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曰月星辰不及你 » 第七章 放牛的生活

第七章 放牛的生活

    自古传说中石头村人“靠钻木生火,精耕细作,教人烹食,铸金为刀,历史文化连绵几千年。”,的确石头村就有炊烟。已经有一千多年了。炊烟是石头城发展的见证。它是对石头城人的永恒依恋。它是世界上所有希望的根源。它是生命不断延续的依赖。炊烟是世界上烟花的代名词。它是诗歌、绘画、音乐、散文、幸福和悲伤。

    大年初六过后,我仍然和往常一样牵着牛去山上看看风景,可以遇到放牧的石头城人,也可以看到石头城的快乐生活。

    几十年来,无论走到哪里,在哪里,山村土屋里的一缕炊烟,始终萦绕在我的心头。它肆无忌惮地占据了我的记忆,让我着迷,让我陶醉。因为烟雾中有一种强烈而令人陶醉的怀旧气味。

    “温暖遥远的人的村庄,伊伊升起的烟雾”。一大早,天刚亮,石头城山村的女人们就悄悄的起身,开始生火做饭。烟囱与林间的缝隙,因家而异,一缕缕炊烟袅袅升起。于是,山村开始从沉睡中醒来,寂静的山村被这淡淡的、虚幻的烟雾所包围。清晨的雾气也如约而至,带着满满的仙气,一个接一个的过来,轻轻的拉起袅袅的烟雾。

    雾气和炊烟无声地融合在一起。雾中有烟,烟中有雾。雾来自天,烟来自人间。悠闲地流连于山村周围。曲线优美,妩媚动人,色彩斑斓。时而穿屋穿林,时而摇曳青云,完全是随意的舞动,随意的摇曳,如梦似幻。烟和雾一起渲染了天地。山村里的女人,几笔不经意的笔触,便将一个美丽婀娜的天地仙境画得栩栩如生。人们在不知不觉中被这支神笔卷走。如果时间可以按下暂停键,我一定要把那些美好的瞬间永远珍藏。

    然而,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山村做饭的烟气却越来越少。那幅画已经成为历史,将在人们的记忆中慢慢变黄。但我怕记忆会被时间的无形之手带走,爱情也会随之消亡。我有些不知所措,就像从远山深处悄悄升起的雾气,无处可放。

    过去的每个早晨,我家的烟都是最先升起的。我想这是因为我们兄弟姐妹多,家庭困难,我们是制作组中超支最大的家庭。妈妈要比别人早起,负重前行。在制作组,女性早上不能上班,因为她们要做早餐、洗衣服等家务。但是我妈妈做不到。为了早上赚两个工作点,她必须早起,先做早餐,然后做完家务,然后像男人一样工作。

    上小学的时候,我和弟弟也要早起放牛。记得当时我们给合伙给父亲放养了两头牛,一天挣五个工分。父亲告诉我们,早晨的草有露水,牛吃的食物最有营养。我有一个大葫芦,我哥哥有一只小母牛。大水谷很努力,不用鞭打马蹄。村里用牛的人很喜欢。因此,在农忙的季节,他们几乎每天都要下地干活。但我总觉得没有尽头。放牧时,不允许其他公牛靠近。我们邻村的牧牛人经常一起放牛,但公牛都不敢招惹他们,尤其是有牛陪伴的时候,更加凶猛。爱赢得每一场战斗。所以我总是为此感到自豪。他们也很羡慕我威武的大水枪。

    不过,在我面前却很温顺。每次想骑在背上,只要轻轻拍打牛角,我就会立刻低下头,歪着头,让自己能顺利地站在牛角上,然后把我抬起,送我到后面的牛。

    遇到村民也放牛,打招呼道:“放牛好!”

    于是,我常常骑在牛背上吹哨,看小人书,看山间绿黄相间的景色,看树上反刍的羽毛,看田间农民穿的星戴月,看村里炊烟炊烟。看着它,我可以看到全世界的父母都是为了孩子,就像这头牛是为了农民一样。

    哎,从不说苦,不说累,只知道付出,从不回报,连回报是什么都不知道。!

    在农村,炊烟是一个村庄和一个家庭繁荣的标志。每一座大村子,其上空,必然是烟雾缭绕,一个接一个,烟花不断升起。村子里,深巷里狗吠,桑树上啼叫,村口人头攒动。炊烟代表生命,有炊烟的地方就有村庄。哪怕只升起一缕青烟,也一定有人住在那里。

    我记得村里有一个单身汉,从未结过婚。他是村里远古老村长的血脉,也是他这一代人中唯一的一个村长大人,可惜有点傻乎乎的天天憨笑。大家都叫他憨叔,大家都叫他傻瓜。其实在我的印象中他并不傻,只是有点邋遢。没有刮胡子而且很长。他的家人和其他人不同,做饭的烟很少。他一个人吃饱了,一家人都不饿。因此,我乐于帮助村民做事,很少要求赔偿,只管吃饭。别人都很好,不管帮谁,都很勤奋,对吃也不挑剔,吃饱就好。所以村民们都很喜欢他。他也变成了吃上百家家常饭的人。最终,他成了“五保户”,住进了养老院。从此,家里再没有炊烟。憨叔在他这一代已经失去了烟花的味道。

    小时候,炊烟是妈妈的存在,是妈妈的召唤。小朋友们经常一起出去放牛、割猪草。有时他们去山里或河里疯狂地玩耍,在黑暗中玩耍,但当他们看到村子里升起的烟雾时,他们知道该回家了。否则,母亲会着急,会从高处呼唤她的名字。上小学的时候,我也喜欢逃学。他经常和小朋友黑皮子躲着父母不去上课。去港口钓鱼,山里采蘑菇。更多的时候,他们去村里一户人家的地窖里下棋。

    当你看到土屋里冒出的浓烟,你就知道学校快放学了,你也知道你妈妈在家,正在为我们准备美味的饭菜。这个时候一定要收拾东西回家,不然你妈会疑惑你要去哪里。已经?但不幸的是,我的逃学最终被我父亲发现了。一天,我和黑皮子在棚子里玩得很开心,战斗如火如荼。我父亲进来检查,因为他正在寻找牛经过,听到有人在里面大喊大叫。这是悲惨的。父亲用手中的竹根制成的牛鞭,对我进行了极大的“奖励”。牛皮怎么能厚呢?他身上那十几个血淋淋的肿块,这辈子都不会忘记。从此,逃学的念头就没有了。

    最美丽、最吸引人的炊烟是除夕夜的炊烟。这一天的炊烟,伴随着油腻肉鱼的清香,伴随着孩子的喜悦和父母的爱。尤其是肉香,时不时的刺激着我的嗅觉,忘不了。

    那时,山村几乎家家户户都要养猪。看来养猪也是一项任务。自己养的猪是不能自己宰杀的。必须卖给食品店,价格是按重量计算的。请记住,最高等级是151斤以上的猪。农户们总是在农历新年临近时把猪卖给食品店,然后交给国家。事实上,我买了一个猪头,一些内脏和屠宰后的几斤猪肉。明年的荤菜就做好了。这是给孩子补充营养的好宝宝。每次看到食品站工作人员嘴角没有抹去零食的光泽,我都羡慕死了。心中暗暗立下远大理想,长大了一定要去食品店打工。但遗憾的是,现实与梦想之间存在差距。可惜我现在老了,一天都没有在食品厂和屠宰场工作过。

    大年初三十,山村家家户户的屋顶从早上起厨房里冒出浓烟,或浓或淡,一直到晚上十二点。这表明烟花年复一年,代代相传。大人们忙着吃一年中最丰盛的新年晚餐。我的家人也不例外。父母把养的猪肉和生产队鱼塘养的鲜鱼都拿出来了。他们从早上忙到中午。

    孩子们在村子里一起玩耍,在炊烟的低涡中闻到不同的新年味道。他们一听到鞭炮声,就跑去抓地上还没有爆炸的爆竹。虽然这一天我们的兄弟姐妹不能像其他朋友一样穿新衣服,但我们也可以穿上妈妈晚上穿的新布鞋,吃着父母为我们做的丰盛年夜饭。我们和他们一样自豪。满足和快乐。

    夜幕降临,父亲把早就准备好的干松枝放在炉子里,点燃枝条,火红了,屋里暖暖的。妈妈把鼎锅挂在炉子上,倒了点植物油,让油烧红。父亲拿出已经准备好的面粉。这种面粉不是我平时吃的那种粗面粉,而是妈妈用石磨磨碎,然后用很细的竹制圆筛过筛。我父亲揉面粉,做各种形状的“猪耳朵”和意大利面。妈妈把它们放进丁锅里煎,以控制热量。炸好的麻花,“猪耳朵”金黄,香脆可口,非常好吃,满满的年味。

    除夕夜,整个山村都被火光的温暖所包围,孩子们欢呼雀跃。他们都被不同味道的烹饪烟熏得窒息。

    而且,烟雾很快蔓延到了四地,蔓延到了新年。它们飘着飘着飘着飘在蝴蝶曼妙的舞姿里飘着飘在清明斜斜的春雨里飘在深草杜鹃的歌声里飘在燕子南飞的低语中。更飘在春风里,在翠绿的麦田里,在雪白的梨园里,在金色的稻浪里,在农民的幸福里……

    小时候,煮烟是全家的欢乐,也是妈妈的化身。长大后,炊烟是连接风筝的线,而你就是线上的风筝。无论你走到哪里,它都会无缘无故地抓住你。你越长大飞得越高,它就越会抓住你,永远不会离开你。这时候,余烟缭绕,变成了淡淡的留恋。

    被石头城的故事浸透的人,不要试图剪断线。每当一个人有心中的故乡,理想的故乡就会融入你的生活,成为生活的一部分。离开家乡时的你有多幸福,现在的你有多难过,注定了你会时不时想起那些快乐和悲伤的回忆。如果是这样,那就接受你的命运,让那根线牢牢地束缚你。

    什么是怀旧?故乡是远古文明的石头城山村瓦房里飘出的飘忽不定的烟雾。厨房的炊烟追着你,在你离开家乡的路上飘进你年轻的心里,然后由淡变浓,成为你心中永恒的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