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也人间 » 述异

述异

    这件事是发生在距我家不远的一个村子,名叫“韩家庄”,应该也是因为村子里的人大多数姓“韩”的缘故吧。韩家庄村子不大,在我们周围这些村子里属于名不见经传那种,要不是因为这件事,恐怕我都不会注意到这里。

    大约是在七八年前,韩家庄村口的大柳树下凭空出现一个地洞,洞口约么碗口大小,看起来倒像是蛇鼠之类的洞穴,村子里几个孩子最先发现了这个洞,就有一个比较胆大的孩子朝洞里扔了一块石头,那石头也不知滚了多久,才听到到底的声音。就在那孩子本准备再扔第二块的时候,就听到洞里传来了“叽叽叽叽”的叫声,这下可把这群顽童都吓了一跳,这声音明显区别于老鼠、黄鼠狼等类的叫声。其实在这个时候这群孩子已经吓得不轻了,可领头的两个还是叫嚣着,生怕此时的怯懦会影响了他们的“威严”。

    “这有啥!这肯定是耗子在叫,看我们把他浇出来!”

    领头那两个孩子说着,就要朝那洞口里撒尿,此时那洞里又传来一阵“叽叽叽叽”的叫声,想来已经是带有威胁的口吻了吧,可那两个孩子还是硬着头皮朝那洞里撒了两泡童子尿,等到回头想要炫耀时,余下那几个孩子早就跑的没影了。两人此时也已经感到十分恐惧,可还是硬着头皮,溜溜哒哒的回家了。

    一夜无话,第二天一早,整个村子里就彻底炸了锅,昨天朝洞里撒尿那两个孩子——死了!两家人都说昨天回去的时候还好好的,第二天早上再叫的时候发现已经没气了,问过昨天一起玩的孩子们之后,才知道两人朝着村口大柳树下的洞里撒了尿。那两家人闻听此言都是又怒又悲,莫不是那该死的大柳树夺走了两个孩子,想到这儿,那两个孩子的父亲不顾众人阻拦冲到大柳树下,用铁锹一顿劈砍,把那也不知多少年的大柳树砍得是伤痕累累。事毕那两人还不解气,就要用石块将那洞填满,两人刚抓起两块石头扔进那洞里,就听得一阵“叽叽叽叽”的怪声传了出来,听得在场的众人都是毛骨悚然。听到这声音,那两个孩子的父亲也都不敢再扔了,再加上众人劝慰,还得回去为孩子们准备后事不是,此事也就作罢了。

    话说那两家人刚刚下午给孩子抬了棺材回去,预备着明天一早出丧,可等到第二天一早,那两个孩子的父亲,也死了。这下村子里可是彻底的炸了锅,两天死了四个人,而且这四个人都是朝那洞里扔过石头的,这下大柳树下洞里有妖精的传言被传的是沸反盈天,人们看到那大柳树都会远远地绕着走,竟都不敢再正眼看上一眼。再说那两家人,连续两天,父子出丧,最大的悲痛也莫过于此了,村里的亲朋好友也都赶来劝慰,毕竟谁都不希望发生这样的事。

    本以为怪事也就到此为止了,可等到第三天,又一个消息让村子里再一次人心惶惶,就在昨天参加过那两家葬礼的人,又死了两个,连着三天死了六个人,任谁也不能再说这是寻常事情了,好多人都开始想着出去躲躲,或是到亲戚朋友家去避一避,人们都说村里闹了妖精,不到天黑就都早早地熄灯睡觉了。

    可这件事并没有因为人们比平常早睡一会觉而发生改变,第四天,第五天,第六天,那几天里每天早上醒来,肯定会有两个人死。一时间传的是沸沸扬扬,以至于当时我们这边都跟着恐慌起来,后来听说我之前初中英语老师的父母也是在那段时间的同一天去世的。这件事经过不断地发酵,竟引得我们这边四五个镇的人终日里提心吊胆,后来听说,韩家庄的人们集资请了一位高人来看,那高人一进村就看到那已经被劈砍的面目全非的大柳树,以及那大柳树下的怪洞。

    后来的事情,也是听韩家庄一位比较知情的人说的,那高人说那大柳树下的洞里是一只大老鼠成了精,只是被那百余年的大柳树镇着,才不能害人,而那两个孩子的童子尿却恰巧打破了某种平衡,才让那老鼠精能够害人,而那原本镇压着老鼠精的大柳树被那两个孩子的父亲一顿劈砍,已然化煞,也是留不得了。后来那高人命村里人将五色彩旗缠绕在大柳树的几个主要枝干上,然后散在四面八方,总共牵出十二根彩旗,分别由十二生肖且命中属金的人牵住绳子,最后由属龙属虎且命中属金的人伐倒了这棵大柳树。待大柳树倒了以后,那原本只有碗口大的怪洞此时已暴露无遗,那洞深处隐藏在树根牵扯缠绕之处,也不知道是有多深。只见那高人从挎包里掏出一条纸折的小蛇丢入洞中,不一会,只听得那洞里“叽叽叽叽”的声音愈发激烈,只听得有剧烈的爪子刮刨土石的声音,且那声音越来越大,

    “都闪开!那孽畜要出来了!”那高人从包里掏出一个黄布口袋对准那洞口的同时大声喊道。

    众人闻听此言赶忙四散开来,就在此时,只见一团白影蹭的一下就窜进了那黄布口袋里。有离得稍微近点的人看的清楚,止不住的大声喊道,

    “老鼠!猫一样大的白毛老鼠!”

    后来听说那高人打死了老鼠,把那老鼠同大柳树一起焚化了,说来也怪,自那以后,韩家庄也就没有再发生什么怪事,而之前那段时间,村里一共有十八个人陆陆续续死去,到今天应该也有七八年之久了,至今韩家庄村口还留有那大柳树的树桩,而这件事也很少有人提起了,因其事怪异,述之以供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