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融寒片片舞风华 » 星花

星花

    星花

    秋虽冷,却已深,终将会逝去。临冬时节,近来天气也是渐渐转凉啊!凉一点也好,可以让内心找到一个能静下来的时机,不至于困扰尘世。看到秋景,早就想写一篇文章了,只是不知为何,一直迟迟踌躇着,思索着……

    秋虽冷,却也好在南国之秋并非北国那般寒冷,不至于“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就不过北风较大一点罢了。可也正是这从北国吹来的秋风,因其牵起心中的回忆而成了那挥之不去的情风呀!

    可要论最使我如此心血来潮去写这篇文章的话,或许莫过于那被回忆所浸染过的秋风吧。我总觉得,秋风虽冷,却也是遥远记忆里曾经吹动起春日花海的那股风。只是不一样的,记忆中的它吹开了繁花,而如今带走了那欲落未落的凋零之花。

    为何看到花儿我就那么的敏锐以至于多愁善感呢?也许是花在人生中有着太多情丝。毕竟古有欧阳修的“醉翁之意不在酒”,我想那如今也应有我的“殇秋之情不在花”。确实,我伤秋的本源也不在秋,我爱的也本非花,而是秋花中蕴含的如星光点缀般的回忆,在这个秋风中,从遥远的记忆深处吹来。

    从小便学诗,那时总有一句诗反复出现——“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可能是因为年少轻薄吧,那时候的我根本不在意这句诗到底有着怎样的寓意,不过是为了应付考试去背。如今年纪稍长,此刻一回想,却才发觉一股莫名的哀凉。就好像是,有一位风烛残年的老者,在一个夕阳欲颓之际,佝偻着,艰难地弯下腰,在他面前有一位孩童。那暮年老者凝视着那孩子,费劲地将这句话告诉那个孩子,然而那个孩子的目光,却始终放在园中的那个秋千上,满怀期待……想到这里,每当我走近校园里的榕树下时,都难免会有一种油然而生的崇敬,因为,我就好像那个小孩般,聆听着榕树的沧桑。

    花开与花落,那是一年中季节更替的体现,也是时光流逝的标志。世人无法看到的时间本是无形,也因此而化为有形。所以,当一个暮年老人看到本是美丽的花儿飘零时,他会如何?我想,换做任何人,都会感到惋惜吧!因为,命运的相似令他看到了自己,自己的一生好比花的一年,只是花的一生比他还短罢了。

    他多想去抓住那飞舞飘落的花啊!以阻止花的谢落。可不会真的有人想去抓住飘落的花吧!纵使其然之又如何,他抓住的,不过只是一朵花儿罢了,天地间仍有无数多花儿在凋零,如长江般,生生不息。他抓不完的,因为他抓住的不过是花儿,而非时间呀!

    也对,花落实是一件令人惋惜之事,也是最能令人深思者天地万物间的变化规律,以及生命的规律。生命的规律,不过是生离死别;真谛,也仅仅只是个人主观看待生死的哲悟。依稀记得,林海音曾在她的《城南旧事》中写到一篇名曰“爸爸的花儿落了”的文章。那是我五年级读的,当时浑然无觉,而今不知为何突然忆起。

    原来,落花不仅可以是花落,也可以是自己所认为的“花”落。林海音的父亲,便是她心中的花儿之一。想要有这般感触,没经历过生死离别属是难以企及,这也难怪我当初年少不懂了呀!如果可以的话,我还真希望自己不要长大,不彻悟林海音的苦,可是,我知道这不可能。

    说到这里,又忆起有一年,外公去世后一年的一个夜晚里,父亲不在家,家中只有我与母亲。当时我在书房看书,母亲寝室十分的安静,我本以为是夜深她睡了,可一看,却也才九点。我踱步而至,但见其于被中抽噎。走近,竟看到一瓶红酒。母亲醉了,却不知因何而醉。我叫她,半晌无应,置若罔闻。顷刻后,母亲好像知道我来了,闭着眼,说着酒话。她好像想她的父亲了,不停地诉说着外公的一生。我知道,她此刻完全深陷在回忆里,没有人可以将她拉出来,除了她自己。于是那一夜,我就坐在床底下,静静地听她讲外公的事,我仿佛看到了,一朵新生的花,从嫩芽绽放,又衰落,最后凋零……

    那一夜,夜深人静,似乎只有我和母亲,还有外公。外公是花,母亲是那个老者,而我是那个孩子。也或许,从那之后,我长大了。

    原来,人们看到落花而伤,是因其心中也有一朵落花,在这秋风里,随风而动。而没有落花之人,实在无法体会落花人之苦啊。

    可我也似乎在那之后,心中多了几丝苦花——也许未来的一日,我的父母也会如外公一样飘落,最后在这个人世的焦土上,没有留下任何余迹。那个时候的我,又会如何呢?是否也像母亲一样,在夜深人静的夜晚独自饮酒独自愁,又或者是在秋风中默默伤感,最后选择像林海音一样,写下来……离人愁,这一愁也许是天下最大的愁了吧。却也有人认为是最遥远的愁,因为他们总以为来日方长,殊不知,事实上它一直在我们心中,只是在落下的那一刻,最为愁。

    花代表世间美好,花开花落便是年华一生,可人们总以为花可再生,可以永存,故而才讲“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后来才发现,花不是永恒的,我们也并非不是永恒的。

    其实,在我心中,也有一朵花,所以才比常人更总是思落花。

    每每看落花,心中总泛起过往记忆的涟漪,所念之物,皆是情,总会想起初中时的一位同桌。文静性格与心灵手巧,常令我误以为如花一样,如仙一般。

    以“欣”为末名。

    年深日久,她渐渐在我心底种下了一朵花,或许她与世人不知,只有我知。曾记昔日,她花了半个月教我折一朵玫瑰花,那玫瑰的花苞被半包住,如芙蓉出水,白纸所折,清雅而高洁。我问她是否会折我最爱的莲花,她本不会,后来过了两天她突然就会了。那一个月中,我学的很认真,她教地也很艰辛,不过,到最后来看,这其中所有的一切,都好像成了同一个东西——“回忆”,哪怕甜或苦,最后都不过是回忆……那花呀,我现在还记得,不曾忘记。那人呀,我也不会忘记,即使已远去。正是回忆中的那朵花,赋予了我日后在挫折中仍有美好可以回忆,不至于一病不起……也正是她们,令我体会到了“莲”的美好。

    只是后来班主任换走了,我们自然也不再是同桌,交流也少了,以至如今的杳无音讯。纵使我百般风态,也未曾与其说过我的一丝想法,我希望,这个东西,我一个人知道就好了。

    后来的我们不再如以往,不知到底是受红尘束缚,还是人变了,一直无从知晓。可我始终相信,她不会变……

    直到一次临秋殇之夜,我路过一棵树下,树在如睡眼朦胧的路灯照耀下,显得格外冷清,如泣如诉。满地红花堆积,似血流淌,在我们可见不可知的视线下,悄悄地遁入红尘中,随着时光消逝殆尽。我驻足观望,心中有点惋惜。抬头仰望,只见路灯空灵,又好像隐约地,仿佛看见在那高俏的枝头上,将在来年春日,绽放新的繁花。那时,又将会是一派胜景。不禁想,若是未见其零落之人在这树绽开的不同时期观之,或许确实是觉得花没变而人变了。所以,我很庆幸,庆幸目睹了落花最后的生命,见证了新旧的更替。

    因此,有了这思考,生命中的苦题不也就迎刃而解了吗?并不是那个同桌没变,而是我没变,我对她的印象没变,一直是最初的模样,也因此萦绕于心怀。她肯定变了,我也变了,不过她在我心中就如花一样美好,我向往心中的那朵花。只是,数到头来,向往的终究是花,而非人。看似与我开头所讲矛盾,其实不然,毕竟任何东西都有其寄托,当对象不同时,宿主与内涵也自然变化了。

    故人已往,吾似昔人,而非昔人矣。

    中考后,便从未见过了,留下的,是我最怀念也是最遥远的回忆,化为花,封存在心底。而她呢,或许日后会随着岁月星河的流转而变化,又或许会仍守拙最初,但不管如何,她在我心中,始终留下了不可泯灭的烙印,一直停留在最初。那时的她,是最好的她,也是我最爱的她。对,纵万物之流转,唯记忆之永恒便足够了。

    我不仅爱花,其实还因其“欣”之末名更加的热衷于星空之上。无论是在花开的季节还是花落的时候,都可以常常抬头,仰望星空,因为星空一直在那,守护着我们。有些时候,尤其是在看完花后,都总感觉星星也如花一样,绽放光芒,有如天上的花儿。儿时听过一首歌曲,里面唱着“天上的星星流泪,地上的玫瑰枯萎”。本以为,天上的星星只会流泪,不会像人间的花儿一样凋落。可不知道的是,星星也会枯萎,也会陨落,只是我们不曾看见罢了,毕竟恒星与人类相比,确实是永恒的。那么,既然人间花儿有终,星空永恒,为何不把星空当作心中的花儿呢,这样一来,心中的美好芬芳常在,不必为世间花儿的凋落而悲伤,不因人世苦难而凄郁。

    我愿心中有情,如花一样繁华,如花一样短暂;又如星星一般璀璨,如星空一样永恒。

    我愿心中有花儿,胸中有星空,记忆里存星花,如星一样发光,如花一样,有开又落。

    花开花落花十年,人间悲欢合又散,悲喜交融。可无论如何,心中的那朵星花常在,因为可如星光一样永恒,不管世事浮沉。

    悲,即为苦;欢,即为笑。哭的时候尽管哭,笑的时候尽管笑,笑得开怀点,苦得坦率点,让天上的星星也听到。哭并非柔弱,笑也并非乐观。正如花开花落一样,在开花的季节绽放,在凋零的时候凋落,来得坦荡,去也坦荡,光明磊落。

    这样想来,我们既可以做人世的花儿,又可为星空的璀璨。看似短暂,却又永恒。或许,千年前的苏子,想必也有我这般想法吧,只是如今,我想把自己的一生,投入于我所爱的星空里,为人间,为星空,搭起一道桥梁。

    愿多一点星花,如此一来,生命中的一切便不足为惧了。

    秋,也没有那么凄冷了,反而,带来了心灵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