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老子托我带个话 » 第四章 吾那个侄儿是疯了

第四章 吾那个侄儿是疯了

    “姞人有三宝,一是战鼓,一是版筑之术,一是姞姓女。”

    “姞氏战鼓,尤其以姞氏密须国战鼓最为有名,昔年文王伐密,得密须战鼓,武王以之伐纣,虽在殷商百万军中,周之三千虎贲,听鼓声而奋起,不忧不惧。成王封建唐叔,赐以密须之鼓,晋国视为镇国神器。”

    “版筑之术,以姞氏燕国为最,天子诸侯建城,以得到燕国工匠为喜,彘邑虽在穆王时由造父所建,然而烈王居住在彘邑期间,城池多已破败,于是王室征发燕师,为之筑城。宣王时,姞氏嫁女韩侯,燕国之师又为韩侯筑城,诗里面说:‘溥彼韩城,燕师所完’,是以彘邑、韩邑之固,天下罕见。”

    “难怪彘邑如此壮阔。”向嵩赞道。

    彘邑在汾水之东,霍山之南,旁有彘水如练,环绕城池。其周长九里,城墙有九丈之高,如同光滑的岩壁一般,城头设有垛口、箭垛、角楼。城内宫室、宗庙、社稷、工坊、市集、高台,无所不备。这样的建制在汾水之畔首屈一指,绝不是霍邑所能比的。

    “汾王之城。”姬灵道,“汾王已逝,可是王城的气象却依旧如故。”

    汾王就是周厉王,史传厉王暴虐,专利天下,于是国人暴动,厉王被流放到彘邑。然而,在向嵩所见之人中,大多给与了他极大的尊敬。在霍国,人们称他为刺王(烈王)。在彘邑,人们称他为汾王。

    彘邑对汾王的尊崇是无以复加的。经过城邑的时候,所有的执兵之士卸掉兵刃,所有的披甲之士卸掉盔甲,朝着城邑下拜。彘邑人会给不尊重这一礼仪的人以惩罚。

    这是他们劫掠过往客商的原因。反正,彘邑大夫伯休就是这样解释的。

    彘邑人并没有如姬灵想象的那样为难他们,而是安排他们住进了馆舍。

    馆舍在彘邑宫中高台上,其名昭明。汾王昔日宴会、游乐、接待各方使臣,都在此处。昭明一词,出自大雅中的《即醉》,“既醉以酒,尔肴既将。君子万年,介尔昭明”,是对王盛情款待来宾的一种颂扬。

    彘邑大夫伯安殷勤接待。

    这让姬灵安心了不少,向嵩一再告诉她不会有什么事情,对彘邑人有偏见,不等于需要认为他们会戕害各国的使节。出霍邑以来的遭遇在让人窝火,姬灵都在怀疑,向先生这位降临者,是不是霉神重生。

    “当年王为宗周叛臣所逐,逃出镐京,欲投奔申国,舅氏申侯不纳,王又往晋国,晋侯自命王室股肱,也不接纳王的出奔。王想起此处曾经有穆王所建汤沐邑,于是乃奔彘邑。”

    “王困居彘邑,告难四方诸侯,‘不穀无德,得罪国人,鄙居于彘邑,敢诉叔父(伯、舅)。’诸侯闻天子蒙尘,纷纷派出使节,携带重礼,问候王的起居。”

    “时宗周卿正,皆要效法伊尹故事,废除天子;王则命诸侯西进,夺回王权。诸侯无所适从,皆袖手旁观,坐观王之困顿。”

    “共伯和闻之,告于天下:‘敢言废王者,周之乱臣’,他以为应当效法周公故事,诸侯释位,以间王政。干(捍卫)王之王位而去王之王权。”

    “于是诸侯与宗周诸卿从共伯之说,王居彘邑,有王位而不得还京,共伯和摄政,王百年之后,还王权于太子。”

    姬灵的声音悦耳动听,就连伯安都称赞不已,伯安笑着说:“姑娘所讲述的,恐怕鄙邑之瞽史(gǔ)都比不上。”

    夜色渐深,彘邑一片寂静,只有明月当空,照耀台上。

    向嵩披衣而起,来到户外,远处能够听到河水流淌的声音,高台上长满了荒草,几颗老树盘踞台上,一些房屋也已经朽烂,散发出一股霉味。看来这里冷清很长时间了。

    当年,王就在高台之上,盛情招待诸侯使节。

    在钟鼓声里,乐师唱着大雅的曲调,宴席上,摆放着炖好的鳖、烹好的鲫鱼、鲜嫩的芦笋和蒲菜,还有陈年的清酒。使臣们离开时,王赠送以骏马和美玉。

    使臣们颂扬了王的盛情:

    “吾王用美酒让我们醉饮,用美食使我们饱餐。祝愿君子万年,世世代代永享福禄和祥瑞。”

    “吾王用美酒让我们醉饮,又令人奉上佳肴和美味。祝愿君子万年,君王的美名大德永放光辉。”

    他们带着王的期盼离开,却带不了王所希望听到的消息。

    “诸侯释位,以间王政”一句话让赫赫的周王成为栖居汾水的汾王。

    王在高台上,一次次遥望宗周,涕泪俱下。他谴责诸侯们的背叛,愤怒的声音在高台上回响,却没有一个人回答。

    昭明台从此变得空空荡荡。

    王姬和彘邑伯没有接见向嵩,而是接待了随后而至的王使。

    王姬七十多岁,衰老让她的身材变得矮小,脸上布满了皱纹和黑色的斑纹,她身穿绣有长尾翟花纹的玄色展衣,花白的头发上顶着玉饰,脖子上挂着一串垂到地上的玉质项链。说话的时候,胸前的项链,会发出一阵阵悦耳的声响。

    王姬是烈王之女,当今天子姑母,她嫁给姞氏之蹶父,蹶父在宣王时为王师卿士,地位高贵。两人育有一子二女,其长子姞休,是现在的彘伯,两个女儿,一个嫁给了韩侯,一个为晋穆侯之继妻。

    彘邑伯姞休五十多岁,穿朱红色礼服,白净的脸庞,修长的胡须,身材有些臃肿。

    晚上接待王使的宴会不欢而散,原因是因为,彘邑伯赋小雅中的《瓠叶》,表示对宾客的欢迎。王使却赋一首桧风中的《匪风》,其中有“谁能亨鱼?溉之釜篙。谁将西归?怀之好音。”

    王使的吟诵情深意切:

    “谁能烹制鲜美的河鲤?我愿为他洗净锅底。谁将回到故乡一路向西,带着我的消息一道回去。”

    彘邑君臣的脸色就开始不大自然。王姬身份特殊,阴沉着脸并未说什么。宴席过后和彘邑伯留下王使,对天子大加指责,丝毫不留情面。

    “吾那个侄儿是疯了。父亲向儿子宣战,国君讨伐于国有大功的申侯,抛弃联姻已久的姜氏,选择毫无根基的姒氏,他知道天下的诸侯,有多少人的妻子都是姜氏吗?有多少人的元舅都是姜姓国君吗?”

    “还有长父,吾那个弟弟是个蠢货,举国西进这样的想法,竟然也能做出来?他不要封邑,指望平定西方之后,天子再给他快封地?天子立国,诸侯立族,卿大夫立家,连自己的根本都要抛弃,就丝毫不考虑万一无法战胜何处容身?”

    “吾虽然是先王的妹妹,烈王的女儿,可现在是姞氏的人,不能不考虑封国的安全。”

    彘邑伯更是神情激愤,他质问道:“韩侯夫人给寡人写信,说道韩侯不是不愿意出兵,而是担心晋国,晋侯一直视姞姓为仇敌,彘邑一旦远征,那么晋人如果断绝我们的退路,我们岂不是死无葬身之地。王使与其让敝邑出征,不如让晋人先行发兵。晋人早上出兵,彘邑便可以在晚上发兵。不单单彘邑,韩侯也是如此。”

    王使十分窘迫,无言以对,在出发的时候,太史大人叮嘱过他,不必过问晋国的事情。

    他忽然有些明白过来,不由得心中怨愤起来:“太史大人,您老人家可真是了不得,天下是你的棋盘,诸侯是你的棋子,不知道你的猎物,又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