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我真没想造反啊 » 第二十七章 高鸡泊

第二十七章 高鸡泊

    刘牧之摇晃脑袋,将那些奇怪的念头从脑海中驱除,在清冷的月光下,独自向着高鸡泊内部走去。

    他沿着湖泊的边缘一直朝里走,遇见路口就往左走,走了大约十里终于看见一个村落,刘牧之喜不自禁,他走了一天的路,又累又饿,这时看见村庄比看见亲朋还亲切。

    刘牧之按照老规矩上前敲门,先轻轻拨动三下门环,等待片刻后在五下。

    还没等刘牧之敲完八下,里面的人就出来了。

    大门先是开了一条缝,一个中年人从里面探出脑袋,左顾右盼,中年人见刘牧之年轻,一副和善的样子,不似奸恶之徒,也就卸下防备,请刘牧之进门。

    刘牧之拱手行礼,“我是逃难的百姓,路过此处,想讨口吃食。”

    中年人转身喊道:“父亲,有一个逃难的百姓,说是讨要吃食。”

    “还不快把人家请进来。”里面传出一个洪亮的声音。

    刘牧之跟着中年男人进门,老者立刻取出没吃完的食物,一条鱼和一碗麦饭。

    老丈笑眯眯看着刘牧之,问道,“不知壮士贵姓。”

    刘牧之向来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姓刘名牧之。”

    “真是巧了,原来是本家儿郎,老朽也姓刘。”刘老丈听闻刘牧之姓刘,顿时倍感亲切,“天色已晚,不如在寒舍休息一晚,明日在做打算。”

    刘牧之没别的去处,一口答应下来。

    刘牧之轻轻吐出一根鱼刺,转头对刘老丈问道:“刘老丈,你们过的可以啊,居然还有鱼吃,我路过别的人家时就讨到了一碗水。”

    “那是当然。”刘老丈一脸满足,喝了一口水,继续说道,“在高鸡泊没别的好处,就是图一个官府管不到这里,没有苛捐杂税,也没有徭役,自然就能过的快活。”

    刘牧之默然,苛政比猛兽可怕多了,刘老丈又叽叽喳喳道:“要不是我当年机智,带着家里的人躲到高鸡泊,不然现在哪有鱼吃,能填饱肚子就不错了。”

    “哦?你是从哪里搬过来的。”刘牧之顿时来了兴趣,停止干饭,面带笑意看着刘老丈。

    “漳南县。”

    “我也是漳南人,咱两还是老乡,说不定咱俩家五百年前还是一家呢!”

    刘老丈被刘牧之逗笑了。

    吃完麦饭,刘牧之在老丈儿子的引导下走进客舍,回想起历亭县讨食的结果,心中感慨万分。

    高鸡泊的百姓免费招待他,请他吃鱼,而在历亭县刘牧之仅仅只讨要到了一碗热汤,难道是历亭县的百姓不如高鸡泊的百姓热情好客?

    刘牧之心中已经有了答案,百姓都是一样的百姓,只不过历亭县的百姓太过穷苦,连小孙子都吃不饱,又怎么可能有多余的吃食招待他。高鸡泊的百姓能用鱼肉招待他,不是他们热情好客,而是因为他们生活富足,真的有鱼有麦饭,不在乎。

    强烈的对比让刘牧之产生巨大的落差感,不禁往深处想。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历亭县的百姓如此穷苦呢?是什么原因导致历亭县盗贼遍地?

    这个答案刘牧之一直是知道的,只不过他不愿意去想,一直在逃避,不愿意去面对。

    这一刻,刘牧之起了一点别样的心思,要是所有的百姓都是这样该多好。

    第二日,刘牧之对刘老丈说道,“我无家可归,没有别的去处,能否让我住几天。”

    刘牧之想了想,白住好像不太合适,补充道:“我可以帮你做些农活,不白住。”

    刘老丈没有丝毫犹豫道:“当然可以。”

    刘老丈带着刘牧之走到一处新开辟的荒地,刘老丈平时都是独自一人开垦荒地,如今却带了一个半大小子,而且面生的很,怎能不让人好奇。

    “呦,刘老丈,这是你孙儿?”和刘老丈相识的另一个老者打趣道。

    “我孙儿哪有那么大,要是我孙儿就好了。”

    刘牧之默不作声,埋头翻地,这种时候他无论怎么说都避免不了尴尬,还是不说话为好。

    中午,两人返回村庄,看见一群孩童在自由的嘻戏玩耍,满脸笑容,无忧无虑,真好。

    吃过午饭,刘老丈的儿子带着刘牧之到湖中捕鱼,他娴熟的捞起一网鱼,他开心的笑了,这是丰收的笑容。

    告知刘牧之渔网的位置,刘牧之模仿他的样子捞起渔网,又是一网鱼。

    打捞了两网鱼后,老丈儿子说道:“够了,不用再捞了,剩下的鱼放回去。”

    老丈儿子挑出最大的一条鲈鱼,“今晚有口福了,让娘子给咱们做清蒸鲈鱼。”

    两人一同把剩下的鱼扛回家中,刘老丈媳妇拿出盐罐,细心的给鱼的表面抹上一层盐,刘牧之和老丈儿子也上前帮忙。

    之后的每天刘牧之都在繁忙中度过,闲下来时,还会逗村里的小孩玩。

    村里百姓也逐渐认识这个活跃的半大小子,熟悉刘牧之后也开始和刘牧之打招呼,刘牧之也会帮着老人修一修屋顶,篱笆。

    刘牧之每天都过的很充实,日子过得飞快,刘牧之很喜欢这样的生活,不用算计人心,不用提防着盗贼,不用担心官府的追捕,可以自己劳作养活自己。

    他知道这就是他苦苦追求而不得的生活,也是他永远都得不到的生活,因为他终于想通了,开始想着怎么造反,怎么改变这个世界。

    看着高鸡泊一片宁静美好的景象,刘牧之眼中终于有了焦距,第一次产生了理想这种东西,他想让炊烟回到村庄,所有孩童都能平安长大,百姓富足不因为战乱而流离失所。

    刘牧之在高鸡泊待了七天后,觉得风头差不多过去,是时候该回去了,他已经迫不及待想要回去了。

    得知刘牧之将要离去,刘老丈带着一家人给刘牧之送行,虽然仅仅生活在一起七天,但这个勤劳能干,乐于助人的小伙子给一家人留下了许多深刻的印象。

    刘牧之没有回头,他满怀期待,想着怎么改变世界,一鼓作气,不要犹豫。

    那个写下所有记忆,只想平安活一辈子的刘牧之,在走出漳南县的时候就已经被强盗砍死了,当他在踏上漳南的土地时,刘牧之已经不再是刘牧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