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李白这一生 » 第一百一十二章 直斥安禄山

第一百一十二章 直斥安禄山

    李白还有一首诗是直斥安禄山的《北风行》:

    烛龙栖寒门,光耀犹旦开。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

    惟有北风号怒天上来。

    燕山雪花大如席,

    片片吹落轩辕台。

    幽州思妇十二月,

    停歌罢笑双蛾摧。

    倚门望行人,

    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

    别时提剑救边去,

    遗此虎纹金鞞靫。

    中有一双白羽箭,

    蜘蛛结网生尘埃。

    箭空在,

    人今战死不复回。

    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

    黄河捧土尚可塞,

    北风雨雪恨难裁。

    此诗的首二句,是喻写安禄山在幽州的权势之大,犹如传说中的烛龙,张目即是白天,闭目就是黑夜,统治着北方的黑暗世界。三四两句则指朝廷的日月之光,是照不到这里来的,整日只有北风怒号。五六两句“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是诗中的名句,是说幽州地区寒冷至极,比喻安禄山的高压之势,如狂暴之风雪。接着诗中描写了一个幽州军中的战士,由于在对外的战斗中英勇牺牲了,家中的妻子见到他遗留下的弓箭袋依然挂在墙上,十分悲伤,不忍见之,便将其焚烧掉了。诗的最后两句说,如果黄河捧土可以塞断的话,那么像幽州思妇这样对安禄山穷兵黩武的怨恨,是不可能消除的,它比塞断黄河还要难啊。这首诗揭露了安禄山是在故意挑动幽州地区胡、汉民族间的矛盾和冲突,发动战争,以邀边功,然后再借机扩充人马,增强自己的割据势力。

    李白此次的幽州之行,其目的并未在诗中表露多少,对安禄山的反迹也未形之于诗。但他到幽州确实是考察和见到了安禄山的可疑之迹,感到了安禄山统治下的幽燕地区充满着扩张军事的高压气氛。正如杜甫所说的:“边人不敢议,议者死路衢。”(《后出塞五首》其四》)所以有些话,他不敢在诗中明说,因为说了就可能有杀身之祸。但在安史之乱后,他给曾是贵乡县令,后来任江夏太守的韦良宰的一首诗中写道:“十月到幽州,戈\ufffc若罗星。君王弃北海,扫地借长鲸。呼吸走百川,燕然可摧倾。心知不得语,却欲栖蓬瀛。弯弧惧天狼,挟矢不敢张。揽涕黄金台,呼天哭昭王。无人贵骏骨,绿耳空腾骧。乐毅倘再生,于今亦奔亡。蹉跎不得意,驱马过贵乡。逢君听弦歌,肃穆坐华堂。”(《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直到安史之乱后,李白才敢说出他当时所见到的真实情况和忧虑的心情,可见李白当时的压力有多大。安禄山的反迹,早就有人向朝廷报告。但玄宗就是不信,反而将这些告状者押送给安禄山处理。从此,再无人敢对安禄山的反状说什么了。《资治通鉴·唐纪》上说:天宝十三载(754年)以后“有言禄山反者,(皇)上皆缚送,由是人皆知其将反,无敢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