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山海南北 » 进京!

进京!

    虽然是外场上打了败仗,但问题还在于朝廷,你们几个大臣,分钱分地盘的时候,比谁也着急,打开仗了,一个个都成缩头乌龟了。

    徐羡之、傅亮、谢晦三个托孤重臣,把锅往身上一背,又要辞职,又要降薪。

    刘义符虽然说年少好玩,但也不至于不通人情事故,只是说决策部门执行力不太行,跟你们几个拍板的老东西没啥关系。

    朝廷里整日人心惶惶,魏军压境,迟迟不退。

    终于拓跋嗣玩够了,回去了,让周几驻扎在河南。

    这不是个疑问句,那个人确实就叫周几。

    宋豫州刺史刘粹唯恐魏军来打项城,日夜警备。

    当初毛德祖镇守虎牢的时候,你不去,这会儿你又担心上了,要么就早打,要么就早投,你这就很无语。

    这时候宋朝廷又接受到了一个好消息,拓跋嗣没了!

    北魏皇太子拓跋焘即位,改元始光,仍然重用崔浩,召令河南诸军,莫要再动干戈。

    刘宋朝廷上下欣喜若狂,就这么又过了一年。外边没事儿了,里边就得搞点事情。

    宋景平二年,庐陵王刘义真看哥哥刘义符整天游玩,不理朝政,当即就想起他在长安的日子了。这皇帝这么好玩,我怎么就不行呢?难道说就因为你比我大几岁,我就让着你?

    屡屡和太子左卫率谢灵运、员外常侍颜延之、慧琳道人等人来往通信,十分和谐。

    有一天可能喝醉了酒,“我若有一天得知,谢灵运、颜延之那就是宰相,慧琳,那就是西豫州都督。”

    坏事传千里,立马就传到了建康,徐羡之三人一想,他们三个人能当宰相,那我们干啥去?

    为了保险起见,把谢灵运调出京,任永嘉太守,颜延之为始安太守。

    刘义真听说了此事,想了又想,非得把脸面撕破是吧,当初我要点什么你们三个老东西都不批,我是皇家宗亲,我又不是司马休之和司马文思。

    当即上表朝廷,要求从封地还京,而且这奏表中言辞激烈,大有清君侧之意。

    徐羡之、傅亮、谢晦三人定睛一看,你跟我玩这个是吧,你们老刘家的儿子没一个好人,刘义符成天吊儿郎当,刘义真呢,狂的没边,当初幸亏不是我们三个去的关中,要不然现在活不活还不一定。

    干脆一咬牙一跺脚,先干废庐陵王刘义真,再废皇帝刘义符。

    三相会同,上表皇帝,奏表写的很麻烦,总而言之,把有盘古那年写到今年,凡是藩王凶残,最终导致兄弟相残的事儿都写了。

    刘义符本来就和刘义真关系不行,因为刘裕七个儿子,七个娘。再加上三相添油加醋,废!不就废个藩王嘛,反正又不是废我这个皇帝。

    圣旨一道,二弟刘义真就成了庶人,迁新安郡,五弟刘义恭为冠军将军并任南豫州刺史。

    只可怜那个刘义真才十八,哪里来的造反之心(当时拓跋嗣造反好像也才十八),不过就是喝醉了酒吹了几句牛,就被贬了,由此观之,六朝之事,尽是门户私计。

    只有吉阳令张约之敢出来仗义执言,给建康写去一封奏表:“陛下,庐陵王年只十八,先帝余下各殿下也年纪尚小,怎么能自去藩篱,臣以为应当削减俸禄,但不可废除爵位。”

    徐羡之一看奏章,好啊,你还蹦出来了,找了个由头,便把张约之贬到梁洲去做了参军,顺便赐了一壶美酒。

    话说回来,徐羡之、傅亮、谢晦此等做法,与秦朝赵高指鹿为马有什么不同!

    “现在庐陵王被废,下一步就是……”

    “宗文(徐羡之的字),眼下没有什么兵,请谁入京比较合适呢?”

    “依我看,南兖州刺史檀道济和江州刺史王弘就不错。”

    “好,二位召外兵入京,我在府中安排军队。”谢晦说。

    三人达成一致。

    檀道济和王弘不明所以,就进了建康城,由徐羡之和傅亮神秘兮兮地拉到一间密室里,说来说去,最终点头同意。

    谢晦府宅太小,只能先把妻儿老小遣到别处,一时之间,满院中尽是甲兵。

    宫内又有潘盛、邢安泰作为内应。

    “宣明(谢晦),今晚只好借住在你这儿了。”

    谢晦引着檀道济进入房中,“好,那我先睡了,明早再说。”

    谢晦刚出去没一会儿,就听见檀道济开始打呼了,自己则是在庭中来回踱步,一晚没睡,不由得暗暗佩服檀道济。

    当年司马懿起兵造反,也是如此,长子司马师安睡不惊,次子司马昭惶惶不安。

    宋景平二年夏,五月,甲申日,日灼炎炎,入夜不凉,刘义符在华林园进行化妆舞会,自己扮演酒保。而后乘船游玩天渊池,睡于船中。

    宋景平二年夏,五月,乙酉日,拂晓,檀道济从谢晦的领军府出,徐羡之、傅亮、谢晦入宫面见皇太后。

    檀道济突入云龙门,闯入华林园。

    徐羡之三人进入太后殿中。

    刘义符刚从睡梦中惊醒,身边二位侍卫已经毙命,一伙武夫左拉右扯,将皇帝带下船来。

    “太后,我等来是有一关乎国家之大事,皇帝懦弱贪玩,可立新帝。”

    张太后也没什么办法,既然徐羡之能在这里说出这样的话来,想必已经是生米煮成熟饭了。

    “请皇帝跟我们去东阁。”

    “请太后颁发懿旨,臣等去东阁宣旨。”

    两伙人到了东阁。

    由徐羡之收去皇帝玺绶,宣读太后懿旨,废皇帝为营阳王,迎镇西将军宜都王刘义隆入朝为帝。

    “殿下,手指怎么了?”徐羡之问。

    “适才被武士攀扯所伤。”

    “大胆!怎么敢攀扯殿下,拉下去,重打二十!”

    徐羡之不愧是刘裕的托孤重臣,这手装模作样学的是相当有精髓。

    百官朝辞旧帝,檀道济入守朝堂,傅亮率文武百官,备齐皇帝法驾,前往江陵,迎接宜都王。

    祠部尚书蔡廓同往,行至在浔阳,蔡廓突然有了疾病,对傅亮深表遗憾地说,“哎呀,此一番江陵之行,怕是不能够一起了,营阳王到了吴地,一定要好好侍奉,如果有了什么不测,我等这弑君的骂名怕是要遗臭万年了。”

    本来傅亮和徐、谢二人商量好了让邢安泰随同,顺便刺杀营阳王,听了蔡廓这一番话,有些后悔,派人去追,已经是来不及了。

    邢安泰送营阳王到金昌亭,便让人围住亭台,持刀而入,不想刘义符颇有武力,夺过一旁侍卫的刀,且战且退,闯出重围,来在阊门。

    邢安泰见大事不好,举起门闩径直砸去,正好砸中刘义符的腰背,倒地不起,邢安泰上前,只见血光迸溅,立时毙命,年不过十九。

    新安郡,刘义真的门前来了一伙不速之客,二话不说,拿起麻绳活活将刘义真勒死,年仅十八。

    思想刘裕为登基,杀晋末二帝,到此时,也算是因果循环报应。

    邢安泰派人回禀傅亮,傅亮虽然心下后悔,可哪里有卖后悔药的,只好硬着头皮前进江陵。

    到了江陵,一阵宣旨、仪仗,州府佐吏个个下跪称臣,山呼万岁。

    消息传到宜都,有吏申请题榜诸门,按宫礼规格,好在刘义隆比较清醒,“不可,未知全貌,怎么能擅自妄动。”

    当年他四岁在城墙上看卢循来进攻的时候,可知道徐赤特擅自妄动,是怎么死的。

    不久,刘义隆的情报网传回来消息,他的大哥刘义符、二哥刘义真先后遇害,现在他真的是长子了。

    宜都的将领们听说这事儿,都建议刘义隆不要东去,“徐羡之做事太毒,殿下若去,恐怕凶多吉少。”

    只有司马王华哈哈大笑,“诸君太过滤了,我看殿下能去。”

    刘义隆问,“为何能去?”

    “这第一,先帝威加海内,天下百姓、朝中百官莫不震悚,只是嗣主玩世不恭,所以天下人心、朝中文武并无反意。”

    “这第二,徐羡之、傅亮二人门阀不重,传到二人也无可依靠,二人断然不能是魏之司马昭,晋之王敦,又深受托孤之情,必不敢反,只是趁此机会扩大自己的势力,又害怕万一庐陵王即位找他们算账罢了。”

    “这第三,谢晦乃是陈郡谢氏,门阀高大,此三人必然是互相猜忌,殿下若入京,一定能利用此来打压三人,乃至于……”说着,王华比了一个抹脖子的手势。

    “哈哈哈哈,好,卿可以算得上是当年劝汉文帝进京的宋昌了。”

    长史王昙首和校尉到彦之也劝刘义隆东去。

    刘义隆安排王华镇守荆州,到彦之镇守襄阳,自己率将士前往江陵。

    一见傅亮,刘义隆立马戏精上身,“傅大人,我听说两位兄长都已经暴毙,心下十分悲痛,还请不要见怪。”

    傅亮一听,当时汗就下来了。

    “是,臣也觉得……觉得深感惋惜,臣请……请殿下不要太过伤心。”

    刘义隆看起了效果,也就不装了,“傅大人远程来此,看看我荆州军威如何吧。”

    “好好,正有此意。”

    想来那刘义隆此时也不过十七岁,真是遗传基因这玩意,不好说。

    中军参军朱容之持刀旁立,寸步不离,晚上睡觉,朱容之也是衣不解甲,倒把傅亮吓个半死,生怕哪一天这把刀砍到自己的头上。

    这才是为人不把良心昧,不怕半夜鬼敲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