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国舅爷很凶猛 » 第一百四十章:盐商

第一百四十章:盐商

    徐敏涛看着一身类似蟒服的红袍,大眼睛都眯了起来,她性子矜持,但不代表内心深处对晓芸的话没有触动。

    女人,谁不想嫁的好一点,她这虽然不是嫁,可也算有了一个好归宿不是。

    “你父亲的事,我已经派人去处理了,先让他在京城小住一段时间,不会委屈他。”

    张岩知道徐敏涛担心什么,首先说了这件事。

    徐敏涛当即起身道谢,“多谢老爷。”

    “以前叫老爷,那是为了遮掩,今后在家中就叫夫君吧!”

    徐敏涛闻言一愣,“如此,岂不是惹得大娘子不快。”她拎得清自己的身份地位,不想让张岩难做。

    “我有一个兼祧的夫人,多房妾室,家里的氛围很好,你们不用担心这个。”

    张岩没说加上她们,多房都要超过十指之数,怕吓着她们。

    徐敏涛闻言心头一松,她听明白了,严格的说,张岩还没有成婚呢!兼祧,那只是宗法上的说法。

    “我因为有事情要处理,就不带着你们奔波了,你们在这住着,有什么需求,尽管吩咐他们去做。”

    “夫君,去做的事情,有危险吧!一定要保护好自己,否则我们会担心的。”

    晓芸也说,“有我在呢!小姐这里不用惦记的。”

    张岩把徐敏涛主仆安排好,下午的时候,谷大用就到了,珍而重之的把一个小册子献给张岩,正是朱厚照鼓捣出来的水泥制备流程。

    张岩仔细的翻看了一遍,对大外甥的智商很佩服,他提供的只是一个大概的想法和听说过的流程,朱厚照却还原了出来,不服不行啊!

    “太子已经实验过了?”

    “是的!殿下用烧制的水泥砌了一个很大的鱼塘,证明了水泥的确不漏,而且很结实。”

    张岩呵呵,正德大外甥,可别像后裔天启似的,先点开了瓦匠的天赋,那就太招笑了。

    “太子既然让你来,说明你对这方面不陌生,水泥的事情就交给你了,一个月之内把窑建起来,烧制出成品,到时候算你一功。”

    谷大用自然答应,不过他来不止这件事,“侯爷,刘瑾他们让我给带个话,盐政,也是有镇守,分守太监的,这些人,侯爷若是能收归己用,可以省不少力气。”

    “你不说我还忘了,刘瑾既然这么说,肯定是有自己人了,可用吗?”

    谷大用点点头,“虽然只是一个分守太监,职权不大,但足够侯爷切入盐场事物了,那人叫汪敏,是汪直的干儿子,汪直垮台之后就被打发出京,和刘瑾,丘聚的关系最好了。”

    “那你先耽误几天,把我送过去引见后再回来忙吧!”

    张岩带着巡盐大使的印信,在锦衣卫缇骑和卫所兵的护送下,又往回走。

    因为两淮盐场主要集中在黄海沿岸,他跑到江阴跑过头了。

    张岩一行近六百人,声势很浩大的来到了两淮盐场之一的青口镇。

    早前有消息传到京城,说是灶户暴动,张岩到了地头亲眼一看,不是那么回事,灶户们很忙,不是在打柴割芦苇,就是在煮海为盐,远近怎么看都像焚烧厂,乌烟瘴气的,不知道这算不算古代版的破坏环境。

    张岩没有停留,径直去见了分守此地的太监汪敏。

    汪敏三十出头,脸膛白净,对张岩的态度恭敬的不得了,除了刘瑾和丘聚的因素,他也想抱紧当朝国舅的大腿,争取早日离开此地。

    因此在给张岩介绍情况的时候,没有丝毫的隐瞒,把他知道的都说了。

    “侯爷,盐,那就是银子,不瞒侯爷说,我在这几年,就已经攒下了数万两的身家,而这不过是小利而已,像那些晋商,徽商,才叫富的流油,富可敌国呢!”

    “这话怎么说的?他们都贩私盐吗?”

    汪敏苦笑,“这个没法说清楚,朝廷不是把纳粮开中法,改成了纳盐开中法吗,现在是有银子就能拿到盐引,再用银子收灶户手里的正盐,一掺和,是不是私盐说不清楚的。”

    张岩听着汪敏娓娓道来,才知道不止清代有所谓的扬州八大盐商,现在盐商的祖宗早就成型了。

    先期是以晋商为主,因为倚仗纳粮开中法,加上晋商对北境地理的熟悉,赚了一个盆满钵满。

    可最近,晋商被徽商完败,因为大明改了政策,纳粮变成纳银,一下就断了晋商的底气。

    反观徽商出身的盐商,办法多,会套路,在盐上面玩的那叫一个风生水起,日进斗金。

    “侯爷要从根本上改变制盐的法门,不能缺少盐商的支持,因为这会在短期内妨碍盐商的利益,有的人甚至会铤而走险,不可不防。”

    “再有一个就是地方官府和宗门豪强,他们靠海吃海,侯爷整饬盐政,等于砸他们的饭碗,还是金饭碗,阻力也会很大。”

    张岩频频点头,觉得汪敏不愧常驻此地十几年,把门道都摸清楚了,可以说帮了他的大忙。

    “看来不管古今,想干点事都不容易啊!”

    张岩感慨过后,琢磨了片刻,“盐的事情先不急,汪敏你这有些人手,我先用着,谷大用,你在周围找找看,有没有适合烧水泥的地方,先把水泥烧出来。”

    张岩又看看王桥,“我现在能动用的银子,还有多少?”

    本来随身管银子的是贾樟,结果那家伙被砍了一刀,养伤就得半年,指望不上了。

    王桥就暂时客串了账房先生的角色,因为他也倒卖过盐引,不算彻底外行。

    “从京城运来的有五万两,船沉了之后打捞上来一万多两……”

    张岩嘴角一抽,他这是凭空损失了很大一笔钱,就算家业再大也受不了扛不住啊!

    “有几万两就先用着,把青口镇这里支棱起来,当成一个试点,看看效果。”

    张岩让王桥把一部分银子给谷大用,水泥是建设晒场不可或缺的材料,绝不能短缺了。

    而张岩一行人的到来,当然也引起了相关人士的注意,都知道两淮盐场来了一个巡盐大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