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王二蛋的古代发家致富史 » 第十七章 元宵灯会(下)

第十七章 元宵灯会(下)

    上头的老爷们吃得好喝得好,底下的小屁民们也在感受节日的热闹。王煜一家正在一个小摊位前吃着汤圆。一文一个的汤圆吃得王涛有些发慌,万幸味道还不错。王四丫拎着漂亮的灯笼俨然成了孩子们羡慕的对象,坐着吃饭的功夫,已经有好几个小孩凑到她身边想玩一玩。更有甚者吵闹着也要买,那自然免不了一顿大嘴巴子

    吃过汤圆,一家人围着湖边逛起灯会。五颜六色的灯笼赏心悦目,时不时还能看到卖艺人在表演。驻足观看,精彩处拍手叫声好,觉得精彩至极便扔下一枚铜钱。

    王煜正津津有味地看着眼前的舞狮表演,突然肩膀被轻拍了一下。回头看到孙静怡正笑嘻嘻地挽着她爹。王四丫见到她立马就跑上前

    “孙姐姐,你也来啦。”

    “四丫,想不想姐姐呀。”孙静怡蹲下去拉住王四丫的小手,“哇,你的灯笼好漂亮,能给姐姐玩一会吗。”

    刚刚还吝啬得不行,不给其他小朋友玩的王四丫笑嘻嘻地把灯笼递了过去。站着的四个人处于懵逼状态。王煜清咳一声缓解尴尬

    “那个,爹娘,这就是跟我合伙开店的姑娘,叫孙静怡。这是她父亲。”

    孙静怡这才反应过来还有其他人在场,连忙起身不好意思地说

    “叔叔,婶婶好,我是孙静怡。”随后贴在自己父亲耳朵边说了几句

    王涛面带微笑点了点头,倒是杨雲两眼放光,嘴笑得都裂开了。一把上前挽住她就开始絮叨

    “哎呀,你就是静怡啊,我家二蛋经常提起你呢。”

    孙静怡被这突如其来的架势弄得有些懵,但还是笑着说

    “是吗婶婶,他都说我什么。”

    “他说你可漂亮,可能干了。”

    王煜听不下去了,立刻制止

    “娘,我什么时候说过这种话了。”

    杨雲瞪了他一眼说:“女人说话,男人不要插嘴。走,静怡,我们去那边玩。”

    “我也要去,我也要去。”王四丫屁颠屁颠跟上

    女人们说说笑笑在前面走着,男人们一边走一边打望。忽然孙静怡开口说到

    “婶婶,前面有放孔明灯的,我们也去放一个吧。”

    “好啊。”杨雲想都没想就点点头

    一个小摊位前堆了许多孔明灯,有方形的,有圆形的。几人买了灯正在上面写字。老板见到有人走来,笑着问到

    “几位客官,是否要放孔明灯?咱家免费提供笔墨,可以在上面写字。”

    “你这一个多少钱。”孙静怡问到

    “无论样式,统统六十,店小利薄,概不议价。”

    在场之人都是一惊,这也太贵了吧。王煜倒是很平静,毕竟刚刚一个灯笼都要要价八十八呢。于是他开口杀价

    “我们放两个,一口价八十,行不行,不行拉倒。”

    一番讨价还价,最后以一百两个的价格敲定

    “咱们写什么?”孙静怡问到

    王煜思考片刻后说:“一个就写上些寄语吧,另一个写点诗词上去。”好歹也是古代,怎么遭也得迎合一下时代吧

    “那行,我来写寄语,你来写诗词。”

    此情此景,倒是有一首词极为合适,王煜蘸了蘸墨水,俯身开始写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王煜小时候也学过毛笔字,可是后来就忘干净了。因此只能一个字一个字慢慢写。这边孙静怡都写完了,他才写好

    “东风夜放花千树,写得真好,就是字有点丑。这是你写的吗。”孙静怡问到

    “不是,这是我抄的。”王煜大方承认

    “那为什么只有上阕。”

    “因为下阕不适合现在写。”

    “哼,小气,不说就不说。”

    随着灯里的蜡烛点燃,两盏孔明灯缓缓升到空中,随风飘走。

    望海楼内,底下的几层是一些宴会和演出,专门供楼上老爷们的亲属娱乐的,自然就成了夫人们社交的场合。赵恬正趴在栏杆上,无聊地从窗户边望出去。要不是她爹娘非要她跟来,估计她现在已经在外面玩痛快了。

    “咯,看二哥给你带了什么。”赵子洲走到她跟前,从背后掏出一串炸年糕

    “吃吧,你最爱吃这个了。知道你晚上不开心没吃饱,我刚刚偷偷让人买进来的。”

    赵恬的苦瓜脸这才笑了起来

    “嘻嘻,还是二哥疼我。”说完就一大口咬下去

    这边,赵恬吃得正开心呢,她娘就带着一个妇人和男子走了过来,开口说

    “恬儿,子洲,这是钱夫人和钱家大公子,还不过来见见。”

    赵恬的炸年糕还没吃完呢,只好藏到衣袖里

    “见过钱夫人,钱公子。”兄妹二人作揖道

    钱夫人有些发胖,笑起来脸上的肉挤到一团。

    “哎哟,这是子洲吧,几年不见都这么大了。长得真是俊俏。”随后又上前来拉赵恬,“恬妹从小就水灵灵的,这长大了更加好看了。赵夫人好福气啊。”

    “哪有哪有,钱穆也是一表人材。”万雪职业互吹到

    赵恬瞄了一眼高出她半个头,脸上坑坑洼洼,挺着个大肚子的钱公子,心里暗暗说到,这也叫一表人材。

    “赵恬妹妹,我看你也无聊得紧,不如我们到外面去转转吧。”钱穆笑着说

    “额,不必了,我有些不舒服。我吹吹风就好。”

    “哎哟,别不好意思嘛,你俩小时候还经常一起玩呢。”钱夫人在一旁起哄

    万雪也无话可说,只能在旁边尬笑

    “钱夫人,钱公子,小妹今天确实不舒服,我在这陪陪她就好,还望见谅。”还好赵子洲出来解围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钱家母子只能讪讪离开,有些不悦。万雪出于礼貌只好在一旁说几句好话。

    “哎,他有完没完了,有事没事就来缠着我。”赵恬抱怨到,拿出炸年糕狠狠咬上一口。

    “哥,你看,外面飘过来一盏孔明灯!”说着就用手去把它给抓过来,“嘿,上面还有字呢,我看看写的什么。”

    赵子洲也好奇地凑上前去,说到

    “好像是一首词。嗯,这词写的极美,可惜只有上阕。为何没有下阕?”

    “不过这上阕已经够惊艳了。能够写出这种词的人,一定是一顶一的大才子。”赵恬欣喜地说,果然是自古佳人爱才子。

    “快看,猜灯谜要开始了。”有人说到

    莲花池中架起了高高的架子,从上到下挂满了各式各样的灯笼。从天字号一直到人字号,天字号一盏,地字号六盏,人字号十二盏,分别对应了不同难度的灯谜。猜对了就可以获得不同数量的银子。这种活动向来也是才子们最喜欢的,不仅可以获得银两。而且,万一自己的才华被大家族的人看中,那自己今后科举就不用担心钱的事了。

    “各位,咱们海山县一年一度的元宵猜灯谜大会正式开始。下面由我来揭晓人字第一盏灯。”一位朴素大方的美貌女子主持

    “遇水则清,遇火则明,打一字。”

    湖边围满了人,人们叽叽咋咋议论个不停。湖上的栅栏出,几个书生打扮的年轻人聚在一起,做出优雅的姿态。

    “诸位兄台可猜出来了?在下不才,斗胆一试”一白衣男子说道

    “李兄请。”其余人拱手说到

    人群中,王煜和孙静怡等人也在凑热闹。孙静怡俏皮地说:“好难,我猜不出来。王煜,你那么聪明,猜出来没。”

    王煜笑着说:“应该是登字吧,我也不清楚。”

    “苏姑娘,我猜是登山的登字。”李姓男子对着湖中的女子说

    湖中的女子莞尔一笑

    “恭喜这位公子答对。来人,将人字号灯笼和二两银子送给这位公子。”

    围观群众恍然大悟。孙静怡也是激动地说:“真的是登字耶,你下次说快点。”

    与他一行的书生们纷纷祝贺:“恭喜李兄。”

    他也拱手道谢:“不足挂齿,不过是人字而已,剩下的还得看诸位兄台。”

    湖中的漂亮女人继续说到

    “双燕落堤前,打一字。”

    话声刚落,孙静怡就急忙问到

    “王煜,王煜,你猜出来没,快说啊。”

    看着俏皮的女人,王煜有些想笑。他思索片刻后说:“应该是坐字吧。”

    阁楼上,赵恬绞尽脑汁也没猜出来“二哥,到底是什么字啊,急死我了!”

    “是坐字。”赵子洲淡淡说到

    赵恬露出一副原来如此的表情,随后嘴硬说

    “这么简单,我早就猜出来了。”

    栅栏上的一群书生也开始讨论。“赵兄,你猜出来没。”一人问到。赵兄正是赵连,也就是赵亮堂哥尴尬地说到

    “在下才疏学浅,猜不出来。”

    这时,一道女子的声音响起

    “苏姑娘,苏姑娘,我猜是坐下的坐。”说话的正是孙静怡

    “恭喜这位姑娘答对。”苏姑娘柔美的声音说到

    人字号灯谜的难度都不算大,十二盏灯笼全部被猜中。王某人一共猜中了两个,不过都是孙某代为领奖。

    “人字号灯谜已经全部猜完,现在我将揭晓地字号第一盏灯”漂亮女人说完打开一张纸条念起来

    “坐也是坐,立也是坐,行也是坐,卧也是坐;坐也是立,立也是立,行也是立,卧也是立;坐也是行,立也是行,行也是行,卧也是行;坐也是卧,立也是卧,行也是卧,卧也是卧。分别对应四种动物,全部猜出才算。”

    话音刚毕,全场一片寂静,纷纷陷入沉思。

    “这都什么玩意儿?二哥,你猜出来了吗。”赵三小姐问到

    赵子洲也沉默了,思索好一阵子才开口

    “第一个是蛙,剩下的我就猜不出了”

    “连二哥都不知道,应该没人能猜出来了。”

    另一边的书生们心里同样在抓耳捞腮,不过没表现出来。

    “我猜不出,李兄,你猜出来了吗?”

    李姓男子也是摇了摇头表示自己无能为力。

    “今年的灯谜也太难了。”赵连感叹

    围观群众中,孙静怡倒是格外自信地望着王某人

    “喂,快说快说,你肯定知道。这可是十两银子呢。”

    确实,这可是十两银子,抵过他一周的净收入了,正当他准备开口时。一道轻柔的声音响起

    “我家小姐猜分别是,蛙,马,鱼和蛇”说话的明显是丫鬟

    但不妨碍众人发出阵阵惊呼

    “还真是,我怎么没想到?”

    “猜出的小姐是谁?”

    “我认得那丫鬟,好像是温府的”

    “原来是温府二小姐,那难怪了”

    “是啊,温小姐可是出了名的才女啊”

    “..........”

    苏姑娘这时才宣布:“恭喜温小姐,猜对谜底。”

    “原来是温清清姑娘,在下心服口服”李姓书生佩服到。身旁的一众书生也是纷纷表示赞同

    只有一人例外,那就是孙静怡,她现在气的跺脚

    “都怪你,让你说快点嘛”

    王煜撇了她一眼不再说话。多年的经验告诉他,不要试图跟女人讲道理。

    接下来,苏姑娘又连续公布了几个地字号灯谜,可惜只有一两个被猜出来。连某位猜谜达人都想不出来,确实有些难度。

    望海楼顶楼,政商界的大佬们也在廊台上围观灯会。

    “老温啊,令媛不愧为咱们县的大才女,呵呵。就是不知今年有没有人能够猜中天字号灯谜。”杜若华捋了捋胡须说到

    被点名的老温拱手道谢,笑着说

    “知县抬举,小女只是运气好。”

    湖中,苏姑娘的声音再次响起

    “下面是本次灯会的重头戏——天字号灯谜。”

    只见她缓缓打开手中的纸条,平静的脸上突然显出一抹差异的神色。短短的几秒钟,她都在怀疑是不是拿错了,但看了看谜底,她却豁然开朗,于是举起纸条说

    “今年的天子号灯谜的谜面是——无字,不要怀疑,就是字面意思,我手上的是一张白纸。打一字,诸位请猜谜吧。”

    现场先是爆发出一阵惊呼,然后就鸦雀无声了。最后,陆陆续续开始有些窃窃私语,不是在猜谜,而是在猜有没有人能猜出来。

    “在下才疏学浅,猜不出,看各位兄台了。”李姓书生说到

    众书生也是连连摆手,称自己不够格

    杜若华也是饶有兴趣地俯视了一圈,笑呵呵地说

    “呵呵,浦桐书院那几个老头就喜欢出难题,看来今年也没人能猜出了。”

    一高一矮两个女子手里拿着好看的灯笼,站在王煜身边催促

    “喂,你怎么还没想出来啊。”

    “大哥,你是不是想出来了,快说啊。”

    其他的都是他瞎猜的,但这个他是真知道。于是,就在湖中的女子准备宣布灯会结束时,王煜大声说到

    “我猜是迷路的迷!”

    现场再次热闹起来,都在思考为什么是迷路的迷。而读过些书的人此时却是豁然开朗,杜县令惊呼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这灯谜的谜面没了,可不就是迷吗。哈哈哈,我海山县果然还是能人多啊。”

    “恭喜知县大人。”其余人纷纷上前迎合

    相比于这些大人物,楼下的赵恬就震惊得说不出话,心里暗暗惊叹

    “居然是他!”

    李姓书生也是若有所思,随后朝答题者方向拱了拱手,感叹道

    “果然是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我等还需加倍努力,不能辱没了浦桐书院的名声。”

    “李兄说得对。”

    湖中的苏姑娘也才缓过神来,她也没想到这么难的谜题也有人解出来。

    “恭喜这位公子,还请公子稍等,天字号灯笼和一百两银子要等大人亲自来颁布。”

    现场一片哗然,这可是一百两银子啊

    “嗨呀,这么简单我怎么没猜出来呢,一百两啊,都可以点两个小妞了!”

    “天老爷哟,一大一百两,怎么花得完哟。”

    “······”

    当事人倒是表现得极为淡定,好像与他无关一样。其实,他也被一百两给吓傻了。

    此时,顶楼的大佬们没有了刚才的谈笑风声,一个个正襟危坐,等待着最后的结果。只见胡主薄缓缓起身,开始宣读

    “温家,三千两。”

    “张家,两千两。”

    “袁家,四千两。”

    “······”

    “李家,八千两。”

    “钱家,一万两。”

    越往后,胡主薄的语速就越慢。吴老爷依旧笑呵呵的,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

    “吴家,两万五千两。”

    胡主薄说完,吴老爷已经起身开始准备拱手道谢了,赵秉生慢慢开口

    “吴老爷,别着急啊,让人家胡主薄念完。”

    “呵呵,你家的情况我还不了解?能动用的现金最多两万两,要是再多,你明年的货款都没得付。”

    胡忠昭没有理会他们的争吵,继续念到

    “赵家,三万两!恭喜赵家主了。”

    吴家主瞬间石化,随后怒吼

    “这不可能!你怎么拿得出这么多的?你谎报是吧,拿不出来,我看你怎么收场!”

    “县令大人在呢,你不要污蔑我。”

    杜若华也缓缓起身

    “老吴啊,愿赌服输吧。走吧老赵,咱们还要去颁奖呢。”

    “哼!”吴瑞甩手就走

    莲花池外的人群依然没有散去,大伙都在等着见证一百两呢。王家几人和孙家父女已经被请到了场中。此时,县令带着官员和赵家的人姗姗到来。

    “哈哈,恭喜小友了!老夫是海山县令,杜若华”

    王煜识趣地上前拜礼

    “见过县令大人,小民王煜。”

    “呵呵,恭喜王小友了,在下赵秉生。”

    这种场合哪里是一个两辈子的社畜见过的啊,整得有点手足无措。那一百两交到他手里,明明就是个几秒钟的过程,但是却十分漫长。期间,他还瞟到有人对他挤眉弄眼,定睛一看,原来是店里的大金主。

    本来挺愉快一节日,最后却弄得王煜身心俱疲。一百两揣兜里,不仅他连他爹娘也没有丝毫高兴,都是害怕得不行。一行人在夜里小心驱赶着牛车,打着三盏灯笼,都不知道什么点到的家。回家后第一件事不是睡觉,而是东藏西藏,把银子分开藏好,这才安心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