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忆梦长安 » 梦长安上;长安奠基史第六章;秦朝简史

梦长安上;长安奠基史第六章;秦朝简史

    【过秦论】其中有一句话叫“奋六世之余烈”,意思就是秦始皇之所以能够统一天下,至少是六代人努力的结果。

    其实,六代人都说少了,秦国从建国到统一,至少经历了五百多年的发展,而这五百多年中,大部分时间秦国都是没什么存在感的。

    今天,我们就来捋一捋这五百多年中秦国都经历了什么?

    西周时期第八位君主(周孝王),手下有个人叫“非子”专门负责养马,相当于弼(bi)马温一样的官职,因为养马有功,这个非子就被周孝王分到了秦地,建立了秦国最基础的那一片地区。

    秦非子死后传了三代,传到(仲)的手里,这个时候西方的游牧部落(西戎)开始入侵,仲战死,而(周宣王)见他们可怜,就给了继位的(秦庄公)七千军队报仇,从此,秦国就一直跟西戎征战,但基本上都是打不过的,最后只能被迫与西戎联姻,而秦襄公就把自己的妹妹嫁给了西戎的首领。

    公元前771年,周幽王和(申国)闹翻,申候勾结犬戎进攻西周王室,镐京被破,幽王被杀,周平王被迫放弃镐京,东迁洛邑。

    一路上有很多诸侯都保护他,其中就有(秦襄公)。后来平王因为襄公有功,正式封他爵位,成为了一方诸侯。所以严格来说,秦襄公这个时候才能被称为秦襄公。同时,周平王还把被犬戎占据的关中地区封给了秦襄公。于是,秦襄公又继续跟犬戎对峙,打了很多年都没能收复,在最后一次出兵的路上秦襄公病逝。

    而秦襄公死后,继位的是(秦文公),他继续跟犬戎对峙,终于收复了岐山之地,然后把岐山以西的地方留下,以东的地方送还周王室,此后,秦国和西戎的形势就发生了逆转,秦国一直向西扩张,逐渐占领了整个关中地区。

    公元前677年,秦国迁都(雍地),也就是今天的宝鸡,这就标志着秦国渡过了初创时期,开启了第二阶段的发展。

    而此时,周王朝也发生了天翻地覆地的变化,过去周王室号令天下,诸侯没有不听命的,但平王东迁之后,周王室逐渐衰弱,逐渐没有人把他当回事儿了。

    有一次,周桓王和郑庄公打了起来,周桓王甚至被一箭射中肩膀,威严扫地,从此,谁拳头大谁就说了算,天下进入了霸主时代。

    当时,争夺霸主最凶的是齐国、晋国和楚国,基本没秦国什么事儿,秦穆公时期倒是有争霸的野心,可惜一直被晋国围堵,所以只能给晋国打打辅助。

    【烛之武退秦师】就发生在秦晋联合攻打郑国的时候,(烛之武)当时表示,攻打郑国对秦国没好处,所谓“邻之厚,君之薄也”,所以后来秦国好不容易趁着晋国大丧期间,独自去攻打郑国,结果郑国没打下来,半路上还被晋国给伏击了。正因为两个国家一直有摩擦,所以才采用联姻的方式来缓和关系,这才有了(秦晋之好),所以秦晋之好这个词,不是说秦国和晋国关系有多好,而是说这两个国家关系很差,很紧张,不得不用联姻的方式来缓和关系。

    秦穆公东进不成,只能西征,利用离间计,美人计和武力平定了西戎十二国,独霸西戎,因此秦穆公被列入【春秋五霸】。

    不过,秦穆公的崛起只是昙花一现。秦穆公一死,秦国立即就衰落了,而且一衰落就是几百年。秦国最大的对手还是晋国,一直与晋国不断地产生摩擦。

    秦国曾与楚国一起夹攻晋国,结果晋国两面作战,不落下风,后来楚国逐渐占了上风,但秦国还是打不过晋国,输多赢少,连(少梁)地区都被掠夺了。

    公元前578年,秦桓公功晋,(晋厉公)率领四军八卿反攻入秦国,大败秦军于(麻隧),扬威于关中,此后,秦国向东不能出(崤xiao函),南不能及巴蜀,这就是秦国的处境,而唯一比较辉煌的战绩就是曾经帮助楚国复国击败了吴国,好在晋国后期有分裂的趋势,先是(六卿执政),后来发展到韩赵魏三家分晋。

    一个晋国分裂成三个国家,总应该不是秦国的对手了吧,结果秦国依然打不过。于是,秦简公,秦惠公屡屡功魏,意图夺回(西河之地),却不仅被(吴起)所败,还被乘虚反攻入关中。

    公元前389年,秦惠公率领五十万大军与魏军决战,结果被吴起以五万大军大败,一蹶不振。而一直到了(秦献公)时期,形势才有了好转。

    公元前364年,秦国发动【石门之战】,大败魏军,斩首六万,如果不是赵军增援,那么魏国的损失可能会更大。

    两年之后,韩赵联合功魏,秦献公趁机起兵,收复二百年前被夺走的少梁之地,也就是西河之地,结果,秦国不仅俘虏了相邦公叔痤,还俘虏了魏太子,最终收复了少梁,大获全胜。

    但是,这是在趁虚而入的情况下获胜的,和魏国相比秦国依然落后,秦献公也没有办法彻底改变这个局面,直到秦孝公继位,秦国才真正迎来崛起的契机。

    二十一岁的秦孝公继位,孝公继位之后主要先干了两件事,第一;就是和魏国割地求和,因为献公虽然在战场上击败了魏国,但是那是在魏国腹背受敌的情况下,等到魏国缓过神来,那么秦国依然不是对手,所以先求和,然后秦孝公又发布了求贤令;(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意思是只要能让秦国强大起来,即封官又封土。

    正是这份求贤令引来的一个关键人物;就是商鞅。商鞅原本是卫国的公孙氏,后来被封在了商地,所以被称为“商鞅”。他本来在魏国的公叔痤府上当中庶子,公叔痤非常小心眼,他知道商鞅很有才华,但是从来不推荐,直到临死前才对魏惠王说;商鞅是个大才,可以接替我,如果你不让他接替我,那么就应该杀掉他。结果魏惠王没有理他,商鞅听了之后也没当回事。

    随后,商鞅见到了孝公的求贤令,只身来到秦国,托关系和孝公面谈三次。二人一拍即合,开始变法。商鞅变法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三点;第一,加强国家控制,也就是连坐法。第二,鼓励农业生产。第三,设立军工体系。

    变法之后,孝公就开始趁着魏国和齐国对峙的机会,进攻魏国。魏惠王为了避其锋芒,迁都于(大梁),所以它也被称为“梁惠王”。商鞅变法成功之后没多久,秦孝公就去世了,而商鞅被变法时期得罪过的人诬告暗算,最终死于非命,被以车裂之刑五马分尸。

    商鞅虽然死了,但秦国却因此崛起了,秦国崛起的第一件事就是找魏国算账,一连串的攻势,直接占据了魏国黄河以西的全部土地,让魏国因此也变成了二等国家,不得不采用合纵连横的方式应对秦国,这一时期的合纵,只是五个二三等的国家联合起来对付大国。

    五国是韩、赵、魏、燕和中山五国联合起来对付秦、楚、齐,这三国。魏国战败之后,秦国又一举拿下了巴蜀之地,接着又攻打楚国。

    秦惠文王去世之后,秦武王继位,秦武王喜欢举鼎,结果,有一次就把自己的腿给砸折了,没多久之后就去世了,只当了四年的秦王,而秦武王死后继位的就是著名的(秦昭襄王),秦国史上在位最长的君主就是他。

    昭襄王时期,秦国有一员大将,名叫(白起),白起第一次大战发生于公元前293年,韩、魏、联军攻秦,白起大破之,斩首二十四万。然后又一路攻楚,占据了楚国大片领土。而东方的齐国也大败于(月毅)之手。

    自此,齐、楚一蹶不振,魏国也早已衰落,此时唯一能和秦国抗衡的就是经过(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之后的赵国。

    公元前262年,秦国攻韩,上党地区被孤立,因为不愿意降秦,而投降了旁边的赵国,秦国自然不肯善罢甘休,起兵攻打上党,被赵将(廉颇)所阻挡,廉颇初期以攻势为主,几战几败,知道自己不是秦军的对手,因此,坚守不出与秦将(王龁)长期对峙,虽然表面上谁都奈何不了谁,但是实际上赵国的国力不如秦国,有点儿撑不下去了,于是赵王就派人向秦国求和,被昭襄王拒绝,求和不成的赵王想尽快的速战速决,于是催促廉颇出战,但是廉颇知晓厉害,始终坚守不出,再加上秦军散布的谣言,于是赵王就换掉了廉颇,换成了(赵括),秦军也偷偷把王龁换掉,换上了名将白起,结果赵括虽然出兵,却中了白起的埋伏,被围困四十多天。当然,秦军这边也好不到哪里,为了巩固包围,把国内十五岁以上的男子基本上都派到了前线。最终,实在没有办法,赵括冒死突围,被乱箭射死,而四十多万赵军投降,最终被坑杀。

    经此一战,赵军主力尽失,难有再战之力。此后,山东诸国只能联合攻秦,虽然有小胜,却常常被函谷关所阻,最终无法彻底扭转趋势。

    公元前251年,秦昭襄王去世,他在位五十六年,根据统计,这五十六年间,秦军对外作战消灭的军队总数高达九十六万,而秦灭六国的基础基本上都是秦昭襄王奠定下来的。

    而秦昭襄王去世后,孝文王,庄襄王在位时间都不长,一个只有三天,一个勉强三年。而等到庄襄王去世后,就该秦始皇登场了————

    (秦始皇)大家都不陌生,中国人都知道他,但是,大家对他的印象其实都是抽象和碎片化的,比如;统一天下,焚书坑儒,巡游天下,封禅泰山,最后病死沙丘等等。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位始皇帝波澜壮阔的一生。

    公元前259年,秦始皇出生于赵国邯郸,父亲是昭襄王之孙,孝文王之子(异人),也就是后来的秦庄襄王(子楚),而母亲是吕不韦的前姬妾(赵姬),异人本来在赵国做人质,后来商人出身的吕不韦通过一番运作,成功让异人获得了继承人的资格。

    公元前257年,异人在吕不韦的帮助下,留下赵姬和儿子逃回了秦国,六年之后秦昭襄王去世,孝文王即位,异人就成了太子,而赵姬与这位后来的始皇帝(嬴政)地位也得到了提升,于是就被送了回去。

    孝文王也是时运不济,他父亲昭襄王是秦国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在位五十六年,终年七十五岁,在古代这已经是很长寿了,而孝文王就被昭襄王一直熬着,几十年过去了,好不容易等到继位,自己却也差不多了,继位三天后,昭襄王丧礼刚开始,孝文王就死了。而异人此时已经改名为(子楚),异人继位,称(秦庄襄王)。

    而庄襄王的命其实也不长,三年之后就病逝了,而始皇继位虚岁十三,是为(秦王政)。

    秦王政少年继位没法掌控朝政,秦国上下都是相邦吕不韦说了算,而赵姬之前是吕不韦的姬妾,后来被送给了异人,也就是后来的子楚,现在子楚没了,赵姬空房难耐,和吕不韦是旧情复燃,刚开始吕不韦还觉得很新鲜,但时间一长,他知道这不是长久之计,于是就偷偷把(嫪lao毐ai)送入宫。据说嫪毐的功夫特别好,在赵国期间也曾照顾过赵姬,而赵姬特别喜欢嫪毐,整天跟嫪毐在一起。

    就在这同时,嬴政又将面临差点使自己沉没于历史长河中的灾难,史称“成蛟之乱”。——就在秦异人,也就是后来的秦庄襄王回国不久,就娶了一房侧室,转年生了一个儿子,取名“成蛟”,比嬴政小了3岁。后来他俩每天在秦宫里读书玩耍,俩小无猜。这也是嬴政儿时最快乐的时光了。

    就在嬴政继位的第八年,因战争需要,派遣成蛟带兵攻打赵国,其主要目的是让成蛟有个杀敌立功的机会,当时的成蛟年仅十九岁。

    就在成蛟攻打赵国的途中,成蛟在其母亲及大将(樊於期)的鼓动下,举旗造反了,同时发表讨伐檄文,声讨;嬴政不是嬴氏宗亲,而是吕不韦与赵姬

    私生子。消息传回秦都咸阳,文武百官皆一片沸腾。

    秦王嬴政顿时很意外且慌神,在斥问其母亲及相邦吕不韦后,给出的答案也是含糊不清。(历史的文献资料也没有详细记载,只留下残缺不全的历史遗迹,等我们这些后人去拼凑)。

    但当务之急就是尽快平息叛乱,于是,嬴政先是拉拢位高权重的赢氏宗亲,寻找有利的政治支撑,接而,亲率大军讨伐成蛟。

    最终,平息了叛乱,处死叛乱将领,而后,又命成蛟自刎谢罪。至此“成蛟之乱”宣告结束。

    紧接着又出现了“嫪毐之乱”。嫪毐在得到王后赵姬的宠幸之后,就开始自我膨胀,不仅被封为(长信侯),而且还有几千名童仆,甚至王后赵姬为其生了俩个儿子。有一次嫪毐喝醉了酒,居然声称;自己是秦王政的(假父),也就是现在干爸的意思,同时吕不韦因为嫪毐的专横跋扈威胁到了自己的地位,于是就向秦王政告发嫪毐,而嫪毐得知自己被告发后,就孤注一掷,率领童仆门客及同党,于嬴政“受冕加冠”之日起兵反叛。嬴政早有准备,故而临危不乱,和嫪毐在咸阳进行巷战,最终击溃了嫪毐,而嫪毐失败之后,先逃亡后被捕,最后,被五马分尸诛三族。嬴政又命将士将自己同母异父的两个弟弟抛下悬崖致死,将自己的母后赵姬驱出秦境。而这一年,秦王政虚岁二十二,由此可见他当年的雄心壮志!

    一年之后,秦王政罢免了吕不韦,将其放逐到巴蜀,而后,吕不韦自知无法挽回,便服药自尽。从此,秦王政大权独揽,掌权之后秦王政就开始推进灭国计划。

    当时,秦国虽然强大,但是山东六国赵、魏、韩、燕、齐、楚都在,而秦王政决定先对赵国下手。

    公元前236年,燕赵两国发生战争,秦国以救燕国为由,抄了赵国的后路,先后两次夺取了赵国的(雁门,云中)等六郡之地。

    四年之后,赵国发生旱灾,秦王政派大将(王翦)再次功赵,直抵邯郸。赵军一败涂地,唯有大将(李牧)苦苦支撑。秦军使用反间计,让赵王罢免李牧,结果李牧被罢免,邯郸城破,赵王被俘,赵国就此灭亡。

    公子(嘉)出头“代郡”自立为代王。而就在赵国灭亡的一年前,秦军就把韩国就给灭了,之后秦军继续向东。

    公元前227年,秦军大将王翦进攻燕国,破燕军于“易水”。次年破燕国都城,而燕王逃到辽东杀了太子丹,才换取秦军短暂的退兵。

    公元前225年,秦将(王贲)攻魏,包围魏都“大梁”,引黄河之水灌城,制大梁城坏,魏王出降,魏国就此灭亡。

    而同年秦将(李信)率二十万大军南下功楚,初期连战连捷,攻克数郡,之后被楚将(项燕)所败。第二年,秦军以(王翦)为首,率六十万大军卷土重来,而项燕兵败自杀,都城被破,楚王被俘。

    此后,秦王政再派王贲功燕,燕王被俘,燕国就此灭亡。

    紧接着王贲从燕国故地南下,进攻齐国,几乎没费什么功夫,(齐王建)就被诱降,齐国就此灭亡。

    自此,天下诸侯国,除了卫国沦为附庸国,还保有一定的独立性之外,其他都归于秦国的版图,秦朝就此建立。

    随后,秦王政以“功盖三皇,绩超五帝”为由,自称皇帝,是为(秦始皇)。并且在全国范围内废分封,置郡县,统一度量衡。为了防止六国贵族死灰复燃,秦始皇将他们全部迁到秦都(咸阳),并收缴天下兵器,铸成十二个金人。

    而中原平复之后,秦始皇就开始驱除外虏,他先派大将(蒙恬)率军三十万北逐匈奴,连战连捷,却匈奴七百里,令匈奴谈秦色变。然后,蒙恬就驻守在北方,并主持修筑长城的工作,把原先的秦燕赵的长城全部连接起来。

    根据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和【淮南子,人间训】的记载,秦始皇派(屠睢sui)率军五十万,分五路南下进攻(百越)。开山凿路,三年不解甲,结果因为地势上的劣势无法根除越人,屠睢甚至被袭而死。第二次秦始皇又以(赵佗)为主将,率军二十万进攻百越,最终平定。——而秦始皇死后,赵佗在百越割据称王,是为(南越王)。

    平定外虏之后,秦始皇便开始巡游天下,从公元前220年开始,至公元前210年终,十年内五次巡游,最后一次是先至洞庭附近,然后又经长江,钱塘过淮河至平津时,秦始皇病重至沙丘而驾崩,享年四十九岁。

    一代帝王就此终了,回顾秦始皇的一生;十三岁登基,二十二岁亲政,三十九岁一统天下,四十九岁病逝沙丘。秦始皇虽然死了,但中国两千多年的帝制时代却由他开启————

    看到这里,我相信大家和我一样都有一个同样问题——秦朝的都城在(咸阳),那它跟【长安】也就是今天的(西安)有什么关系呢?本文的书名【忆梦长安】是不是与文章跑题了呢?

    这个问题也一直困扰着西安本地的市民,以至于,西安的朋友在给外地朋友介绍自己家乡的时候,一般也都会说西安是十三朝古都,说西安是十三朝古都,这个说法也是全国公认的。但在网上,有不少朋友对西安是十三朝古都这个说法秉持保留态度,觉得有些朝代不在西安,是西安市为了经济发展硬往上拼凑。其中,西安是不是秦国都城?就是个最容易引起讨论的话题,西安到底是不是秦国都城,容易引起一些网友讨论的原因,就是因为秦国很出名。秦国的都城叫(咸阳),这是写进课本里的知识点,谁都知道,而今天的咸阳跟今天的西安很明显现在是两座城市,所以就会觉得西安不是秦国的都城。

    今天,就给大家全面解析秦都(咸阳)与【长安】今天西安的来龙去脉——

    首先,我们解读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的“秦咸阳既汉长安也”,汉长安城大家都知道就在长安,也就是今天的西安,秦咸阳既汉长安也,顾名思义,秦都咸阳就是今天的西安,我们也可以理解为秦都咸阳包括今天的西安。

    如果大家还不理解,那就再细化分析;

    我们以【长安】为中心,长安的前世;在汉朝时被称为(长安城),在秦朝时被称为(咸阳),在周朝时被称为(镐京),在商朝时,史记只记载它是商朝的军事据点(崇),再没有详细记载,这也需要我们后人去探索,发掘。

    那么长安的后世又是怎样一步一步发展成今天的(西安)了呢?为什么今天的咸阳跟西安成了两座城市了呢?如此强大的大秦帝国又是怎样走向灭亡了呢?这个问题一两句话还真的说不清,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跟着笔迹一同探索!

    接下来给大家梳理一下,如此强大的秦王朝,是怎样在短短的十几年就灭亡了呢?

    历史总是这么戏剧性,连秦始皇自己也万万没想到,断送大秦帝国命运的竟然是一个给自己驾马车的车夫,也是伺候自己的阉人奴才(赵高)。

    赵高原本是秦始皇的奴才,为秦始皇牵马坠蹬,伺候秦王衣食起居,却在秦始皇刚刚去世后,说服丞相(李斯),篡改秦始皇的遗诏,把不务正业及文韬武略都不如太子(扶苏)的“胡亥”推上了皇位。改立之后,赵高又陷害李斯,自己当上了丞相,独揽大权,也可以说,整个秦王朝由他说了算。

    为了除掉那些不服从自己的臣民,赵高就上演了一出写进历史课本的有名典故(指鹿为马)——赵高在朝堂上呈上一只鹿,指着鹿对众人问道;这是鹿?还是马呀?众人皆不语,秦二世说这是廘,赵高却说这是马,结果众人都纷纷说是马,而那些少数敢出来说实话的人都被赵高给杀了。

    而赵高最后也没落得什么好下场,最终被秦三世设计给杀了,并诛三族。他从一无所有到权势滔天,却因为对权力无止境的欲望,葬送了自己的性命,也葬送了大秦帝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回顾那段历史。

    公元前209年秋,揭开了秦末农民起义战争的序幕,但战争初期,秦帝国抵抗起义军的部队竟然是由囚犯组成的杂牌军,而秦统一中国靠的是他那支战斗力极强的军队,那么,秦帝国为什么用杂牌军抵抗起义军,而不用他最强大的正规军呢?

    在这场推翻暴秦的战争初期,秦军最强的两支部队,分别在北边抵抗匈奴和南边攻打岭南,不可能一夜之间赶回来保卫咸阳,而咸阳的守军只有五万人,面对几十万的起义军,兵力上的悬殊使得秦二世不得不释放二十万的囚徒,来组成杂牌军进行抵抗。可是,为什么秦军那两支战斗力超强的正规军直到最终,也没能挽救秦帝国被推翻的命运呢?

    根据司马迁史记【南越列传】记载,当时南边攻打岭南的秦军有五十万之多,起义爆发后,南军最高长官(任嚣ao)曾派人考察过咸阳的情况,发现,咸阳在秦二世和赵高的昏庸统治下一塌糊涂,于是,他下令严禁军队北上作战以保存实力。后来,任嚣的部下(赵佗)拥兵自重,割据岭南,建立了(南越国)。

    至此,这支秦军再也没有北上中原,秦军北部主力三十万精锐镇守在长城沿线,当都城告急的时候,这支秦军开始南下,但速度非常缓慢,究其原因,多数是因为秦二世和赵高当年杀了他们非常敬重的统军将领(蒙恬)造成的。最重要的是秦始皇通过过度集权,让他自己一个人成为这支强大秦军的大脑。当他死后,这支秦军就只剩下强健的四肢,失去了统一的指挥,不知道如何行动。

    后来,这支三十万的北部主力军队和二十万杂牌军汇合了,汇合之后,虽然战胜了几次起义军,但最终,却在巨鹿决战中败给了楚国后裔(项羽),也就是后来的(西楚霸王)。此时,秦帝国大厦将倾,无论当初多么强大的秦军也无法挽回颓势!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大秦帝国从傲视群雄到没落衰亡”那段风雷激荡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