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刘邦重生在三国成了刘备之子 » 第二十一章 盘根错节的荆州各方势力(四)

第二十一章 盘根错节的荆州各方势力(四)

    而刘备还具有刘表所欠缺的军事能力,到了以后,就把张虎陈孙这两个不稳定因素替刘表清除了。

    刘表接纳刘备作为其抗曹的助力,也就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刘备投奔刘表之初,受到了刘表的礼遇与增兵。而刘表遣刘备带兵驻守军事重镇——新野,以抵御曹操。

    而刘备也不负刘表所托,建安七年,当时,曹操正致力于清除袁绍诸子的残余势力。名义上与袁氏结盟的刘表,派刘备去骚扰曹操后方。

    去年刘备在徐庶的设计下,大破曹仁的八门金锁阵,夺取了樊城。

    军事上的胜利,为刘备赢得了荆州的人望,“荆州豪杰归先主者日益多”,但也招致了刘表的猜忌,“表疑其心,阴御之。”

    后世《三国志》的作者陈寿曾评价刘表,疑心颇重,又不善于处理突发事件,也不太会用人。用贾诩的话说,“平世三公才,不见事变,多疑无决”。

    就如郭嘉所说,刘表“自知才不足以御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所用”。

    最终,刘表选择了厚待刘备,但将刘备排除于荆州的权力核心圈之外,只让其阻挡曹操。

    这种态度,就使得刘备处于一个较为尴尬的境地。一方面,初入荆州的刘备兵少将寡,根本无力与其他诸侯抗衡。

    因此与刘表合作,给他带来一丝喘息的机会。与此同时,在刘表的荆州集团中,也有一些士人对于刘备有着相当的好感,比如伊籍初次见面,便因为的卢马之事,而看好刘备。

    但另一方面,本土的两大势力,对刘备就不太感冒了。

    对刘备最为排斥的,首先是势力庞大的“亲曹派”,他们对于刘备是敌视的。

    刘备不是不知道这种情况,但又想依赖荆州集团的庇护继续发展势力,故而无法与荆州集团决裂,只能隐忍下来。

    至于以本土士人为核心的中立派,基于刘表的态度,采取了对刘备敬而远之的立场。加之东汉末年,实行严惩守将擅离防地、部属及擅自动用士卒的“擅兴法”。所以刘备在这种尴尬的状态下,虽然能得到休养生息,却得不到太大的发展,所以才有“髀肉复生”之谈。

    刘景升的大公子刘琦生性和刘表极为相似,刘表对其也是喜爱有加,但是却不得荆州大族的支持。特别是刘琦的二弟刘综娶了蔡夫人的侄女为妻以后,这刘琦每天的日子过的更是心惊胆战。

    刘琦在无奈之下,只得佯装儒弱,不引起蔡瑁等人嫉恨,他比谁都清楚,自己这个大公子的地位有多尴尬。

    刘表本不是荆州本地人,虽然靠着高超的手腕干掉了数十家宗贼,但做的不够彻底。

    而且刘表依靠荆州本地豪门宗族,特别是蔡氏和蒯氏的力量,导致这两家的势力发展迅速,对刘表又形成了反制,迫使刘表不得不加大力度笼络他们,刘表娶蔡氏为续弦就是很明显的例子。

    刘琦这个大公子也是被刘表带进的荆州,作为一个外地公子,刘琦在荆州几乎没什么人脉。

    这刘景升有三个儿子,都是原配陈夫人所生,照例来收都应该和刘琦属于在一个起跑线上,特别是刘琦还占据一个嫡长子的名头,照例继嗣更有优势,但是后来出了岔子。

    因为自己的二弟刘综娶了蔡夫人的侄女为妻,这一下子荆州豪门都把目光盯到了这个蔡家女婿,代表着荆州本地豪门利益的二公子身上来了。

    这么一来,刘琦的日子就更难过了,特别是蔡瑁,天天巴不得这个大公子赶紧嘎巴一声死了才好。

    刘琦虽然是刘表的大公子,但是在蔡瑁眼里根本不够看。

    蔡瑁的爹叫蔡讽,长女嫁给了黄承彦,然后生了个女儿叫黄月英,嫁给了诸葛亮。你以为诸葛亮是一个平头百姓吗?不是的,人家可是荆州豪门啊,怎么成的豪门?娶了黄月英啊,黄月英的叔叔就是蔡瑁,也就是说蔡瑁还是诸葛亮的叔丈人。

    都说英雄爱美人,这诸葛亮如果当真是愿意当一介闲云野鹤,为什么娶了有了名的丑妞儿黄月英?

    不少人说诸葛亮是因为黄月英有才,其实这种观念就和一个二十八的大姑娘,嫁给八十二岁行将就木的老朽所说的:“我是为了爱情,不是看重他的地位和金钱。”一个道理,你问问有几个人相信。

    当然,为了自己想要的生活,只要不去作奸犯科,他的私生活如何选择旁人都无权横加指责。

    所以说,历史上的三顾茅庐孔明坚决不出山,无非是待价而沽。

    刘封也是看准了这一点,拼命的阻止刘备去请诸葛亮,万不可自降身份太过,这才有了诸葛亮三顾县衙之事。

    诸葛亮能为了权势一辈子陪个丑妻,那么对于他来说,三顾县衙无论从哪里看,性价比都要比娶丑女划算得多。

    在荆州豪强林立的情况下,刘琦过去的日子就像耗子一样,每天东躲西藏,就怕让人看见自己,想尽办法淡化自己的存在感,因为他很清楚自己已经成了荆州豪门的眼中钉肉中刺。

    好在去年的时候,刘备采纳了司马徽和刘封的计策,对刘琦的示好欣然接纳,双方开始向盟友的关系转化。这让刘琦在荆州也多了一个靠山,虽然这座靠山还不那么强,但总比没有好。

    这日,荆州信使宋忠来到新野,信中刘表言称请刘备前往襄阳,说是商谈黄祖败亡后江夏之事如何处理,刘备告诉宋忠,自己稍加收拾马上启程。

    打发走宋忠,刘备将刘封和司马徽寻来商议。

    司马徽看过信后递给刘封,刘封随意扫了两眼,丢到一旁笑道:“主公,此番就是和刘琦公子正式结盟的最佳时机了,而且这次结盟绝非寻常,不是自保而是自立。”

    刘封早就看出了刘备在荆州的尴尬地位,刘备是荆州彻头彻尾的边缘人,而如果想解决这种尴尬的境地,也需要一个盟友。

    PS:各位读友,如果觉得本书尚可,还请推荐收藏一下,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