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末英雄传说 » 第三十五章 红与黑(七)

第三十五章 红与黑(七)

    “当今大明存在两面。”

    “一面是主宰国家命运的朱紫公卿。身居高位的他们在广大的土地上随意涂抹,勾勒属于他们的蓝图。恰如我身上这件军服上鲜艳灿烂的红色,他们的大明光辉耀眼,如高悬天际的烈日。”

    “另一面是五万万的百姓。他们是大明的血肉,供养着饱食终日的贵胄。他们隐没在朝廷邸报的只言片语,躬耕在无人在意的角落,无人关注。恰如深不见底的黑,他们的大明暗淡无光,如望不见尽头的黑夜。”

    李澈奋笔疾书地写着寄给夫人的信。此前事情繁杂,去锦衣卫办事处参观了一天后,总算能抽出空写信回家。

    “朝廷准备将交趾都督府一分为二,北圻、中圻合并为广南,置为大明第三十三布政司(省),南圻仍保留在交趾都督府。家里邕州的生意要多注意了。”

    “陈清蛇蝎心肠,狼子野心,实在可怖。”

    “夫人,为夫想念得紧。”

    “北京的梧桐,煞是好看,寄一片给你。”

    韦婉细细读着相公寄回的信,多日悬着的心终于放下。这些日子,女郎被焦虑和懊悔缠绕着。

    她懊悔未直接告诉爱人即将发生的事,担忧历史偏离原来的轨迹。她辗转反侧,生怕出了意外。

    毕竟历史上那场刺驾案,被卷入的勋贵死伤近半,太子也在混乱中被身后的子弹击中。好在,历史确实偏离了,但是往好的方向偏离。

    太子没有按时死去,夫君也没有被牵连到复社之事,今后的大明命运是彻底转折了。自己的未卜先知之能也失去了作用,摆在她面前的将是一大片迷雾。

    夫君是否还会像另一个时空那样奔赴中亚?如今他和自己这样的大资本家同为一体,又立下了救驾大功,他是否还会成为激进的民主主义者?

    “罢了,无论如何,夫君还是会因为我,不会踏入注定的结局。”她如此安慰自己。

    “大明未来会如何,我怎么知道?我又不能一日顿悟,成为先知。”李澈不耐烦道。

    “指不定皇室跟路易十六一样,通通上了断头台。”

    朱体檀用还能动的左手挠了挠头,讪笑两声,不再继续刚刚的话题。

    “父皇母后勒令我回宫,估计是再难出来透气了。”他有些忧郁,“就是不知道这事最后怎么处理……”

    “你问朕怎么处理?当然是都杀了!”

    皇帝在内阁会议上大发雷霆。

    “陛下,此事还需多调查一番,万一是不列颠和沙俄派来的间谍……”

    “啪!”

    皇帝手中飞出的钢笔砸在刚刚发言的刑部尚书头上。

    “查!查!查!查到那些悖逆之徒都莫名其妙被释放,最后查到几个替死鬼吗?!”咆哮声回荡在大殿内,点燃的香烛都在气浪下摇摆不定。

    “锦衣卫已经查明,此事确系复社所为。我意直接涉事者处死刑,间接涉事者着都察院、刑部、锦衣卫联合定罪量刑,其他复社中人禁锢三代。复社彻底取缔。”

    “请陛下三思。”坐在小板凳上的李鹄拱手下拜,“复社之事牵连甚广,有些学子不过是被蒙蔽和欺骗。若是大肆株连,恐难安天下士民之心也。”

    “拟旨。”

    “刑部和都察院佐锦衣卫督办太子遇刺一案。”

    “大明妖氛弥漫,当正本清源。新历182年起,大明禁止结社,现有结社和工会通通解散。报刊需经锦衣卫、刑部警察司和礼部文化司审查。”

    “朕乏了,汝等看着办吧。”

    看着皇帝远去的座驾,内阁众人面面相觑。

    “李大人,这事江南那边做得有些过了。”内阁大学士、礼部尚书赵谨隐晦地提醒。

    李鹄一言不发,苍老的面皮在煤气灯的灯光下规律地起起伏伏,好似睡着了一般。

    “终日和稀泥,总归要和不住了。”他心里闪过一个声音。

    “李大人,李大人……”内阁次辅张达出声提醒。

    众人现在就指望着文官魁首,大明第一裱糊匠,被民间说是“宰相合肥天下瘦”的李鹄,李鸿文,李大人出声呢。

    “这事,老朽恐怕无能为力了。”明年就退休的李鹄想明白了,决定不趟这混水,安稳地结束最后一任任期,比什么都重要。

    “你们哪家子弟,能救就捞,救不了,就罢了吧。复社行事了无章法,太过激烈,被取缔也是迟早之事。”

    他苍老的声音像一记重锤锤在殿中某些人的心上。

    “散了吧,散了吧。已经加班两个时辰了。”赵谨无奈地结束了这次内阁会议。

    “复社要散了。”陈清笑眯眯地对李澈说。

    “与我何干。倒是你,刺驾主谋,不回到你的金陵巢穴,还在京城瞎晃悠。”

    难得放个小假的李澈被陈清拉来酒楼吃饭。

    “你的复社社徽是周先生给你的吧。要不你以后来当复社魁首。”她给他夹了个炸丸子。

    “你在说笑么,巴不得我被军队开除。”

    “虽然复社今后只能暗中活动,但它仍会在江南有巨大的影响力,抵得过你被朝廷发现的风险。”

    “我可以帮你经营,就当你放我小命的报答,如何?”

    李澈拿折扇拍了下她脑袋,笑道:“你还是把心思放在多读点书吧。还有七天就开学了,不用再研究你的‘实践作业’了。”

    “有时间,你得多请教周师姐。”他补了一句。

    陈清恼怒,夺过他手里的扇子,“我和你以平等的身份对话,不需要你跟我爹一样天天唠叨这些。”

    李澈摊摊手,毫无形象地半躺在椅子上。

    “双十年华,计较这些蝇营狗苟,不是更加老气。安安静静地当你的贵族小姐,多好。”

    “将来寻个不差的夫婿,兴许你还能实现你祸乱天下的梦想。”

    “你们这些书生,面善心黑,不像我直言耿介。帮你一把,还想着害我。”他笑着摇摇头。

    她饮了几杯酒,面色酡红,勾人的眼睛神色朦胧,“要来一杯么?祝这大明永远昌盛。”

    他没有应答。倏地向窗外望去,月上梢头,各处酒楼灯火通明,盖过了静谧的月色。

    “太平盛世,太平盛世……”

    一八一年八月,大明储君遇刺。大明烈火烹油的局势顷刻间风雨变化,云波诡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