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刘邦重生在三国成了刘备之子 » 第五章 刘封说刘备(上)

第五章 刘封说刘备(上)

    看着陷入沉思的刘备,刘封继续道:“更何况,关张二将皆是主公的旧将,追随主公已有多年,糜竺兄弟更是舍家相随,而主公如此看重诸葛亮,让这些旧人如何心服?而且如果主公日后再遇贤臣,是否还要象对待孔明这般?天下大事绝非一朝一夕可达,天下人才也绝非一人两人,封自知主公匡扶汉室心急如焚,但也不可如此焦躁才是。”

    过了半晌,刘备抬起头,以一种从未有过的目光注视着刘封道:“公烈,你所言不无道理,但是如今我身处四战之地,曹操迟早回来攻伐,你也看到了徐庶先生之能,一个这样的贤才,对大局的作用无可估量,既然徐先生推荐孔明,我无论如何也要诚心相请才是。”

    微微顿了顿,刘备又道:“昔齐桓公欲见东郭野人,五反而方得一面。况吾欲见大贤耶?”

    听刘备如此说,刘封不禁晒笑道:“敢问主公,那小臣稷(东郭野人)在齐国最后官居何位?”

    刘备一呆道:“不知。”

    刘封笑道:“既然如此,主公又是否打算也如此安排孔明,也就是说,只给其尊荣而不给其实职?”

    刘备有些木然道:“自然不可,我既然去请,自然希望其出山相助。”

    刘封道:“既然如此,主公安能刻舟求剑?主公,齐桓公接连五次前去拜见,才得以见到小臣稷,所图者无非是一个虚名,此事岂可与如今现状同日而语。齐桓公所以成春秋五霸之首,乃是管仲之功,而管仲他又如何所得?更何况,那齐桓公最后下场如何?”

    此话一出,刘备顿时额头冷汗涔涔而下,他如何不知道,齐桓公最终被困台城,最终活活饿死在宫中,而且遗骸无人理睬,遗体最后被蛆虫啃食殆尽,怎生一个惨字了得。

    过了半晌,刘备抬起头,看向刘封的目光充满着期待道:“公烈,你既然如此说,定有计较了?如有快快教我。”

    刘封心中暗叹,心知自己这个孙子老爹当真是衰狠了,看谁都像姜子牙了,心中也理解他对人才的渴望,于是微笑道:“主公,太祖早已为我等后人做了典范,缘何还需多思?”

    刘备直愣愣的看着刘封道:“此言何解?”

    刘封笑道:“主公可知姜太公渭水垂钓之事?”

    刘备点头道:“宁在直中取,不向曲中求,不为锦鳞设,只钓王与侯。(此段现在大体认为出自明朝许仲琳的《封神榜》,但秦汉时期对姜子牙也有类似的解说,故此在此借用。)”

    刘封道:“姜太公在渭水垂钓八年,总算等到了周文王,主择臣,臣亦择主,但绝不可因私意而废礼法,君便是君,臣便是臣。萧何、樊哙、周勃、曹参、夏侯婴以及王陵等人,无不是太祖起于沛郡的旧人,若论相识时间,只怕还在主公与宪和先生之上(最早追随刘备的并非关张,而是简雍),但太祖与诸位功臣从未因私情而废了上下之别,此乃金科玉律,主公万不可轻视。”

    刘备听的面上一红,他也是智慧过人之辈,刘封稍加提点他立刻明白了对方的意思。

    刘封趁热打铁道:“主公,封请问一句,太祖和西楚霸王,到底哪一个更为礼贤下士?”

    刘备一愣道:“自然是太祖高皇帝,此事人尽皆知又何须再问?”

    刘封摇头笑道:“只怕不是吧,秦失其鹿而天下共逐,当时天下各路义军之中,太祖所领的部队是最为弱小的,即便如此,太祖也未曾对萧何等人有过分的礼遇,被项羽困于蜀地之时,见三杰之一的韩信更濯足而招,此等行径可称礼贤下士否?反观项羽,自从背信弃义暗杀宋义后,其所带人马已经成为最为强大的一支。可是他却称范增为父,范亚夫也因此名动天下。如此相比,自然是项羽更为礼贤下士才对,为何无论陈平还是韩信反而舍项羽而投太祖?”

    刘封这个话让刘备如芒刺在背,他已经开始明白刘封的意思了,但还是看着这个已经快让自己不认识的儿子吃吃道:“公烈,你说为何?”

    刘封笑道:“天下贤才,无不是有学之士,更难得的是他们不会死读书,而是会学以致用,这样的人绝非那种容易被所谓情谊所打动的,而是立足于现实,对于他们来说,谁可以让他们一展所长他们便会忠心追随,反之,哪怕那人对其如何的尊重礼遇,他们依然会弃之如敝履。”

    刘备听的汗流浃背,他也是一个绝顶聪慧之人,只不过限于自己目前的认知,难以看到很多问题背后的本质,而刘封的这一番高论当真如醍醐灌顶一般,让他茅塞顿开。

    刘封看着满头大汗陷入沉思的刘备,并不着急开口,只是在一旁静静的等待自己这个傻孙子的领悟。

    过了半晌,刘备抬起头道:“公烈,不过据徐庶所言,那孔明一向淡泊名利,无意仕途,若为父不亲自前往,难显诚意,如之奈何?”

    刘封道:“孔明此人,封也是首次听闻,但如果徐庶所言是真,缘何那孔明不自比老聃、庄周,偏要自比管仲、乐毅?要知道这两人可都不是什么淡泊名利之辈,更是为了追名逐利无所不用其极之人,管仲曾箭射齐桓公,乐毅更仅因燕王些许猜疑便另投他国,孔明以此等人物自比,其意如何不道便明。”

    刘封有些不屑道:“更何况,司马徽所言,孔明与博陵崔州平、颍川石广元、汝南孟公威与徐元直四人为密友。此四人务于精纯,惟孔明独观其大略。尝抱膝长吟,而指四人说他们仕进可至刺史、郡守。众问孔明之志若何,孔明但笑而不答。一个隐士,为何所言的名利皆在仕途?如此欲盖弥彰,当真让人可发一笑。”

    刘备听的入神,不禁道:“公烈,依你所见,应当如何?”

    PS:如果可以,还请广大读友推荐收藏一下,你们的支持是逆旅更下去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