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反明 » 第十七章 招人了

第十七章 招人了

    王道隆回去后,第一时间给郑芝豹禀报了情况。

    吃不到免费的午餐,这个早有预料。

    不过王道隆说乌龟岛上的那帮逃民根本不将郑氏放在眼里,就让郑芝豹很不爽了,要说火炮其实不贵,比从红毛番那里购买火炮要便宜的多了。

    可买卖也是要看双方实力的。

    羊是没有资格和狼做生意的。

    在郑芝豹眼里,乌龟岛上的那些逃民就只是一群羊。

    现在这群羊弄到了刀子,就敢跟狼叫板了。

    这如何能气顺。

    亲自看了火炮,又检验了一下炮弹的威力。

    郑芝豹很满意,甚至挺吃惊,问:“此炮可能打造?”

    “无法打造。”

    王道隆道:“让匠人看过了,此炮锻造工艺委实巧夺天工,古来不曾见,特别是所用炮弹好多原理都搞不清楚,实不知那小子是如何锻造,且据说是其一人所造。”

    郑芝豹挺遗憾,道:“此炮射程如此远,且如此轻便易移,比西洋人的火炮强多了,龟岛上竟有如此巧匠,若能得制法,我郑氏称霸海疆指日可期。”

    王道隆道:“可想办法图之。”

    郑芝豹点头道:“等收拾了红毛番再说吧!”

    王道隆道:“那个姓曹的小子不但要粮食,还要了大量棉花籽,此无用之处,却不知那小子欲作何用,若是榨油,花生胡麻黄豆都比棉籽强,依在下所见必定有缘故。”

    郑芝豹道:“想办法查清楚!”

    王道隆就应下,又禀报了在龟岛观察到的一些防卫细节。

    郑芝豹听了没反应,只是道:“咱现在给朝廷效力,买火炮的钱自然不能咱家出,待我去见兄长,抚台大人想打红毛番,却让我郑氏出人力出力又出钱,哪有这么好的事!”

    ……

    郑家行动不久,龟岛又迎来好几拨客人。

    往日毫不起眼的龟岛忽然就进入了许多人的视线。

    都是来打探火炮的。

    曹征一概拒绝,但留了余地。

    不是他不想卖军火,而是现阶段要银资没用。

    要粮食又没地方存,总不能堆外面等着下雨发霉。

    搞定跟郑家的交易,已经够他吃好久了。

    目前岛上的重点工作是,确保农桑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大搞基础建设,至少也得建起足够的仓库才考虑卖军火的事情,都是潜在客户,拖着就是了。

    能买得起火炮的自然不是普通海盗。

    按韩夫子所说,这些海盗背后都是世家大族。

    朝廷不禁海时,个个都是海商巨贾。

    朝廷五旦禁海,就会化身海盗。

    曹征不得不一次次的认知和评估这个时代的官僚士大夫阶层。

    难怪朝廷年年打击海盗,却越打击越多。

    官匪一家,这就能解释的通了。

    龟岛的岛民们一直热衷制作烂菜烂果,前阵子曹征忙的没顾上,等闲下来的时候,就被各种烂菜和烂果子给包围了,岛民们对能救命的神仙药非常的上心。

    曹征无奈,只能忍着不适提取青霉素。

    等他处理完所有烂菜菜果子,第一批物资送过来了。

    左肩湾的码头还没建好,不过已经能勉强让大船停靠了。

    一条大船停靠在码头旁,几士个青壮汉子仿佛蚂蚁搬家,从大船上将一袋袋粮食搬下来扛走,送到刚刚盖好的粮仓,刘武带着几个人负责检查验货和登记入库。

    还有两条大船停在后边,排着队进场。

    码头还没建好,只能停靠一条船。

    卸货卸了等等一天,三条船才被搬空。

    王道隆交接完,就满意地带着二十门火炮和若干弹药回去交差。

    曹征却对着堆积如山的谷物发愁。

    时间太短,盖的仓库不够用,只能勉强装下三千石粮食。

    若非如此,他也不会只要三千石粮食。

    至于那些谷物棉籽,就只能暂时堆在外面了。

    韩夫子也来看了看,看着堆成山的麻袋同样忧心忡忡的:“就这样堆在外面不行,下场雨就完了,实在不行就先运到刘家屯,那里有房子存。”

    曹征叹了口气:“也只能如此子。”

    刘家屯有库房,而且还不少。

    虽然来回倒运麻烦,但现在也没别的办法了。

    只能花点力气,总不能让这些谷物堆在这里淋雨。

    粮食以稻为主,还有少量的麦子;谷物种类颇多,有糜子高梁,也有小米黄豆等,还有少量玉米,这玩意早就有了,但种的不多,曹征特意要的,现在叫番麦。

    这玩意虽不如稻麦,但产量高啊!

    饥荒年代,是可以当粮食的。

    比红薯土豆强多了。

    这么好的东西,竟然没推广开来,实在难以理解。

    “你去给大伙说说……”

    曹征交待刘武:“我需要几十个船员,愿意当船员的等大牲口到了,免费送一头牛或者一对驴马,一口猪,每月领粮一石、油两斤,吃喝算我的,你们几个也是一样。”

    刘武应下,道:“郎君既要招揽人手,日后不能再白送东西了。”

    曹征笑道:“再不送了,那些大牲口到了,多余的折算成工时天数分给大家,让大家通过做工来付账,只是没有粮食和油,跟你们还是有区别的。”

    刘武连连点头:“这样最好了。”

    曹征又道:“银子现在没啥用,日后需要的时候再给你们发饷。”

    刘武就更满意,觉的给小郎君做事也很不错。

    小郎君招船员,响应者甚众。

    每月能领粮油,白得一头牛一口猪不说,还管饭,这样的好事上哪去找,过了这村可就没这店了,虽然曹征也说了,多余的大牲口会赊欠给大家,但能吃饷谁愿意欠债。

    资本家一门心思想从银行贷出更多的钱。

    百姓却最怕欠银行的钱。

    尽管曹征用工时换牲口其实就相当于变相的白送。

    毕竟一头牛价值几十银,一天的工钱才几个铜板。

    就算给曹征打一辈子工,也还不清这债。

    但岛民们不知道啊,总之不想背债。

    于是,刘武很快招募了四十几号人。

    都是家里劳力多的,十三岁的三十岁的青壮。

    招满五十人后,曹征就叫停了。

    岛上两千多人,这些年和海盗厮杀,青壮减员不少,老弱孤寡居多,家里没有壮劳力怎么行,韩夫子说的没错,农桑才是根本,不能轻易丢掉,这是保险。

    否则万一出个什么意外,没有粮食可就出大乱子了。

    好久没吃面条。

    曹征馋的不行,不会做磨面机,就做了个石磨,然后做了个小筛子,把麦子用石磨磨碎后筛啊筛,磨了好几遍,也筛了好几遍,弄到了不少面粉。

    做了一顿手工面条,连吃了三大碗。

    姜老头则品着小酒,感慨生活美好。

    这次弄到了不少酒,够喝一阵子的。

    这玩意比粮食都受欢迎。

    关键是能提取酒精,那才是好东西。

    陆郎中过来的时候,饭还没吃完呢。

    反正做的挺多,曹征就请他吃了顿面条。

    老头还挺不好意思。

    饭后迟疑半晌,才说了来意:“听说小郎君弄到了一批药材?”

    曹征点头:“是有些药材。”

    陆郎中干脆直说了:“不知能否换给老朽一些?”

    岛上缺药,还不是一般的缺。

    就靠刘武外出带回来的那点,根本就是杯水车薪。

    老头也是听到曹征弄到一批药材,才厚着脸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