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天朝丝路 » 第七章:仓颉醉酒(上)

第七章:仓颉醉酒(上)

    话语权即说话的权力。

    依据主体不同,话语权分为:个人话语权、群体话语权、政党话语权、国家话语权、民族话语权。

    在‘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年代,平民百姓能活着就算不错了,那有什么“话语权”可言。

    封建社会初始的西汉王朝,儒家思想已经成为正统,‘愚民’学说大行其道,达官贵人的所说对于老百姓来说等同圣旨,逆来顺受已成为常态,但凡出现一两个脑生反骨,生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想法,那肯定是活得不耐烦了啊!

    别说远古,即便是当代,人口占全世界20%,GDP占全世界40%的西方国家,在联合国就占据三个具有‘一票否决权’常任理事国席位,更是把控了全世界80%左右的媒体。

    正因为如此,所以臭不要脸的老山姆才会指鹿为马颠倒黑白,愚弄西方的普罗大众,凭借一瓶洗衣粉,就把‘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罪名,肆无忌惮的强加到毫无话语权的伊拉克头上。

    每天看着我国的发言人有理有据的批驳西方媒体的荒唐言论,至于在海外会有多大的传播范围,只有老天爷知道了。

    我不反对你的言论自由,但我可以关闭你的媒体通道,那么你终究是一个自弹自唱无人欣赏的孤独歌手而已,呵呵!

    …………

    弘正大师没发话,公输敖老爷子老神在在开口道:“没个响亮的名头,胡乱开啥子面馆!叫‘裤带面’也就算了,还不知羞耻叫甚‘啪啪面’,也不怕被天下人耻笑,辱没了咱周祖故里的名头,小心老祖从坟茔里蹦出来赏你等不肖子孙一记龙头拐杖!

    刚才大伙也尝了这色香味俱佳的传奇面食,老夫以为这才是咱老秦人的精神头,老海碗配上它才有了精气神,注入了鲜活的灵魂!

    陈瑜大师傅和甘延寿都是咱董志源的子孙,研发出这样令人酣畅淋漓、天上有地下无的美妙面食,也是托了老祖宗的福荫,没个响亮大气,独特悦耳的名字,怎好意思叫得出口。

    开面馆的事情先放一边,我们几个老家伙合计了一下,决定面向大众征集冠名,三日为限,每想好一个威武霸气的名称都可报三神殿筛选,最终采纳者,将来在面馆永久免费用餐!

    提前告诉诸位,千万别拿‘啪啪面’之类,低级粗俗有碍瞻观的东西来卖弄,先生的戒尺同样可以训诫无良家长。”

    闻听此言,胖婶眉开眼笑,看起来开面馆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至于叫啥名堂她才懒得理会,交给一帮子老爷们去头疼。

    几个吃货还意犹未尽的小声嘀咕——

    “这帮老古董真没劲,‘油泼面’、‘裤带面’、‘啪啪面’不就挺好吗,吃饱喝足啪啪销魂!”

    “去求,你个骚公狗,有本事说给先生听听!”

    “二驴子,你不是挺能白话吗,整一个名字出来,如果被采纳,白吃白喝多带劲。”

    “我可没那日天的本事,谁行谁上,别把老子推前头。”

    “都特么消停点,先生们谦辞一下而已,别做白日梦了。”

    “哈哈!”

    …………

    各位看官,这里有必要先普及一下地理知识,为啥八百里秦川的关中所在地与郁郅所在地董志源血肉相连密不可分?

    “八百里秦川,比不上董志塬边”这句话古已有之,是什么时候,什么人所说已无从考证。单从字面的意思来看,好象是说八百里秦川没有董志塬的一个边大。

    八百里秦川又称为关中平原,指的是秦岭北麓,渭河冲积平原,因此,又称为谓河平原。

    自古以来,关中平原就是富庶之地,这里风调雨顺,土地肥沃,在当时以农业立国的先民们,农业技术发达,盛产各种粮食,借用渭河之水灌溉田地,收成是足以保证当时的秦帝国的开支,为秦国的堀起奠定了强大的基础。

    这里历经多少朝代更选,从秦到西汉,养育了无数的百姓,军队,浩繁,巨大的,各种开支,无不体现了关中平原的富饶,这里也是中华民族发祥地。

    董志塬位于甘肃东部QY市,地处黄土高原中心区,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面积最大的黄土塬,也是华夏农耕文明的发祥地。20万年前就有人类活动,商周之际,不窑,公刘“教民嫁穑”,开启了早期农耕文明。古此号称“天下黄土第一塬”和“陇东粮仓”。

    董志塬位于泾河北岸,马莲河和浦河两大河流之间,是世界上唯一的一块黄土高原,即典型的西北陇东高原,董志塬又是陇东高原之最。这里土层深厚,质地松软,有近百万亩肥沃粮田,广袤无限,盛产冬小麦,玉米,谷子,荞麦等粮食作物。所以就有“八百里秦川,不如董志塬”的说法。

    古时周朝在此安营扎寨,分封诸王,历代王室在西北这一块大兴土木,建筑都城;清以前的历朝历代,都把董志源所在的庆阳地区归纳在陕西省管辖之内,风土人情风俗习惯都与关中地区一脉相承,庆阳人自古就以老秦人自居。

    从地图上大家可以清楚的看到,庆阳地区就是生生从陕西割裂出来的一块肥肉,明面上清康熙大帝说,是为了平衡地方势力而做的行政区划调整,小道消息却说的有鼻子有眼,说陕西的地图就像一座丰满高耸的皇冠,有高人指点破风水才是真相,不管咋说,从那时起一直沿用至今。

    也许,有朝一日回归大秦,才是庆阳老铁永远期盼的梦想!

    …………

    说来容易做来难,一帮子与泥水打交道的苦哈哈也就罢了,可几个自命不凡的老家伙,绞尽脑汁杜撰出无数名称,思来想去,总觉得差强人意,还不如‘啪啪面’来的直白痛快幽默风趣,简直让人进退失据寝食难安。

    草率了,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定下三日的期限,三月乃至三年,从容为之不好吗!

    这个世上没有后悔药可买,眼看三日期限临近,聚在一起的四个老头又提起了这个话头。

    一碗茶汤都喝的滋味寡淡,众人依旧长吁短叹没个头绪。

    “无量天尊!”

    但听红毛道爷一声唱喏,慢条斯理开口道:“弘正大师,我们现在不成了先生吗,解铃还须系铃人,让我俩的学生甘延寿小家伙去头疼,何乐而不为之,哈哈!”

    “如此甚好!”

    弘正大师毫无愧疚之感,随声附和。

    “小猴子古灵精怪,区区小事有何难哉!”

    公输敖老顽童还耿耿于怀惦记甘延寿交易《九州图》的事情。

    只有甘员外心有戚戚挖苦道:“几个老不羞,难为一个七龄童,有意思吗!”

    奈何甘员外孤木难支,抵不过几个老不羞,只好作罢。

    甘延寿被唤来的时候,灰头土脸,活脱脱一个土行孙。

    甘员外心疼道:“寿哥儿,你在干嘛啊?”

    寿哥儿笑了,笑得春风扑面:“我带着小伙伴们磨大青砖,每人四块,用砂石打磨光滑,预备清水临帖习字,每日轮换一次。”

    “未雨绸缪,孺子可教也!”

    红毛道长笑吟吟的说道:“甘延寿,关于给新研发的传奇面食取名的事情就交给你了,算是作为入学考教吧,务必于明天上午完成,你可知晓?”

    “好的先生,学生明白了,保证交来一个新颖别致的作品。”

    “去吧,注意别让孩子们磕着碰着。”

    看着甘延寿蹦蹦跳跳就像鸟儿一样飞走,几个老不羞心情大好:“百夫长,换茶汤!”

    翠日上午,在三神殿后面的桃花林中,穿戴整齐的小猴子们,正在被红孩儿列队整训——

    “立正!”

    “向右看齐!”

    “向左转,齐步走!”

    “一二一,一二一,一二三四!”

    “一二三四!”

    甘延寿领队,十八个小猴子,三路纵队,经过几天的操练,灵泛的小猴子们,能做到队列整齐,步调一致,已经颇为不易。

    “立正!”

    “稍息!”

    “今天,我给大家教一首《BiangBiang之歌》。从现在起,我们这几天吃的面有了正式的名称,就叫‘BiangBiang面’,这首歌所唱的内容就是‘Biang’字的写法,你们有信心学好吗?”

    “有信心!”

    “好,下面我先唱一遍,然后一句一句教给你们好不好?”

    “好!”

    “一点飞上天,黄河两头弯,

    八字大张口,言字往里走,

    左一扭,右一扭,

    东一长,西一长,

    中间夹个马大王,

    心字底,月字旁,

    扯起金钩挂麻糖,

    坐个车车逛咸阳。”

    …………

    古时候的孩子早熟,掌握简单的队列操练,寓教于乐,小猴子们还当玩似的;学唱童谣,更是兴致勃勃,挡都挡不住。

    你想啊,那时候的男孩,十四五岁就要娶妻生子成家立业,能不早熟吗!

    万恶的封建社会,不过能早日调教小萝莉,小小男子汉们还是乐见其成,有点巴不得的味道,哈哈!

    差不多半个时辰,小猴子们就已经把歌词记得滚瓜烂熟,唱的合辙合韵,红孩儿满意的嘴角弯成了月牙。

    艳阳高照,繁花似锦,四个老头在庭院里支上八仙桌,在这明媚的春日里说古道今,好不悠闲。

    耳畔只听得‘扑腾腾’一阵响动,就见在甘延寿的率领下,一群小猴子就像风儿一样卷进了庭院,看到先生们在座,并不惊慌,立马在甘延寿的号令声中列为整齐的方阵。

    “立正!”

    “向右看齐!”

    “向前看,齐步走!”

    “一二一,一二一,一二三四!”

    “一二三四!”

    “立定!”

    “立正!”

    “稍息!”

    一阵眼花缭乱的操作,小将们在十步开外整齐划一,列为一堵边墙不动如山,骇得四个老家伙目瞪口呆呆若木鸡!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