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老子托我带个话 » 第廿三章 岁星回鹑 天象真的变了

第廿三章 岁星回鹑 天象真的变了

    向嵩一看天空,什么也看不出来。

    他打了个哈欠说道:“既然这样,那么就恭喜了。”

    自从来到古代,人越来越喜欢早点睡觉,尤其是现在这个时候,连蜡烛都没有,晚上点个火把,烟味之大可以熏死人,更加没有夜间的娱乐,早睡就成为一件非常自然的事情。

    女史这才发现了自己的失态,连忙收回小手,又见到向嵩一幅不信的样子,就恨的直咬牙。

    自从晋侯的宴会之后,女史对向嵩的态度发生了一点点变化,不再是一口一个殷商的漏网之鱼,帝辛的丧家之权,在向嵩面前也不再如同以前一样的表情,仿佛真的不食人间烟火一般。

    “我早就说,岁星一直在鹑火边缘徘徊,如今终于进入鹑火的星野。”女史哼了一声说道。

    原来女史一直是想为周拖延一点时间,好让岁在鹑火这一星象实现。

    对这样的救国之策,向嵩只能表示难以理解。

    “王已经跑到骊山,如果这几天他死亡的消息传来,恐怕最为失望的就是抱了希望的你吧。”

    向嵩心中暗思,却不忍心看到几日之后女史失望的表情。

    就婉言提醒说:“天象的事情,不足为凭。文王、武王的成功,不是因为岁在鹑火,而是岁在鹑火的时候,恰巧他们成功了。仔细想想他们所做的事情,和如今天子所做的事情,便可以知道,天象并不能决定君主在人间的行政。”

    然而女史那里听的进去,溺水之人,纵然抓住一根稻草,也会以为是希望。

    女史自动把他的话当成了习惯的做法,两人斗嘴太多次,这习惯很难一时之间纠正过来。

    现在女史很大度地不计较他的丧气话。她跑到虢叔的窗前,把好消息告诉了虢叔,让老头子也分享着喜悦,她又唤起姬月,指着天上的星星给姬月解释。

    而姬月,对女史更加崇拜,毫无保留的接受了她的理论。掌握了姬月的天象入门,这姑娘在自己面前,也变得像一只骄傲的天鹅,忘记了神君的威严。

    然而又过了两天,消息密集传来,宗周的情况变得愈加清晰。

    “郑伯生死不明。”

    “太史下落不明。”

    “王弟余臣在虢太子翰的帮助下到达携地。”

    “王在戏。”

    这些固然和向嵩知道的没有什么不同。可是还有消息说:

    “戎使原田在骊戎行淫乱之事,触怒骊戎之主,骊戎之主与周盟于骊山。”

    这是什么情况?向嵩十分惊讶。

    原田?名字太熟悉了,做事情的风格也这么眼熟。

    他目光变得凝重起来。赶紧找到女史,请她动用史家之力,调查这个原田。

    女史还是第一次看到他如此在意某个人物,她内心揣测,向嵩所调查的,很有可能是另外一个降临者,这也是史家必须搞清楚的,当下也不推辞,和向嵩出馆驿,前去求见晋国太史。

    翼都繁华,百物必备,集市聚集各地客商,卫国之漆、织绣、美酒、工艺品,楚国之美玉、簧竹、象牙、犀牛皮、毛羽,齐国、鲁国之海盐、葛,汾水诸国之马匹、牛羊牲畜,及狐、狸毛皮,粮食、陶器等,无所不备。

    集市辟有奴隶买卖的场所,甚至连礼法禁止的土地买卖都被默许。

    过市集,来到一处颇为雅致的一处住宅,晋侯之庶弟阳叔出迎。

    晋侯四兄弟中,以阳叔最为年轻,刚刚三十岁,阳叔中等身材,面容瘦弱,眼窝深陷,一举一动显得十分稳重,只是腿微微有些跛。

    女史看着阳叔房中,布置了数排木架,均堆满了竹简、帛书,如同他的祖父一般,顿时觉得亲近了不少。

    她从袖中取出一个锦囊,内有一块玉牌。阳叔见到玉牌,面容恭敬,询问女史有何要求,女史命他查询原田一事,阳叔慨然答应。

    女史说这些的时候,并没有回避向嵩,阳叔本来觉得有些奇怪,然想起周太史之深谋远虑和女史之聪慧,也不多问什么。

    女史又说起晋国的事情,阳叔为难地说:“这并不符合盟约,昔年太室订盟,诸国太史,虽然同意奉周太史之号令,然而涉足本国之事,依然需要听从国君的号令。”女史本也是试探,听见阳叔如此说,却也没有强人所难。

    出阳叔邸宅,二人同车返回,闻到女史身上传来的淡淡香气,向嵩有些陶醉。这几天她心情好转,脸色也不在那么苍白,他悄然欣赏着女史的典雅模样,不觉有些出神。

    向嵩隐约觉得,史家的力量果然非同小可,此时各国的史官,远远不是记录历史那么简单。周礼说道各国太史“掌法以逆官府之治,掌则以逆都鄙之治。凡辩法者考焉,不信者刑之。”这是让太史放在仲裁者的位置,判断国法、盟约的权威,他可以处罚破坏国法和盟约者,也可以惩罚违背礼制者。

    他想起在彘邑的时候,女史很有可能命令太史端曲解了王姬的梦境,才让自己顺利离开彘邑。

    忽然间,市集传来一阵嘈杂声,两人彼此看了一眼,正要吩咐御手躲开一些。却听见人群中大呼小叫的喊了起来:“杀人了。”

    接着有人长声吟道:“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这便是矫情,拂衣去就去呗,干嘛还要赋诗一首。

    向嵩神情古怪,他已经猜测到:杀人者,飞廉也。

    …………

    霍邑。

    霍邑依然处于一种紧张的状态,霍伯率领大军驻扎城下,城中禁止出入已经有段时间,然而奇怪的是,戎人竟然一反常态,始终未到。

    霍伯派出多路斥候,查探戎人动向,斥候均回报说,戎人囤积在汾津出口,霍人故垒处,一直没有行动。

    这些日子以来,戎人的兵车、粮草、牛羊、军械不断通过栈道进入汾津屯驻,之后专注于打猎、放牧、采集,甚至还开垦了一些荒田。

    大夫们认为,戎人应当是聚集更多的实力,准备大举南下。

    在以前,大家都是排列好阵型,各自祭祀自己的神明,检阅士卒,发布誓师命令,结好方阵,随即双方尽出兵车,开展搏杀。

    而现在他已经得知,戎人是从汾水沿河切入霍人背后进行的偷袭,这样的战术,从未出现在霍人与戎人的战争中。

    这战争,难道比拼的不是谁家兵车的多少和兵车的优良,不是谁家军械是否锋利,不是谁家的士兵更加勇敢和无畏吗?

    霍伯心中惊疑不定。

    前两天,先是自己派去追随降临者的几人归来,声称更加愿意为国君效命,且彘邑已经在聚集兵车,准备救援霍人,让霍伯大为振奋。

    紧接着彘邑的使臣到达后,传达了王姬和彘伯准备出兵的消息。霍人的士气大涨。

    可是,经不起如此的消耗啊。已经连续数日,霍邑已经禁止居民出城进行樵采,可是如果继续禁止的话,那么积攒的木材用完,恐怕城中的百姓就得断炊,霍邑还禁止了居民出城取水,可是这样也继续不下去了,居民的储水很快就将要用尽,各家封邑的大夫和宰邑都很着急,再这样下去会耽误播种、采集和狩猎,如果没有收获,今年恐怕连祭祀祖先的祭品都凑不齐,大军聚集在此处,牛羊和粮食的消耗也非常惊人。

    这样的仗,霍人打不起啊。

    “宋国商人求见?”此时寺人回报说。

    霍伯一阵恼火,什么人都敢求见霍国国君,连宋国的商人也看不起霍国。

    他正要回绝,却听见寺人小声说道:“宋国人送来大批粮食。”

    “哦。”霍伯收回了准备发出的驱赶命令,平素来霍国各国商人倒也不少,不过在这样的危急时刻,商贾早就跑之一空,这宋国人送来大批粮食,难道是仰慕我的德行?他不禁好奇地问道,“他们为何要见寡人?”

    寺人道:“宋人有二问:一是霍伯是否需要军械,二是霍伯是否缺钱?”

    霍伯一阵懵圈,哑然失笑道:“他一介商人,口气倒是不少。”

    “宋人说,支援中夏诸国与戎人战争,人人有责。若是霍伯少兵车兵器,他可以解决,若是霍伯没钱来买,他也说无妨,他可以借贷。”寺人道,“他说,都可以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