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狝者 » 第一百四十八章

第一百四十八章

    “现在南州,或者不止南州,至少整个玄国南方还有西方,以及西域之地,还存在大量使用摄魂术和幻术的人。幻术相当于是低等的摄魂术。我不少朋友在西边中过招,都是在那探究这天睾的时候出的事,不过幻术破解对药师来说还比较容易,摄魂术就难了。”丰毋先生向浮生解释了下幻术原理。

    就是利用药香致幻性和言语动作暗示,让人陷入指定的幻觉之中。

    西域有一些女人身上会涂抹这种香味。

    他的朋友在中过一次招后,使用计谋从女人身上把解药弄了出来。因为当时他们觉得很奇怪,这些人竟敢在身上涂抹致幻香料,自己却没事。在长期跟踪观察中,终于发现了这些人的秘密,并且将其破解后还加以改良了一番。

    所为摄魂术则是高级幻术。

    高级之处在于,幻术是让人看到各种华丽画像,但摄魂术却是让人看到的幻象和现实几乎一样,唯有其中一点点与现实不同,也是依靠这点不同来控制人。纵然摄魂术被破除后,所遗留下的效果,仍旧是一种阴影。

    若把幻术比成十句话里九句谎言的话,摄魂术就是十句话里九句实话。

    玉裳则小声告诉浮生,摄魂术有三种。

    丰毋先生说的,是低等摄魂术,也是古代摄魂术,狝校书籍中称之为“通俗摄魂术”,常见于一些不良宗教用于控制人心,这种东西在玄国建立之初已被大量废除,属于邪祭淫祀之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通俗摄魂术是秘巫摄魂术的拙劣模仿。

    秘巫摄魂术,是人类最古老之时,部族的巫师——只有巫师能用,而非觋师,她们通过药物与仪式的双重作用,将人心神摄出,陈列在仪式中央,并由药香继续控制,所有人躯体仍旧在移动,巫师就通过这种方式来进行打仗,让部族男人们奋勇杀敌。

    古代对心神的定义是魂魄集合体,因为魂是魂,魄是魄,本是两样东西。

    最后则是摄魂狝术,通常也只有女子能练,男子练不成,其原理就和大巫与大觋男女本质区别导致的心神区别,虽说凡事都有例外,可例外也只是极少数情况下会发生的。

    这摄魂狝术无需天睾,轻则直接控制人,重则将人魂魄勾出。

    在外物司里,有一个部门的人,都精通摄魂狝术,但她们不归朱阁酒馆管辖,还破例地被允许插手到俗物之中。

    “也就是说,天睾这种东西,本身便有致幻之效?”浮生询问道。

    丰毋先生点了点头。

    在得到应允后,浮生又问道:“如果这种东西没有经过炮制,产生了味道,使人中毒,那么又要怎么解除呢?”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曼陀罗,粗盐,涵十散做成香。”

    浮生谢过丰毋先生后,便有了主意。

    他直接去药店买了曼陀罗,粗盐,涵十散的各种配料。

    这买的时候,不论是曼陀罗,还是涵十散配料,都是属于禁药。

    曼陀罗是蒙汗药的主药。

    涵十散就更不得了,这东西曾在前朝盛行,能够让人成瘾,燃香后吸食,可以让人浑身发热,心神飘飘,各种舒畅,力气大增,耳聪目明,但长时间使用则会导致各种残疾,且身体日渐消瘦,神形枯槁,本朝开始之初就被禁掉了。

    甚至,大同宗能够兴起,也是喊着“灭却涵十散”的口号。

    只是涵十散在治疗厌世、气短、肝郁,血流不畅、经脉闭塞导致的一系列毛病上,确实有着一针见血、立竿见影的作用,行针会仍旧保留着其使用权。

    想要用涵十散,必须获得行针会认可。

    其中必要条件则是,有行针会的乙等中药师资格。

    浮生自然是没有的,拿出牌子来也没用。

    还是玉裳出手,甩出朱阁酒馆的身份管用。

    “最后,还要一样东西——敛屉纸。”

    浮生让玉裳去纸坊买,这种东西别地没有,普通纸坊也不一定有。

    她去买的时候,浮生则拎着一大包东西回到了大宅院。

    大宅院中,少年们正在背诵浮生留下的归元经基础功法,就算浮生靠近,他们也未曾察觉。浮生来了之后打断,虽然少年们看到他都挺高兴的,不过他却觉得很奇怪。因为少年们只是在将归元经当普通书籍一样朗读背诵,完全没有练。

    如果这样,那归元经就失去意义了。

    当他询问之时,少年们则说,这里面的东西太深奥,他们不懂。

    浮生询问少年们哪里不懂,少年们随便指出了一句,就说不明白。他一看,这句太简单了,指的是要力是从内往外发的,可少年却根本不明白是什么意思。浮生在迟疑片刻后,方才明白过来,少年们阅历太少,能够用来增强理解的经历根本不够——人的理解,都是建立在将其原本的阅历体会置换在新接触的事物上的。

    而读书的关键并非识字,识字只是基础。

    有了这个基础,才能去从书中明白一些道理。

    书中描述一件事物,这是“形”,从这个事物里去体会道理,这是形之“上”的存在,做到这一步,就是“开化”,若是不开化,便是“昧”,昧就是“不明所以”“困惑”“迷惘”,当只知道一点,却不知道更多,会做出以偏概全之事,彷如坐进观天的井底之蛙时,人难免会表现得自大,这便是阅历少了,视角狭隘了,心不大,便是“愚”。

    读书是为了开化。

    开化不是一次,是不断地开化,把心中一隅变得没有狭隘,大方无隅。

    在很早以前,人们没有文字的时候,只有通过讲故事来告诉别人自己的经历,又从经历中感悟出道理,从而使人开化。故事多了,人开化足够了,就会对同一个故事造成更多理解。不同的理解是分歧,分歧是冲突的预兆。这一切的根本原因是偏见,偏见是因为主观,主观则是认为自己才是对的,才是权威,所以要主观。

    为了做到客观,人们就从客观自然中去寻找道理,找出一种最正统的逻辑。

    人们把这种逻辑称之为“大道”。

    浮生想到这里,当即提笔写下一沓纸,足足五千言。

    他在开头署上“道德经”三字。

    道,是客观存在的各种天地自然规律,如四季变换,日月轮转。

    德,是人的根本,是人的规律,也是人应当要顺从的理。

    天道与人德应当是吻合的,自洽的,交融的,纵然矛盾,也当相互成就。

    “从今日起,你们先背诵这《道德经》,然后照此规律,去理解万事万物。”浮生说完,便回到了自己那偌大的房间,开始对药物进行研磨,炮制,制作起了药粉。

    不久后,玉裳背着一大捆纸跑了过来,从窗户中蹿入。

    “这东西太难买了,又死贵,到底有什么用?”她不解道。

    浮生没有回答,看了窗户上的脚印道:“你不能走正门吗?”

    “那些孩子在读书,我不想打搅他们。”

    浮生检查了一下这些纸,这种纸有半根筷子那么厚,摸起来像是绒布,非常柔软,只是不容易折,说是纸,其实的确更像是布。

    “你知道吗?玄国的纸业非常发达,发达到超乎我想象。除了书写用的纸里面有三六九等,还有印刷用的各种纸张,包装用的纸张,甚至一些纸张防雨防水,强韧程度堪比革子,适用于各领域的纸都有。”

    “这还是开国太祖下的‘千工革物令’,以至于工行兴盛超过农行,不过农行看起来比较衰,实际上因为工行兴盛的根底是农行,兴盛之后产生大量器具又是帮助农行的,所以本朝农行比起前朝最兴盛之时还要好上数倍。如今纵然遭遇洪涝旱情,粮价波动也不会太大,其主要原因也是在此。”

    “太祖当真伟大——”

    “这敛屉纸到底有什么用?”

    浮生仍旧没有马上回答,他把配置好的药粉用菜籽油煎熬成碳渣后,把敛屉纸裁剪成一条条巴掌长,四指宽,将其引燃烧黑后浸入油中灭火。

    待把这些纸张拿出,上面冒着烟,但很快就干了。

    “放到通风口去。”浮生把烧黑成碳的纸递给玉裳。

    玉裳接过的时候,只闻到一股有些油腥的甜点香,但伴随风吹,这味道很快就没了,炭纸也当即变得干干净净。

    用手摸了摸,纸硬得像木片,还有些木片的韧性。

    “敛屉纸经过火烤之后可以淬火,淬火后会变得柔韧如薄柳木片。但它最好的特性还是在此过程中的收敛性,能将大量味道给吸收。这种东西常常是富贵人家的调香师做好后,放入衣柜或者香囊中,称之为‘净味函’。一旦有其余味道过来,这东西就会吸收其余味道,把原本的味道挤出来。此过程中,这东西由于内部脆弱,会成为一堆碳粉。”

    直到桶中最后一滴油都被洗干,此刻净味函也多达数百道。

    “三道一捆,我们把这些东西纷发给街道附近居民,让他们贴在卧室房门与窗口,这样可以省去我们很大心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