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挑灯记 » 第6章 玄奘点灯

第6章 玄奘点灯

    二十大板打完,狄二牛已经是趴在地上奄奄一息。

    从小十指不沾阳春水,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他,又如何能扛得住这二十大板?

    此时他的屁股已经被打的血肉模糊,痛的他脸色煞白如纸,额头上冒起豆大汗珠。

    杨虎常得意的冷笑道。

    “看你还敢不敢在本官面前抖机灵,现在给你个机会招供,不然还有酷刑等着你。”

    “大人,他晕过去了。”

    负责打板子的狱卒,蹲下去查看,发现狄二牛已经晕了过去。

    杨虎常没好气道。

    “没用的东西,才挨二十大板就晕了,先丢他进大牢,本官现在爽了,改天心情不好的时候,再慢慢来收拾他。”

    “是,大人。”

    两个狱卒恭敬应声,一左一右的提着狄二牛丢回到牢房里。

    “哈哈哈……”

    杨虎常伸手摸了摸嘴上那撇八字胡,高兴的哈哈大笑离去。

    狄二牛就这样趴在大牢里,陷入了昏迷之中……

    唐,都城长安,归元寺。

    正当狄二牛还在并州文水县,衙门大牢里受苦受难时。

    此寺罗汉堂里,这时一位高僧,正盘坐在十八金身罗汉像前,闭目诵经。

    聆听他的诵经,能让人释然心安,仿佛瞬间置身于佛法的海洋中,久久无法自拔。

    而他不是别人,正是大唐著名的高僧玄奘法师。

    贞观三年(公元629年),玄奘受唐王之命西行取经,这一走就是整整十多年。

    直到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也就是今年,他才终于西行取经归来。

    如今回到长安后,他还未得唐王召见,暂时住锡归元寺。

    “呼呼呼……”

    就在玄奘闭目诵经,聚精会神时,罗汉堂外突然刮起呼呼风声。

    随着风声凛冽踏然而入,罗汉堂内烛火飘摇,灯光闪烁,忽明忽暗间,煞是有着某种不祥的预兆一般。

    玄奘身体一顿,诵经戛然而止。

    当他睁开双眼的刹那间,一股妖风吹来,将十八罗汉像前,那十八盏油灯尽数吹灭。

    “道家灯灭祸将至,佛家灯灭灾将行。”

    “这……不是好兆头啊!”

    盘坐在漆黑的罗汉堂内,玄奘沉吟许久,才终是喃喃自语出声。

    这种不祥的预兆,已经让他开始重视了起来。

    接着他站起身来,取来火折子,竟是出人预料的直接走到了第十八位罗汉,伏虎罗汉像前,开始点灯。

    佛家点灯,讲究遵序而为,大义就是,不能乱了秩序。

    像现在十八罗汉像皆灯灭,换做任何一位僧人过来碰上,都会先从第一位罗汉,坐鹿罗汉像前点起。

    但玄奘却是反其道而行,开始倒点灯。

    这……令人感到无比费解。

    玄奘并不理会这些教条,就这样倒着点灯,依次从伏虎罗汉像,降龙罗汉像等诸位罗汉像面前经过。

    前面十七盏灯,他都点的十分顺畅,火折子一点即着。

    但当他来到第一罗汉,坐鹿罗汉像前,拿出火折子点灯时,不管他怎么点,坐鹿罗汉面前这盏油灯,都根本点不着。

    玄奘动作一顿,立即冲着门外喊道。

    “来人。”

    “玄奘法师,请问有何吩咐?”

    一个小沙弥迅速从殿外步入罗汉堂内,恭敬的行礼询问。

    玄奘沉着道。

    “去一趟皇宫,我要连夜晋见皇上。”

    “法师,此时亥时都已过,恐怕皇上早已入眠,不好讨扰啊!”

    “去,秉承皇上,我有要事相商。”

    “是,法师。”

    小沙弥见玄奘坚持,他没有办法,只能应下火速赶往皇宫。

    皇宫御书房。

    此时唐王李世民,正瘫坐在御书桌后,眉头紧锁毫无睡意。

    他面前摆放着一本奏折。

    此奏折正是早上,杨虎常派人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送入长安的立尸奇案折子。

    李世民刚都准备睡觉,但突然接到大理寺丞董雄,火急火燎送来了此折子。

    这不,看完这折子以后,他是既感奇异,又倍感焦虑,想睡都根本再无法入睡。

    董雄站在御书桌前,不敢多发一言。

    半晌过后,李世民才开口问道。

    “朝中官员,可有并州人士?”

    “回皇上,臣记得,狄知逊就曾在宫中,担任东宫内直郎一职,他就是并州晋阳人士。”

    “这个狄知逊,你不提也罢,提起他来,朕就心情不愉,朕都不想再看到他。”

    李世民龙脸一沉,当真是想起狄知逊就恼火。

    以前狄知逊在太子东宫,但任此职时,经常惹他生气。

    几年后,他实在是忍不了这人了,就随便找了个理由,打发狄知逊去了阳城,担任一个小小的司兵参军。

    所以直到现在,他是记性好,忘性大,虽是还记得狄知逊这个人,但压根儿不想提起他。

    董雄见皇上如此不愉,他也不敢再提起此人。

    李世民把奏折往桌上一拍。

    “说吧!对此奇案,你有何看法?”

    “皇上,臣……”

    董雄正想回话,突然间一个小太监从御书房外走了进来,向李世民秉报。

    “启秉皇上,玄奘法师派人过来,说是要连夜晋见,有要事相商。”

    “快派大内侍卫去请御弟过来,朕现在正头疼着,他来正好。”

    李世民仿佛看到救星一般,连忙下令。

    小太监立即告退,前去吩咐大内侍卫,赶去归元寺请玄奘。

    董雄眼珠子一转,一脸狡黠道。

    “皇上,此案过于蹊跷,臣以为,不妨就委派狄知逊,做为大理寺代表,前去并州文水查明此案,毕竟他就是并州人士,晋阳离着文水亦不远,他对家乡情况应该很是了解才对。”

    “不急,等朕的御弟过来再说,到时朕先听听他的意见。”

    “是,皇上。”

    董雄恭敬应声,不敢再多言。

    这会儿他心里也在打鼓,此案煞是诡异,可大可小。

    若是大理寺这边处理不好,节外生枝,必然会出大问题。

    李世民心里则跟明镜儿似的,自然不会草率的做出决定。

    而且最重要的是,他潜意识里已经意识到,并州文水发生的这一古怪案件,也绝非表面上看起来那般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