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争春秋 » 第48章 狐狸测冰跨黄河

第48章 狐狸测冰跨黄河

    这天,轩辕大帝吩咐胡巢他们去山上抓来几只狐狸。

    众人都很奇怪,狐狸肉并不好吃,他们现在畜牧和农耕,食物很充足,也不需要吃狐狸肉了。

    轩辕大帝大笑,把这些随从手下调侃一顿,说:“你们就知道吃,我就不一样,我是要用它去检测黄河的冰冻情况。”

    众人都很好奇,于是在胡巢抓来狐狸后,大家都跟随轩辕大帝来到黄河岸边。

    只见波涛汹涌的河面已经封冻,太阳光照射在冰面上,闪映着五颜六色的光芒,非常好看。

    轩辕大帝却并不沉迷于这美景,他吩咐胡巢将狐狸放在冰面上,这边围上一群人,不让它上岸。只见那狐狸们回头看看人群,有些胆怯地往后退了几步。随即伏下头去几乎贴上冰面。

    良久,那狐狸抬起头来,它们与众人对峙半天,任凭大家怎么吆喝驱赶,就是不敢往河对岸走。

    最终,那狐狸们也看出这人群是不会让它们上岸的,于是往侧面窜去。即使是逃命,它们也始终紧贴着靠岸一侧,绝不往河中心迈半步。

    看它们逃走,胡巢连忙要率人追赶,却被轩辕大帝叫住:“让它们去吧,它们已经做完它们该做的事情了。黄河水还未全冻,我们现在还不能渡过,再过一段时间。”

    众人都好奇轩辕大帝是怎么作出这个判断的?

    轩辕大帝告诉众人,数九寒冬,河水结冰厚达数丈自然可以通行。但是怎样判断河面已经全部封冻了哩?就看狐狸会不会在上面行走。因为狐狸这种动物听觉十分灵敏,它听到冰下没有流水的声音了才敢过去;所以人们想要踏冰过河,就必须等到有狐狸行走的时候。

    (冰始合,车马不敢过,要须狐行,云此物善听,冰下无水乃过。人见狐行,方渡。)

    轩辕大帝对上次追赶仓颉跌进黄河冰窟窿的事情还记忆犹新,他绝对不让自己在同一个问题上栽两次跟头。

    回到聚落后,轩辕大帝便要安排一个人去泰山脚下的大庭氏之墟与炎居约定行军时间。共鼓听后马上请命,他上次听说那里的房屋修建得非常有创意,就动了心想要去学习,这可是一次难得的机会。

    “共鼓,你去后告诉炎居首领,我们在白日最短那天出发渡过黄河!让他的队伍直接去九黎族部落,我们则从南边渡过黄河后一路扫荡过去。到时候再汇合。”

    “大帝,为什么还要等到那一天?”大鸿听说要攻打仓颉,早就迫不及待,听说还要等到冬至那天,他就有些着急起来。

    轩辕大帝道:“我选那天,是因为那几天最冷,黄河河面冻得结实一些。要知道神农氏部落联盟的很多人都没有渡过黄河,他们人又多,冻得不结实的话,反而会害他们。”

    共鼓领命走后,轩辕大帝开始调遣队伍。经过这几年的招贤纳士,他手里已经握有两张王牌,这是其他部落和部落联盟都没有的:

    第一张王牌,就是以歧伯为领导的医疗队。在那个蛮荒的时代,除了神农氏部落会医术,人们生了病就只能等死,而歧伯、俞跗、伯高等人个个都是精通医术之人。有他们在队伍里,士兵有了伤就能马上得到救治,相当于有了护身符。

    第二张王牌,就是以嫘妃为首的后勤队。自从嫘妃嫁到有熊氏部落来那一天起,就一直率领伯余给族人做衣服。后来学会养蚕缫丝织布,因为蚕丝并不多,于是她用麻丝代替蚕丝,做出来的麻布细密结实,比起伯余做的麻布要好很多。她把麻布和兽皮缝制在一起,穿在身上既挡风又舒服,现在整个部落人人都穿上这样的衣服,再也不用担心挨冻了。

    后来胡巢和于则发明出帽子和鞋子,嫘妃又率领他们给部落里的人做帽子和鞋子。有了她们这支后勤队,有熊氏部落从头暖到脚。在隆冬季节里作战,这可是最大的优势之一。

    这些天医疗队和后勤队也在紧锣密鼓地忙碌着,歧伯率领大家准备了好多草药,并用雍父专门送给他们的药杵臼捣碎装好。战场上可不等人,受了伤生了病再去抓药就晚了,更何况北方也不知道有没有这些草药哩!

    嫘妃则带领大家多做鞋帽,一旦有损坏,就可以马上替换,以保证士兵们最好的作战状态。

    时间一晃就到了冬至。

    轩辕大帝在聚落广场上召集队伍,他站在高高的轩辕车上,对大家发表演讲:“这一次我们要跨过黄河,把有熊氏部落的巨龙挂在北岸的每一个聚落里,让北岸的每一寸土地都属于有熊氏部落。”

    他的讲话很明确地表示,这一次他不再是为神农氏部落出头,他有熊氏部落要统一天下而不是与其他部落联盟。这话让子民们都很振奋,他们纷纷举起木棍、石斧等武器,振臂高呼:“跨过黄河,一统天下。”

    随着常先擂响鼓声,队伍离开聚落,浩浩荡荡地向北岸出发了!

    一行人来到黄河岸边,此时天气异常寒冷,河水已经完全冻住。轩辕大军轻而易举地就登上了北岸。

    然而,这次他们可不比上次那样长驱直入。岸边上有仓颉氏部落的士兵驻扎在此,见他们入侵,那些士兵连忙拿起武器奋勇抵抗。

    可他们哪里是轩辕大军的对手,很快就被杀得弃棒逃走。轩辕大帝让歧伯和伯余率领他们的人在后面慢行,他则率领士兵紧追不舍。

    早有仓颉氏部落的人回到聚落报信,轩辕大帝刚追出二十里地,就被仓颉氏部落的大军挡住。这次率兵迎敌的不是仓颉,却是一个二十来岁的小伙子,他手上拿的兵器赫然就是仓颉的武器。

    大鸿一心要找仓颉报仇,于是不等轩辕大帝问话便大喊道:“你为什么拿着仓颉的木叉?快回去把木叉还给他,我要和他再打一架。”

    那年轻人听了这话,悲愤地怒吼道:“你们这些坏蛋,为什么总是要侵袭别人的部落?他已经死了。你有本事就冲我来吧!”

    “你说什么,他死了?”轩辕大帝闻言大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