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你不了解的两晋南北朝 » 第十二章 王敦之乱

第十二章 王敦之乱

    晋元帝司马睿在建立东晋的过程中,王导、王敦兄弟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因而在东晋建立之后,王导、王敦控制了朝政与军政大权,朝野遍布王氏子弟,琅琊王氏一时风头无量,与司马氏共掌天下,即当时所谓的“王与马,共天下”。

    听到这种民谣,司马睿心里肯定是不舒服的。凡是做了皇帝之后,人的心态就变了,他希望提升自己君主的权威,削弱琅琊王氏的影响力,所以在之后的时间里,司马睿开始培植自己的亲信。主要有两个,一个叫刘隗,一个叫刁协,司马睿希望通过他们来制衡王氏家族。同时,司马睿忌惮掌握军事大权的王敦,因此疏远了曾经极力扶持自己的王导。王导是君子,心里尽管不痛快,但是表现出来依然很豁达,表示充分理解。另一方面,王敦仗着自己权势滔天,渐渐开始擅权,如自行选置属下州郡官员,自行加任割据险处的何钦为将军,更意图安插亲信任州刺史。这些事都让司马睿感到厌恶,而王敦也对司马睿的反抗行为大为不快,不满之情溢于言表,君臣之间的嫌隙越来越大。

    同时,受司马睿重用的刘隗也不希望王氏家族日益坐大,于是他提议以宗室司马承任湘州刺史,出镇湘州。王敦写信劝刘隗与他修好,刘隗拒绝了他。公元321年,司马睿任命尚书戴若思为征西将军,都督司、兖、豫、并、冀、雍六州诸军事,司州刺史,镇合肥,丹阳尹刘隗为镇北将军、都督青、徐、幽、平四州诸军事,青州刺史,镇泗口。两地驻军皆以讨胡为名义,实际上是为防御王敦作的布置。这些举动都令王敦十分愤怒。

    公元321年,祖逖因受司马睿猜忌,致使北伐大业成为泡影,从而郁闷而死。王敦最忌惮的人就是祖逖,因为祖逖有军队。祖逖一死,不到半年,公元322年正月,王敦以诛乱党刘隗为名,在武昌起兵。司马睿对王敦的行为十分愤怒,他表示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同时态度非常强硬,表示自己要亲率六军讨伐王敦。

    可惜的是,司马睿手上并没有太多军队,而南北方的士族又大多处于观望状态,所以王敦长驱直入,直接就打到了建康。建康的守将投降了。这个时候司马睿的亲信刘隗和刁协来到司马睿身边,表示要坚决捍卫皇上。不过司马睿在这个时候表现出了极大的定力,他不采纳他们的建议,因为这两位还要求处死在建康的所有王氏家族,但司马睿不同意,反而接见王导,安抚王导。这可以说是司马睿的一种气度,当然也可能是司马睿在给自己留后路。

    当司马睿看到刘隗和刁协兵败而回的时候,他拉着两人的手,泪流满面。虽然他们表示要坚决捍卫皇上,但司马睿知道他们是捍卫不了的,极力劝他们逃跑,还派军队护送他们。后来刘隗投奔了石勒,刁协在逃的时候被杀。

    王导对于王敦的起兵持默认态度,但他对王敦权力的膨胀则持反对态度。因为王导有一个政策——镇之以静,群情自安。而要达到上述效果,那就需要利益分配均衡。在东晋的政治格局中,司马家族既是一方的利益,同时也是各方利益的协调器,当这个协调器想要扩大自身的权势成为控制器的时候,就会损害其他各方的利益了。所以人们对王敦起兵持观望态度,对王导的被疏远持同情态度,就是这种情绪的表现。另一方面,如果某一家族的势力过大,同样也会破坏这种平衡。要知道东晋皇室的势力,山东琅琊王氏的势力,以及南北其他各士族的势力都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无论是哪一方势力过大,它一定会损害其他各方的利益。所以王敦一旦无限制地扩大,最后必然会损害琅琊王氏及他本人的权势。

    痛定思痛的司马睿应该也看到了这种关系,所以他传信给已经进入建康的王敦。信上写道,你王敦已经够风光的了,我认栽了,如果你见好就收,就此息兵,那么各方的利益还能得到维系,如其不然,我大不了回我的琅琊去,退位让贤,我看你王敦怎么收拾这个残局。

    从当时的形势来看,要维护各方的利益,这个协调器还真就只能由司马氏来承担。因为司马氏是从西晋迁过来的,代表着正统,代表着天命,是当时的民心所向。除了司马氏,没有任何一个士族可以让各方势力服从。但王敦对这种政治格局显然认识不足,他觉得自己功劳很大,就想扩大自己的权力,结果军事上是胜利了,但政治上是一塌糊涂。不久王敦回到武昌,遥控朝政。

    当然,在这场动乱中,感觉最羞辱、最丢面子的肯定是司马睿,所以就在王敦起兵后不久司马睿就忧愤而死,其子司马绍继位,是为晋明帝。这位晋明帝从小就非常聪明,有一次他坐在他父亲司马睿的膝盖上。这时有客人从长安来,司马睿就问了他儿子一个问题,你说说看长安近还是太阳近。司马绍马上回答说,长安近,因为只听说过有人从长安来,从没听说过哪个人从太阳来。过了几天,司马睿大宴群臣,在宴会上他又问了司马绍同一个问题。结果司马绍这次回答变了,他说太阳近,因为我一抬头就能看到太阳,但看不到长安。

    司马绍刚继位时,处境和司马睿并无太大的区别,也是被王敦限制。公元324年,王敦身患重病,晋明帝乘机下诏讨伐王敦。王敦起兵与晋明帝对抗,命王含为统帅,率军进攻建康。王含军至建康,被中军司马曹浑等军击败。王敦闻知败讯,随即病死。明帝尽诛王敦一党,王敦之乱宣告结束。

    王敦之乱结束后,琅琊王氏的势力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了,但并未因此而衰败。在朝中,明帝仍以王导居中辅政,并由司徒进位为太保,王氏子弟王舒、王彬等仍居显职。王氏专制朝政的局面在东晋维持了20余年之久,直至庾氏兴起后,王氏在政治上方退居庾氏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