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网游竞技 » 开局世界杯,他们说我是最后之舞 » 第二十三章 “问题球员”272

第二十三章 “问题球员”272

    比赛进行到七十五分钟,李吉安的进球再次给了德国人沉重的一击。

    相比起下半场开场不久后的那次长途奔袭,这一次的进球方式无疑对德国人的打击更大。

    十五分钟的剩余比赛时间,两粒失球的巨大比分差距,德国人终于提前感受到了“回家的诱惑”。

    一直站在场边未曾离开的德国队主教练勒夫,再也没有了初时那镇定自若的模样。

    虽然仍旧维持着抠鼻孔这一招牌动作,但那略显僵硬的肢体却是再没有了任何轻松自如可言。

    而鼻尖上那略微有些颤抖的右手,更是将他如浪潮翻涌般的内心世界表露无疑。

    回头看了看身后的替补席,勒夫开始酝酿着德国队最后一次的换人操作。

    然而,用目光游弋了一遍替补席上的众将之后,他却不禁陷入了迟疑。

    世界杯赛前那份近乎偏执的大名单,终于在这一刻结出了苦果。

    德国队,似乎陷入了无人可用的尴尬境地。

    弃用瓦格纳和萨内或许并不是问题,但仅仅带着三个前锋就来闯荡世界杯,确实让勒夫对德国队的进攻调教有些捉襟见肘。

    硕果仅存的三个前锋已经都出现在了球场上,靠堆砌前锋来加强进攻的方式显然是行不通了。

    在将目光转向替补席上的中场球员后,这位德国队功勋教练却再一次陷入了迟疑。

    厄齐尔其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毕竟是14年冠军德国的中场核心。

    四年前的里约,他将德国队的中场打理得井井有条,甚至在与阿根廷的决赛中让梅西的表现有些迷失。

    他那出色的进攻梳理能力,正是目前场上德国队所欠缺的。

    但由于某些场外政治因素的影响,勒夫却迟迟不敢让他上场。

    “合照门”事件的舆论风波还在持续发酵,厄齐尔正面临着德国各路媒体的围追堵截。

    对阵墨西哥的比赛让他首发登场,已经给勒夫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而他那有些过于平庸的表现,毫无疑问地成为了媒体们口诛笔伐的重点。

    若是厄齐尔这次上场后仍然打不出让人信服的表现,恐怕连主教练勒夫也会受到牵连。

    足球的世界往往就是这么现实而残酷,正如厄齐尔私下所说的那样。

    “当我们赢球时,我是德国人;而当我们输球时,我就成了该死的移民!”

    这一论断其实不能算是厄齐尔的原创,享誉世界的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早在九十年前就说过类似的话语。

    “如果相对论是正确的,德国人会说我是德国人,法国人会说我是欧洲人,美国人会说我是世界公民。”

    “如果相对论是错误的,美国人会说我是欧洲人,法国人会说我是德国人,德国人会说我是犹太人。”

    当然,他针对的并不是足球领域,而是这个过于现实的世界。

    有幸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厄齐尔得到的待遇却是和这位“德国前辈”大相径庭。

    甚至比起“合照门”事件的另一名当事人京多安,他的处境也是远远不如的。

    同样也拥有着土耳其血统,京多安做的其实更为出格。

    不仅向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赠送了签名球衣,他甚至还在球衣上写下了“诚挚致敬我的总统”。

    但媒体们却对此却是视而不见,惊人一致地将矛头指向了厄齐尔。

    这其中或许有考虑到京多安道歉的因素,但恐怕最直接的原因还是后者的名气实在是太大了。

    再次看了看有些郁郁的厄齐尔,勒夫的心中不禁有些感叹。

    “名利场的水实在是太深了,年轻人你把握不住啊!”

    长长的一番叹息过后,德国教练的心中已经做出了决定。

    终究是没有让厄齐尔替补登场,他近期的表现并没有赢得勒夫足够的信任。

    而在对替补席进行了一番全方位无死角的检索过后,勒夫最终还是放弃了换人的打算。

    虽然很不情愿,但德国人也只能无奈地接受这个现实:

    最强的阵容已经在场上,而最好的球员却在对面。

    对于主教练心中的波澜,事件的当事人厄齐尔看在了眼里,却是并不关心。

    不同于队友们翘首以待地等待教练“翻牌子”,集背锅于大成的厄齐尔默默地缩在了锅里,对能上场与否显得兴趣寥寥。

    场上德国队紧张到近乎危急的局势,并没有对厄齐尔造成任何的影响。。

    所有的爱国情怀早已经在抨击与嘲讽中消失殆尽,他的心中已再无热情。

    也就是在这一刻,厄齐尔的心中做出了决定——是时候该选择离开了!

    到此为止,属于他的世界杯之旅已经提前结束了。

    而剩下的时间,不过是用来构思三篇精彩的博文罢了。

    此刻的厄齐尔绝不会想到,三天后的喀山,还有最后的一口国家队大锅在等待着他。

    当然,估计他也并不太在乎多这一口。

    就在厄齐尔做出职业生涯重大决定的时候,意大利队已经完成了本轮的庆祝。

    虽然并没有进行换人调整,但勒夫还是在场边向队员下达了加强进攻的命令。

    其实,在当前的局势下,这个命令多少显得有些多余。

    即使是看台上的三岁小球迷,也知道德国队到了要拼命的时候。

    再次开球后,德国人简单直接地开启了狂暴模式。

    甚至不需要主教练的指示,就向意大利队的禁区发起了猛攻。

    “哼哈二将”早已经顾不得意大利队反击的威胁,将阵线提到了半场,以便更好地参与传接球的配合。

    不过,出于对李吉安的“尊重”,他们还是与这个“一切痛苦的根源”保持着站位上的齐平。

    至于两侧的德国边后卫,已经彻底放飞了自我。

    一直前进到意大利队禁区两翼,基米希和赫克托已经彻底深入了敌军腹地。

    说他们是边翼卫都显得有些保守了,或许用边锋来评价他们的跑位会更为妥帖。

    作为场上唯一的组织核心,克罗斯留在了禁区弧顶外穿插过渡。

    而其他的中前场球员,已经全部冲进了意大利队的禁区。

    在扛了七十五分钟的传控大旗之后,德国人终于还是没忍住把它砍了,全心全意地打起了祖传的高中锋战术。

    果然这球踢到了最后,还是得靠脑袋来取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