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李白这一生 » 第一百二十七章 江夏游

第一百二十七章 江夏游

    在江夏,李白自韦良宰赴长安后一直没有接到他的任何音讯,便打算回到庐山。正当此时,却在街上碰到了从弟李之遥。他是从南平贬官武陵,来到江夏,正巧遇见李白的。李之遥便邀李白进了一家酒馆,二人边喝边聊。李白向李之遥倾诉了他昔日在京城当翰林供奉和受到明皇宠遇的无限风光,以及流放遇赦之后在江城被人冷落的遭遇,心中十分感慨。而李之遥则向李白诉说他在官场上蹭蹬的经历,二人惺惺相惜,谈得十分投机。临别,李之遥将身上所带的钱财倾囊相赠,而李白唯有以诗作为报还。其诗云:

    少年不得意,落魄无安居。

    愿随任公子,欲钓吞舟鱼。

    常时饮酒逐风景,

    壮心遂与功名疏。

    兰生谷底人不锄,

    云在高山空卷舒。

    汉家天子驰驷马,

    赤车蜀道迎相如。

    天门九重谒圣人,

    龙颜一解四海春。

    彤庭左右呼万岁,

    拜贺明主收沉沦。

    翰林秉笔回英盼,

    麟阁峥嵘谁可见?

    承恩初入银台门,

    著书独在金銮殿。

    龙驹雕镫白玉鞍,

    象床绮席黄金盘。

    当时笑我微贱者,

    却来请谒为交欢。

    一朝谢病游江海,

    畴昔相知几人在?

    前门长揖后门关,

    今日结交明日改。

    爱君山岳心不移,

    随君云雾迷所为。

    梦得池塘生春草,

    使我长价登楼诗。

    别后遥传临海作,

    可见羊何共和之。

    (《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二首》其一)

    诗中说自己本无功名之意,只想能够浪迹四海,自由自在,过着渔樵隐逸的生活。像深山里自由生长的兰草和空中自在卷舒的云彩,无拘无束。可是却突然像司马相如一样被皇帝征召,为天子所知遇,满朝文武无不称贺。我在朝中备受宠遇,草王言于麒麟阁,著文章于金銮殿,骑的是龙驹,坐的是象床,就是以前笑我微贱的人,此时也争着向我示好。可如今我失意了,那昔年的相知还有几人呢?他们不是闭门不见,就是不予理睬。唯有贤弟你始终待我如初,你就是谢灵运的贤弟谢惠运,灵运的“池塘生春草”的妙句,就是得之于惠运的启发呀。谢灵运《登临海峤》的诗给了其弟谢惠运,并希望羊璿之和何长瑜二位诗家与你一起共同唱和此诗,以表兄弟之情。

    韦良宰到了京城之后,是否向朝廷推荐了李白,没有下文,空使李白在江夏白等了几个月。在此期间,李白重游了黄鹤楼、鹦鹉洲、赤壁、汉江等处,写下了一系列的著名诗篇。在黄鹤楼他遇到了南陵县令韦冰,给他写了一首《江夏赠韦南陵冰》,诗中写道:

    胡骄马惊沙尘起,

    胡雏饮马天津水。

    君为张掖近酒泉,

    我窜三巴九千里。

    天地再新法令宽,

    夜郎迁客带霜寒。

    西忆故人不可见,

    东风吹梦到长安。

    宁期此地忽相遇,

    惊喜茫如堕烟雾。

    玉箫金管喧四筵,

    苦心不得申长句。

    昨日绣衣倾绿樽,

    病如桃李竟何言!

    昔骑天子大宛马,

    今乘款段诸侯门。

    赖遇南平豁方寸,

    复兼夫子持清论。

    有似山开万里云,

    四望青天解人闷。

    人闷还心闷,苦辛长苦辛。

    愁来饮酒二千石,

    寒灰重暖生阳春。

    山公醉后能骑马,

    别是风流贤主人。

    头陀云月多僧气,

    山水何曾称人意。

    不然鸣笳按鼓戏沧流,

    呼取江南女儿歌棹讴。

    我且为君捶碎黄鹤楼,

    君亦为吾倒却鹦鹉洲。

    赤壁争雄如梦里,

    且须歌舞宽离忧。

    韦冰是李白的故交,从南陵来到江夏,曾与李白一起参加了鄂州刺史韦良宰的天长节大会,会后与李白单独相会,一起饮酒赋诗。再次相逢,李白给他写了这首诗。诗中叙述了安史之乱后,他们很久没有再见面。韦冰曾被贬至张掖,李白则因永王李璘案被长流夜郎。后来李白因遇赦而被放还,没有想到能在此地见面。以前在宴会上,李白由于身体欠佳,未能写上一首抒发心意的七古长诗。昔日在长安时,李白骑的是天子的西域大宛汗血宝马,现在在诸侯前只能骑行走迟缓的下等劣马了。有幸的是,在这里能遇到从弟南平太守李之遥,与己坦露胸襟,再遇到夫子并相与高谈阔论,有似山开云散,忽见青天,这使李白长久郁积的忧闷和苦辛得以释怀。饮酒千石,使李白冷似寒灰的心顿时暖如阳春。韦冰像山简一样醉后还能骑马,真是一个好客的贤主人。头陀寺的云月带有一股僧气,不然的话,他们可在江中流鸣鼓按笳,让江南美女唱唱船歌,岂不快哉!今天喝得可真是痛快,李白他真想为君一槌打碎黄鹤楼,也请韦冰为他铲除鹦鹉洲,那才叫痛快!当年的魏、吴的赤壁争雄之战,已成梦幻,让江南女儿的歌舞,来宽解他们郁闷的忧怀吧!

    此诗抒发了李白的忧怀愁绪,接着他们又一起到赤壁一游,并当场写了一首赤壁歌:

    二龙争战决雌雄,

    赤壁楼船扫地空。

    烈火张天照云海,

    周瑜于此破曹公。

    君去沧江望澄碧,

    鲸鲵唐突留余迹。

    一一书来报故人,

    我欲因之壮心魄。

    (《赤壁歌送别》)

    此诗前四句想象当年赤壁之战周瑜破曹、火烧赤壁的壮烈情景,场面恢宏、气势宏大,刻画得非常生动;后四句谓沧江澄碧、两鲸相斗,余迹犹存。诗人将此历史场面描绘下来,一来送韦君,二来也壮壮自己的胆气。赤壁之战的雄伟场面,也因此诗留存千古。

    李白赋了此诗之后,还显得有些不够尽兴,于是又写了《江上吟》诗,以申之:

    木兰之枻沙棠舟,

    玉箫金管坐两头。

    美酒樽中置千斛,

    载妓随波任去留。

    仙人有待乘黄鹤,

    海客无心随白鸥。

    屈平词赋悬日月,

    楚王台榭空山丘。

    兴酣落笔摇五岳,

    诗成笑傲凌沧洲。

    功名富贵若长在,

    汉水亦应西北流。

    此诗与《赤壁歌送别》写于同时,李白在与韦冰同游赤壁后,又乘兴坐船载酒,在大江上游览。他想起了战国时楚国的屈原大夫。如今楚国的宫殿都已荒芜无存,唯有当年的青山依旧,而屈原的词赋却像日月高悬,永照人间。李白非常自信他那如椽大笔能摇撼五岳,他那笑傲权贵的诗歌可凌越沧洲。他不相信功名富贵可以永远存在,就像江汉之水永远不会向西北而流一样。此诗中表现了李白相信诗歌的价值是永存的,也相信自己诗歌的精神力量可以凌驾在帝王公侯的权力之上。功名富贵只是暂时的,而屈原和自己的诗歌则可以超越历史。这是他在向权贵们挑战,伟大的诗歌是可以永远流传下去的。

    《鹦鹉洲》也当写于此时。在李白初游江夏黄鹤楼时,他见到了崔颢所作的《黄鹤楼》诗,当时就佩服得了不得,曾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虽然他嘴上是这么说,可心里却不服气,总想自己写一首与此相仿的诗,把崔颢比下去。他在游金陵凤凰台时,曾写过一首《登金陵凤凰台》,但那首诗用的是不黏的七律体,还不是《黄鹤楼》的半古风半律诗体。这次他决定亦步亦趋地仿照《黄鹤楼》的体式再写一首,再与崔颢诗挑战一回。李白的《鹦鹉洲》诗如下:

    鹦鹉来过吴江水,

    江上洲传鹦鹉名。

    鹦鹉西飞陇山去,

    芳洲之树何青青。

    烟开兰叶香风暖,

    岸夹桃花锦浪生。

    迁客此时徒极目,

    长洲孤月向谁明。

    先说李白此诗所表现的内容。鹦鹉洲的名称,是因三国时祢衡曾作的《鹦鹉赋》而得。祢衡为江夏太守黄祖所害,而葬此洲,故李白此诗是为悼祢衡而作。尾联“迁客此时徒极目,长洲孤月向谁明”,表示诗人对祢衡命运的极大同情。此诗前半首仿《黄鹤楼》,是古风体,后半首是律诗体,与《黄鹤楼》诗结构相同。诗的颈联“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对仗极工,为人称赞。但对于《黄鹤楼》和《鹦鹉洲》二诗的优劣,历代学者争论不休。

    赞李白者,如宋人刘辰翁说:“情景虽称,终觉豪胜。”(《唐诗品汇》卷八三引)元人萧士赟说:“‘烟开’二句较‘晴川’句竟分雅俗,结故清远足敌。”(严羽点评《李太白诗集》卷一八)清人张㧾《唐风怀》引质公评曰:“此篇凡三‘鹦鹉’、二‘江’、三‘洲’、二‘青’字,其法皆出于《黄鹤楼》……与《凤凰台》同一机杼,而天锦灿然,亦一奇也。”

    贬李白者,如明人许学夷说:“太白《鹦鹉洲》拟《黄鹤楼》为尤近。然《黄鹤》语无不炼,《鹦鹉》则太轻浅矣。”(《诗源辨体》卷一七)清人吴昌祺说:“此太白率笔,后人称之,陋矣。”(《删定唐诗解》)清人纪昀评此诗说:“崔是偶然得之,自然流出。此是有意为之,语多衬贴,虽效之而实不及。”(《灜奎律髓汇评》卷一引)

    总之,古今学者历来对李白这首诗褒贬不一。但实话来说,李诗是稍逊崔诗的。一是李诗模仿崔诗,已输一筹;二是李诗鹦鹉不及黄鹤切题、用问精巧,功力虽及,但浑厚自然不足。因李白、崔颢都是盛唐诗人,开元年间七律不大定型,故古、律参半尚是当年风气,而到安史之乱后期,律诗已经成熟,古律一体的七律已不再可行了。

    争强好胜是李白的性格所致,在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与《鹦鹉洲》二诗上表现尤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