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芳华 » 第一百一十章意外事件

第一百一十章意外事件

    “昌国公张鹤龄,建昌侯张延龄未有微末之功,以外戚登公侯之荣贵,已然饱受皇恩,然却是不思进取,以报君父之恩赏。

    夺人良田,淫人妻女,罪行累累,罄竹难书,念张鹤龄接驾之功,朕特网开一面,免其一死,去爵抄家,流放岭南,无召,终身不得回京。”

    “钦此!”

    锦衣卫大牢内,当传旨的太监拖着腔调念完后,张延龄一时受不了打击,竟然直接昏死了过去。

    “昌国公,哦不,张鹤龄,还不快接旨谢恩。”太监撇了一眼昏过去的张延龄,又侧过脸阴笑道,“莫不是,你想抗旨不成?”

    “臣...,臣不敢。”张鹤龄从震惊中回过神,摆手道,“我已知罪,还望公公去与皇上说一声,我走之前,想要再见太后一面。”

    他没想到这次皇帝竟然这么狠,去爵,抄家,流放,这一套组合拳直接把他打懵了。

    还是流放到千里之外的岭南,那可是瘴气密布,他这把老骨头去了那估计是九死一生,不对,是有可能直接死在路上。

    因此,他现在唯一的活路就是再去找自己的姐姐,让她再去求求皇上,换个地方流放。

    “张太后说了,她不想见你,你自己好自为之为之吧。”太监嗤笑一声,旋即头也不回的往大牢外边走去。

    “公公...公公,公公!!”张鹤龄瞬间急了,拼命在身后呼喊,可是任凭他如何呼喊,太监脚下的步子却是不停。

    最后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太监,消失在他的视野中。

    “完了,完了,全完了,哈哈哈.....全完了,全完了。”

    太监的离开就好似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一般,直接击垮了张鹤龄的最后一丝防线,只见他不断怕打自己的脸,同时还发出大笑声。

    披头散发,状若癫狂,那里有昌国公的形象气度。此刻,他已经与街道上的乞丐没有其他的区别。

    “唉。”不远处的一个锦衣卫见了长叹一声,感叹道,“这又是何苦呢,好好地过安生日子不好吗?”

    一旁的同伴立马笑着接过话茬:“嗨,这些贵族老爷们都这样,酒足饭饱思淫欲,你要是有钱了,说不定比他还坏呢。”

    那人也不反驳,只是一笑,旋即坐回桌上,开始喝着浊酒就起炒菜,好不快哉。

    ......

    当天午夜时分,看守的锦衣卫酒足饭饱后睡得跟死猪一样,在几人的不远处的牢房中,张鹤龄与弟弟趴在角落里边,低声密谋些什么。

    “延龄,哥哥这些年对你怎么样?”

    “二哥,你就说吧,你又要让我做什么?”张延龄撇撇嘴,不耐烦地回道,“不过先说好了,这是最后一次了。”

    从他对这二哥的了解来看,一般这么说,都是事情要求自己。

    “是是是...”张鹤龄谄媚一笑,连连点头,“哥哥跟你保证,这是最后一次。”

    说完,他突然拿起衣物做成的布条死死地勒住自己弟弟的脖子。

    张延龄的脸瞬间憋得通红,一双眼睛瞪大老大,同时不断蹬动双腿,双手胡乱地朝二哥的胳膊抓去,想要让二哥松手。

    尽管张鹤龄的胳膊已经出现不少的抓痕,但是他依旧不放手,而是咬牙加大力气。

    此刻,他的脸上全是狠辣之色。

    不一会儿,弟弟挣扎的动静小了,最后双腿停止蹬动。

    “呼,呼......”等到弟弟彻底停止挣扎后,张鹤龄满头汗水,大口喘着粗气,自言自语道,“你别怪哥哥,只有你死了,咱们家说不定有条活路。”

    “哥哥欠你的,下辈子再还你。”

    言毕,他双手一抚,将弟弟快要爆出来的眼珠按下。

    下一霎,他将弟弟的衣服做成布条,然后绕过房梁,最后打成一个死结,然后将弟弟的尸体扶起,准备将其挂上去。

    可是,他与弟弟那都是被酒色掏空,此前在紧张刺激的情况下,这才肾上腺素飙升,然后勒死了弟弟,现在要把他挂上去,这难度可不小。

    “干什么呢?!”突然,远处锦衣卫发出一句声响,差点没把张鹤龄给吓得半死。

    “小妞儿,快来服侍大爷,大爷有的是钱。”

    “呼...”见他说的是梦话,张鹤龄这才长松口气。

    此后,他又连着试了好几次,都是差一点,最后他拼尽全力,奋力一搏,总算是将弟弟挂了上去。

    做完这一切,他平静地躺在床上,缓缓闭上了双眼。

    此刻,他的脑海中浮现出自己的一生,弘治五年袭爵,那时候可真快活啊,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就算是带了姐夫的王冠,最多也不过是一句呵斥而已。

    多占了别人的土地,姐夫不但不责怪他,还让那些百姓把土地让给自己,娇妻美妾,豪宅商铺,要什么有什么,这简直比皇帝还快活。

    到了自己的外甥掌权,这外甥打小便与舅家不亲近,但好在姐姐还在。这小子也不敢对自己下手太狠,虽然不比弘治年间那样逍遥自在,但是也可以用一句快活赛神仙来说。

    到了嘉靖年间,姐姐与杨廷和商议迎立新君,还派遣自己去安陆接小皇帝,这可是从龙之功,滔天的功劳唾手可得。

    刚开始,皇帝确实对他有所恩赏,直接将他晋封为国公,对他姐姐也算是礼遇有加。

    如果能够一直逍遥自在,那倒也是还好。可是现在变了,一切都变了,抄家,除爵,流放。娇妻美妾不再,甚至都有性命之忧。

    但是,他却是丝毫不觉得自己有错,反而在心中暗骂皇帝忘恩负义,若不是自己的姐姐,那里轮得到他来继承皇位。

    当初,武宗的本意是在宗室当中找一个藩王年幼的儿子,过继给自己。

    但是,杨廷和不同意,这小藩王父母健在家中一大堆亲戚,不太好欺负,于是他就与张太后商议,找到了刚死了老爹,孤家寡人的兴王,也就是现在的嘉靖。

    偏偏张太后这人也没什么政治头脑,只想着给自己的娘家人捞好处,一听弟弟能够得好,就应了下来。

    有了太后支持,杨廷和自然大有底气,见了嘉靖就给他了一个下马威,“你只能从东华门进去。”

    嘉靖当时也就是十五岁,正是血气方刚的年纪,非要从大明门进去不可。

    反正就是一句话“你要是不答应,那我就回去,你们再找一个皇帝。”

    这下轮到大臣们懵逼了,这还有人不想当皇帝的?

    但是,诏书已经下了,怎么可能放他离开,无奈之下也只得让他从大明门进皇宫,然后住进奉天殿。

    后来,杨廷和又打出第二套组合拳,“你爹不能是你爹,你娘不能是你娘,你的爹现在是孝宗,你娘是张太后。”

    嘉靖血气方刚怎么能答应,立马又要撂挑子,让他娘回安陆去。

    无奈之下,双方再次妥协。

    到了今年杨廷和去职,当初的小皇帝一扫朝堂上的残余势力,大权在握。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

    这不,第一把火就烧到了这两个外戚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