忙。

    刘裕嘴上骂骂咧咧:“妈的,告诉你们要按照我的部署来,等七路大军集合了再打潼关和长安,你们非得轻举妄动!”

    但刘裕心里却高兴得很:“折腾不动了吧?关键时刻,还得靠我这个大哥出马吧?”

    公元417年3月,刘裕亲率北伐军主力,自彭城出发,赶赴前线支援。

    不出姚绍老爷子所料:刘裕先锋小部队借道还好,但刘裕的主力部队也要借道,顺着黄河西进,这回北魏可就相当警觉和警惕了。

    北魏的文武大臣们众口一词地向北魏皇帝拓跋嗣进言道:“陛下,咱们绝不能放任刘裕的舟船人马经黄河西进啊!刘裕这老小子坏得很,咱们怎么知道刘裕是真的去伐后秦,还是趁机侵占咱们领土?即便刘裕真去灭后秦,后秦灭了之后呢?唇亡齿寒,刘裕肯定会以后秦为跳板,将我们北魏列为下个打击目标,刘裕是狐狸、是饿狼、是毒蛇啊!切不可放任他西渡黄河,一定要趁此时机灭了刘裕,以免养虎为患!”

    (外朝公卿咸曰:“裕舟船步兵,何能西入?若扬言伐姚,意或难测。假其水道,寇不可纵。宜先发军断河上流,勿令西过。”)

    北魏的众臣们众口一词、众口铄金,像一场歌咏比赛似的,争相描绘攻伐刘裕的必要性,拓跋嗣听得头头是道、不禁频频点头应答。

    哈哈哈哈哈哈……

    突然一声洪亮的笑声,打断了众臣们兴致勃勃的“歌咏比赛”。

    拓跋嗣和众臣非常不爽地把目光投向在不合时宜的时机,发出“猪笑”的朝席末端。

    要知道,这已经算是“大不敬”之举了,拓跋嗣努力绷住怒意,问道:“刚刚谁在笑,出列!”

    五品小吏崔浩出列,恭恭敬敬地对拓跋嗣鞠躬作揖。

    因为崔浩擅长阴阳八卦,之前一有机会就帮助拓跋嗣“展望未来”,而且他“算”得比较靠谱,拓跋嗣一直对崔浩挺有好感的。

    拓跋嗣一看是崔浩,怒气值消了一半,问道:“崔祭酒,你有何‘高见’啊?”

    众臣们有的已经绷不住笑,开始用衣袖捂嘴了,他们纷纷坐等这种敢在群臣会议上刷“存在感”的崔浩,人头落地的“精彩画面”。

    崔浩不紧不慢,却又掷地有声地说道:“咱们不能打刘裕。”

    此言一出,犹如平地一声雷,北魏朝堂瞬间炸开了锅,群臣纷纷想:“崔浩,你小子脑子进水了吧?文武百官和皇帝都认定的事,你小子竟然要反驳?怎么着,大家伙这么多脑袋,加一块都不如你聪明是吧?你这是用命来刷‘存在感’吗?”

    听崔浩这么说,拓跋嗣不禁眉头紧锁,追问道:“理由呢?”

    崔浩还是那么一副讨打的表情,不紧不慢地说道:“咱们不能打刘裕的理由有两点:

    其一,刘裕打后秦的理由很充分。刘裕的老仇人,司马休之、鲁宗之等人,不敌刘裕后,逃到前秦政治避难,刘裕早就想灭了前秦,找到他们斩草除根了;后秦现在的国土,有洛阳、长安等地,这可都是晋国原来的国都,灭后秦,收复故都,可以说是所有晋人心中的梦想;现在的后秦,经历姚兴修佛、诸皇子夺嫡之乱,已经今非昔比,刘裕必将趁此时机灭了后秦。

    其二,我们打刘裕的理由很不充分。刘裕是什么人啊?那是疯狗、是痞子!兔子急了还咬人呢,更何况是刘裕?一旦我们阻绝了刘裕吞并后秦、光复故都、清除政敌的梦想,刘裕能不转过头来咬我们?一旦我们和刘裕开战,谁最开心?肯定是姚泓啊!咱们成了后秦的屏障,死在刘裕屠刀之下的,不是后秦人,而是咱们北魏人了啊!况且,咱们北面,还有个柔然,一旦我们与刘裕开战,柔然人必定趁虚入侵我国领土,各位领导,你们来指点一下,到那个时候,我们该怎么办?”

    (浩曰:“司马休之之徒扰其荆州,刘裕切齿来久。今兴死子劣,乘其危亡而伐之。臣观其意,必欲入关。劲躁之人,不顾后患。今若塞其西路,裕必上岸北侵,如此则姚无事而我受敌。今蠕蠕(北魏称柔然为蠕蠕)内寇,民食又乏,不可发军。”)

    崔浩极其嚣张、极具攻击性的演讲,竟然震得满朝文武鸦雀无声,没人敢搭话,崔浩不屑地轻哼一声,接着说道:“为今之计,就是在黄河沿岸布置部队,严加看守,但允许刘裕西进攻伐北魏。此举可一举两得:

    一是防备刘裕趁机北渡黄河,侵犯我国领土;二是如果刘裕胜了,我们算是放刘裕西进了,给刘裕一个天大的人情;如果后秦胜了,我们算是派兵与刘裕对峙过了,给姚泓一个天大的人情。

    表面上我们两不得罪,实际上两家的便宜我们都占了,还可以坐山观虎斗,收取长远利益,这才是下官认为的上策啊!”

    (崔浩:“若假之水道,纵裕西入,使裕胜也,必德我假道之惠;令姚氏胜也,亦不失救邻之名。今不劳兵马,坐观成败,关两虎而收长久之利,上策也。”)

    拓跋嗣和北魏的文武百官听完崔浩的论断后,全都愣了,半晌,拓跋嗣才反应过来崔浩的高瞻远瞩,不禁连连点赞:“崔祭酒,你这招可以啊,就这么弄!”

    以上便是后秦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姚绍爷爷那5%没料到的内容,谁能想到,北魏竟然有人力挽狂澜,劝说皇帝不要与浩浩荡荡踩过北魏疆域的刘裕开战?

    那么,已经牵扯到东晋、北魏、后秦三位大佬的战争局势,将会如何演变?刘裕真的可以如愿以偿地抵达后秦潼关战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