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你不了解的两晋南北朝 » 第二十二章 北府传承

第二十二章 北府传承

    之前我们说了东晋在司马道子这批人的折腾下,不仅错失了发展的好机会,还引起了诸多的矛盾,导致了王恭起兵、桓玄起兵、孙恩发难等一系列动乱。而在这一系列的动乱中,有一支军队特别引人注目。因为只要他投靠谁,谁就能取得胜利,只要他背叛谁,谁就会遭受失败。这支如此神奇的军队就是北府兵。

    北府兵最先开始是谢玄组建的,后来谢玄死了,刘牢之就成了北府兵的首领。刘牢之出身微贱,没有政治头脑,于是北府兵就失去了政治方向。在东晋的乱局之中,刘牢之带着这支军队投靠了很多势力,也背叛了很多势力,成为了一支雇佣军。

    他先是投靠了王恭,王恭为了反对司马道子的专权,以诛杀王国宝为名起兵,由于有北府兵做基础,王恭的军队战力非常强悍,司马道子抵挡不住,就把王国宝杀了,王恭退兵。王恭取得胜利后,欲望开始膨胀,他要与司马道子一决高下,没过多久,王恭第二次起兵。不过王恭只想利用刘牢之为自己打仗,根本看不起出身微贱的刘牢之,而刘牢之随着自己的功劳越来越大,地位越来越高,他就越来越在乎别人对自己的态度,于是两个人开始离心离德。司马道子的儿子司马元显看出了两人之间的矛盾,于是派出使者对刘牢之一番说服,并许以高官厚禄。刘牢之马上背叛了王恭,投降了司马道子。王恭没有了北府兵,结果兵败被杀。

    此时,长江上游的桓玄率军叛乱,率领这军队沿长江东进,司马元显派出刘牢之带领北府兵前去迎敌。桓玄这次出兵最忌讳的就是刘牢之和他的北府兵,因此他派刘牢之的舅舅策反了刘牢之。刘牢之第二次反了,背叛了司马元显,投靠了桓玄。但司马元显毕竟代表着朝廷,背叛司马元显就是背叛朝廷,在道义上是说不过去的,所以包括刘牢之的儿子刘敬宣、刘牢之的外甥何无忌、脱颖而出的重要将领刘裕等都统统表示反对。但刘牢之不听,坚决要背叛司马元显,投降桓玄。

    实际上,桓玄更看不起刘牢之。一是刘牢之出身低微,没有政治头脑。二是尤其看不上他先叛王恭,后叛司马元显。桓玄有一个很合乎逻辑的想法,有朝一日别人来拉拢你,给你更好的待遇,你是不是同样会背叛我。后来桓玄真的动手了,他命刘牢之为会稽太守,想把他和军队分开。刘牢之知道后,决定反桓玄。他把将领们召来,说桓玄真的要对自己下手了,我要把他干掉。但是大家不干了,说我们一而再,再而三地背叛,简直就是反复小人,于是大家一哄而散,整个北府兵散伙了。

    刘牢之一生的荣辱都靠这支北府兵,现在他的主要将领们都离他而去,他也走投无路了,最后自尽而亡。一代英豪,由于迷失了方向,最后落得如此悲惨的下场,甚是可惜!

    北府兵虽然散伙了,但并没有退出历史舞台。在北府兵中有一个出色的将领名叫刘裕,正是在他的带领下,北府兵又重聚了起来,并最终占据了统治地位。这个刘裕有一个华贵的出身,他是汉高祖刘邦的弟弟刘交的二十一世孙,他们家世代居住在彭城,后来在衣冠南渡中来到了京口定居。当然到刘裕的时候,这个家族已经一点都不显赫了,就是一个普通的地主。刘裕年轻的时候轻狡无行,俨然就是一个街头混混,所以上层人士都不跟他好。

    刘裕的出人头地来自于东晋末年的孙恩叛乱。刘裕知道孙恩叛乱后,立刻投身北府兵,由于刘裕作战勇敢,很快就成为了北府兵的重要将领。而孙恩本人就是被刘裕打败的,被刘裕打得走投无路,后来投海自尽。而且在打孙恩的过程中,刘裕的军队从不烧伤抢掠,对百姓秋毫无犯,治军相当严明。

    后来,当桓玄叛乱时,刘裕跟着刘牢之投靠了桓玄,背叛了司马元显,但当时刘裕是反对投靠桓玄的。而当刘牢之背叛桓玄的时候,刘裕和其他将领们分散了,他和刘牢之的外甥何无忌来到了京口。桓玄想要自己做皇帝,于是他就派人来征求刘裕的意见。刘裕回答说晋室已经很衰微了,而您有这么有威望,众望所归,禅代之事又有何不可呢。

    刘裕一方面欲擒故纵,迷惑桓玄,另一方面,集结力量,他派人联络了二十七位北府兵的将领和自己的好朋友,来共谋起事。这些人里第一股势力是刘牢之的嫡系,包括刘敬宣、何无忌等人;第二股势力是刘毅兄弟,刘毅也是北府兵的重要将领,地位和刘裕不相上下;第三股是檀氏父子,同样是北府兵的重要将领。此外还有其他一些将领,大家推选刘裕为盟主。所以当桓玄一旦废黜皇帝,自己称帝的时候,刘裕就带领着盟友共同起事。经过两三个月的打击,击败了桓玄,并将其诛杀。把被桓玄挟持的晋安帝迎回到健康,重建晋祚,这就是所谓的再造晋室。

    晋安帝非常感激刘裕,给了他极高的荣誉,称他为“尚父”,让他总督内外军事。但刘裕前进的脚步并没有停止。当时经过几番动乱,世家大族都已经纷纷衰落了,像王、谢、桓、庾这样的家族都退出了历史舞台,东晋皇室就更不用说了,早已名存实亡,如果没有刘裕在江南支撑,东晋政府早已无法维系。再则,在桓玄被消灭之后,之前建立的同盟瓦解,其中有些人愿意跟着刘裕,包括刘敬宣、何无忌、檀氏父子等,但也有一些人选择跟刘裕作对,如刘毅兄弟,刘裕就亲自率兵讨伐刘毅,将其势力消灭。因此要把北府兵重新凝聚起来,形成一支军队,没有刘裕还真不行。此外,当时江南的动荡还在继续,处处都需要用兵。孙恩跳海自尽后,卢循继续作乱,且持续了十来年之久。还有其他一些割据势力和北方势力勾结,所以江南并不稳定,需要刘裕来维护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