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巡道记 » 第七十三章 沐灵院

第七十三章 沐灵院

    沐灵山施工队离开,村长火棠叔便领着众村民前来杨子家道喜。

    “祝贺你,杨子,啥时候乔迁新喜,咱们也好讨杯酒水喝?”火棠叔笑着问道。

    “是啊,杨子,听说你山头的院落修得特大气,婶婶我想去参观一番呢。”梨花婶说道。

    “恭喜春姨和德叔,贺喜杨子哥,今后我杨小毛就打算跟着杨子哥混,杨子哥种草我种草,杨子哥采茶我采茶,可不可以,杨子哥?”堂弟杨小毛笑道。

    ……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院里好不热闹。

    春姨和德叔搬出屋里所有条凳、板凳、椅子,凡是能坐人的物件都搬将出来,现场座位还是不够用,好多人站着,嗑白,聊天。

    德叔微笑着拱手向众人说道,“感谢火棠,感谢各位叔伯长辈,感谢各位兄弟姊妹。”

    “杨子能有今日,多亏有大家帮衬。想当年杨子远去西川郡读书,大家日子虽过得也紧巴巴,但还是纷纷慷慨解囊,赠送盘缠,这份恩情,我杨益德铭记在心,相信杨子也铭记在心。”

    紧接着德叔神情肃然,说道,“在我们家最困难的日子里,乡亲们及时援助,帮忙打理各种事务,让我和春姐两人能够渡过阴霾,终于看到今日的杨子,学业有成,修建基业。请乡亲们受我杨益德一拜。”

    杨子说道,“我杨子生于杨家村,长于杨家村,我是杨家村的孩子,而你们,都是我的亲人。”

    “多少年来,这里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沟一壑,都承载着我的眷恋,而我最眷念的,是我的父母,还有在场的各位亲人。”

    “我没什么特长,也没什么优点,但我有一点值得骄傲,就是懂得感恩。各位亲人给我杨子、给我父母、给我杨家帮助,我一辈子都会感恩。”

    杨子指着沐灵山方向,说道,“之前那片坟山已经被我打造成灵山,起名叫沐灵山,山上我修建了一个院落,这个院落以后就叫沐灵院。”

    “如今沐灵山和沐灵院都已经建设完工,大家前来为我庆贺,我很高兴。”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而我杨子无以为报。”

    “只能借此机会向大家表态,今后凡杨家村村民,无论男女老少,前往沐灵山,前往沐灵院,是有求必应。我将尽我所能,回报各位。”

    “沐灵山别说出产草药,哪怕是出产天地瑰宝,咱杨家村村民都是人人有份。”

    “接下来,请各位乡亲前往沐灵山参观。”

    一番话引起乡亲们一片赞叹。

    “说得好,杨子。”

    “这孩子有情有义,不枉当初我们一番苦心。”

    “杨子哥,我是越来越崇拜……”

    “沐灵山,沐灵院,这名字起得好……”

    ……

    杨子领众人进入沐灵山,进山后众人又是一番赞叹。

    “咦,从山上看和山下看景色完全不一样呢。山下看平淡无奇,这山上看嘛,云雾缭绕,感觉是仙气飘飘啊。”

    “是啊,这里山色秀丽,景色怡人,完全没有坟山的那种萧瑟,杨子是怎么做到的,太棒了。”

    “这里云蒸霞蔚,气象万千,感觉是人间仙境呢。”

    “得了吧,你知道仙境啥样,人间天堂倒还贴切。”

    “切,天堂和仙境不是一个球样,你见过哪样?”

    “哈哈,得了,别吵,杨小毛都快到沐灵院,我们几个还在山腰,快走吧。”

    ……

    “哇,古朴,雅致,大气,农家院居然还可以这样修。”

    “以后我建院子,也请杨子哥帮忙参谋。”

    “……”

    火棠叔在院内四处打量一番后,看着中间一片嫩绿娇翠的叶子草问道,“杨子,院中这一片就是要种植草药的区域?会不会小了点。”

    杨子笑道,“叔,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草药贵精不贵多。”

    “呵呵,你小子,主意多。”火棠叔笑道,“院子建好后,你有什么打算?”

    杨子不明所以,火棠叔似乎另有所指,便问道,“请火棠叔指点。”

    火棠叔会心一笑,说道,“那我可真要说了。”

    杨子蹙眉道,“火棠叔,咱叔侄俩还有啥好藏着掖着。”

    邀请火棠叔来到院中一处小亭,杨子道,“火棠叔,您坐下慢慢说。”

    火棠叔坐下,缓缓说道,“百年前,杨家先辈们自赣郡流亡至南鄂郡,历经千辛万苦,克服百般困难,终于在此灵溪镇定居,建成杨家村。”

    “受大家抬爱,我自三十岁起担任杨家村村长,一晃时间过去三十多年。身在其位,便谋其政。我时常感叹,这三十年来,杨家村虽然添丁进口,人口从二百多增长到接近四百,但其中多有老弱病残,且青壮年人学识不济,能力不强,活路也不开,杨家村前景堪忧啊。”

    “多少年来,杨家村村民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但年复一年,光景仍是这幅模样,杨家村发展受限,问题出在哪里,是人才不济啊。”

    顿了顿,火棠叔看向杨子,语重心长道,“这么些年杨家村就出了你这么一位皇家大学生,成为众年轻人榜样。我们对你是有期待的,杨子。”

    杨子正色道,“感谢火棠叔栽培,感谢乡亲们信任,需要我做什么?”

    “你从小到大,火棠叔都没有求过你,今天日子特殊,我向你提出两个请求。”

    “第一个请求,你能不能帮杨家村修建一所学校,教孩子们读书认字,学习本领。”

    杨子惊愕道,“灵溪镇不是有学校吗?”

    火棠叔道,“不错,灵溪镇的确有学校,可教不嫌穷,学不嫌富。杨家村需要改变,就必须更加注重教化。”

    杨子道,“火棠叔高瞻远瞩。”

    火棠叔继续说道,“第二个请求,你能不能想办法帮村民们谋一条出路,做点什么产业,让杨家村人富裕起来。”

    见杨子若有所思,火棠叔补充道,“当然了,这条请求你可以不回复我,自古以来勤劳致富都依靠自己双手,你能帮则帮,不能帮也没有关系。”

    杨子道,“我答应你,火棠叔。我会帮村民建学校,发展产业。但这两件事都得从长计议,需要给我一些时间。”

    “好,好,”火棠叔高兴说道,“只要你答应,这事情就算是有着落,我相信你,杨子。”

    ……

    众人在沐灵山和沐灵院玩得高兴,杨子感到欣慰。

    修葺这座山,修建这座院,拉进了与父老乡亲的距离。

    外出求学以来,很少有机会与他们在一起,

    聊天,互动。

    感觉就好像是坐上一趟永不回头的马车,

    与故乡的时空越来越远。

    不仅是乡亲,

    更包括父母。

    这种渐渐远去的感觉,

    令人孤独,

    惹人迷茫。

    一声梧叶一声秋,

    一点芭蕉一点愁,

    三更归梦三更后,

    落灯花棋未收,

    叹新丰逆旅淹留

    枕上十年事,

    江南二老忧,

    都到心头,

    惹人愁。

    杨子不禁感叹,“唉……”

    “想什么呢?杨子?”

    一道女生打断杨子的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