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忆梦长安 » 梦长安下;长安兴衰史第九章;三国(上)

梦长安下;长安兴衰史第九章;三国(上)

    公元195年,大汉天子刘协侥幸逃出长安城,星夜向东逃往洛阳,在逃亡途中写下诏书,急诏天下诸侯前去救驾勤王。

    而此时的各路诸侯们拥兵自重,各怀心思,都不愿出兵援救大汉天子,更不想让天子成为自己的累赘,尤其是各路诸侯中的原盟主袁绍,祖上四世三公,兵马钱粮位居天下诸侯之首,竟然也拒绝援救天子,转而发兵攻取幽州,攻打公孙瓒。

    而天下诸侯中,唯有兖州刺史曹操不惜一切代价,日夜兼程前去救驾,由此可见曹操的深远眼光及远大志向。

    天子成功逃回洛阳城,而此时的洛阳却早已化为一片废墟,整座皇城没有水,没有食物,天子与一起逃亡的百官只能忍饥挨饿。

    正在此时,曹操也随即到达洛阳,以君臣之礼参拜天子,并要求天子迁都许昌,重建朝廷。

    迁都许昌,就意味着曹操成功的将天子掌握在自己手中,接而又提议,将天下诸侯都封赏加爵,唯独自己不要任何封赏,此举,成功的将自己成为大汉王朝的实际统治者。

    天下诸侯这才幡然醒悟,才看清曹操志在天下的雄心,尤其是占据各种优势的袁绍更是后悔不已。

    曹操再次图谋徐州,欲称霸中原,他以天子之名,授予刘备为徐州牧,并把袁术的大部分领土分封于刘备,又以天子之名给袁术下诏,称刘备密奏朝廷,说他有称帝之心,挑拨刘备与袁术的关系,让两者相互拼杀,自己则趁机夺取徐州。

    刘备以汉皇后裔自居,固然遵从,留下张飞驻守徐州,随即发兵攻伐袁术。

    不料,张飞嗜酒如命,再三违反刘备出征前交代的军令,导致吕布趁机夺下徐州。刘备无奈,只能引兵驻守与徐州为犄角之势的小沛。

    袁术借机赠送吕布二十万粮饷,令其攻伐刘备,而吕布在军师陈公台的计谋下,上演了(辕门射戟)历史上精彩的一幕,让袁术的将军纪灵与刘备罢兵言和,此事终了。

    自从江东孙坚战死三津渡口,孙策便依附于袁术帐下,而后来有名的历史人物江东大将(周瑜)的出现,改变了孙策的命运,也造就了江东的传奇。

    孙策骁勇善战,武艺超群,袁术一直想收孙策为义子,孙策不从,周瑜为其献计,将大汉传国玉玺转赠于袁术,回归江东,共创大业。

    当袁术得到大汉传国的玉玺,随即宣布在寿春称帝,将自己变成了整个大汉王朝的公敌。

    曹操被拜为护国大将军,持天子剑,乘天子驾,召天下诸侯共同讨伐袁术。

    袁术为抵抗曹操大军,拉拢吕布与其成为儿女亲家,却被军师陈公台识破并加以拒绝。而天子诏令,命天下诸侯共同讨伐袁术,除了刘备,无一人应诏。可以理解,此时的大汉早已不是刘家天下。

    经过艰难险阻,重重困难,曹操与刘备一举攻破寿春,袁术率领残军向淮南逃亡,战败袁术后,曹操粮草不济,只能班师回朝,却暗中安排陈珪,陈登父子进驻吕布帐下,离间吕布与军师陈公台的关系,以便日后攻取徐州。

    吕布有勇无谋,果然中离间计,与陈公台的关系日渐恶化,又在俩人的唆使下,决定整军剿灭刘备。

    刘备无奈,只得请求曹操救援,殊不知这刚好就是曹操设下的圈套。

    曹操一举击败吕布,吕布只得向下邳逃亡,刚刚在下邳安稳阵脚,吕布却整天饮酒作乐,不理政事,而曹操不想伤亡太大,以美言诱骗吕布,与自己称霸天下,吕布信以为真,就在紧要关头被陈公台制止,并一箭射退曹操。

    曹操是公认的一代枭雄,自然多谋,下令掘开河堤,将下邳灌成一片汪洋。

    因貂蝉病重,吕布无心应战,更无心设防,曹操再次使离间计将赏格射入城中,让原本军心动摇,对吕布失望至极的将士看到了希望。最终,吕布被自己的部下生擒,开门投降了曹操。

    被称为;人中吕布,马中赤兔的吕布,一生骁勇善战,天下无敌,但却有勇无谋,匹夫一介,他的一生能够拥有貂蝉这样美貌惊世、倾国倾城的妻子,对一个男人来讲,足矣。

    最终,被曹操下令乱箭射死,结束了自己可幸又可悲的一生。

    貂蝉不愿日后受辱,拔剑自杀,为吕布殉葬,结束了自己可悲又可幸的一生。

    愿天堂的世界里没有战争,他俩应该很恩爱的生活下去。

    陈公台对曹操有救命之恩,为其更是家破人亡,曹操固然不愿处死他,可陈公台却自知自己无颜苟活,一心求死,这对于曹操来讲是多么可悲的事情,尽管他是一代枭雄,但很多事情不是他所能掌控的。

    一切都结束了,曹操也该班师回朝,他不愿让刘备继续提领徐州,以见天子之名将刘备带回许昌,刘备被天子授予;宜城亭侯。

    曹操的军师们也相继劝曹操进位,于是,曹操请天子出猎为由,借机让将士高喊自己万岁,以此试探朝臣百官。

    天子再次蒙羞,便召见刘备,让其在外谋立英雄大业,以光复汉室,又随即借祭祖之名,为刘备留下一条玉带血诏,命其召集天下诸侯,共讨伐曹操。

    曹操心生怀疑,借宴请刘备之名,试探刘备的态度,由此上演了;煮酒论英雄的典故。

    此时的朝廷外更是兵荒马乱,攻伐不休,袁绍大败公孙瓒,公孙瓒的全部家底尽归袁绍所有。

    而称帝后又兵败的袁术在淮南骄奢淫逸,并将玉玺转赠于袁绍,自己甘为其臣属,并向袁绍属地靠近,刘备借此机会主动要求率军截击袁术,并向曹操借精兵五万,成功逃离了虎口。

    刘备刚引军出发,曹操便后悔不已,派兵欲追回刘备,而刘备却早有准备,一概不受。

    袁术不敌刘备,损兵折将后无奈自裁,而后刘备不但扣下曹操的五万精兵,随即攻陷徐州,徐州再次重归刘备手中。

    稳固徐州后,刘备随即将天子血诏传达各路诸侯,大败公孙瓒的袁绍首先发表讨贼檄文,欲征伐曹操,恰在此时,国舅董承与御医吉平密谋杀死曹操,结果被下人出卖,吉平、董承相继被杀,曹操搜出玉带诏,将董承的女儿,也就是皇后绞死,并将自己的女儿曹妃册封为皇后。

    随即发兵徐州征讨刘备,刘备自知不敌,向袁绍求援,而袁绍却因为儿子生病无心打仗,拒绝发兵。

    曹操使欲擒故纵之计将刘备重重包围,刘关张三兄弟在战争中被冲散开来,刘备惨败,只能投靠袁绍,关羽也暂时归附于曹操帐下,张飞成为一方霸主,赵子龙占山为王,各自暂且苟活。

    曹操对关羽敬佩不已,恩赐不断,宁愿关羽与自己为敌,也不舍得伤害关羽,对其金银美女赏赐不尽,更是将赤兔马一并赠予关羽。

    即便曹操对关羽恩赐再多,关羽依然不忘兄弟情义,这也是曹操及世人敬佩关羽忠义的重要一点。

    袁绍发兵攻伐曹操,曹操为了取得首战胜利,震慑袁军,于是令关羽迎战袁绍大将,其目的更是为了让身处袁绍军中的刘备难堪,从而达到分裂刘备与关羽之间的关系。

    不知情的关羽在战场上轻松斩下袁绍的大将颜良与文丑的首级,为曹操大展军威,也挫败了袁军的锐气。

    袁绍大怒,欲处死刘备,刘备以自己劝说关羽、张飞共同辅佐袁绍为由,得以暂时幸存。

    关羽收到刘备的密信,立即向曹操辞行,可曹操闭门不见,关羽再三此行,曹操依然不见,无奈关羽留书信一封,护送两位嫂嫂出城,曹操无奈之下,只能出城相送,并向关羽赠送锦袍。

    关羽经过曹操属地去往袁绍军中,各守城将士因没有收到曹操的过关文书,加之对关羽的嫉妒不满,对关羽百般刁难,并借机处死关羽,这也就上演了历史上;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的典故。

    最终,曹操派兵将文书送达,关羽这才得以走出曹操的属地。走在路上,收编了黄巾起义的旧部周仓,又巧遇称霸一方的张飞,一同奔向刘备。

    刘备又以出城迎接并安抚关羽、张飞为由,逃离了袁绍的属地,而此时的关羽、张飞又巧遇占山为王的赵子龙,三兄弟又得以团圆,结局皆大欢喜,这是个传奇般的结果,而这恰好演绎在他们身上。

    关羽收关平为义子,与张飞、赵子龙随即前往古城桃园面见大哥刘备,四兄弟终于再次聚首。真是让人无不感动。

    袁绍举行灭曹誓师大会,再次发兵七十万攻伐曹操,而曹操所有兵马只有二十七万,不及袁绍的一半。

    此役曹操展现出绝世的奸诈诡计,首先放低姿态请袁绍喝茶,假装忠恳地向袁绍求和,故意拖延时间,命自己的部将扰袭袁绍后路,又借太阳光线的优势,令援军躁动不安,士气锐减。

    当袁绍的军师看出曹操的阴谋时,已为时已晚,曹操大军已经开始攻打袁军,历史上有名的(官渡之战),由此正式拉开序幕。

    为壮军威,曹操亲自擂鼓助威,为了此次战役,曹操更是竭尽全力。

    曹军前后夹击,很快冲破袁军军阵,形势危急,袁军只能下令撤退,而已经杀红眼的曹操却站在天子驾鸾上下令追杀袁绍。

    袁绍带着残兵只能退回官渡大营,逃亡途中遇到前来助战的刘备,刘备为其阻挡前来追杀的曹军,袁绍这才得以脱险。

    袁绍与曹操首场战役以袁绍的惨败告终,袁绍虽然兵败,但其军事实力依然胜于曹操,且粮草充足,而曹操虽然首战取得胜利,但其粮草匮乏,正处于进退两难之际。此时,袁绍对谋士的不屑再次成为扭转战局的关键。

    袁绍的谋士(许攸)进言轻兵进袭许都未果,并遭数落之后,愤而投奔曹操,将袁绍粮草情况全盘托出。曹操随即亲自挑选五千精锐骑兵,打着袁兵的旗号偷袭乌巢。

    当乌巢被围的消息传到袁军大营时,袁绍非但不遣重兵解围,反而认为是进攻曹操大营的绝好机会,派大军攻击官渡,只遣数千骑兵驰援乌巢,结果曹操击败奔赴乌巢的袁军,斩杀守将,烧光所有粮草。

    军心尽失的袁绍,在曹操的攻击下,只和长子袁谭率领八百骑兵逃过黄河。经此一役,袁绍一蹶不振,不久积病而亡。

    至此,曹操取代袁绍,成为大汉天地间最强盛的军阀。

    袁绍死后,他的子嗣在大难临头之际仍在争夺世子之位,几十万袁军残部被曹操一步一步歼灭,子嗣的首级也被当做礼物送往许昌。

    曹操陆续收取冀、青、并、幽各州,大半个天下都落入曹操的囊中。

    然而,在官渡大获全胜后,剑指天下的曹操,却在赤壁差点梦断九泉,历史也逐渐偏离了天下一统的轨道,转向了三足鼎立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