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忆梦长安 » 梦长安下;长安兴衰史第五章;东汉(中)

梦长安下;长安兴衰史第五章;东汉(中)

    东汉,一个由豪族扶植起来的政权,一个皇权高度集中的王朝,同时又是一个娃娃皇帝最多的朝代,一个外戚和宦官把政权闹得天翻地覆的时代————。

    光武帝刘秀打下江山后,退功臣,进文吏,功臣们主动交出兵权,回到自己的封地养老,政治上仰制,经济上却给予照顾。

    对于外戚,光武帝是又提防,又重用,对宗室成员,则采取了只给诸侯王封国和食邑,而不让他们干涉政治和执掌军权,从而加以限制。

    公元57年,在位三十三年,享年六十三岁的汉光武帝刘秀逝世。汉明帝(刘庄)继位后,一改光武帝为政时的柔道,而是大刀阔斧地代之以刚猛,对功臣外戚,该杀的杀,该放逐的放逐,毫不手软。

    在东汉明帝期间,是外戚最被压制的时期,对宗室王侯,明帝将他们的封邑在光武帝分封的基础上再减少一半,以图从经济上限制宗室的影响。

    公元75年,在位十八年,享年四十八岁的汉明帝刘庄病逝,年仅十三岁的汉章帝(刘炟)即位。

    到汉章帝时,随着经济的发展,虽然给诸侯王增加了封邑,但诸侯王们却被留在京城,不准就国,外戚马氏,窦氏相继登场,但也只是在经济上强占土地,远没能达到影响朝政的地步。

    然而,皇权越是集中,就越要求君主精力充沛,精明干练,一旦君王年幼或者昏聩,导致大权旁落,那整个帝国就将面临巨大的风险。

    可是,东汉王朝从汉章帝以后,偏偏都是娃娃皇帝登上最高权力的宝座,这就为外戚和宦官控制朝政提供了条件。

    公元88年,在位十三年,享年三十二岁的汉章帝刘炟死去,年仅十岁的汉和帝(刘肇)即位,窦太后临朝,其兄(窦宪)掌握了朝政,这是东汉一朝外戚专权的开始。

    窦氏家族成员步满朝廷,掌握高官要职,百官只能唯唯诺诺,言听计从。

    汉和帝刘肇年龄稍大,对窦氏专权极为不满,但他在深宫内,与内外臣僚隔绝,可以依靠的也只有宦官。

    公元92年,汉和帝刘肇利用部分宦官,诛灭窦氏集团在太后身边的党羽,下令收回窦宪的大将军印授,将他打发回封国,随后,迫使窦宪自杀。

    窦氏宗族宾客都免官放归本郡,因此宦官首领(郑众)被封为侯,并允许参与朝政,这就是东汉王朝宦官干预朝政的开始。

    公元105年,在位十七年,享年二十七岁的汉和帝刘肇病逝,汉和帝的皇后(邓氏)将生下来才一百多天的(刘隆)即位,但刘隆于次年八月病逝,史称;汉殇帝。

    邓氏又立汉和帝的侄子(刘祜)为帝,史称;汉安帝。

    邓太后是一个有政治头脑的人,她一面依靠兄长(邓骘)掌权,又重用名士杨震等人,试图取得更多的支持,另一方面,对于邓氏等外戚也严加管束,一时间,政治比较清明,与此同时,她又重用宦官,宦官的权力由此渐渐加强。

    邓太后利用外戚、宦官、名士等人,试图调解各方势力,尽管如此,邓氏一门仍然权倾朝野,这也引起了汉安帝刘祜的不满。

    公元121年,邓太后逝世,汉安帝亲政,安帝的宦官亲信诬告邓骘有废立之心,邓骘被迫自杀,邓氏家族由此败落。

    汉安帝开始重用宦官并封官加爵,一度形成了外戚、宦官共同专政的局面。

    公元125年,在位十九年,享年三十二岁的汉安帝病逝,太后阎氏试图专权,与兄弟(阎显),立汉章帝年仅一岁的孙子北乡侯(刘懿)为帝,但不久刘懿就病逝,史称;汉前少帝。

    阎太后又想立一个小儿为帝,宦官(孙程)等人密谋,拥立宫女所生的废太子,十一岁的(刘保)即位,史称;汉顺帝。阎太后被放逐,孙程等人被晋爵封侯,宦官势力又大为增加。

    在汉安帝、汉顺帝时期,宦官集团随意干涉朝政,甚至假传皇帝命令,为非作歹。汉顺帝又不得不借助外戚势力,來震慑打压宦官集团,于是,汉顺帝相继拜皇后的父亲(梁商)和其子(梁冀)为大将军。

    公元144年,在位十九年,享年三十岁的汉顺帝刘保病逝,外戚梁氏掌权,梁太后和梁冀先立两岁的汉冲帝(刘炳)为帝,但刘炳在位一年,仅仅两岁就病逝了。

    接着梁氏又立八岁的汉质帝(刘缵)为帝,汉质帝刘缵聪颖明慧,对梁氏的专权非常不满,竟然被梁冀毒死。

    梁冀独断专行,以权势要挟,不顾朝臣的意见,立将要娶自己妹妹的(刘志)为帝。

    公元146年,十五岁的刘志即位,史称;汉桓帝。梁太后临朝,梁冀依然执政。

    在梁冀专权的二十年里,梁氏一门出了七侯、三皇后、六贵人、两大将军、卿、相、尹、校共计57人。

    梁冀擅权时,强占洛阳周围黄河南北两岸大片土地将近千余里,又在洛阳城西大修宫院,绵延数十里,梁冀还掳掠数千良家女子做奴婢,宾客也是遍布全国各地,为非作歹,极其猖狂。

    公元159年,梁皇后病逝,成年后的汉桓帝刘志不甘心大权旁落,于是,与宦官(单超)等人合谋,派兵突然包围梁冀府邸,迫使梁冀自杀。

    梁冀死后,被牵连的公卿列校刺史数十人,故吏宾客被罢官者三百余人,一时间,朝廷官员为之一空。

    梁冀被抄的家产多达三十亿钱,汉桓帝刘志宣布减免天下租税一半,以此收买人心。

    梁氏一族被灭门后,宦官独揽大权,凡参与诛灭梁冀的宦官势力均被加封,直至封侯,其中有五人被称为;五侯。

    宦官执政后骄横跋扈,横行霸道,气焰嚣张,与外戚执政时的恶劣程度有增无减。

    从汉和帝到汉桓帝正式执政时,这期间基本为皇帝年幼继位,以致太后临朝,太后又以自己的父兄辅政,遂使外戚出入宫廷,掌握大权,不可一世。

    年幼的皇帝长大以后,又依靠宦官的力量打击外戚,在这六十多年间,共发生了四次大的外戚与宦官的斗争,最后均与宦官获胜而告终,使得宦官集团势力逐步加强,并一步步向权力的巅峰迈进。

    公元167年,在位二十一年的汉桓帝刘志病逝,享年三十六岁。

    公元168年,(刘宏)即位,史称;汉灵帝。

    从汉桓帝刘质剿除梁冀以后到灵帝时期,是东汉历史上宦官最为骄横的时期,也是宦官势力发展的巅峰时期————。

    他们利用选官的察举制度,结党营私,保举自己的子弟为官。由于察举制度的破坏,宦官集团打破过去那种凭实力晋升局面,势力也是遍布全国各地。

    不仅如此,宦官还涉足司法,借助皇帝的权威掌握司法大权,对重大案件也是先斩后奏。

    更为重要的是,宦官集团控制了京城里的禁军,在斗争的关键时刻,利用掌握的军队和控制的皇帝,使用武力逼迫皇帝下达对自己有利的诏书,从而在与外戚朝臣争斗过程中取得胜利,更夸张的是,宦官集团随意自拟诏书,掌控着皇帝的废立。

    年仅十二岁的汉灵帝刘宏即位,宦官集团得气焰更加嚣张,曹节,王普,张让,赵忠等宦官把持朝政,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想借此机会剪除宦官,宦官集团挟持汉灵帝发布诏书,镇压窦武等人,夺取了控制皇帝的权利。

    公元189年,在位二十一年年,享年三十三岁的汉灵帝刘宏病逝。

    而后的外戚(何进)等人再次合谋诛灭宦官,宦官集团得知消息,又假借太后的命令,召何进进宫,将他斩杀于嘉德殿前,这些事迹表明,东汉政权已经完全被宦官控制。

    外戚、宦官的斗争,以及他们交替专权,是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在专制制度下的一个尖锐表现。

    东汉初期的最高统治者刘秀,极力完善专制制度,使权力高度集中在皇帝手中,皇帝成为一切权力的化身,觊觎权力的人,都力图挟持皇帝,以获得权利。

    东汉,从汉章帝刘炟以后,继位的皇帝都因年幼无法亲政,这就是豪族政治势力的发展,最终以外戚专权的形成出现,而皇帝一旦长大,又不得不借助宦官势力夺回自己的权利。

    但无论外戚还是宦官,都是东汉统治集团两股极端腐朽的势力,无论哪一种势力上台掌权,他们及其党羽都是公认的腐败,他们搜刮民财,兼并土地,给百姓带来无穷无尽的灾难。

    东汉的统治集团,就在这轮流交替的内斗中一点一点的消耗着自己的力量,这也给随之而来的黄巾起义,及后来董卓进京挟天子以令诸侯,导致天下大乱创造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