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综武侠主少年歌行:天下无双 »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李寒衣如今三十岁,入逍遥天境十年有余,位列北离五大剑仙,称号雪月。

    而剑仙之所以能称之为剑仙,一剑既出,便有无上威势,是因为所出之剑暗合天道。剑仙之中,道剑仙赵玉真坐守青城山数十年未离山一步,所出的剑合青城山道法,所以他的剑在青城山才是最强。

    而五大剑仙中最负盛名的孤剑仙洛青阳则一人居一城,独占了一城的孤寂,所以据说与他试剑之人,往往百步之内就能感受到那阵孤凉,眼泪就会控制不住地流淌出来。

    但是但凡剑仙,皆能带天道而行,只是时间长短罢了。但也有剑仙是不一样的,儒剑仙就是靠着念书念出来了一个逍遥天境。

    那么李寒衣呢?

    雪月剑仙李寒衣则身处苍山练剑,暗合的是苍山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水,所以甚至能做到出了一剑,就能引来满山茶花。

    而今无双城,天下。

    在雪月剑仙剑势最强的苍山旁边的登天阁,问剑李寒衣。

    该说她不知天高地厚吗?还是该说她见多识广?

    说她饱经忧患历经冷暖,说她遇得贵人浮生有幸?

    说她尊师重道,说她不知礼数?

    说她狂妄自大,说她谦卑内敛?

    说她愚钝冲动,说她玲珑通透?

    说她少年老成,说她意气风流?

    ————从澜沧江一路走来的姑娘啊,我该如何评说你呢?

    “请。”那个姑娘这么说道。

    “狂妄的竖子小儿。”李寒衣本来就脾气不好,听及此处便出言呵斥。可惜他说话的尾音未散去,便突然有一道寒光闪过。那股杀气实在暴起的太过突然,在短短的一秒过后,李寒衣脸上的那副面具,便徒然裂成了两瓣。

    而面具之下,竟然露出了一个女人的脸!

    虽然已经不再年轻,但面巾下的那张面庞却依然堪称绝世,只是面若冰霜,透露着一种不容接近的威严,以及一丝丝的惊诧。

    那惊诧转瞬即逝,变为了滔天的怒气。

    李寒衣,母亲是剑冢传人李心月,父亲是雷门前辈雷梦杀。她未入雷门,随母姓。

    剑心有月,睡梦杀人。

    她父母,都是曾经江湖响当当的人物。

    二十年前的天启城之乱中,他们身为当今圣上的护卫,保护着当今圣上杀入平清殿。后来雷梦杀成为了八柱国之一,远征南诀,死在了战场之上。

    李心月则成天启四守护之首,守东方位,代号‘青龙’,四年前琅琊王一案后离开天启,不知所踪。

    雷梦杀和李心月以江湖之身身处高位,所以很早就将自己的子女送离了天启。一个来了雪月城,一个回了雷家堡,故而李寒衣虽身为剑仙,却几乎不曾离城,江湖上也甚少有人知道她其实是个女子。

    “我要打败的,是全盛时期的雪月剑仙李寒衣,”天下对于她的身份并不在乎,面对并不将自己放在眼里的李寒衣,以同样是逍遥天境的功底,用一片山海暴起划开她的面具,不难,“我不需要雪月剑仙让着我,还请剑仙拿出真本事。”

    “好、好、好!”李寒衣怒笑三声,这次她直接拔出了铁马冰河剑,“无双城的竖子,倒真是好得很!”

    高手过招,“势”是很重要的。谁能攒出足够的势,谁就把握了更多的赢面。

    当然,也有少部分的人,并不需要太久的时间攒势,比如五大剑仙的怒剑仙颜战天,就以怒为势,一剑瞬出,是为怒拔剑。

    又或者,当武功境界高了到一定地步的时候,也不太需要,比如在逍遥境大逍遥的剑仙们。

    宋燕回修的不是瞬杀剑。

    想来他的徒弟也不是。

    那刚刚挥出这一剑的天下,就将事情推到了一个很微妙的境地。

    如此,对付起来倒也没必要留手了。

    礼尚往来,李寒衣给天下回了一剑什么呢?

    她身为雪月剑仙的成名绝技————“月夕花晨”。

    这一剑很美,很柔,很慢,如炊烟冉冉升起,烟里柳荫丝丝弄碧,如清晨的鲜花,夜晚的朗月,温柔至极,只想让人醉死于其中————如果忽略满天花雨中要把人撕碎的澎拜剑气的话。

    那是至美至险一剑,只是这是李寒衣真正认真起来的一剑,这次不仅仅是雪月城、而是整座苍山的茶花都在瞬间飘了起来,浩浩荡荡绵延千里,万朵花瓣围绕在李寒衣的长剑周围,若一硕大的星璇,将宛若尘埃的小小的天下包裹起来,好像下一秒就会将她湮灭成这花海里的粉末。

    ——————剑仙一剑,可渝千古。

    的确是很美的一剑,天下想。

    但她并不惊讶,亦不感慨。

    这一剑很慢很美,事实上她甚至能够分出心神去思考一些别的东西。

    “问剑”。

    天下之前用了这个词。

    在晚辈与明显隔了一辈的前辈比试时,这个词语在北离,是特指晚辈在向前辈挑战时将自己姿态放低,以示谦逊的一种说法。

    但其实老一辈大约更清楚,这个词最开始出现的时候,其实是用于平辈之间的。

    天下大道,不可尽数,剑道一途,又分千万。

    不同的剑客剑意不同,想要精进,剑客之间的切磋不可避免。“问”这个字,看起来和剑客过招没有关系,但其实剑客过招,确确实实是在相互问答的。正是因为古往今来的诸多剑客将自己的思考融入剑招、形成剑势,又在切磋技艺中相互碰撞、理解、自省,剑道一途才能繁荣璀璨至今。

    天下很欣赏剑术高超的那些人,也很喜欢和他们交朋友。不过特别要明确的是,这些人并不是她仰慕的对象,而是她要打败的对象。

    前人的武学是一座高山,但那并不是为了让人高山仰止,望而却步,而是为了让后来者站在她的肩膀上,往那更高处走。

    ——————她从未把自己放在比雪月剑仙更低的位置。

    ——————因为她知道,她不比一颗星暗,也不比一棵树低。

    那么今日李寒衣向天下递的这一招“月夕花晨”,天下要如何作答呢?

    天下见过比这更美的剑。

    盛世末章演华音,漫漫长路岂独吟。

    莫道乐崩人不古,甘为苍生剖赤心。

    天下认识的那位前辈,在诗词歌赋、风雅之事之上,无人能敌。

    她引不来满城的飞花,因为她只要站在那里,天地、飞花便已经失色了。

    不…该说她就是那飞花、天地本身。

    于是天下开始思考啊,对于自己来说,风花雪月应该是什么呢?

    所谓风花雪月……

    所谓风花雪月,当处事以智,立身以勇,修心以仁。

    太平之时,尽可以风花雪月,逍遥度日。危难之际,便要挺身而出,护佑苍生。

    那所谓风雅呢?

    所谓风雅,无关乎年龄样貌,无需斗酒邀月,秋日葬花,远离常俗。

    风起于乡野,为人性涵咏;雅始自礼乐,为后天陶养。

    风雅合一则取道中庸,内聚为风骨,外放为风流。

    文人墨客,似乎都求一个风雅;而倘若别人笑称你一句风流,那便是带着些折损的意味了。

    ———其实并不是的。

    风雅为上,风流为下的印象是肤浅而不准确的。

    在《诗经》中,风指十五国风,是地方民间的谣曲,因起源乡野而与“士民工商”四民中的“士”的价值观念存在龃龉。

    雅指《诗经》中的大雅和小雅,是周天子王畿之地的乐歌,因起源宫廷而多了一份政治性和规约。

    所以“风雅”,其实是取了“风”与“雅”的中间地带,两两相契。“风”为民,“雅”为士,如此士民共赏,才可称风雅。

    那“风流”呢?

    在风雅的基础上强调超迈、俊爽之气则为风流。所谓“风流”,是以“风雅”的“风”字展开的极端,代表着“道家”蔑视世俗、罢黜一切束缚的超凡脱俗。

    那么,天下呢?

    “风雅”是长歌走的道,奶奶仅仅是坐在那里,奏一首琴曲,就极尽风雅。她教给天下的“清绝影歌”,同样沾染着长歌门含蓄蕴藉、温柔敦厚的风雅之美。

    可是天下学不来这样的风雅。

    她刚开始和师傅学剑的时候,师傅和她说,小天,这是师傅的剑,那么你呢?你的剑是什么呢?

    若是长歌与李寒衣比试,那必然是长歌的风雅之道更胜一筹。可是她不是长歌。

    见过了绝顶风雅之人,并不代表什么。

    因为厉害的是别人,于自己,她大概只是想感慨一句天下之大。

    那她呢?雪月剑仙的风雅,她该用怎样的剑意对答?

    这孩子是明白的,她走不出长歌的风雅之道,她走的———是风骨。

    在风雅的基础上强化骨鲠、端正之气,为风骨。所谓“风骨”,是以“风雅”的“雅”字展开的极端,代表着“墨家”坚守道义、绝不妥协的侠义精神。

    于是在那滔天花海中,她背后的剑匣中寒光乍现,百来片山海的碎刃、还有一柄“风雅”飞出来,她握紧水月,递出了一剑“清绝影歌”。

    “外出游历一位长歌门前辈所传,剑名,“清绝影歌”。“

    如若说之前这一剑她用的时候,都还是参照着长歌教授时的意,那这一次,她才真正把这一剑变成了自己的东西。

    峨峨兮若山峦,洋洋兮若江河。

    这一剑里看不到山与水的形,并不是能看得见摸得着的山河江海,却又好像可以是每一种山水。那剑气不霸道、但也不柔美,如果真的要形容,应该是一份很坚定的“悠长”,有种山川悠远,路漫漫的意味。

    于是茶花不再纷飞,而是哗的一下倾泻出去,落在城里、落回苍山上、落入看热闹的人们手心。

    这一切的发展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原本司空长风都已经打算这一招结束上去劝人了,结果是万万没想到,她居然接下来了李寒衣的动了真格的一剑“月夕花晨”。

    这场比试的胜负,突然一瞬间难料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