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造物赐福 » 第十二章

第十二章

    两天后,小伤痊愈,留下一些浅色的白痕。他不喜欢白痕,便用存在清除使之恢复如初,完好无损。

    现阶段的存在清除做不到清除伤势,但清除伤痕还是很简单的。

    初赛在10月10日~12日,持续三天,共六轮。

    半决赛在10月16日~19日,四天,八轮。

    百川市半决赛有六个赛场:碧海体育馆、百川市体育中心、百川植物园、尧光山风景区、浑夕山地质公园、南城广场。

    易正光对照百川城去年的高考人数,大致算出了参加超变大赛的人数:20万。

    经过六轮舍去,还剩3000。

    他想,这些人分到六个赛场过于零散了,可能到最后几轮会更换赛场。

    其实并非如此。

    百川城里的半决赛战斗系参赛者共有3072人,这是个非常标准的数值。均摊到每一个赛场,各有两人进入决赛。而男生和女生分开比赛,碧海体育馆里的最终胜出者似乎已有定数。

    10月15日,星期三,下午2:30,学校租了三辆大巴车载着上百人进城。

    进城的不仅有参赛者,还有带队老师。

    半决赛期间的食宿费用学校全包,既然涉及到花销,那肯定要派出老师监督。而且,这种大规模活动,肯定不能指望学生们自行维持,不然什么意外都可能发生。

    每个年级各有四位带队老师,且都是两男两女。高一、高二、高三再加复读班,四个年级,共有16位带队老师。此外,还有一位副校长、两位主任主持大局,共计19人。

    学校对这事非常重视,全校的体育、音乐老师来了一大半,反正平时同学们也见不到体育、音乐老师,刚好拿来用用。

    校方开了几十个标准双人房,按性别和年级分配。易正光和卢浩同班,恰好分到了同一间房。

    为了更好地服务学生,学校建了一个超变大赛群,把所有人拉进去,人们把本群昵称改为班级+姓名。

    易正光看到宾馆里有穿其他学校校服的人,想着可能是县一中的。虽然县一中每年的录取分数和考试成绩都远逊于灰谷高级中学,但一中人数更多,想必进入半决赛的人也会多一些。

    分完房间、放好行李后,学校组织同学们参观体育馆,说是提前熟悉赛场。

    宾馆离体育馆很近,步行十分钟便可到达。

    碧海体育馆几乎是正圆形的,半径150m,高30m,三层。

    场馆外观像宽阔的巨塔,巨塔的墙壁由500扇“门”组成,黄土色的石门弯曲相连,堆叠五层。门框中嵌着蓝色玻璃,在日光的映照下,像流动的湖水般晶莹荡漾。

    光在玻璃中游走,如同在水中游走。

    与其说是蓝色玻璃,倒不如说是装满了水的水族箱,一眼望过去,两者几乎完全相同。

    然而用水族箱当场馆的墙壁是不合常理的,但正是因为有这一点违和之处,才更让人惊叹蓝色玻璃的材质和美妙。

    ………………

    当易正光真正站在体育馆前面的时候,他的第一反应是,这座建筑不该出现在这里。百川城只是“小城市”,配不上如此宏伟的殿堂。

    但一个地方的地标性建筑往往都高于这个地方的真实水平,考虑到这一点,宽阔宏大的体育馆坐落于小城也就不奇怪了。

    体育馆建成后,有一部分空间并未投入使用,因为没钱装修了。这些房间常年封锁,门口还摆着“正在维修”的牌子,给人一种引人入胜的神秘感,其实里面啥也没有。

    工作人员把牌子拿走,便可作为赛场对外开放,可谓物尽其用。

    碧海体育馆一共启用了16个场馆用于比赛,每个馆的面积大约1200㎡,馆内用红色隔离带围出边长30m的正方形作为赛场。这等举措可以说是非常节俭,而且亲民。

    但如果民众们看到了红条带的采购价,他们一定会大惊失色,这看起来不起眼的、随处可见的、不值钱的东西,竟然要消耗数万元。

    一行人上到三楼,乱糟糟地散开了。

    易正光走过层层回廊,绕过数道墙壁,来到0306赛场,明天他将在这里参加半决赛第一轮比赛。

    白色墙壁,白色瓷砖,白色吊灯,白色窗户框,红色条带,简单明确,一目了然。

    来都来了,他不可能只看一个赛场,毕竟16个赛场无序排列,每一轮比赛结束后都会重排赛场,不说把所有赛场记下来,至少得知道大致方位。

    群里传来一条消息:晚上六点准时到宾馆一楼集合吃晚饭,夜里八点前必须回到宾馆房间,其他时间可以自由活动。

    他绕着赛场走了几圈,对距离有了更精准的把控。

    就目前来看,赛场边长30m,沙漏的影响半径为15m,虽然做不到全覆盖,但也没差多少,只有四个边角在区域之外。换言之,这种小型赛场对他非常有利。

    他离开赛场时,刚好在走廊里遇见白同学和余婷。

    徐白树和余婷是初中同学,高中同校但不同班。虽然两人到了高中后分数差距颇为显著,但在初中时,两人之间差距甚微,交情匪浅。

    他想了一下,是跟一个人打招呼呢,还是跟两个人打招呼呢?

    他举起左手,这姿势有点像招财猫,“嗨,白同学。”

    徐白树的举止比他自然得多,“昂,你也在。”

    表现的最不自在的是余婷。在初中时期,这两人就有绯闻传出。

    到了高中,她在实验班,那两人在小奥赛班,便拉开了差距、形成了一道深深的隔阂。

    她不太清楚这两人现在是什么关系,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余婷欲言又止,徐白树看出了她的局促,捂嘴一笑,用手肘碰了碰她的后背,“走了走了,不用管他。”

    她听到这话,完全明白了两人的关系:不是看起来的“冷酷无情”,而是真正的“亲密无间”。两人的距离不在于路程的远近,而在于心里的位置。三年前如此,现在也如此。

    易正光没有计较“不用管他”的字面意思,白同学有她自己的朋友和计划,在此期间,两人互不打扰,但又彼此照顾,这种感觉,真是美好且甜蜜。人们常说的心有灵犀一点通,恐怕也莫过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