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华娱少年游 » 第八章逝去的青春

第八章逝去的青春

    李义决定了向导演方向靠拢,不过导演也不是那样好当的,首先需要专业的知识,还需要有扎实的功底。

    更重要的是想成为一名导演,资历非常重要,没有丰厚的履历,没有耀眼的成绩,谁会给你投资,谁敢给你投资,投资人也是需要赚钱的!

    大火的影视,李义这里不缺可以说多的是,而且还都是没有制作出来的,这就让李义很心动,拍出来一定能挣大钱。

    但是李义没有渠道,没有制作经验,更重要的是没有钱。

    哪有那么多的天使投资,煤老板虽然会,但那也不是什么人都投资的,人家只是在玩,但这并不意味着煤老板就傻。

    更何况这年头煤老板还没有诞生,就算后期有了煤老板,人家凭什么给你李义投资?凭你脸大?凭你没有钱?

    所以想要迅速打开局面,最好的办法只能靠自己投资自己,等打开格局有所成就后,再加上李义脑海里的宝藏才能有更好的机会。

    李义也想过要不先卖几个剧本,为自己的第一桶金添砖加瓦。

    不过人家各影视公司都有自己的导演和编剧,哪里有空看李义那不算完整的剧本。

    再说了李义上辈子还没回来的时候,还时不时发生抄袭事件。

    创意好有什么用?就算成品最后被看上了,也很有可能随便打发李义,然后给剧本换个名字,李义最后可能连口汤都喝不上,还得搭进去一个剧本。

    就算这一切都没有发生,李义也没有什么渠道,他现在比以前好了许多,已经可以出村了,但最多也就是在县城逛逛,其他的地方根本想都不要想,更何况现在根本就没有什么影视公司。

    脑海里的影视虽然现在只能看,不能用,却也为李义打开了大门,赚钱好像一下子变的容易多了,又好像没有。

    世间的万事万物就是一个圆,你看这不又给李义转了回来,这是一个死循环,想要赚钱就得先有钱,有钱了才能赚钱,一切又都绕回到了赚钱。

    赚钱难,难赚钱,重生回来的李义没有想到自己都重生了还是和上辈子一样卡在了赚钱上,真是莫大的悲哀!

    李义放下了对于导演的规划,重新计划起了赚钱的事情,毕竟想当导演,现在还不急,当下最急的还是挣钱,提前解决家庭的重担,再考虑其他的也不迟。

    李义也在决定当夏洛的时候,想过抄歌这一条路,虽然自己记的歌曲应该没有夏洛多。

    但也不少,而且能被李义记住的歌曲,不管那个类型,那都是超级好听的歌曲,虽然数量不多,但是也能让李义的钱包迅速鼓起来。

    而且李义也没想走歌手、曲爹的路线,只是抱着捞一笔就跑路的想法。

    毕竟夏洛都给李义把后期的尴尬场景给展现了出来,再不跑等着下蛋嘛?

    但是李义最后也很是无奈的否定了,虽然抄歌很香,当夏洛更香但那根本不现实。

    李义都想不出专辑什么的,就是走网络歌曲三巨头的路子,然后等着薅彩铃的羊毛。

    想法挺好的,一转眼看见道观里极具有年代色彩的日历显示的1997年!

    这个年代那来的网络给你造,哪来的彩铃让你薅。

    李义有种原地爆炸的冲动,造孽啊!这不欺负老实人吗!

    一边想着其他的变现的办法,一边翻着从音乐老师那里借来的关于五线谱的书,李义一边学习,一边尝试对照这曲谱把脑海里记忆深刻的歌曲都抄录出来,反正闲着也是闲着,有备无患。

    就在李义抄写歌曲的时候,国庆假期到来,李义看着姥姥姥爷家的大屁股黑白电视里港台版的《射雕英雄传》。

    想着金老爷子一连串的武侠书籍,李义觉得自己也可以走走老先生的路子,在成为一个歌手和导演之前,先成为一名作家!

    既然抄电影,还有抄歌都还不到时间,那不妨先复刻几本小说试试水,万一东边不亮西边亮了那!

    再说了就算不复刻小说,李义最终还是要复刻电影剧本。

    虽然说一个是小说一个是剧本,但无论咋样,都是文字的艺术加工品,说到底除了一些专业的知识,最终的好坏还是很考验文笔和剧情的衔接。

    提前练一练,没有什么坏处,就算自己后期没有当导演的天赋,也可以靠卖小说剧本为生!

    谁能说的清楚后期自己在导演一行上就一定会有天赋?

    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

    当然抄书也不是那么好抄的,虽然李义可以根据脑海里的影视作品,把作品还原成小说,但是还原脑海里的许多作品,除了要有扎实的文学功底,还需要符合现在李义的人设--小学生。

    像《流浪地球》、《盗梦空间》什么的科幻作品,那些肯定是不能还原的,毕竟和自己的身份不匹配,后期虽然也可以提前复刻出来,但是这些优秀的作品,也不能拿来练手不是!

    这样下来既要情节简单的,又要能贴近日常生活,最好还能和学生有关。

    李义脑海中瞬间多了好多关于学生时代的电影和电视剧《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致青春》、《匆匆那年》、《初恋这件小事》等等。

    但是浏览了一阵的李义发现为什么都是描写高中生或者大学生的?小学生就不配拥有一本小说吗?

    这不是在为难我吗!一个七岁的孩子,能写出来那样刻骨铭心的感情?能有那样万分遗憾的爱情?这不纯粹瞎扯淡嘛!

    就算李义说自己是听来的,然后经过艺术加工都不行,毕竟整个学校只有初三,李义上哪去听那些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去?

    当然李义要是直接不要脸的写出来,也没什么,但是李义觉得自己写出来后一定会狠狠的挨顿揍,搞不好还是那种最凶残的混合双打。

    李义也有考虑过武侠小说,走走老先生的路子,但是一个是武侠小说并不怎么好写,还有一个就是内地和港台那边的情况他不一样啊!

    就李义知道的国内发表小说有两条路,一条是网络小说,一条是实体书。

    网络小说发表的这条路李义不曾考虑,身在大西北的农村,根本就没有什么机会接触到电脑,再说了网络现在都不曾普及,写锤子的网络小说。

    实体书在这年头国内虽然也有一些杂志,但是那也不是一个偏僻农村的七岁孩子可以接触到的。

    而且这个年代内地的实体书这一块可以说大多还是以现实主义小说为主,最多在加上一个青春小说和武侠小说。

    当然不管怎样,也和李义没有关系,就说位置偏僻的整个大西海可能都找不到一家有关小说的出版社,就已经让李义深感身处大西海的无奈!

    李义在后面的的日子里,一边规划这自己今后的导演路线,一边偷偷摸摸的开始复刻起来自己练手之作。

    之所以偷偷摸摸的,是因为李义写的还不怎么样,他还是很要脸的!

    并且在日常生活中,李义已经开始有意识的增加自己的阅读量,关注自己阅读的小说作者的各种写作手法。

    所以课余时间,很多人都会看到,李义手里总是会拿着一本小说,在哪里默默地翻看着。

    有时是《天龙八部》,有时又是《大唐双龙传》,当然有关言情的小说李义一般都是为了安全偷偷在道观中观摩的。

    每天晚上完成作业看完小说后,李义都会认真的写心得做笔记,并且每天开始坚持复刻各种类型的短视屏、微电影、短剧来给自己练手,从不间断。

    李义也不是乱写,而是尝试着跟着脑海里简短的画面,把他们用文字的形式描绘出来。

    再对照着脑海里的成品画面,看自己用文字描述的画面是否失真,哪里还需要改进。

    刚开始每天写的都是断断续续的,虽然情节都能对的上,但是描写的有些杂乱,有些累赘,写过一遍之后,不满意再接着换个思路重写一遍,然后对比两个版本的优缺点,汇总之后再综合写一遍。

    时间就这样慢慢度过了,李义每天都安排的满满当当的,没有一丝的闲暇。

    李义经过半年多的写作时间,复刻起来脑海里的作品,可以说已经变的有模有样了起来。

    这一年年底母亲李梅花上班的厂子破产了,母亲没有了工作。

    买断之后就只带回来一万块钱,虽然对于现在这个年代,一万块钱还挺值钱的。

    但这也就意味着家里从此断了一份经济来源,对应着家里的苦日子要来了。

    虽然这不会影响到李义什么,但是自从母亲没有工作之后,李义已经很久没见母亲来看过自己了。

    李义觉得自己不能再继续蛰伏下去了,再加上以现在的文笔复刻出来的剧情片段,还能让自己闲暇时候有兴趣读下去,所以李义打算开始今生的第一本正式小说,不管咋样也要先弄点稿费填补一下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