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唐:乞丐开局怎么活 » 第二十四章:我不是针对谁(求追读)

第二十四章:我不是针对谁(求追读)

    楼中众人之前被安阳口出惊人之语给镇住了,现在听闻崔文的话,当下便开始窃窃私语起来。

    而原本就在跟崔文示好的几人,此时听完崔文的话,更是开始对安阳指指点点起来。

    一时之间,楼中又开始恢复之前的那般热闹场景。

    见自己的话如此有效,崔文心中暗暗得意,这一波,优势在我。

    可安阳呢?

    说完那句话的安阳便没再开口,仿佛这一切真如崔文说的那般。

    而在安阳身旁的花娘听完崔文的话,连连向众人道歉,拉着安阳就要坐下。

    安阳见这小子话锋犀利,不由想到:“看来这世家子弟,倒也不全是草包啊,若是普通人只怕会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可谁让你遇见我呢,那就不好意思了。”

    见场中已然多有指责之语,安阳也不在意,随你说,一会自己跪地表水就行。

    当下便开口道:“刚刚崔公子可是说错了,我可没有上台行文,何来的输了文采之说?”

    众人一听,没有上台?那为何怼着崔公子的脸骂?这不是给自己找不痛快呢吗?

    当即又是一轮议论声起。

    而崔文也是一愣,你没有上台你说什么话?

    不知道自己是清河崔家的人吗?

    不过这些都是小事,这人既然败坏自己名声,那就是该死。

    当即开口道:“那看来公子是瞧不起本人的诗句了?不知公子是何大才,可有功名在身?又是何身份?好叫大家知晓公子大名,以瞻仰公子大作。”

    一连三个问题,都是众人心中疑问,这少年人敢与崔公子打擂台,相比不是脑子不好,便是有所倚仗。

    而能进寻梦楼来的人,总不能是个脑子不好的傻子吧。

    众人也想听听这位少年郎的倚仗是什么。

    可惜安阳让众人失望了,安阳根本不打算回答崔文的问话,若是报出家门,岂不是落入了崔文的陷阱。

    比身份,自己乞丐出生,如今也不过区区县男,还无实职,在清河崔家眼里,自己只能算个大点的蝼蚁。

    比功名,像这种出生就是生员,读书就是举人,科考就是贡士的人。

    别说安阳尚无功名,就是这大唐,除了及第的进士能压他一头外,哪还有人能与他比功名。

    至于崔文口中的大作,安阳更是没有了。

    这些,也正是崔文的想法。

    他可不认为眼前这个打扮普通的小子,能有什么家世。

    至于进士,更是说笑了,大唐才开国几年啊,那些人哪个自己不认识?

    而且如今春闱未开,也不可能有新的进士,所以这小子最多是一个落魄举人罢了。

    倒是大作,这也是崔文担忧的地方,万一这小子曾经真的写出什么大作来,这倒有可能让自己下不来台,所以这话被崔文放在了最后。

    为的就是给自己留些余地。

    见安阳不说话,崔文也不着急,他有的是时间。

    可惜他没想到,这小子居然直接不回话了。

    越过众人,安阳来到文台。

    此时安阳已然成为了全场的焦点。

    见众人的视线已然全在自己身上。

    安阳对着崔文开口道:“你的诗,我没听,我也不想评判,因为,你不配!”

    安阳说完,众人一阵哗然,如果说之前还是安阳还是隐晦的骂人。

    那现在可就是直接撕破脸皮了!

    而崔文一直戴着的面具,也终于在安阳的这句话说完,彻底的被他撕碎。

    怒声道:“你可知我是何人!竟敢如此折辱于我!莫不是当我清河崔氏无人乎!”

    崔文知道,在那小子说完这句话之后,自己一定要反击。

    而且必须是立刻!

    不然往后的日子里,定然会有拿今日之事做文章!

    所以他没有犹豫,立刻就表现出了一副被人诬陷的态度!

    而且不仅要表现出态度,更要将其按死于当场。

    不然清河崔家的声誉将会因为自己,而遭受到莫大的侮辱!

    这是崔文不能忍受的,亦是清河崔氏所不能容忍的。

    安阳见其表情,不由笑道:“今日文比,说实话,我很不满意,我大唐竟是如此的人才凋零,他的诗我没听,可你们的也不让我满意!”

    是的,没错。

    安阳说的不只是崔文,而是在场的所有人!

    “好大的口气!”

    场中众人听完安阳的话,只有这一个想法。

    这小子竟是将全场都喷了!

    你只怕不是大唐人,而是祖安人吧!

    众人当场就不乐意了,有些暴脾气的,此时已经是口吐芬芳。

    一时之间,谩骂声不绝于耳。

    可安阳还是稳立于台上,又开口道:“看来我大唐文人还是有几分脾气的,不错,既然不服,那就让你们服!笔墨伺候!”

    不过让安阳尴尬的是。

    自己说完这句话,那鸨娘竟是无动于衷。

    不过安阳只是转念一想,便明白了。

    这是怕得罪人啊。

    不过安阳不在乎,又对台下人道:“既无笔墨,那本公子便赋诗一首,尔等且好生听着!什么才是真正的诗赋!”

    当即直接大声开口道:

    “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

    玉辇纵横过主第,金鞭络绎向侯家。

    ……

    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

    独有南山桂花发,飞来飞去袭人裾。”

    待安阳将这一首初唐四杰之一卢照邻的《长安古意》诵完。

    全场寂静。

    先不说他好不好吧,关键他长啊!

    长就是好!不好也好!

    不然你写一篇试试?

    关键是他是真的好啊!

    这一篇文章首先他符合如今大唐写诗的主流风向,并不标新立异。

    在场的众人,只要有些文学功底的,听了个大概,便能疏解其意。

    其次他真的太会写了,这么长的一篇诗赋,其中不少地方还引经据典,居然没有错漏之处。

    这让众人更加拜服。

    想来明日,这诗是要名动长安了!

    直到安阳下台,全场依旧是静的落针可闻。

    就在众人回味之时,安阳又开口了:“今日高兴,再赋一首短诗赠予崔公子。”

    “百炼千锤一根针,一颠一倒布上行。眼晴长在屁股上,只认衣冠不认人。”

    安阳说完,便大笑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