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2005从拿走苹果气运开始 » 第56章 韩筱的心思

第56章 韩筱的心思

    这段时间以来,虽然何蕊总是在想方设法的给她和杨振牵线搭桥。

    但其实在她看来,还是没什么必要的。

    倒不是没办法接受,更不是看不上对方。

    相反的,她能这么快就和杨振、刘知白他们走得这么近,本身就说明了她在感情上,对新朋友的认同和接纳。

    因此,似乎这些许的抵触,仅仅是一种下意识对刻意撮合的排斥和反感。

    并不代表什么!

    她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所以对于何蕊的好意,她没有扭捏,也没有退缩。

    而是大大方方的亮明了自己的态度。

    她从小就明白一个道理,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事情,当需要你去面对的时候,你却选择把自己装进套子里,试图隔绝一切,那肯定是最愚蠢的方式。

    所以她很坦然的告诉何蕊,自己对杨振不是没有好感,但这种好感,其实大多还是源自于彼此作为朋友的友谊。

    只是此时此刻,此情此情……

    任凭微风拂动秀发,安静的坐在杨振的背后,轻嗅着对方身上的气息,感受着这份难得的安静和独处的氛围。

    她恍惚之间,似乎意识到,应该是自己错了!

    因为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杨振的影子,已经扎根在了她的心里。

    就像种子种下了,总会发芽一样,这个影子,也会在不经意间,就能撩动她的心弦,让她旖旎萌动,心生涟漪。

    而这份灵魂深处的异样,很显然是非理性的。

    等你发觉的时候,它其实早已经生根发芽了。

    只能说,情之所起,本来就是这世上最不可捉摸的事情……

    忽然勘破了自己心思的韩筱,一时间有些不知所措了。

    只能随便起了个话头,试图引开注意力,“你直接跳过本科在京航读研,现在感觉怎么样?没什么不适应吧?”

    杨振露出一个舒心的笑容,虽然明知道坐在后面的韩筱看不到。

    “还不错,也没什么不适应的,而且我平时也就泡泡图书馆,然后跟一下导师的项目,感觉还是挺充实的。”

    他说的很平淡,但却让韩筱稍感惊讶,“这就开始跟项目了?那看来你的导师,还挺器重你啊。”

    杨振脑海里闪过路海洋的身影,下意识感觉有些好笑。

    “还好吧,毕竟他手上正在做的项目,其实还是蛮多的,所以,这样的机会并不少。”

    韩筱就在后面很认真的点着头,“那就好好珍惜吧,能碰上個好导师,终究是一件好事儿。”

    两个人有一茬没一茬的聊着,很快就到了韩筱家所在的小区。

    这时候,恰好另一边也有一辆奥迪,和他们一错而过。

    杨振和韩筱都没怎么在意这辆车。

    但是车子里后座上的一个青年,却一直在怔怔的看着他们。

    一张帅气的脸上,阴晴不定,变幻无方。

    直到车子开始加速,两人的身影渐渐消失不见,这人才扭回了头。

    表情看上去已经恢复如常,但眼神里,却跳动着莫名的复杂……

    。。。。。

    这个国庆节对于京航来说,过的一点儿都不平静。

    尤其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时隔两个月,继搞出了对标Ti-64-ELI的钛合金新材料之后,他们就再次联合L21所,搞出了对标Ti-62222钛合金的新材料。

    一次可以说是撞大运,但能再接再厉,获得连续突破,那就肯定是实力的一种表现了。

    杨振也因此,而坐实了天才之名。

    虽然还不被外界所知,但在京航一众领导、京城材料研究所以及上面的某些大佬心里,却已经实打实的,留下了自己的名字。

    因为这两种材料,可不仅仅是填补了国内的空白这么简单。

    而是切实对于好多个行业领域,都起到了超乎想象的推动作用。

    尤其是航空航天领域,中航的领导对此尤为重视。

    只是因为杨振身份上的特殊性,所以各方面很刻意的选择了低调和保密。

    当然了,这个低调,针对的是杨振个人。

    却不代表在这项研发成果上也需要低调,该宣传的,各方自然也不会吝啬。

    对外公开的措词上虽然有些语焉不详,但对相关团队和研究人员的奖励上,可是毫不含糊的。

    而作为项目明面上的负责人,路海洋再一次成了万众瞩目的存在,履历上再添光彩的一笔。

    这让他在私下里有些哭笑不得。

    即使他心里也清楚,两边把自己推到前面,为的还是给自家学生打掩护。

    但清楚归清楚,心里那道坎儿却迈不过去啊,他总觉得是自己占了杨振的便宜。

    老师做到这个份儿上,也真是没谁了……

    当然了,除了路海洋之外,项目组其它参与人员,也基本上都得到了相应的收获。

    抛开L21所那边的参与人员不说,反正京航这边的,几乎算是无一例外。

    奖金、荣誉啥的,虽然还没有到手,但可想而知,那是必然不会少的。

    这份沉甸甸的履历,其含金量是真的没得说。

    而且诸如像王文杰、宋晨这样的博士生,拿两篇顶刊的二作,基本上还是有很大可能的。

    不管是以后留校也好,还是找其它工作也好,这些可都是不容忽视的加分项。

    谁会不喜欢?

    至于京航,那就更不用说了。

    连续两次在重大项目的突破,甩出去那就是成绩啊。

    而且还不是一般的成绩,而是极具深远影响,意味着在关键领域突破了枷锁桎梏的重要成绩。

    这对于京航本身而言,同样是一份重量级的科研成果。

    看看李校长和怀校长整场会议下来,都没有停止过的笑容,就知道他们对这两次研发成果的满意程度了。

    程教授更是拍着路海洋的肩膀,感慨万分,“杨振这个学生,收的好啊,这才多久啊,就取得了如此了不起的成就,一个名誉教授……呵呵!”

    很明显,这既是对当初自己没有坚持己见的懊恼,其实也是对于校方终究不敢破格用人的不甘和叹息。

    所以,杨振做的越好,程教授就越觉得愧疚,也更担心这样的人才,京航会留不住。

    路海洋一时间,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在他心里,又何尝没有这种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