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疯狂的想象 » 万物

万物

    飞船的操作都是由那些专业人士在操作,我大多数情况都只能和他们聊聊天或者做一些记录,飞船正在进行第一次跃迁调试,控制室内正在井井有条的进行着操作:

    “动力系统调试成功。”

    “引力系统参数发现错误,需等待6分钟。”

    “能源供应系统发现一处故障,正在进行维修。”

    “跃迁系统调试成功。”

    “防御力场调试成功。”

    “......”

    在进行了30分钟的调整后,飞船开始第一次空间跃迁,这也是人类进行的第一次超距离跃迁。

    根据捕捉到的中微子信号,我们锁定了MR—177星系坐标,科学家通过已知条件推算得到MR—177星系存有大量稀有金属元素。

    跃迁开始,我站在控制室内观看,内心十分激动,只见,飞船前方的空间发生了变化,像是被套上了一层放大镜,飞船前方的太阳就像在靠近我们一样,越来越多,又突然离我们而去,越来越小,但我看见空间雷达上面显示,其实我们还没动过,太阳像被抽离一样,接着一道黑色的光芒闪过,我不知道要如何形容,我眼前像是被黑幕盖住了,但又感觉十分耀眼。

    没一会,电子屏幕上面显示出了一颗红色的恒星,我们到达了MR—177星系,全体工作人员都欢呼了起来,这标志着人类文明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这个星系和太阳系一样,属于单星系统,共有十三颗行星,恒星正处于红巨星阶段,异样的红光即使是在电子屏幕上看依旧觉得十分耀眼,可能是看惯了太阳的原因吧。

    我们停靠在星系的第六轨道处,这里有大量陨石带,并且拥有足够的热辐射能。

    十三颗行星中有三颗巨行星,两颗呈气态,一颗呈液态,十三颗中有四颗固态行星,其中一颗过于靠近恒星,不方便开采,我们将重点放在了剩余的三颗行星上面,我们向每颗行星都投放了三十架无人机进行侦查,三颗行星中最大的一颗直径在3万km左右,是地球的两倍多,拥有2颗卫星和氢气态云。

    我们对行星进行了编类,气体行星为A类,液体行星为B类,固态行星为C类,再根据行星所处轨道进行二次编类,三颗固态行星分别为MR—177-C2,MR—177-C5,MR—177-C7,C5行星的探测只需要一星期,而C2行星需要2个月,C7行星则需要3星期。

    飞船内部配备完整的生态循环系统,拥有农场和牧场以及一个小池塘,农场采用的是人工光照,能采用架子进行多层叠加种植,能一次性种植大量蔬果。

    白菜,萝卜,西红柿等蔬菜能实现一年三熟到四熟,而且我们在货舱内储备有大量食物,但新鲜肉类依旧十分珍贵,不过单从营养补充方面来讲已经绰绰有余了,船上大多是技术工人,在地球的伙食和这里并没有多大差别,并没有人埋怨过伙食,也许是食物足够丰盛,也许是大家都过于沉迷手头的工作或是对未来的憧憬吧。

    C7星球的直径在2万km左右,地表覆盖着一层尘土,表面有很多圆形洞穴,大小不一,与月球不同的是,这种洞是直通地下的,并且是不是有大量尘土往外喷射出来。

    有教授对其周围的卫星推断出该行星的质量只有地球的一半。

    在探测进行了三天时,有两架无人机失去了信号,信号消失都是在经过[260,25]—[250,18]这片区域(将星球以自转轴为中心分为360度作为坐标一,类似地球的经线,以与自转轴中点垂直的外沿点环绕一周作为0点,正负数值向自转轴两端靠近,类似地球的纬线和赤道)。

    操作员将无人机失去信号前的录像调了出来,只见无人机预订沿航线飞行着,但就在经过一个洞穴时,从洞穴里冒出了一条类似管虫一样的生物体,可以从视频看出,它的口腔至少有三圈锋利的牙齿,且直径足足有十二米,无人机在距离地面30米的地方飞行,但管虫从出现到视频结束仅过了2秒,管虫的长度至少在30米以上,另一架无人机也是遭遇了这种情况,在出现更多损失前,操作员向无人机发送了回舱的指令。

    科学家对采集回来的地表尘土进行了解析化验,结果显示,大部分由一种碳氢硫构成的大分子化合物,以及一些金属碳化合物,有一位生物学家在看完无人机传回的视频后提出了一个观点:表面尘土有可能是被内部气流带出的生物排泄物,而碳氢硫构成的大分子结构可能是这个星球生物独有的生物分子结构,毕竟这里不是太阳系,人类的法则不适用于这里,大部分科学家和教授都支持这个观点,有部分表示反对或持保留意见的。

    根据已知信息可以得知,C7星球的稀有金属含量并不高,且有未知生物,虽然研究该生物能促进人类对宇宙的认知,但我们只是商业船不需要负责研究,将资料发送给国际政府,他们自然有人来研究,我们也能得到政府给的不少资金。

    我们放弃了C7星球,现在就只需要等待C5星球和C2星球的表土样品和环境资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