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2005从拿走苹果气运开始 » 第32章 实验设计

第32章 实验设计

    第二天,周六。

    王文杰没有懈怠,甚至还提前赶到了实验室。

    不一会儿,三个硕士生就前后脚到了。

    一个研三的学妹吴敏,另外两个,则是学弟石青友和唐伟。

    前者研三,后者研二。

    其他项目组的人员,却都没有出现。

    倒是杨振也卡着点到了,还主动的和几个人打着招呼,没有想象中傲气。

    然后,直接进入正题,把大概的实验设计描述了一下,就让几个人先去准备相应的材料。

    王文杰则带着杨振,去了一楼的设备间。

    那里,摆放着各种各样的设备仪器。

    有用于材料的晶体结构分析和确定X射线衍射仪,有电子显微镜、超声波检测仪、应力腐蚀仪、碳硫分析仪、拉力试验机等。

    附带的操作间里,更是跟一個小工厂似的。

    不但有热处理炉如箱式炉、真空炉,还有巨大的粉末压铸机、HIP(热等静压)、球磨机等。

    杨振挨个看过去。

    虽然在他眼里,基本上都是一些老古董,但其实放在这会儿,有些却算的上是高端设备了。

    比如那台后世烂大街的热等静压,这会儿就显得极为金贵。

    那台粉末压铸机,同样如此……

    看着一切就绪。

    杨振就把那份实验设计交给了王文杰,然后,开始给他详细的讲解制备流程的每一个环节。

    王文杰也是识货的人。

    杨振只讲了个开头,他就基本上没有了小觑之心,虽然还不能看不出来更多的东西,但就专业水准而言,还是完全靠谱的。

    完全没有顾虑中的瞎搞啥的。

    另一边,唐伟则已经开始让HIP提前充氮了。

    再过一会儿,就可以直接加压,给出各种参数的输入……

    杨振讲的比较细,所以花费的时间也就稍微多了一点儿。

    一些王文杰不太清楚的地方,他也能给出了相应的解释。

    半个小时之后,就由王文杰带着三个学弟学妹,去来回忙活了。

    杨振倒也不是不能插手,而是真的没必要。

    毕竟多他一个不多,他也乐得站在一边看着。

    温度、气压、时间、送坯、预热、塑性成型、表面微弧氧化、压制……

    这里面涉及的东西,是相当繁琐的,任何环节上的每一个细节,都可能会影响到最后的成品质量。

    当然了,制备方法虽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其实还是材料配方。

    钛合金是混合物,所以在成分配比上,就显得尤为重要。

    但是有了配方和大概的制备方法,就一定能做出来想要的TC4-DT吗?

    那自然是不可能的……

    因为钛合金有一个最大的问题,那就是电离腐蚀。

    钛的特性,会导致和其它非钛材料在连接的时候腐性接头,进而导致其强度毁灭性降低。

    所以,这里就需要独特的工艺处理。

    那就是热等静压扩散链接和绝气激光焊接。

    而这,就涉及到更为复杂的工艺问题了。

    复杂到什么程度呢?

    这么说吧,直接给你材料配比,但不告你详细的生产工艺,你想逆推出来,那最少,也得是大几年的时间。

    而且人力物力财力上的投入,都能生生把一个小国给拖垮。

    所以,这玩意儿压根儿也不是一般的国家,就可以玩得转的……

    而杨振给出的实验设计,却是罗列了从制备、成分配方再到详细工艺上的整套流程。

    几乎每一道工序的每一个细节,都详细的标注了详尽的参数。

    就跟做重复验证实验似的。

    这就是实验室带头人的厉害之处了,他可以不会操作设备,但必须懂实验设计,因为那是整个研发项目的方向。

    这个方向,靠什么来确定?

    答案是实验数据。

    这也是一个实验室里,最宝贵也最值钱的东西。

    有实验数据,才能通过数据分析和数据计算,找到最正确的实验方向。

    然后再通过更多更详细的数据,推导出更准确的研究目标……

    中午的时候,最后一道工序终于完成。

    一块泛着金属特有光泽的钛合金板,就这样新鲜出炉了。

    然后杨振大手一挥,“先吃饭,吃完饭,再一边做检测,一边验证第二套实验设计方案。”

    王文杰有些舍不得放下这块板子。

    不知道为什么,他总觉得这一次做出来的样品,真的是格外的漂亮。

    怎么看怎么顺眼。

    甚至有种一鼓作气直接先去做完检测,拿到具体数据的冲动。

    杨振就笑着拍了下他的肩膀,“东西就在这儿呢,还怕它长翅膀飞了啊,所以真的不用这么激动,先吃饭,缓解一下情绪,张弛有度嘛,总不能一直绷着那根弦儿不是?”

    王文杰就摸着脑门讪讪一笑。

    倒是没有觉得杨振说这话有什么不合适。

    他已经服气了。

    也终于明白,为什么老师之前会那么明确的告诉他,这事儿要以杨振为主了。

    因为人家是真的有那份能力啊……

    一个实验设计,就能把整个制备方法、成分配比、工艺流程和详尽参数细化到这种程度。

    然后,把一个从未接触过的新实验,给流畅的做下来,还真的能做出来看上去就觉得不错的样品。

    这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路海洋都没有拿出来过这种实验设计的好不好?

    他都有些觉得,杨振的这个设计,是真的跟做重复验证实验似的。

    这意味着什么?

    流程化、标准化……

    换种说法,就是接近可以实现量产的可能。

    他是真的从未见识过这么做研发的……

    所以,如果这个样品真在检测之后,证明是一种达标的新材料,那么他们今天上午的工作,那是可以被写进京航历史里的。

    这可就厉害了,是真的牛逼大发了的那种!

    相对于王文杰,三个硕士生在认识上,就没有这么深的感触了。

    所以一顿中午饭,几个人倒也吃的挺开心的。

    唯独王文杰,心思却还留在实验室那边的试验上。

    杨振对此也没有多说什么,相反,还觉得这人不错。

    别的不说,单凭这份专注,就已经十分难得了。

    这样的人才,值得培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