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一步一步,走到陌生 » 第六章 深夜遛弯

第六章 深夜遛弯

    全阳面工作室原本的计划是继续做婚礼。

    但婚礼做了八年,实在做不动了。柳萍就想学着闺蜜,改做软装设计。

    房间改造好后,她特意跑了一趟上海,参加了一个什么“国际家居博览会”,花了三万多,订购了一堆号称什么“欧洲皇家文艺复古”风格的桌椅、沙发、壁画,外加一堆大大小小的瓶瓶罐罐。从上海回来,她两眼放光,兴致勃勃地看着陈成说,自己占了大便宜,这些家居放在专卖店,买下来得十几万,在博览会上两折就拿下了,简直跟白给一样。

    这又是两人在价值观上的重要分歧。

    遇到便宜的东西,不管急不急需,柳萍都会抢,觉得早晚都会用上。陈成则不然,不需要再便宜也不要。说到这个,还可以拿买衣服举例。当年两人逛商场,碰见了陈成穿着合适的衣裤,柳萍一下就会买两件,甚至恨不得把这一款都抱回家。陈成就理解不了这种心态。到现在他的衣柜里还有两件一模一样的休闲西服,其中一件在里面挂了六年都没穿上。

    看着这些没什么档次、不过是进行了做旧工艺处理的家具,陈成的第一反应,就是这个败家娘们儿已经不可救药了。

    尽管只花了三万,他心里还是像被捅了刀子。不做婚礼之后,柳萍没了收入,陈成所在的电视台,因为效益不好,工资收入也是直线下降。陈成觉得,这个时候柳萍的挣钱方式,就应该是少投入或不投入。能找个上班的工作最好。多花一分钱,他心里都会有一种在滴血的压迫感。

    但他没有发飙,忍住了。

    他觉得还是应该给柳萍一个机会。她做婚礼的舞美做得那么好,没准做软装设计同样能成呢。一位美学设计师的心思,他一个农村走出来的土鳖如何能懂?他以“燕雀焉知鸿鹄之志”开导自己。

    看着被布置得越来越有味道的工作室,陈成觉得确实有一种视觉上的升华和享受。但也仅仅停留在视觉层面。他觉得柳萍这个新行当离自己越来越远了。他对这些东西连一丁点儿的兴趣都提不起来。做婚礼的时候,他负责摄像,剪辑MV,兼职司机、“擦屁股”专员,这些好歹跟他在媒体的工作有高度的相似。软装设计,跟他离着可是不止几条街的距离。

    管它呢,她高兴就好。

    陈成那时的指导思想,就是柳萍只要不折腾他,不把家败光,随便玩。

    但没有了陈成的参与,柳萍的“软装设计”运转得并不顺利。

    柳萍的设想,把这些家居布置在工作室里,就是个样板房,客人参观后,如果对这种布置风格满意,新房子就可以找她做设计。卖家居是捎带脚的事儿。更多的产品是图片,她不买库房,也不存货,客人如果相中了哪款,可以先付定金,然后她从厂家进货,最后赚个差价。

    乍一听,这个盈利模式易操作,可行性高。只需再把获客的问题解决就能产生收益了。谁知,看似简单的获客问题,却成了工作室无法攻克的最大难题。

    工作室藏在小区里,把客人引进来的唯一办法就是通过网络推广。做网站,成本太高。最可行的,是做公众号,发朋友圈。

    柳萍对新兴的智能化社交软件并不在行。何止是不在行,其实就是一窍不通。因为她没兴趣。所以只能找人来做。

    她曾经不止一次地鼓动陈成,让他帮着做公众号。陈成把头摇得像拨浪鼓。他觉得自己陪着她做了八年婚礼,已经伤痕累累,内心非常抵触再做那些不感兴趣的东西。他不想再拿命换钱。余生,他能把自己在媒体的饭碗端稳,就是对这个家庭负的最大责任。何况,做公众号,他也不是行家里手,也得要从头学起。

    柳萍当然还有别的办法。

    不做婚礼之后,她曾经到一家日式面馆做了三个月的小时工,认识了里面一些年轻的小同事。辞职之后,她仍然跟这些小同事保持着联系。为了让这些小同事们帮着做公众号,加入她的创业计划,柳萍煞费苦心。

    有段时间,每天晚上11点,柳萍准时出门遛弯。说是遛弯,其实是去跟那些小同事见面。因为那个时间点,位于万达商圈里的面馆刚刚闭店,小同事们刚刚下班。

    但柳萍嘴上一直不承认是去见人,坚持说自己去遛弯。

    陈成并不计较。他努力去理解。做事嘛,手底下总得有帮人。又没钱雇专人,如果能让她这些小同事帮忙兼职,或者入伙一块干,也是个不错的办法。

    有八年做婚礼的经验,再加上几十年的人生阅历,柳萍凭着浮夸的谈吐,在这些小同事眼里成功把自己塑造成了“大姐大”的形象。小同事们,应该就是两三个男生。据陈成长时间的观察推理,他们见面后应该是聊“搞什么能赚钱”这等“正能量且高大上”的话题,当然了,肯定还包括柳萍特别关心的,面馆里当天发生的一些很鸡婆的八卦新闻。因为她对那个面馆的工作很留恋,也曾透露过想自己做快餐的野心。

    但是,一天两天可以,三天四天也行,天天深夜会面,而且风雨无阻,这就让人心里没底了。现在回想起那段时间,陈成内心仍然有一种泰山压顶的窒息感。他甚至庆幸后来的分居。

    妻子“深夜遛弯”,而且坚决不让陪,哪个男人会不闹心?先不说是不是跟异性约会,每次那个时间点,陈成和孩子都已经钻了被窝,女儿还好,心里没事儿,很快就能入梦。他却要苦苦地在被窝里熬上一个多钟头。有时候眼看就要睡着了,突然“咣”地传来一声巨响,那是柳萍回家的关门声,迷迷糊糊的陈成被震得心脏“咚咚”直跳。再一看表,已经过了凌晨12点,心里便窜出暴怒的冲动。后来他干脆逼迫自己柳萍不回来就不睡,睡眠时间生生被拖后了一个小时。每天深夜,关门声传来,他的神经才像获得了大赦一样,慢慢放松下来,沉沉睡去。

    柳萍的“深夜遛弯”,终归是解决了一些问题。或者说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途径。因为那个扎小辫子叫郑帅的小同事开始帮她做公众号了。

    因为没有客人光顾,柳萍也不再固执,临时打开了隔断墙上的门,不仅是为自己深夜出入方便,她还要随时用厨房给郑帅准备吃的。

    脑袋后面扎个小辫儿,郑帅看着像个混社会的,据说上过中专,眼神里透着涉世未深的青涩。人一张嘴,说话不急不慢,倒是温和。不知是不是装出来的,反正陈成见到的谈吐跟小伙子扎小辫儿的造型完全不搭。在他的认识里,男人扎小辫就不会太正经。

    那段时间,柳萍会不会爱上了郑帅呢?陈成觉得,完全有可能。

    虽然柳萍比郑帅大了二十岁,快跟他妈同龄了,但现在这个社会,年龄是问题吗?那段时间,陈成对柳萍做的那摊事儿不管不问,任何一个能给予她点滴帮助的异性,她都可能会产生依赖般的好感。

    从后来出现的“深夜遛弯”看,这种猜测,八成是成立的。到点就走,风雨无阻,雷打不动,如果没有一种近乎热恋般的强大吸引力,仅仅是讨论如何创业,柳萍是不可能做到这一点的。何况,她一直坚持跟陈成说自己是去遛弯,不敢实话实说,这明明就是心虚的表现。尽管她和郑帅不可能走到一起,尽管郑帅只是个没上过大学、在餐馆打工的穷小子,但不影响他们两情相悦。

    后来,陈成总结出来,柳萍对扎小辫儿的男人情有独钟。至于原因,他认为是扎小辫儿的男人既爷们儿又性感,还有艺术范儿,能满足柳萍对“标准男人”的所有想象。做婚礼的时候,有一个音响师,也扎着小辫儿,号称“虎哥”,柳萍动不动就抓着虎哥的胳膊谈笑。

    再回到柳萍的“软装设计”大业。

    在陈成的记忆里,柳萍的公众号停停转转,发了四、五期就不再更新了。不能持续,公众号就不会有粉丝。持续发,也未必会有粉丝。当然你得首先做到能持续。这考验的就是耐力和定力。也许,柳萍找郑帅这样一位在面馆打工的小厨子,本身就没找对人。或者,柳萍自己也没想好做这个东西是不是可行。加之找图片、排版、发文章,都需要一定的文学审美功底,不是谁都能信手拈来,不是谁都能坚持不懈。再加上这件事看不到马上能赚钱的希望,胎死腹中就是注定的结局。

    柳萍最大的人脉资源,就是她做八年婚礼认识的新娘。在“软装设计”工作室筹备起步的半年时间里,确实有几位新娘朋友兴冲冲赶过来,欣赏过工作室的环境,看过几个小挂件,但她们更像是来参观、找她聊天,因为根本没有成交什么东西。

    花了三万大洋的家居,在岁月的流淌中,慢慢变成了柳萍居家的家具。

    总之,“柳氏软装设计”基本没露出水面,就慢慢沉到了水底。最终归于空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