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一天一百,勇闯北宋 » 第七十二章:试发

第七十二章:试发

    枪握在手中,顿时有种温润和厚重的感觉传入手掌。

    扳机和药床等部件,因为是手敲出来的,因此有些地方坑坑洼洼不大平整。

    不过扣了两下,李道元发现虽然不平整,但却是挺结实,绝对不是那种容易坏的伪劣产品。

    再向前看去,便能看到平整的枪管和其上的准星。

    枪管是从现代带来的,绝对没有质量的问题。

    而那个小小的准星也有些画蛇添足的意思。

    因为燧发枪的射程虽然有将近八十米,但精度奇差,一般都是火枪队齐射才能保证杀伤力的。

    “公子,弹丸和火药都准备好了,您可以试试。”旁边金安恭敬地道。

    说话之间,便有人端上来了一盘弹丸和火药罐,以及几小片麻布。

    弹丸是铅弹,铅这东西在古代十分多,不用担心缺少。

    而火药罐的则是用牛角或者羊角制作的储存黑火药的容器。

    分为三类。

    一种是牛角制作的大型火药罐,用于储存火药。

    而其余两种就是量器了。

    稍微大一点的是给步枪用的,能装载火药的重量大概有60格令,约4克。

    而小一点的则是给手枪用的,大约20格令,也就不到两克。

    用的时候,打开牛角罐底部的阀门,让火药从底部流出,落入步枪或者手枪火药罐之中。

    等到装满,再将黑火药从火药罐倾泻到枪管之中。

    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火药用量,否则的话日后控制不好火药量就会出问题。

    现如今这六支燧发枪用的是来自现代的枪管还好说,黑火药不至于让这些高强度无缝钢管炸膛。

    但若是日后大批量制作出枪管来的话,一旦火药量稍微超标一点,那些质量参差不齐的东西,不小心就会炸膛。

    而火药量用少了,杀伤力又不够。

    根据现代历史上几百年使用燧发枪的经验,这种火药量恰到好处,自己也是顺理成章地继承下来。

    “我来试试。”李道元点了点头,拿起一只牛角罐,倾泻了60格令的火药,倒入枪管之中。

    接着,拿起一颗铅弹,将其包裹在一小片布之内,装入膛口。

    最开始的燧发枪,装填方法是装填完了火药之后,将弹丸直接放入膛口内,用一根木条将弹丸推进枪膛内部。

    这个过程要耗费不少的时间。

    因为弹丸为了密闭性,通常要制作得只是略小于枪管而已。

    因此,木榔头敲击弹丸进入膛口内的这个过程,既耗费大量的时间,也需要不小的力气。

    而后世发明了一种方法,用浸蘸油脂的小布片或者兽皮包裹弹丸进入膛口。

    这个操作能减少摩擦,不仅加快了装填速度,而且起到了闭气作用,精度随之提高,射程也增加了。

    这些小布片便是称之为垫片。

    将垫片包裹弹丸塞到膛口上,接着用力捅下去,用贴条将其夯实,确保弹丸跟火药都紧密贴合在最底层。

    这样一来,准备工作就完成了。

    李道元走上前,瞄准了大约三十米开外的一个靶子。

    屏气凝神,扣动扳机。

    啪!

    一声炸响。

    枪口喷射出一道火舌,面前的靶子应声被击穿!

    “精度也不错。”李道元点了点头,接着放下了枪。

    燧发枪在三十米左右的距离,还是能做到八成左右的命中率的。

    但再多一点的话,那就差远了。

    甚至到了一百米的时候,弹道都不知道飘到哪里去了。

    不过这也够了。

    在战场上,燧发枪并不需要向所谓的狙击枪一般的精准度,只要能做到火力覆盖就行。

    李道元十分满意。

    火器的出现,对于他而言是一个十分好的消息。

    火枪手的作用,身为现代人的他自然是可想而知。

    当初欧洲不可一世的骑士老爷,就是在成队的火枪手面前被打破了神话。

    之后,即便是在现代,步兵的主要武器还是没有脱离火枪这个范畴。

    可见一斑。

    李道元点点头:“不错,待会儿每人去账房那里领赏钱,这六把火枪先存放在这里,金安,你要好好保管,千万不能有闪失!”

    金安点点头,十分恭敬。

    制作火枪的技术,李道元现在还不怕泄露出去,毕竟现在这个时代,他们即便是得知了这些技术,也没有配套的工业体系。

    炼钢、枪管、火药、弹簧,这些都是问题。

    李道元想要避免的,是外面的人提前得知了自己火枪的威力,会有所防备。

    “金安,火药现在如何了?”李道元问了一个自己比较关心的问题。

    虽然一硝二硫三木炭的黑火药配方人尽皆知。

    然而,这样制作出来的黑火药十分粗糙,只能说勉强能用,谈不上什么高效。

    因此,李道元除了让金安他们制作枪械之外,还要实验优化火药的配方。

    金安有些尴尬地道:“这个……公子,我们目前还没有开始实验优化火药配方……”

    金安他们又要炼焦,又要制作水轮机,还要制作水泥、火药、燧发枪,炼钢……

    这些事情堆积在一起,十分繁重。

    怎么可能还有空余时间来研制优化火药配方。

    李道元想了想,颇为抱歉地道:“唉,我倒是忘了,你们先休息几天吧,不着急。”

    金安等工匠,满打满算也不过不到四十个。

    其中约有三十人还是刚刚招进来的,要一段时间来考验这些人的心性。

    因此只能做一些粗活之类的东西。

    核心技术只能由金安他们几个知晓和打造。

    这段时间,他们估计也是累坏了,面前的金安眼中带着血丝,面容憔悴,一看就知道睡眠不足,压力十分大。

    也正是因为如此,李道元给他们放了几天假。

    金安走后,李道元又是叹了口气。

    人手不够。

    煤炭处理——炼焦——炼钢——打造,这一套完整的炼钢流程下来,需要至少上百的人手。

    更别提火药、水泥等物资的制作了。

    稍微算一算,李道元发现起码需要两三百个工匠的支持,自己才能真正摆脱这种东一榔头西一锤子的小作坊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