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无限转职,从小兵到万人敌 » 第302章 暴雨来袭,幽州未发洪灾,万民谢恩!

第302章 暴雨来袭,幽州未发洪灾,万民谢恩!

    贺昭的工作效率是令人惊叹的,还不过三天,便把全部的施工方案敲定,又与王昊汇报后,便立刻进入施工阶段。

    被皇帝赦免的卒徒,更是兴奋不已,足足三万人一起开工,更是将建设工程稳步推进。

    在上游修建水库的修建水库,在下游开挖沟渠的开挖沟渠,忙的是不亦乐乎。

    而与此同时,整个幽州也在荀谌、程昱、赵昂、赵俨等人的治理下,进入了全面的开荒播种阶段。

    老百姓的耕种热情远超往年,甚至连妇孺老人都跟一起上阵。

    他们吃住都在田里,只是为了能多种两亩田。

    尤其是当每日开闸放水,能在往年干旱时浇上水的时候,老百姓脸上便浮现出难言的兴奋。

    至少今年的开局,要比往年强上一万倍,开局若是好,全年都不会差,这是每一个农家人都知道的道理。

    幽州百姓感恩王昊的付出,因为他的仁政,才让幽州百姓的日子有了盼头,幻想着今年的粮食收成,可以满足基本的温饱外,稍稍有些余粮。

    似乎......

    幽州不再是贫瘠、苦寒之地,而是充满希望的大同世界。

    策马奔驰在蓟运河的各个工地上,王昊遥望着一条条修建好的沟渠,潺潺的溪水缓缓淌过,宽阔的河道,坚固的河堤,对于抵御幽州的洪涝灾害,他更有信心:.z

    “贺工果真了不起,才不过三月时间,便把蓟运河修建完成,令此处旧貌换新颜呐。”

    “哪里。”

    贺昭面上浮出一抹淡笑,捏着颌下一缕胡须:“咱们工匠已经有了施工经验,而且驸马为他们免去了卒徒的身份,不仅生活有了盼头,而且还有工钱拿,他们干活自然卖命。”

    “说真的,***了一辈子陂塘工程,修建沟渠的营生,似乎把此前的工程全部加起来,也顶不上在幽州的这一年时间,光是水库,大大小小便修建十二个,开挖的沟渠总长,更是达到了数千里。”

    “难以想象。”

    贺昭感慨万千道:“实在是难以想象啊!”

    王昊笑着道:“这全都是你的功劳。”

    “不!”

    贺昭飞快摇头,当即否定道:“我贺昭干了一辈子都水使者,走到哪里都问心无愧,可偏偏在驸马这里,干出了我这辈子都难以想象的工程,这不是我的功劳,而是驸马您的功劳。”

    王昊只能呵呵了,自己想给贺昭戴高帽,都有些难呐:“瞧你说我的,我只是在全力支持你们而已,你们才是工程的建设者,才是幽州百姓最该感谢的人。”

    虽然贺昭依旧摇了摇头,表示否定,但他却没有再言,到底谁是功臣,他心知肚明。

    良久后。

    贺昭终于还是言道:“驸马,蓟运河已经修缮完成,我等是不是可以离开幽州,返回雒阳了?”

    终究还是绕不过这个坑啊,王昊当然不会同意:“贺工,不是王某不愿意你回雒阳,只是幽州已然进入了雨季,咱们是否再等上一段时间,看看工程能否禁得住暴雨的冲刷、洗礼。”

    “你回雒阳倒是容易,可我再想把你们请回来,可就难喽。”

    “这......”

    贺昭皱着眉,神色略有些不悦:“驸马,我等修建陂塘、开挖沟渠,已经有数十年的时间,难道你还不相信我们的能力吗?下官可以保证,甭管它多大的雨,咱的工程质量,肯定没问题。”

    王昊立刻安抚道:“贺工,非是王某不愿意相信你,只是咱们是一路赶工期,赶出来的工程,难免会有些瑕疵没能注意到,万一它没能承受得住洪水,不还得由您主持维修吗?”

    虽然贺昭内心有些不爽,他赖以生存的手段,竟被别人质疑,这是对他能力的不信任!

    可是......

    贺昭心里也很清楚,王昊说得有些道理。

    正当贺昭皱着眉,内心不断思考该如何作答时。

    忽然,天空彤云密布,遮天蔽日,滚过一声闷雷,轰隆隆作响。

    前一秒还是万里晴空,可这一瞬,竟有银蛇划破苍穹,一滴雨水正滴在王昊的脸上。

    “不好,怕是要下雨了。”

    王昊抬头瞥一眼天空,急忙岔开话题,争取拖延时间:“贺工,咱们速速回城。”

    轰隆—!

    九天之上,闷雷滚滚。

    没有一丝征兆,顷刻间,大雨滂沱,倾盆而下。

    贺昭抬头瞥一眼暴雨,皱着眉,轻声道:“驸马,这雨来得甚是诡异,按照下官的经验,只怕要下一场持续数日的大暴雨不可,现在已经是五月,或许幽州的洪涝灾害要来了。”

    “啊?”

    王昊惊诧不已:“这便要来了?”

    贺昭确定一定以及肯定:“嗯,肯定要来了,既然驸马要验证工程的质量,那么好,现在正是机会,如果等暴雨过后,工程质量没有问题,我等再行离开,若是工程有瑕疵,我等继续修缮,如何?”

    王昊顿时有种日了仙人板板的感觉,他本想拖延贺昭回雒阳的时间,没想到反而成全了他,可说出去的话,便是泼出去的水,又岂能反悔。

    不得已之下,王昊只能点头答应:“好吧,便依贺工之言,走,咱们回城。”

    贺昭大喜,拱手抱拳:“多谢驸马。”

    驾—!

    二人策马,直奔蓟县。

    与此同时,田间地头上的老百姓,同样深感不妙,纷纷戴上斗笠,往自家赶。

    虽说他们有些舍不得田里的庄稼,但面对洪水,可是要丢掉性命的,即便再怎么不舍,也只能回家,静候结果:

    “老王头,赶紧走吧,再不走怕是来不及了。”

    “今年的雨可是比往年还要大得多,估摸着洪水也会大很多。”

    “走吧,孩子还在家里呢,下这么大的雨,莫要把房子冲垮了。”

    “赶紧回家,莫要逗留,咱们要相信使君的水库,一定可以挡住洪水。”

    “大家赶紧回家,莫要逗留—!”

    “......”

    瓢泼的大雨连续下了三天三夜,方才有了缓和的迹象。

    整个幽州像是被暴雨狠狠地洗过一样,连城内街道路面,都被刮走了一层皮,就更别提城外的土路了。

    但饶是如此,依旧难以阻止心念庄稼的老百姓,他们在暴雨缓和之时,便纷纷戴上斗笠,拿着农具,直奔自家的耕田。

    令他们意想不到的是,暴雨虽大,但庄稼却是完好无损,修建好的沟渠之中,哗啦啦的水声极其悦耳。

    虽然仅仅过了三天,但庄稼像是被老天爷青睐一般,足足窜高了数寸有余,肉眼可见的变化。

    以往发生大暴雨时悲惨的一幕,在同样的土地上,却好似凭空消失了一般,令人深感诧异。

    “没有发生洪灾,太好了,没有发生洪灾。”

    “庄稼全都在,没有被洪水冲毁。”

    “太好了,今年日子有盼头了。”

    “万岁!万岁!万岁!”

    “使君万岁!”

    “.......”

    站在田间地头的老百姓,纷纷山呼起来,他们载歌载舞,彷佛比过年还要喜庆。

    忽然,幽州的老百姓像是受到上天的感召一般,纷纷回家,拿出珍藏的美酒,一直舍不得吃的粮食,带着妻儿家眷,上街赶往同样一个地方!

    州牧府外。

    此时已然是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堵得水泄不通。

    许褚、魏攸等人带着府兵,在外维持秩序,企图将善良的百姓规劝返回,不必积聚,声称这一切全都是官府应该做的,不必如此兴师动众。

    然而,承受过洪涝灾害的老百姓,岂能被这一句简单的“官府应该做的”,便打发掉,他们太清楚王昊为整个幽州百姓做了怎样的贡献:

    “这位官爷,您就让我们进去吧,我们只是想当面感激使君,若不是他修建水库,今年必定又是一个灾年。”

    “是啊,求求你们了,让我们进去吧,我们真的只是想感谢使君而已,这些东西是我们的心意。”

    “使君没有征一个徭役,便为我等修建了水库,开挖的沟渠,战胜了洪灾,我们只是想感谢他而已。”

    “当初我还在私底下非议过使君,说他如此这般,只是为了捞政绩,我太不是东西了。”

    “.......”

    “诸位安静!”

    一个须发皆白,年逾古稀的老汉,拄着拐杖,朝众人摆手示意。

    良久后。

    老百姓安静下来,老者方才转身面对许褚、魏攸等人,揖了一揖:“这位官爷,老朽今年七十有二了,乃是这蓟县城外乡里资历最高的三老。”

    “老朽每年都能经历至少一次洪灾,见过因洪灾而破碎的家庭,没有过万,亦有数千,往年这个时候,幽州到处都是死人,到处都是老百姓的哀嚎,极其惨烈。”

    “可是今年......”

    话锋一转,老人捏着颌下山羊胡,轻声道:“自从使君修建了三大水库,足足三天三夜的大暴雨,竟没有毁坏一处庄稼,是他拯救了我幽州乡亲,他拯救了千千万万条性命。”

    “虽说为民办事,乃官之本分,可幽州的官员还少吗?能够做实事,且能做到如此程度者,唯有使君一人而已,我等不过是想亲自拜见使君,聊表寸心而已,尔等实不该阻拦!”

    老人话音刚落,州牧府外的老百姓纷纷附和:

    “没错,我等只是想感激使君,尔等不该阻拦。”

    “我等只想当面道谢而已,尔等因何阻拦?”

    “.......”

    铁憨憨许褚在战场上是一把好手,杀伐果决,毫不留情,可面对这帮朴实善良的老百姓,他是真有些扛不住,只能以眼神求助魏攸:

    “子和,你来!”

    可实际上,魏攸更加理解老百姓的心情,因为他是幽州本土的官员,太清楚洪灾对于老百姓,对于整个幽州的伤害,往年这个时候,家破人亡者不知几许,而今却是化灾为福,幽州百姓岂能不谢:

    “我......我这......”

    “唉—!”

    见二人始终没有让开,老汉气得把手里的拐杖杵得锵锵直响,甚至张嘴便骂了出来:“你这夯货,怎得不通情理呢?老朽这般年纪,在此与你说了半晌,难道就不知通融通融?”

    “我这......唉—!”

    许褚叹口气,回头瞥了眼府门。

    正当他惆怅不已时。

    吱呀—!

    府门展开,从里面走出王昊,以及贺昭。

    王昊朝众乡亲揖了一揖,朗声言道:“诸位乡亲,尔等感激之情,昊心知肚明,不过你们最该感谢的,不是在下,而是贺工,他是朝廷的都水使者,三大水库、蓟运河,全都出自其手。”

    众乡亲立刻转向贺昭,齐齐躬身行礼:“多谢贺工,救幽州百姓之恩。”

    贺昭完全懵了,他虽然干了一辈子陂塘工程,但却从来没有经历过这种事情。

    即便真有百姓感激,这种场面上的事情,也轮不到他出面,而是郡守、刺史等官员。

    可是现在......

    当入眼处茫茫如海的百姓,齐齐朝着自己躬身行礼时,他们脸上的笑容、感激,彷佛自带着一股魔力,令他不自禁眼眶湿润,五内铭感:

    “尔等快起来,贺某承受不起。”

    “是驸马,若不是他全力支持,三万士卒齐齐上阵,水库岂能按时完工。”

    “尔等还是应该感谢驸马。”

    众乡亲再次转向王昊,齐齐躬身行礼:“多谢使君。”

    王昊亲自上前,搀扶起七十岁的老者,轻声道:“老人家,你们的心意,昊明白,但这些东西,还是要拿回去,虽然渡过了洪灾,可距离庄稼丰收,还有数月之久,尔等可不能断粮。”

    老汉捏着颌下一缕胡须:“使君,这些东西虽然不多,但却是老百姓的心意,还望您一定要收下,否则我等实在难以心安,至于能不能撑到秋收,使君放心即可,大家各自有谋生的手段。”

    “是啊使君,一定要把东西收下。”

    “务必要收下东西,不值钱的,只是我等心意。”

    “......”

    王昊思忖了良久,终于还是点了点头:“好吧,东西我全部收下,子和。”

    魏攸揖了一揖:“在。”

    “从今日开始,幽州各县开仓放粮,凡是有幽州户籍者,可凭此领取粟米一斗。”

    “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