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低飞英雄传 » 第146章:王东

第146章:王东

    “噪音总是一时的,美妙的旋律从没有中断过!…………”

    写完了这句话,我去了一趟厕所,这几天有些拉肚子,感觉疲惫;等我从卫生间回来,再次坐在电脑前的时候,莫名其妙地我的思路中断,少见地卡文了!

    其实我有很多事情要写,而且也都排好了顺序,可是就是在这一瞬间,我不知道该如何接续下去,脑子一片空白,完全没有思路……

    我告诉自己卡文这种事,以前也不是没有过,有时候反而是因为太心急表达,所以一时迷乱了心智……起来做做广播体操,吃点水果,听听音乐……回来再写就一切都解决了……其实就卡在下一句话上面,写出下一句话,随后就是洋洋洒洒的几万字了……别着急,别着急!

    我如此做了广播体操,吃了一个苹果,听了凤凰传奇的两首歌,结果——还是卡文!大概是听的歌不对头,像回头去听孙燕姿的歌,结果已经全无心情。

    小说写得不顺利啊!

    于是我反过来不写正文,而是把我对写作中出现问题到抱怨一股脑倾泻于笔端。

    ……

    首先,谁能告诉我,为何日常流淌的事物,看似美妙,写出来的时候却总是缺乏意义?!

    我经常在这个两难的问题中徘徊——真实的叙述平淡,极端的表达虚伪,我摇摆不定,内心挣扎。这中间是否有一个完美的平衡点呢?!有人说写作应该是非常私人化的事情,只要作者自己认为有意义就好啦,至于读者因为水平各异,想法不同,就算文章巧夺天工,照样是褒贬不一。也有人说创作的趋势是产业化,这中间当然有一个平衡点。研究这个平衡点也非常必要。文章只让大多数人明白,有共鸣,就必须要给大众快感,符合大众的想法。这往往是需要作家自降身段的。别拿出文学研讨会的那一套给大众,也别怕有人骂你故事俗套、情节脑残,至少我国现在从文学到电影电视剧,都是在走大众化的底线思维。也就是我们总说的“下里巴人”依然是主流。

    甚至于小说要表达什么,其意义又在哪里,作者是否真心实意,这些都不重要。

    ……

    另外一个问题:我原以为,如我这样的诗人,经常在诗歌体裁中字斟句酌,为了表达某种意象搜肠刮肚;现在来到了小说的田野上,还不任由自己信马由缰,翻着跟头扑腾,饱览祖国河山。但实际上完全不是如此——对于自己的表达,我经常在信心爆棚与情绪低落之间切换,一会认为自己倾述心声、字字珠玑;一会觉得自己顾影自怜,满纸荒唐废话。我也想学学老三田文那种文风,大段对话,平铺直叙,完全是动作描写,如电影一帧帧写下去,好几千字不知不觉就写完了,什么文字洗炼,精准刻画,详略得当,条理分明都见鬼去吧,反正几千字灌进读者的脑袋就完成任务,其他就与己无关,读者自行脑补消化去吧,最多吐槽就是。

    ……

    最后一个问题:我还对自己的写作速度不很满意,我写东西非常照顾前后逻辑和情节设置,认为如果作者都写得前后文互相打脸,那也太没面子了。所以我写得并不快,很大的原因是我必须按照提纲的逻辑顺序,人物合理的心境,事件明确的环境来写,不能想到什么爽点拿过来就用,把人物写成个神经质,上一秒还悲戚,下一秒就起腻要抱抱;环境上也不能说冷就冷,说嗨就嗨,想叫来一帮群演帮腔就叫一帮,想弄几个杂兵垫场就弄几个,想组几个后宫男宠直接拉人当粉丝……所谓一千字一个小爽点,五千字一个大爆点什么的……我真是无话可说。

    ……

    记录了这些问题后,我看看时间,今天是周六,已经过了上午九点。

    反正也是卡文了,于是决定去找李力老哥聊聊,让他帮我解答一下这些问题。好在我有李力这个“藏经阁”的扫地僧可以随时请教,同时他也是我的心情“垃圾站”,无论我倾泻什么,那个地方都对我敞开着……虽然这么想很不地道。

    还有就是关于他的烦恼,我也想顺便再详细了解一下,看看李力老哥在“呻吟音乐家”和前任未婚妻之间到底如何选择,如果他倾向前任,我还真得继续给他敲敲警钟。

    ……

    出门前给李力发了微信,说我要过去,让他准备好午饭,然后去等公交车,现在不开车,等公交也不错,看风景听音乐比开车更惬意。

    坐在公交车上,我就想此刻李力老哥又在忙些什么?是在备课,还是在家写研究论文,或者自斟自饮(大早上就喝?不太可能),或者还是他一有空闲就经常做的件事——翻看他的那些旧信札,一遍一遍的翻看……

    我见过好几次,他在家独自翻案那些书信,其中有和前任未婚妻互相鸿雁飞书,也有他和那名女学生之间的书信往来,李力把它们都整理好,按照时间顺序依次排列妥善保管。

    李力并不隐晦信的内容,在他同意后,我曾随机浏览了几封信。他与两个女人的信都看了几封,在脑海中渐渐勾勒出两个女人的样子。李力与前任未婚妻的书信一般都热情洋溢,叙述纷繁庞杂,时而认真时而戏谑,前瞻远望的架势历历在目,看得出以前李力的才华与英气;而李力与女同学之间的通信都显得深沉压抑,说理论证微言大义,互相纾解忧愁成了主题,悲观情绪主导了走向,少有提及未来,基本没有直接的情感表达,就像是在众目睽睽之下,两人偷偷比划着手语而已(我突然很好奇:洋洋和飞鸟曾经用日语默默交流过什么呢?)。

    我想说从这些信件来看,李力他和那位女同学根本算不上情侣关系。但是我没有这么说,因为其中压抑的情感,其实也许比字面上的甜言蜜语更真实……当时李力一下子痛失了两个重要的女子!现在他又要在两个女子间艰难选择。命运是不是在和他开玩笑!

    这次他还会把两个女人都弄丢吗?!

    李力对此的解释为,这些信件已经成为一部作品《失落人生启示录》,时刻警醒他,时刻鞭策他,大概就是这意思。

    可是我觉得这样做并不好。

    ……

    就这样想着,用了不到半个小时,我在九点半多到了李力老哥家。没想到这老哥居然刚刚起床,而且有宿醉的状态,我警觉地站在门口问了他两遍,确认卧室里没有另一个宿醉的“呻吟女音乐家”。为此我还郑重其事地表扬了他。李力则骂我胡思乱想,推己及人。他昨天周六参加了一个同事的婚礼,随后几个同事又约了晚上继续烧烤,结果就喝大了。

    我说明了来意,把自己关于近来写小说遇到的瓶颈和迷惑问题一股脑都抛给了他。李力认真地听着,不时还记录些情况,然后从书架上找着关于创作的理论书籍。

    我看着他找书,心里就不高兴,“要看书我就自己去图书馆了,找你就是给我弄个速成口诀什么的。”

    他则嫌弃地白了我一眼。

    然后他开始对这些问题详细地进行分析,头头是道,脉络清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还有许多小例子,我觉得自己应该是找对人了。

    通过李力老哥的讲解,我发现自己遇到的这些问题也是普遍性的问题,有很多人讨论和研究过,而且似乎都有解决之道。不过说到底解决的办法就是各玩各的,网文就随便爽去,严肃文学就坚守阵地,大家各自安好,都是晴天,只要掺合必定鸡飞狗跳。这个情况可以参考郭某纲与主流相声届的纠葛。

    同时,今天我也第一次发现李力对写小说的实践经验也很有心得,说了自己当时是如何克服卡文等类似问题时也是记忆犹新,感慨颇多。我才想到李力可能也写过小说,一定要拜读一下的问题。

    我正想提出这个要求,不想李力已经讲到了结论:“写小说这事,你还是个新手小白。而且你太古怪,不像是个能在主流文学领域有所建树的人。”这句话对我打击很大,好像从初中开始就没有人说过我写作文不及格。

    “因为你描摹生活的方式还是诗歌形式的,让看小说到人很难接受。”李力继续说,“小说需要大量的现实情境堆砌,大量的人物状态和事件组合,也许都是小事,但量变产生质变,不是如诗歌直击人心,这种节奏感已经根深蒂固,你改变不来的。”

    我反驳,“大量吊袋子,我觉得态度相当不老实!”

    “要展示功力,必要的展示,还有必要的矫情……我说过,这是根深蒂固的节奏感。”李力的语气毋庸置疑。总之,他认为在我国网文是进入不了主流文学圈的,如果说渠道也只有一种:引起热捧——改编成电影、电视剧——再改编成话剧歌舞剧——再改编成新的主流小说。

    “渠道和平台?”我说。

    他不以为然地对我说,“现在搞文艺要靠四样东西:思想;想象力;勤奋坚持;渠道平台。最好是每样均衡发展,但如果你拥有最后一项,前面四项可以忽略不计。”李力继续说,“东东你的思想和想象力都优秀,勤奋也能看出来,只是最后一项,渠道平台,还是没有。”

    “疯狂砸钱呢?”

    “也许行,但你能多疯狂?”

    我沉默不语。

    “对于你我而言,难如登天,想表达自我倒不如去某手拍短视频,那么耍几年,可能更实际些。”李力接着说,“没什么希望的,混出名堂的概率极低,不如尽快收手干点别的,找个好工作,努力当官,努力赚钱,这些都更实际。”

    “一个当老师的,却总想把学生的理想扼杀在摇篮里,老秀才,你安的什么心?”

    “什么心?好心、诚心、真心啊!我看你就是不识好人心。”

    随后李力老哥给我讲了那个经典的故事,“从前某知名大学里有个知名老教授,他经常挨个摸着学生们的头说——你是我见过的最特别、最有灵气的学生。亲近人问老教授,他如何慧眼识珠,如此笃定?他说:我在这名牌大学里当教授,每天摸几十个人头,摸个三年五载的,总能摸出几个高官、几个学者,几个作家和几个企业CEO吧……。东东你是不是喜欢这样的老师!”

    “激励教育了解一下好吧,李老师,好学生都是夸出来的嘛。”

    “廉价!”他说。

    说完小说,我们又讨论诗歌。李力同样认为一方面我不能放弃创作,但同时不看好我那诗人当做一辈子的营生。他认为包括诗歌,文艺创作无疑都变成了廉价的消费品。但诗歌的刺激性和娱乐性不强烈,而且阅读有门槛,无法变现成高点击率这样的硬通货;加之商业文化的程式化、产业化特点,现在智能软件都能写诗了,良莠不齐,真伪难辨,诗歌已经被边缘化和驱逐。他不无担心地告诉我,在继“阿尔法”超级电脑打败所有围棋高手之后,还将打败所有诗人。智能体用生硬的“偶然组合”与大量的“试错比对”,大概也能模仿出“象征主义与超现实主义”和“后现代”的诗歌效果,加之长期对读者的驯化作用,将彻底毁灭大众心中的诗歌艺术。

    我给李力老哥倒了杯茶,免得他说得口干舌燥。

    “但是潜意识里,人们还是愿意去接受心灵洗涤和感情震撼,这与消费无关,就算形式上看是商品化的模式,实质还是人性的内在需要使然,你应该对自己的价值观有信心,和读者尽量和解,要知道人性总是忽高忽低。”他最后这几句话,还算给了我一点希望。

    “来之前我困惑于方法论,让你这么一说,方法论补强了,但精神内核差点彻底瓦解……”我半开玩笑地揶揄李力,“真是得不偿失啊,自找让你批一顿!”

    李力笑了,“你要没这点硬杠的勇气,我都懒得搭理你……知易行难,你也是个有主见的人。”

    “是不是应该注意重复的意义,注意反向的意义,注意每个人的独特性,注意无法掌控的意义,注意不动的意义。都些是飞鸟来信里跟我说的。像是他给我的锦囊妙计。”

    李力努力琢磨着这些话的意思,微微点头道,“坚持,反省,视角,胸怀,内化……真是超级冷静的飞鸟,他也知道你需要什么!……好吧老朽也反省一下,是我太世俗了,小小少年就该去经历风雨沧桑,何来明哲保身,步步为营。就当我给你些不同角度的参考意见,别往心里去。”

    ……

    我觉得肚子饿了,就去冰箱看看有什么吃的,又拿几罐啤酒出来……我和李力决定隔空敬飞鸟一杯。然后我又从他家冰箱里翻出的一些大虾和鱿鱼圈,都上锅蒸了,还有黄瓜蘸酱,下挂面拌酱油,喝了些啤酒,我俩如此打发了午餐问题。

    吃饭的时候,我们又聊起来他现在的感情问题。李力老哥说他认为我的建议有道理,不能轻易下结论,多观察。所以李力今天下午主动约了“女音乐家”打网球,而且他预计两个人要一起吃晚餐。

    我说老哥这个状态就对了,总得给人家表现的机会吧。同时我也提醒他,“芒果汁”不能多喝,一旦上瘾,腰酸腿疼的……怎么打网球。

    既然李力老哥下午佳人有约,我也不便打扰,于是准备告辞。突然又想到李力肯定也写过小说,就向他索要,准备参考学习一下。

    他开始不答应,说没有一个是写完整的,都是半途而废,甚至只是一个提纲,但是在我的坚持下,他打开电脑,翻到一个文件夹,给我拷到一个优盘里,让我拿回去慢慢看。甚至他不介意我把内容直拿去用。

    我说,你把我当什么人了,抄文,不能可!

    我和李力一起出门,坐出租车回学校,他去球场打球,我则去图书馆翻杂志,在学校食堂吃过晚饭后回家,打开电脑开始看李力的那些文稿,大部分文档只能算写作大纲、故事梗概或素材积累,也有几个短篇故事,其中最完整的算是下面这个故事。名叫《最后一张重生卡》,已经是李力十年前的作品,一看名字就知道是网文,题材属于玄幻一类。

    主要内容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