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击水遥问天 » 第三十三章 美人峰上

第三十三章 美人峰上

    西湖三面环山,山虽不高,确是树木繁茂,竹林翠绿。其中有一处被当地人称为美人峰,虽然不是很高,却不易攀上,人迹罕至,远观极为秀美,故称美人峰。

    杨红莲不知此处是何地方,待她被放在地上,解开穴道,这才站直身子,看清楚眼前的景象。只见一小片平地上有一间茅舍,茅舍旁边有一个山洞。杨红莲心想这里大概就是这位前辈姊姊的家了吧,心里叫苦,知道自己难以脱身。于是央求道:“前辈姊姊放我回去吧,我与前辈无冤无仇……”“哼哼,放你回去不难,只要你为我做完一件事情,立刻便放你回去。”妇人坐在茅舍旁边的石墩上,面无表情,目光斜视着杨红莲。细碎的雪花依然在不停的飘落,山风吹过,雪花在空中旋舞。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已是傍晚时分。

    “我能为你做甚么事情呢?”杨红莲疑惑的问道,尽量让自己冷静下来,寻找机会。杨红莲心里明白,自己绝不能就这么在深山中陪伴这个老婆子过下去,一定要想法逃走。“在这里你是逃不掉的,乖乖的听话。丫头,以后你就叫我白婆婆吧,随我来。”白婆婆似乎瞧出了杨红莲的心思,边说边起身往山洞走去,又道:“丫头叫甚么名字?”白婆婆漫不经心的询问,并不在意她叫甚么。“我姓杨,名红莲,我师父喜欢叫我莲儿。”杨红莲跟在后面,如实答道。“咦……”白婆婆微微一怔,回过头来,目光在杨红莲身上扫视几眼,轻哼一声,道:“哼,这名字不好听,我不喜欢,那么......我就偏偏叫你红儿。”白婆婆言罢,走进山洞,随手将手里的琵琶放在墙角。杨红莲见此机会悄无声息的伸指急点白婆婆后背志室穴,白婆婆身后似乎长了眼睛,不经意的微微侧身,恰巧避过了杨红莲的指尖,杨红莲换势直奔肾俞穴,眼见就要得手,突觉一股劲风直奔自己的太渊穴,杨红莲大惊,急忙后跃避开。“咦”白婆婆侧过身来目光盯住杨红莲,少顷,低声道:“好一个‘倒步莲花’,丫头,你师父是谁?”杨红莲心有余悸,镇静道:“我师父是峨眉派白云掌门。”暗淡的微光中瞧不清白婆婆脸上有何变化,过了半晌,才听得白婆婆轻声说道:“原来是她,红儿,你是个实诚孩子,只要老实听话,我不会伤你,若是在背后使阴招,哼哼,可别怪白婆婆手下无情。”几句话虽然声音很轻,在这样幽静阴暗的山洞里却听得毛骨悚然。杨红莲没有出声,心里惊慌,知道自己远不是对手,任何反抗都是徒劳,心中暗自叫苦,却也有敬佩之意。白婆婆也不多说,用手在琵琶上轻轻一划,清脆的音符立刻回荡在山洞里。白婆婆回转身重新放下手里的琵琶,摸出火石点着油灯,然后伸手指了指墙角处,示意杨红莲睡在那里。

    白婆婆走出几步,回头道:“红儿,那边有吃的,吃完睡觉,明天再告诉你要做的事情。”杨红莲忽道:“我叫莲儿,你为甚么叫我红儿?”眼睛直直盯着白婆婆冰冷的脸,似乎想从她的脸上找到答案。白婆婆未解其意,冷冷回道:“这有甚么稀奇,你师父叫你莲儿,我偏偏叫你红儿。”杨红莲追问道:“就这么简单么?”白婆婆心道这个丫头倒是机灵,皱眉反问道:“难道还有甚么复杂的么?奥,是了,想起你在西湖桥边采下一枝红梅。”杨红莲隐隐觉得她在掩饰甚么,微笑道:“于是就叫我红儿了,是这样吗?”白婆婆依然面无表情道:“总之就是不想与你师父叫的一样。”杨红莲道:“我有一个师姊叫红梅。”白婆婆眉头舒展,知道她说的句句是实,问道:“你父母是谁?”杨红莲黯然道:“我父母早已离世,杨红莲是我父母留给我的名字。”白婆婆怔怔地望着杨红莲,微微点头却又摇头,半晌无语。

    杨红莲稍微调整一下自己的心绪,说道:“我饿了。”白婆婆只是用手一指锅灶,然后转身走出山洞。杨红莲只好自己寻找食物,虽然觉得很饿,却没有食欲,只是吃了一点米饭和小菜,然后走到石床上和衣躺下。

    外面山风呜咽,雪花飞舞。山洞内,杨红莲思绪万千,今日变故委实突兀,自己一不留神竟然被掳至深山之中,甚么时候能够逃离这里,自己实在没有一点办法,更不知道明天等待自己的会是甚么……

    杨红莲不知道想了多久才渐入梦乡,居然沉沉睡去。迷迷糊糊中听得有人叫“红儿”,起初杨红莲没有反应,过了一会方才隐约感觉是在叫自己,于是急忙坐起。只见白婆婆站在当地,注视着自己,说道:“哼哼,睡得还很沉,真是个没心没肺的丫头,叫了你这么多声。”白婆婆嘴里咕噜着走开了。

    杨红莲默不作声,知道已是第二日清晨,起来后简单梳洗。瞧见白婆婆已经准备好了热乎的白米粥,也不客气,走过去坐下就吃。白婆婆瞧在眼里,脸上流露出一丝不易觉察的微笑。

    雪早已停了,小小的院落也被白婆婆清扫干净。远处山峦起伏,白雪皑皑。没有被雪覆盖的地方则是葱绿苍茫。杨红莲见此情景一时分不清东南西北,自己如同置身于松涛雪海之中。空气温凉湿润,偶有鸟鸣。天上云朵干净洁白,脚下雾气缭绕,如临仙境。此情此景与峨眉山又有不同。

    杨红莲刚想欢呼喝彩,转念想到自己的处境,心中登时黯然。回头却瞧见山洞两边分别写有“美人峰”和“美人洞”字样,忍不住又暗自好笑,心说:“已是一大把年纪的女人了,还给自己住的地方叫甚么美人洞。”

    杨红莲转身瞧见那间茅舍,心中好奇,走了进去。只见对面墙上居然写着“易安草堂”四字。杨红莲更是疑惑不解,只觉这里甚为神秘,心中寻思:“这位白婆婆就是易安居士么?她就是著名才女李清照么?只知道李清照善文词,难道她也会武功么?而且武功这么好!”杨红莲心中大奇。

    “红儿,你过来。”白婆婆招呼杨红莲,声音却比昨日柔和了许多,杨红莲听到白婆婆在叫自己,只好满腹狐疑地走过去。

    杨红莲跟随白婆婆进入山洞里,来到西面一处墙边。只见白婆婆在墙上“啪嗒啪嗒”拍打了几下,就见石墙慢慢移开三尺宽的小门,光线照进去,瞧见里面有一个大木箱子。白婆婆令杨红莲将木箱子拖出来,打开后只见里面全是诗词手稿,杨红莲疑惑的瞧一眼白婆婆,问道:“白婆婆,这是甚么?”白婆婆拿起几张纸瞧瞧,又闻了闻,自言自语道:“四年多了,纸都变味发霉了,字迹也模糊了。李家姊姊,小妹没有给你照顾好啊!”说到这里,抬头瞧见杨红莲站在当地注视自己,眼里满是疑惑。白婆婆缓一缓自己的情绪,轻声道:“红儿,你知道李易安么。”杨红莲点点头,回答道:“就是李清照吧。”白婆婆也是点点头,继续道:“你瞧好了,这箱子里都是我的姊姊李易安的手稿,在她临终前,将这箱东西交给我保存,现今都要放坏了。实不瞒你,只要你将这箱子手稿,嗯,重新整理抄写出来,必定放你回去。”

    原来如此,杨红莲感觉自己终于解开了心中的谜团,悬着的心落了地,自己有希望下山了,不会被困在这里,与世隔绝一辈子。只是瞧着这一大箱手稿,又有些为难。自己从来没有整理过这类东西,也没有抄写经验。这么多东西要做多久啊?而自己还有很多事情要办,小寻妹妹和钟大哥不知道自己的下落,肯定会很着急,这该如何是好啊!

    白婆婆似乎瞧出了她的心思,厉声说道:“红儿,你既然知道李易安的诗词,那么你该知道这些东西有多么重要,难道你想让她的作品失传吗?”杨红莲心想易安居士已经去世数年,眼下这位白婆婆强迫自己整理她的遗作,怎么办呢?杨红莲想起师父常常弹唱易安词,自己也是从师父那里学会了不少她的词。倘若师父知道这件事情,应该会很高兴的赞同,想到这里,杨红莲点点头,说道:“白婆婆,既然是易安前辈的遗作,我当尽力完成便是。只是我有一个请求,你老人家说话要算数,完成之后即刻送我回去。”

    白婆婆闻听此言,知道她实诚守信,顿时满面笑容,连忙说道:“只要你做成了这件事情,我老太婆即刻放你回去,决不食言。”

    杨红莲顿感轻松,心情愉悦,忍不住笑道:“白婆婆,您老有多大年纪啊,竟然自称老太婆。”现在,杨红莲心情舒畅,感觉眼前这位白婆婆原来还是很可亲的。

    “我今年七十岁,常言道:‘人生七十古来稀。’你说我可否自称老太婆?”杨红莲闻言甚是惊讶,实难相信白婆婆竟然有七十岁了。

    原来,李清照还活着的时候,老来孤苦无依,为了排遣寂寞和对已故亲人的思念,时常独自来到灵隐寺上香拜佛,机缘巧合结识了白婆婆,从此二人视为知己。白婆婆敬仰李清照精彩的诗词和人格魅力,李清照钦佩此人武功了得和神仙般的隐居生活。更是由于彼此知道了对方的身世,皆经历过人生巨变,世事沧桑,免不了同病相怜,惺惺相惜。李清照年长白婆婆五岁,因此二人常以姊妹相称,相互照应,相处日久情谊深厚。

    杨红莲听到白婆婆一番讲述,心中惊喜,寻思:“也许是天意,让我来到此地,有幸目睹李清照老前辈的手稿,不妨暂且放下别的事,先忙完了这件事情再说。”想到这里,目光又落到这箱子内,若有所思道:“白婆婆,易安前辈的手稿整理好后,应该给她叫个名字才好。”“嗯......就叫《易安词》吧。”白婆婆几乎不假思索的说道。杨红莲闻听,心中称妙,禁不住拍手叫好。

    杨红莲想起在峨眉山时,经常见到师父将书籍搬到阳光下晾晒,自己也曾经依照师父的吩咐晾晒书籍。此时,只见外面阳光明媚,于是将箱子搬到外面平地上,仔细整理箱子里的每一张纸。白婆婆瞧在眼里,心里暗叫惭愧,喃喃自语:“老太婆啊,你真是老糊涂了,怎么就没想到晾晒这些手稿呢?”原来书籍也是可以晾晒的,习武之人不善诗词,更不知道如何保存也在情理之中。白婆婆瞧着杨红莲忙碌的身影,转而心中默念:“易安若有知,可以放心了!不枉了你我姊妹一场。”天公作美,明媚的阳光下,白婆婆用手拢一拢白发,丝丝微风透着暖意,春天要来了。今日今时,白婆婆心情格外恬静舒畅,似乎几十年来都未曾如此舒畅过。

    白婆婆走进山洞,拿出琵琶,坐到石墩上,轻轻弹唱起来:“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杨红莲侧头瞧见白婆婆如此投入地弹唱,乐声悠扬清丽,此情此景,足以感染所有听见的人。杨红莲忍不住也跟随着琵琶的节奏一起哼唱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