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击水遥问天 » 第三十九章 文臣武将

第三十九章 文臣武将

    黄将军府位于临安城御街北头,位置较偏。钟、杨等五人走在御街上,只见街道两旁张灯结彩,街上行人面露喜色,一群群孩子追逐嬉戏,时而传来鞭炮声,一派节日的祥和景象。洪小七欢蹦乱跳,大谈御街美景名吃。罗小寻和杨无双自然是兴高采烈,欣赏着街上的新春景象,指指点点,议论纷纷。

    钟子义与杨继之一路攀谈,钟子义低声道:“杨兄,人多不便,不妨让小七陪同二位妹子在街上游玩,只咱们两个前去拜见黄将军,你看如何?”杨继之点头道:“钟兄言之有理,人多不便,如此甚好。”杨继之于是叫过杨无双等人,说道:“我与钟兄弟前往黄将军府,你们几个只管在这大街上玩耍,不得惹是生非,现在已是未时,过了酉时便在这黄记丝绸铺子旁聚齐,不可有误。”言语透着严肃,大有长者之风。杨无双一吐舌头,点头称是。洪小七乐得无人管束,罗小寻本就是个喜欢玩乐的姑娘,并不在乎去甚么将军府,于是三人痛快答应。

    春节这日清晨,群臣朝拜高宗皇帝,高宗皇帝依照惯例,在宫中大宴群臣,共度新春佳节。将近下午未时,黄佐将军醉醺醺的回到家中,感觉身体困倦,便在书房歇息。大约过了半个时辰,府上来了两位贵客,乃是当朝中书舍人张孝祥和翰林院编修虞允文。张孝祥,字安国,AH和州人;虞允文,字彬甫,四川仁寿人。这二人是同年进士出身,张孝祥更是当年皇帝钦点的状元,颇有声名。

    黄佐将军在皇宫中酒足饭饱,意兴阑珊回到家中,适才小憩,闻报贵客临门,急忙起身迎接。满面笑容,抱拳道:“不知二位大人前来,有失远迎,还望海涵。”虞允文和张孝祥拱手笑道:“黄将军新年好!”“黄将军客套了。”黄佐忙请客人进入客厅就坐。

    见那张孝祥春风满面,意气风发。黄佐笑道:“张中书今日容光焕发,恍如当年状元及第之时也!”张孝祥敛容淡然道:“当年张某得中状元实是侥幸,若不是陆游兄在省试中被秦桧剔除了功名,则这状元第一的功名非他莫属。”虞允文道:“安国弟过谦了,其实谁中状元并不重要,只要这状元没有被那秦桧之孙秦勋得到便好。”黄佐老将军哈哈笑道:“虞大人说得好!皇上圣明,岂能不识秦桧的伎俩。”黄老将军抱拳向天,缓一口气继续说道:“常言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我大宋朝主战派的忠臣良将们也该有出头之日了!”

    张孝祥站起身来,拱手道:“自靖康之变至今,已有三十三年,种种迹象表明,金人蓄势待发,意欲打过江来,下官一向敬重黄老将军,请问将军有何高见?”

    黄佐沉吟道:“这也是老夫忧虑之事,常常夜不能寐。若是张浚将军在此定会有一套应对之策,只是他现今镇守潭州。不过,承蒙张大人见问,老夫便说一说自己的见解。金人若是南侵,临安北面需要重点防守三个地方,即采石矶、燕子矶和瓜州渡口。”张孝祥皱眉道:“下官和虞大人皆是文职,不曾领兵对阵,请黄将军赐教。”黄佐将军道:“张大人过谦了,三国时诸葛亮乃是文人雅士,却能够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黄佐将军言至此,若有所思,目光落在张、虞二位大人身上,郑重道:“二位大人气度不凡,见识过人,一身正气,皆是朝廷栋梁之才。建议二位大人不妨多关注一下军事,将来说不定有用武之地。”张虞二人闻听此言,相视一笑,只道是黄佐将军玩笑之语,却见黄佐将军神情庄重,并无半点玩笑之意。虞允文慨然道:“黄将军如此抬爱,下官谨记于心。生逢乱世,正是男儿报国之时。若是有那么一天与金人对阵,在下甘愿以死报国,绝不后退。”

    忽有家丁进来道:“老爷,大门外有两位壮士求见。”黄佐将军闻听,疑惑道:“可有名帖?”家丁说道:“有一张名帖,只说是司马帮主的朋友,有一件重要物事需当面交与老爷。”家丁恭敬的将名帖递上。

    黄佐将军见到名帖,惊喜异常,急道:“快请二位壮士到客厅相见。”转头笑道:“江湖豪杰到了!将来也许可助二位大人一臂之力。”

    张、虞二人惊问何人,黄佐笑而不答。正疑惑间,只见客厅门口走进二人,皆是一身白袍,腰悬宝剑,勇武彪悍,英气逼人。张虞二位大人眼前一亮,心中皆想果然是江湖好汉,武功定然不弱,但不知这二人是何来头。

    此时,只见进来的两位壮士抱拳行礼,口称晚辈给黄老将军拜年等祝语。黄佐知道二人皆是江湖中人,一个是啸聚山林占山为王的绿林好汉,另一个是不受朝廷约束的江湖游侠,这些人物即使见到皇帝也不愿磕头,黄佐年轻时候也是如此桀骜不驯,似乎一下子看到自己年轻时候的影子。黄佐心情大好,满面笑容道:“二位壮士不必客套,快快请坐!”早有仆人进来献茶,桌上摆满水果点心。

    杨继之与钟子义二人见西面坐着两位朝廷官员,这二人也正在打量着他们两个。杨钟二人心下疑惑,杨继之抱拳道:“黄老前辈,晚辈不知有二位大人在此,多有冒犯。”黄佐道:“杨贤侄说哪里话来?大家不是外人,老夫给你们引见引见。老夫身边这位是翰林编修虞允文虞大人,那位是中书舍人张孝祥张大人,这两位大人皆是绍兴二十四年同榜进士,张大人乃是当年皇帝钦点的状元。”

    杨继之早有耳闻,对二人神交已久,今日竟然在黄将军府上有缘相见,知道西面上首年长者是虞允文虞大人,下首年轻者便是状元张孝祥张大人,杨继之心中钦佩,起身抱拳施礼。此时,黄佐将军亦将杨继之的身世说出,虞张二位大人得知杨继之就是抗金名将杨再兴之子,登时肃然起敬,急忙起身回礼,心中感慨万千。

    大家落座后,黄佐将军的目光落在钟子义脸上,曾在永州张浚府上见过,知道是江湖侠客,却不记得名姓,于是说道:“这位壮士与老夫有过一面之缘,却不知尊姓大名。不过,既然是司马帮主的朋友,那就是老夫的朋友。”

    钟子义自从走进客厅后,心中不知是激动还是感慨,见到黄佐后,感觉他较数月前在永州之时又老了些许。记忆中的那位青年将军模糊的出现在眼前,那时候自己只是几岁的孩子……钟子义心说真是造化弄人啊,转眼间二十多年,他又岂能认出我呢!

    钟子义正在胡思乱想,闻听黄佐老将军所言,起身抱拳道:“晚辈姓钟,数月前曾在永州张大人府上见过黄大人。今日受司马帮主之托,有一蜡丸需要亲手交到黄大人手上。”钟子义探手入怀摸出一个蜡丸,走过去恭恭敬敬地呈上。钟子义心想先将帮主所托之事办了,自己的事情相机行事吧。

    黄佐接过蜡丸,并未急于开启,目光移向钟子义,想起在永州之时,张浚老将军的生日宴席上,坐在司马帮主身边的那位年轻人。黄佐将军点头道:“请钟大侠见谅,那日宴会上人多,老夫老了,记性不好。钟大侠可知道蜡丸的来历么?”

    “此蜡丸是司马帮主率领丐帮弟子舍命抢得,有多名丐帮弟子为此丢了性命。”钟子义郑重回道,“那日晚辈尾随关东三雄葛老三至南浔,眼见完颜顺等人与丐帮众人周旋,葛老三被司马帮主当场打死,在其身上抢得这个蜡丸。”钟子义并没说出自己如何出手相救,只觉无需在此炫耀自己。

    杨继之称赞道:“三位大人有所不知,这位钟兄弟武功着实了得,曾经两次救过丐帮司马帮主的性命。”

    听闻此言,钟子义虽然没有往下多说甚么,在座众人皆已想到那场你死我活的惨烈场面,无不心中肃然,迫切知道这个蜡丸里究竟藏着甚么东西。钟子义同样好奇,也是很想知道其中的奥秘。

    只见黄佐将军手指轻轻一捏,蜡丸碎裂,里面露出一个纸团,揭去外面包裹的三层蜡纸,里面是一个小纸团。黄佐老将军展开纸团只见上面有两首诗词,更有一幅地形图,细看之下,发现竟是江南山川地形。不觉眉头紧皱,疑惑间,将这张纸递给身边虞大人。虞允文和张孝祥一起观瞧,一时也是一脸的茫然。杨继之忍不住好奇道:“请问大人这纸上面写的甚么?很重要么?在下可否一瞧?”

    张孝祥拿起这片纸,离开座位走向客厅中间,将手中纸条递与杨继之,转身将双手向身后一背,在厅中踱步吟道:“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至此,稍作停顿,语气一变,却是一首诗:“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纸上所写的诗词与张大人所诵完全一致,杨、钟二人互相对视一眼,会心一笑。杨继之朗声道:“张大人过目不忘,在下佩服!”张孝祥仰天一笑,敛容正色道:“杨壮士过奖了。第一首是词界前辈柳永的《望海潮》,后面那首诗则是当今乡野诗人林升的作品。林老先生隐居山野却是忧国忧民,令我辈在朝为官者情何以堪!大家也许对林升老先生知之甚少,但是其子林雄应该都知道吧。”黄佐将军惊道:“张大人所说的林雄,莫不是绍兴二十七年武状元林雄吧。”张孝祥道:“正是此人!”杨继之将纸条交回黄佐手中,感慨道:“堂堂武状元竟然出身于书香门第,不可思议。”黄佐道:“二位壮士同是武林中人,不妨与这位武状元切磋切磋,以武会友。”钟子义与杨继之皆道:“在下正有此意。”二人心中不服,只怕这武状元浪得虚名,一旦相遇必定让他难堪。黄佐只是出于好意让他们切磋武功,却激起了这二人的好胜之心。

    黄佐的心思全在这张纸上,只顾低头细看纸条,似乎明白了甚么,忽道:“二位大人,这纸上地形图,定是金人觊觎我大宋江山,不怀好意。只是这两首诗词写在纸上是何道理?老夫愚钝……猜不出其中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