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朕只想求活 » 第五章 财政严重失衡,厂公是一把好刀

第五章 财政严重失衡,厂公是一把好刀

    朱由检仅仅只是简单的算了一下维持九边军镇八十万常备军的日常薪饷开销,就觉得自己穷到了骨子里。

    还不算之前许多年的欠饷,怕是数亿两银子也不够补的。

    别说补上之前的欠饷了,即使从现在开始,朱由检也无法满足九变军镇士卒薪饷的正常发放。

    现在朝廷的税收才三百多万两,意味着朱由检要想办法每年额外再弄到两千万两银子才能满足军费的开支。

    全饷暂时是实现不了了。

    但是要收拢九边士卒的军心,稳固自己的权威和根基,至少也需要发放半饷吧。

    这也需要每年开支一千万两的军费。

    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啊!

    想要提高税收是有办法的,那就是让占据天下大多数田地的士大夫、藩王、勋爵们一起交税。

    但是这无疑是从他们身上割肉。

    在朱由检没有建立足够的压倒性的根基和实力之前,那就碰不得。

    围剿陕甘地区的匪寇只是压制流寇爆发的第一步。

    剩下的就是还要削弱甚至瓦解流寇爆发的基础。

    即使现在已有的十数万匪寇也不是全都是野心家,相信其中大多数都只是被裹挟或者被逼无奈活不下去了才从匪的。

    只要让这些地区的穷苦百姓们都能在这大灾之年有一口饭吃,还能活下去,即使大旱连绵也能看到希望。

    再加上军队的威慑,那么这些淳朴的百姓们就不太可能冒着砍头的风险造反了。

    前面第一步剿灭匪寇只需要有银子以及少数粮食就能解决。

    而要瓦解流寇爆发的基础,那就不仅仅是钱财的事了。

    钱财也需要,但是更重要的还是要有粮食。

    而且还是得需要大量的粮食。

    大旱不仅仅只是光临陕甘地区,还有山西、河南等地。

    这些地方的人口加起来至少得有两千万之多,受灾的人数估计得接近半数,也有近一千万。

    其中穷困到极点,吃了上顿没下顿的人,估计也得有两三百万吧。

    即使勉强让这些人吃个小半饱,维持他们能够活下去,每人每天也需要至少一斤粮食。

    一年下来每个人就需要三石粮食。

    所以,朱由检想要让受灾地区的百姓们安静下来,每年至少要准备上千万石的粮食。

    换成银两,这至少也需要上千万两银子了。

    而且受灾地区本就缺少粮食,向当地大地主买粮,价格会更高,还不一定能买到足够的粮食。

    要剿灭陕甘地区的十数万匪寇,就需要调动西北四镇的军队。

    要调动这些军队就得给这些士卒发薪饷。

    西北四镇二十万的军队,按照半饷发放,每月就需要二十多万两银子。

    为了进一步稳固军心,提升士卒的斗志,朝廷欠了他们这么多饷还不得展示一下诚意?

    所以至少还得以半饷的标准再补发他们半年的薪饷。

    这就得一百二十多万两银子了。

    所以,要剿灭陕甘地区的十数万匪寇,光是启动资金就得准备一百五十万两银子。

    后续每月还得准备二十多万两的银子。

    但是,事情远远没有这么简单。

    欠饷的不仅仅只是西北四镇士卒,还有辽东、宣府、大同、蓟镇、山西等军镇同样欠饷。

    朝廷发饷只给西北四镇发,那么其他军镇也必然不服。

    轻则军心涣散,重则兵变闹饷。

    不患寡而患不均。

    所以,朱由检想要剿灭陕甘地区的匪寇,至少要准备六百万两银子的启动资金。

    后续每月还需要持续给大明九边军镇准备一百万两银子的军饷。

    另外,为了安抚这些地区受灾最严重的饥民,每月至少得准备一百万石粮食。

    为了抵御天灾和流寇这两座大山,朱由检就需要准备六百万两银子以及一百万石粮食的启动资金,后续每年的开支还需要一千多万两银子以及一千多万石粮食。

    至于对付建奴,还有两年时间,这不是燃眉之急。

    光是解决天灾流寇这两个燃眉之急就已经压的朱由检喘不过气来了,建奴之事暂时先缓缓。

    “粮食,银子。”

    “粮食,银子。”

    “一千万啊,一千万。”

    “一千万啊,一千万。”

    ……

    朱由检犹如陷入疯魔一般,无力的坐在御书房龙椅上,嘴里不断的反复的念叨着这几句话。

    看得一边的王承恩既担忧又害怕。

    皇爷今天的行为状态实在是有些吓人。

    另一边,周皇后从御书房离开回去后,魏忠贤也很快得到了新的消息。

    得知原来新帝疯了只是一场误会,顿时感到一阵怅然若失。

    心中本来有些兴奋的火焰顿时被浇灭。

    魏忠贤定了定神,郑重的收拾了一番后,决定按照之前的计划,前去拜见新帝试探新帝的态度。

    “咱家是谁?咱家是九千岁!”

    “在宫里,咱家的子子孙孙不知凡几,亲信眼线遍布。”

    “在朝堂,咱家还有这么多身居高位的忠实走狗。”

    “在民间,给咱家建立的生祠万千,咱家的名声比皇帝还管用。”

    “咱家还是东厂提督,手下还有万千儿郎,锦衣卫也都只能仰我鼻息。”

    “咱家是魏忠贤,是大明擎天柱,是皇帝之下万万人之上的存在。”

    “咱家实际掌握的权势比皇帝还大,咱家跺一跺脚大明都要抖三抖!”

    ……

    魏忠贤一边赶往御书房,一边在心里给自己打气。

    一路上昂杨阔首,不久之后便来到了御书房大殿之外。

    “启禀陛下,奴婢魏忠贤拜见陛下!”

    来到御书房外,魏忠贤干脆直接的跪拜在地,高呼求见朱由检。

    御书房内龙椅上正在疯狂思索如何搞钱的朱由检被殿外传来的声音打断。

    “魏忠贤?”

    朱由检微怔,脑海中不由浮现出关于魏忠贤的一些信息。

    朱由检穿越而来还不到一天,全部的精神都在思考与自己命运相关的大事。

    至于其他的,暂时还没时间去关注。

    在朱由检了解到的信息中,对魏忠贤印象最深的便是他九千岁的称呼。

    太监称九千岁,直接插手朝堂,以一己之力硬生生的击溃了东林党这个明朝最大的党派。

    还是天启的钱袋子,每年给天启皇帝搜刮来数十万两银子的钱财。

    是天启皇帝控制朝堂的重要工具人。

    在宫里更是亲信遍布。

    原本历史上,崇祯即位后因为顾忌魏忠贤的权势,而隐忍不发,甚至还给予笼络优待。

    直至崇祯登基几个月后才对魏忠贤痛下杀手。

    崇祯处理魏忠贤的方式有错么?

    后世对此事的评价基本都认为崇祯皇帝不应该清除魏忠贤。

    因为魏忠贤倒了后,崇祯皇帝就少了一笔每年数十万两银子的内帑收入。

    同时,东厂和锦衣卫威势大减,朝堂上东林党再次回归,众正盈朝。

    崇祯皇帝只能被朝堂蒙蔽,被人任意摆弄。

    如果魏忠贤还在,崇祯皇帝的处境会好很多。

    所以后世基本上都认为崇祯皇帝清除掉魏忠贤是错误的。

    但是现在的朱由检却不这么认为。

    崇祯皇帝登基的时候才多大?十六岁。

    心智尚未成熟,缺乏见识与手腕,魏忠贤也不是他的心腹。

    任由这么一个没有信任基础的人在宫内、朝堂掌握这么大的权势,崇祯皇帝睡得着觉么?

    说不定哪天自己就落水了。

    所以魏忠贤的存在给崇祯带来了恐惧和阴影,不除不心安。

    所以,朱由检认为崇祯皇帝清除魏忠贤是正确的。

    但是朱由检不认为裁撤厂卫的自断手脚的行为,以及清除阉党后让朝堂中东林党一家独大的行为。

    魏忠贤可以除掉,但是魏忠贤掌握的朝堂的阉党力量以及厂卫威势都应该保持下去。

    现在换成了穿越而来的朱由检面对此事。

    龙椅上的朱由检也在静静的思考,自己又应该如何处理魏忠贤。

    是现在直接埋了?还是学原来的崇祯皇帝过段时间再埋掉?

    还是能够收服他为朕所用?

    魏忠贤是什么人?是宫里的太监。

    宫里太监是什么人?是皇帝的家奴。

    太监生存的根基是什么?是皇权,是当今皇帝。

    所以,魏忠贤拥有的权势是什么?是皇帝分给他的一部分皇权,是当今皇帝对他的信任度。

    厂卫是谁的?是当今皇帝的。

    朝堂中的阉党是什么?是士大夫,是一群为了与东林党争权夺利而聚集在一起的自私自利之人。

    阉党依附魏忠贤的基础是什么?是天启皇帝对于魏忠贤的信任而分润给魏忠贤的一部分皇权。

    阉党可以借此在朝堂争斗中获得皇帝的支持,从而争夺到更多更高的权位。

    然后再利用所获得的权位为自己谋取私利。

    所以,魏忠贤是什么?

    只是一个皇帝用来承载一部分皇权控制朝堂的工具。

    所以,魏忠贤现在所拥有的一切权势,在皇帝面前不堪一击。

    没了皇帝的信任,朝堂中的阉党在魏忠贤身上就无利可图,自然也不会为魏忠贤所用。

    至于厂卫,作为皇帝的家奴,只需要皇帝一句话就能对他们生杀予夺,给他们换个领头的。

    魏忠贤会狗急跳墙么?

    历史已经证明,他不敢。

    说到底,魏忠贤也就是一个普通人,借助皇帝的信任,一朝翻身,狗仗皇势。

    魏忠贤还有什么价值?

    他会搂钱啊,对待官员士大夫心狠手辣,他可以为皇帝背黑锅,可以作为皇帝手中从士大夫身上割肉的利刃。

    想到钱,朱由检坐在龙椅上不由的咧嘴。

    “朕缺钱,可以放厂卫啊!”

    “只要暂时不动士大夫赖以生存的根本,只打击个别,就不会引起他们的警惕与集体反弹。”

    有搞钱的办法了,朱由检双目在放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