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忆梦长安 » 忆梦长安;长安后记 第八章;西安今朝

忆梦长安;长安后记 第八章;西安今朝

    西安,陕西省省会、副省级市、特大城市、关中平原城市群核心城市,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

    西安市位于黄河流域中部关中盆地,东以零河和灞源山地为界,与华县、渭南市、商州区、洛南县相接;西以太白山地及青化黄土台塬为界,与眉县、太白县接壤;南至北秦岭主脊,与佛坪县、宁陕县、柞水县分界;北至渭河,东北跨渭河,与咸阳相邻。

    西安市境内海拔差异悬殊,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

    西安下辖11个区、2个县、7个国家及省级重点开发区,并代管一个国家级新区,即西咸新区。全市总面积10752平方公里,全市常住人口1295.29万人。

    西安水资源丰富,自古有“八水绕长安”之美称,古丝绸之路的起点,人文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拥有秦始皇兵马俑、大雁塔、小雁塔等世界文化遗产,动植物资源丰富,矿产资源丰富。

    西安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世界四大古都之一,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的都城之一。

    1911年10月22日,辛亥革命爆发后西安也爆发了武装起义,占到总城面积约四分之一的满城被起义军攻陷并焚毁。

    民国16年(1927年)11月25日,陕西省政府议决设立西安市。民国19年(1930年)11月8日,陕西省政府撤销西安市建制,辖区复归长安县。

    民国21年(1932年)3月5日,国民政府明令宣布定西安为陪都,建立国民政府西京筹备委员会。但西京市政府始终未成立,后西京筹备委员会撤销。

    抗日战争时期河南等地失守,大批难民沿陇海路涌入西安,主要集中在火车站和尚仁路(今解放路)一带。尚仁路迅速发展成为新的商业区,西安城内的商业重心也开始集中到了城市的东部。

    在中共长征之后,陕北地区成了苏区,西安成为国民党的重要前线,民国25年(1936年)12月12日在此发生了西安事变。

    民国33年(1944年)9月1日,西安市政府正式成立,为陕西省辖市。

    民国36年(1947年)8月1日,西安市升格为国民政府行政院直辖市,为全国12个院辖市之一。

    1949年5月20日,西安解放,属陕甘宁边区辖市。

    1950年改由西北军政委员会领导,1953年1月27日西北军政委员会改为西北行政委员会管辖,西安市属西北行政委员会。1953年3月12日,改为中央直辖市,为全国12个中央直辖市之一;1954年6月19日改为省辖市。

    解放初期,设12个区,其中城区8个,郊区4个,城区未设立街道行政建制,郊区下设有19个乡。

    1954年调整行政区划,将12个区和部分新划入的乡镇合并调整为9个区,定名为: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长乐区、雁塔区、阿房区、未央区、草滩区、灞桥区。

    1957年4月撤销长乐、未央两区建制,市辖区减为7个。

    1958年11月将长安、蓝田、临潼、鄠县划归西安市。

    1960年撤销莲湖、碑林、新城区建制。

    1961年8月将蓝田、临潼、鄠县划出。

    1962年恢复新城、碑林、莲湖区建制。

    1965年撤销灞桥、雁塔、阿房、未央区建制,辖地合并为一个郊区,市辖区减为4个。

    1966年6月,将临潼县所属阎良镇划归西安市组建为阎良区,将咸阳市(县级市)划归西安市。

    1966年11月,新城、碑林、莲湖、阎良区更名为东风、向阳、红卫、东红区,1972年恢复原名。

    1971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又将咸阳市划出。

    1980年3月,撤销西安市郊区,恢复灞桥、未央、雁塔区建制。

    1983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将渭南地区所属蓝田、临潼县和咸阳地区所属户县、周至县、高陵县划归西安市,西安市共辖新城、碑林、莲湖、灞桥、未央、雁塔、阎良7区,长安、蓝田、临潼、周至、户县、高陵6县。

    1997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临潼县,设立临潼区。2002年6月2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长安县、设立长安区。

    至2012年底,全市辖新城、碑林、莲湖、雁塔、未央、灞桥、阎良、临潼、长安9个市辖区及周至、蓝田、户县、高陵4个县。共有街道、乡、镇176个,其中街道办事处89个、镇40个、乡47个。

    2014年1月,国务院批复设立西咸新区。在西咸新区地域中,西安所占面积224.84平方公里。

    2014年12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撤销高陵县,设立西安市高陵区。

    2016年,国务院批复户县撤县设区,设鄠邑区。

    2017年1月,西咸新区由西安市代管。4月,西咸新区正式托管咸阳市15个乡镇街道,总面积644.56平方公里,人口约67万。

    2018年11月,雁塔区、长安区、鄠邑区10个镇(街)移交西安高新区托管。

    2021年3月31日,据国务院国资委消息,继上海、深圳之后,杭州、武汉、西安、青岛四地被列为第二批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区。通过区域性综改试验,为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发挥国有经济的战略支撑作用。

    西安地处中国陆地版图中心和中国中西部两大经济区域的结合部,是西北通往中原、华北和华东各地市的必经之路。在全国区域经济布局上,西安作为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陇海兰新铁路沿线经济带上最大的西部中心城市,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桥头堡,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重要战略地位,是全国干线公路网中最大的节点城市之一。

    公路建设形成了一个以西安为中心,有9条国家高速在此交汇,形成了贯通陕西省、辐射周边省市的高等级“米”字型辐射状干线公路系统,有公路2800多公里,有6条国道干线通过。绕城高速、机场新线建成,二环路、三环路全面贯通。市区与所辖区县全部开通高速公路。

    西安北站是陕西省铁路交通的重要枢纽。截至2017年底,西安已开通至北京、广州、长沙、深圳、武汉、郑州、石家庄、成都等地直达高铁线路。

    铁道线路有郑西高速铁路、西宝高速铁路、大西客运专线、西成高速铁路等。火车站有西安站、西安北站、西安南站、阿房宫站等。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是中国重要航空港,2019年,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全年完成起降航班34.5万架次,旅客吞吐量4722.1万人次,货邮吞吐量38.2万吨,年旅客吞吐量排名全国第七位。

    西安地铁截至2021年3月,现已开通1号线、2号线、3号线、4号线、5号线、6号线、9号线、机场线等8条线路,是西北地区首座拥有地铁运营线路的城市,同时也成为中国大陆第10个拥有地铁运营线路的城市。

    西安公交是全国创建“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的首批15个城市之一。市民使用西安城市一卡通长安通可以享受半价优惠,学生卡三折优惠。2012年3月,西安市采取缓堵措施,提倡公共交通出行,开始推行8条微型公交,同时计划建设2条快速公交。2012年底,西安市更新和更换公交车750辆,使得总运量达到7500辆以上,公共交通出行率达到42%。

    西安是中国高校密度和受高等教育人数最多的城市,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是中国五大教育、科研中心之一。拥有高等院校63所,研究生培养单位46家,两院院士60余人,在校大学生120万人,每年毕业生超过30万人。高校中有“985工程”高校2所,“211工程”高校7所(含空军军医大学),另有西安美术学院、西安音乐学院、西安体育学院等专业特色类高校。

    西安国防科技资源全国第二。聚集了国内航天1/3以上、兵器1/3以上、航空近1/4的科研单位、专业人才及生产力量。科技人才资源全国第三。西安科技人才、科技力量、研发水平居中国内地城市第三位。在西安两院院士60余位。

    2016年,西安实施市级科技计划项目116项。高新技术企业数1506家,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29家。全年技术市场交易额711.77亿元。申请专利量46103件,专利授权量38279件。2017年全年专利申请量81110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40439件;专利授权量25042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7902件。全市众创空间422个,众创空间面积1389.50万平方米。

    截至2018年,全市博物馆134座,各级别文物保护单位424处。公共图书馆13个,群众艺术馆2个,文化馆14个,文化站186个。地市广播电视台2座,县级广播电视台6座。

    西安邮政是全国六大通信中心,和11个一类邮件转口局之一。西安信息化建设发展迅速,形成了拥有光纤、数字微波、卫星、程控交换、数据与多媒体等多种通信手段,覆盖全市城乡,连接全国和世界各地的现代化电信通信网络。西安电信宽带多媒体城域网已经覆盖西安城区90%以上的区域和郊县40%以上的区域。

    西安是中国公用计算机网络和中国多媒体信息网络在西北五省的网络核心中枢,同时,西安又是西北五省和中国公用计算机网络连接的必由之路,拥有最大的网络传输线路。西安交通大学也是中国教育科研网的西北总结点,是第二代互联网的西北中枢,在西安建立的互联网数据中心拥有得天独厚的网络资源。

    2018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6638个,其中,医院34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222个,卫生院119个。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0.15万人,其中,执业(含助理)医师3.38万人。各类卫生机构床位6.90万张。

    西安是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文化遗存具有资源密度大、保存好、级别高的特点,在中国旅游资源普查的155个基本类型中,西安旅游资源占据89个。西安周围帝王陵墓有72座,其中有“千古一帝”秦始皇的陵墓,周、秦、汉、唐四大都城遗址,西汉帝王11陵和唐代帝王18陵,大小雁塔、钟鼓楼、古城墙等古建筑700多处。

    截至2016年,西安境内有两项六处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分别是:秦始皇陵兵马俑、大雁塔、小雁塔、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兴教寺塔等。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一级博物馆,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是当代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

    大雁塔: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被视为古都西安的象征。大雁塔是8世纪为保存玄奘法师由天竺经丝绸之路带回长安的经卷佛像而建。

    小雁塔;建于唐代景龙年间。塔原有15层,现存13层,高43.4米,是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景区。

    兴教寺;位于西安市长安区少陵原畔兴教寺内,中国唐代高僧玄奘的墓塔。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明宫: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大明宫是东方宫殿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被誉为丝绸之路的东方圣殿。

    西安处处是风景,每个风景有故事。热情、善良、纯朴的西安市民,以开放的胸怀迎接海内外友人观光游览!

    长安(西安)永安,也欢迎您常来西安(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