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逆贼 » 第二十四章 挥洒自如

第二十四章 挥洒自如

    “请问阁下是……”

    这问题问得好生无礼,站在郭汜身后的一众亲卫们个个愤怒得都准备拔刀砍人了。

    可郭汜倒好,依旧是一派的温润如玉。

    “在下山阳王粲。”

    这一见郭汜不单没动怒,还冲着自己行礼,英俊少年顿时便坐不住了,赶忙站了起来,规规矩矩地还了个礼。

    “哦,原来阁下就是司空王畅之孙啊,蔡邕先生可没少在董公面前推许阁下之大才,郭某久仰了。”

    这小家伙居然就是建安七子中才名最著的一位,郭汜还真就有些意外。

    “不敢,大将军过誉了。”

    王粲到底还只是名少年,被郭汜当众这么一夸,脸色顿时便涨得个通红。

    “阁下先前问我的问题,我确实答不出来,但,我想反问一句,阁下以为何时合适呢?”

    以郭汜目下的身份地位,完全没必要跟王粲这等小家伙较真,但,他却又不能不较真,概因舆情牵涉到了民心所向,不较真,那,数个月来的努力闹不好便会付诸流水。

    “这……”

    王粲瞬间就哑然了,只因这么个问题,他也不知该如何回答,毕竟当今天子才刚十岁而已,就目下这等群雄并起的格局,一小屁孩能有啥作为呢。

    “平天下,是郭某之责,好生做学问,是尔等之责,关心时事可以,但,被某些别有用心之人利用,那就是愚蠢,郭某言尽于此,尔等若是没别的事,那就都散了吧。”

    武功再高,也怕菜刀,这群嘴上没毛的家伙,一旦疯狂起来,嘴炮肯定乱飙,指不定真就能乱拳打死老师傅。

    所以,在压制住了王粲这个刺头之后,郭汜毫不犹豫地便要赶人了。

    “散了,散了,一帮穷酸瞎折腾什么劲啊。”

    “就是,不好好读书,尽干蠢事。”

    “也就是大将军心胸宽广,换个人,早将这群小家伙抓起来乱棍打死了。”

    ……

    郭汜话音刚落,围观人群中的便衣们便即机敏地哄闹开了,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得那群太学生们无不为之面红耳赤,不得不赶忙狼狈而走。

    “王粲,你留一下。”

    却不料就在此时,郭汜突然开口招呼了一声。

    “诺。”

    尽管郭汜的声线很平和,可一听之下,王粲的身子还是不由自主地便是一僵,忙不迭地便将求助的目光投向了身旁的那些同伴。

    却不料,往昔总言共进退、同富贵的同窗们此时全都假作没瞅见,一个个逃得更快了几分。

    这情形一出,王粲的心,那叫一个拔凉。

    “郭某听闻蔡邕先生遇害前,已收集了大量我朝史料,有意编撰《后汉书》,此纲常要事也,阁下既屡受蔡先生推许,文采想必过人,何不继承蔡先生的遗志。”

    “若能成书,必将是流传千古之巨著也,当不在《史记》之下!”

    在郭汜看来,王粲其人政治智慧真的很一般,这一点,从他跑来此处静坐,就可见一斑。

    不过,此人到底是建安七子之一,文采还是有的,尽管不堪大用,可浪费了也属可惜。

    既如此,那就给他安排一个能发挥才华的舞台好了,也免得这小家伙整日价瞎捣蛋。

    “回大将军的话,此事,蔡大家(大家是尊称,家通假姑。)已经在做了。”

    王粲明显有所意动,可最终还是摇了摇头。

    “蔡文姬?”

    闻言之下,郭汜瞬间便响起了位奇女子。

    “大将军误矣,蔡大家,名琰,字昭姬。”

    郭汜的呢喃声一出,王粲明显有点懵。

    “哦,是郭某记错了,不知蔡大家如今可是还住在蔡府么?若方便的话,郭某自当前去拜会。”

    一愣之下,郭汜这才想起来蔡大家之所以被后人改了字,完全是司马昭造的孽,不禁有些赫然。

    “确然如是,只是,蔡大家生性寡淡,王某也不知大家是否愿见大将军。”

    王粲一向以才华自傲,可在谈到蔡昭姬时,却是一脸的仰慕之色。

    “嗯,那就拜托阁下代郭某问问,有消息的话,只管来郭某府上回报便好。”

    一代奇女子,肯定是要见上一见的,礼贤下士的人设,终归是不能塌了。

    “是。”

    对此要求,王粲显然乐意接受,在恭恭敬敬地行了个礼后,便即就此离去了……

    翌日。

    于朝会上,郭汜高调宣布将出兵讨伐张鲁,发三辅五千民壮,于农闲时修复被烧毁的褒斜栈道,待得路通,必将挥师汉中。

    就这么着,杨彪等人的驱虎吞狼之谋算彻底宣告破产,偏偏大义所在,还反对不得,只能捏着鼻子认了,原本乱流暗涌的朝局再一次恢复了平静。

    这感觉,真就挺爽的。

    但,更爽的还在后头——下朝回到了府上时,南宫家的家主南宫彦前来献宝,带来了郭汜期盼已久的良种——棉花!

    “大将军,不知您所要的可是此物?”

    在将那一团脏兮兮的绵软之物奉上时,南宫彦的手一直在颤抖着。

    不奇怪,大将军府可是对此物下过明令,若能寻到实物,当记三大功,而换取关内侯册封不过也就只需十大功而已。

    若这东西真就是郭汜所指明之物,那,南宫家在封侯路上无疑已领先了其他商贾家族一大步了。

    “对,没错,就是它,好,好啊,你们南宫家有功于国,当记三大功!”

    在从那一捧烂棉团里找出了八枚棉籽后,郭汜当场便兴奋得个面红耳赤。

    不为别的,只因棉花才是他心目中唯一能真正振兴经济的项目——在这等战乱年代,大规模搞什么玻璃、酿酒、造纸产业,都是扯淡。

    玻璃、纸张等东西,就算是造了出来,销量也绝对大不到哪去——商路不畅,就关中这么点人口,又能有多大的市场?

    至于说高度酒,呵,那就更是个笑话了——大饥荒马上就要来了,还敢浪费粮食去酿酒,找死也不是这么个找法的,顶多也就只能弄一点作为军需品。

    唯有棉花这等经济植物才能真正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不单能拉动内需,还能大规模外销。

    当然了,前景归前景,要走的路,还长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