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典阅司判官 » 第73章 坐论历史

第73章 坐论历史

    朱元璋被忽必烈缠住,耳中听见弓弦响和利箭破空之音,知是铁木真放箭偷袭,可分身乏术,只得暗中叫苦。

    然而过了好一阵,朱元璋却没感到身上中箭,还以为铁木真箭射偏了,心中不觉笑道:老东西到底是老了。

    却听铁木真怒喝道:“小鬼儿,你干什么?你帮朱元璋,便是跟我为敌,你想清楚后果!”

    原来,李正坤实在看不下去,飞身而起,接住铁木真射出的箭支。好悬,箭头离朱元璋腰身只有数寸之距。

    李正坤道:“大汗,我说过,以二对一,胜之不武,何况又添一个清世祖,三个打一个,更加荒唐不堪。再者说了,你们都是开国帝王,虽都曾在马上取天下,不惧杀伐征战,但那是指挥着千军万马,斗智斗勇,哪里能象现在这样跟江湖混混一般,亲自下场厮打。且现如今大家都是阴间孤鬼,落毛凤凰,手下也没有什么军马,有什么话不能好好讲,却偏要拼个你死我活,大失开国之君的风度呢?”

    铁木真觉得说得有道理,喝命忽必烈住手,忽必烈不敢违抗爷爷之令,往后一跳,退了开去。福临见忽必烈退走,也赶紧退开,回到自己坐位。

    朱元璋从容整理好残缺的龙袍,仗剑退回。他虽然以一敌三,也差点就战死“沙场”,但他一点不懊恼、不气馁,更无半点恐惧后怕,举手起足,仍然王气十足,霸气无双。

    李正坤看得有些发呆,心想,我要向明太祖学习,无论在江湖、在战场,还是在官场、在朝堂,都要从容不迫,充满王霸之气。呵呵。

    铁木真叹了一口气,对众鬼道:

    “刚才李正坤这小鬼儿一语提醒了我,我们现如今都丧师失军,再也不是在人间时一言九鼎,跺跺脚便地动山摇的帝王,我们身上的帝王作派和脾气能否改一改?”

    忽必烈和福临不则声,朱元璋大手一挥:

    “你们随便,但朕是改不了的,也不想改。”

    福临道:“就是你这臭脾气,惹恼了两位大汗,才惹下这场不堪的场面,让国师和这个小鬼儿看我们笑话。”

    朱元璋道:“惹恼了大汗又怎样?你以为朕象你一样,胆小投机,趁人之危!只有象你这样的人,才能生下那软骨头的后代,守不住锦绣江山,拱手送与洋人!”

    “你!——”

    福临涨红了脸,却不知说什么。

    铁木真摆摆手:“好了,你们不要争吵了。还是言归正传,这个小鬼儿是我先发现的,你朱元璋要横刀夺去,总得有个理由,你说说看,凭什么?”

    朱元璋笑道:“还用说吗,就凭这小鬼儿刚才从你的箭下救了朕,说明这小鬼儿心是向着朕的。朕跟你们草原大汗不同,朕不仅是铁血征服,还注重王化教导和人心向背,这小子能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说明心存正义和侠义,正是王化教导的结果,当然这小子得跟着朕。”

    “……”铁木真无语。

    忽必烈道:“王化教导也不是你们中原王朝的专利,朕从小便景仰、热爱中原文化,在习练弓马的同时,也如饥似渴地学习中原文化。还未入主中原时,朕就按中原政权性质建立王府军政。朕也追求王化和人心。”

    福临道:“大汗所言在理,朕入关之时,也是按照中原文化特点建立政权。”

    朱元璋呵呵一笑:“你们学的都是皮毛,正所谓画虎画皮难画骨,所以后来都一败涂地,王祚不长。”

    忽必烈和福临几乎异口同声说道:“你的大明王朝也没长到哪儿去。”

    朱元璋脸色一红,怒道:“大明失朝跟你们不一样,主要是天公发难,洪涝干旱、瘟疫虫灾,导致内患丛生,方才被福临小儿所趁,实乃天意,非人力可为。”

    忽必烈和福临笑道:“就你是天意,我们都是活该,你亏不亏心啊。”

    铁木真道:“我们都是前辈古人,李正坤是现代鬼儿,听听他的说法。小鬼儿,你说一说。”

    李正坤道:“你们四位都是开国之君,我不过是一个无名小鬼儿,岂敢妄言。”

    朱元璋道:“说吧,朕赦你无罪。”

    福临和忽必烈同声道:“你要敢乱说,朕可不赦。”

    铁木真没有说话。

    李正坤笑道:“刚才成吉思汗说了,如今你们已不再是一言九鼎的皇帝。在阴冥,只有阴天子才位居九五,一言九鼎,而你们不过就是普通鬼魂,别说当今阴天子,就是坐在这大帐中的国师爷,也比你们四位身份地位尊贵得多。你说是不是,国师爷?”

    季寻子吃了一惊,骂道:“该死的小鬼儿,说你就说你,扯我干什么。我是当朝国师,身份尊贵不假,但面对四位开国帝王,我也不会摆什么国师的架子。你休想将祸水引向我。”

    铁木真道:“国师所言在理。小鬼儿,你不要东拉西扯,就请直言,我们这几个朝代在后人眼中到底如何?”

    李正坤道:“好吧,大汗让说,我也不敢不说,若有逆耳之言,还请四位皇上海涵。要说蒙、元、明、清四朝,在历史上都是了不起的一统王朝,后世之人谈起,皆充满惊叹敬佩之情。成吉思汗开疆拓土,硬生生将欧亚大陆连成一片,置于自己的治下,国土面积之广,对后世影响之大,至今无超越,除开恐惧和景仰,世人没有别的看法。”

    铁木真脸上带上灿烂的笑容,得意之情溢于言表:

    “哈哈哈,要是上天再给我二十年,我就能将全世界纳入蒙古版图。”

    李正坤道:“但是上天不会给你这样的机会,纵使大汗纵横欧亚大陆,无人能挡,但大汗逃脱不了老、病的铁律,最终不得不停止飞翔的翅膀、急进的铁蹄。大汗仍然无法世界,因为天地间存在着轮回大道。”

    铁木真原本光鲜的脸一下变得黯淡:该死的轮回!

    “说得好!”季寻子忽叫道。

    李正坤对季寻子道:“你叫什么好?既然天地间存在轮回大道,你为何不进轮回?阴天子为何不进轮回?”

    季寻子不说话,似乎李正坤这个问题很幼稚,不屑于回答。

    李正坤看向四位皇帝,他认为自己提出的问题,也应是他们心中的疑惑,或者说是愤怒,可出乎意料,四位皇帝犹如未闻,仍然安之若素的坐着。

    “神马状况,你们都认为阴天子不入轮回,是合理的?”李正坤叫道。

    铁木真云淡风轻地道:“阴天子占据此位,就象抢到一个宝贝,便是属于他的东西。你可以不承认,除非你能抢过来,那宝贝便属于你。”

    铁木真说出这话可以理解,因为在他的心中只有征服和掠夺,忽必烈是铁木真孙子,不会反对爷爷,福临刚才跟他们祖孙俩是一个阵营,估计也不会对铁木真发难,李正坤便问朱元璋:

    “明太祖陛下也是这种看法?”

    朱元璋也满脸轻松:“大汗所言不差,只是能不能抢,抢不抢得到,需看情形时势、己方力量和谋划运作,还得看天意如何。能抢到,便是天命所归,抢不到,就是大逆不道。”

    李正坤豁然开朗:原来,在开国皇帝的心中,没什么该与不该,只有可为不可为。这才是世间的真相,历史的实质!既如此,这个问题没什么可说的,老子要是有实力,老子也可以推翻阴天子,坐上阴冥九五尊位,决定什么鬼可以不入轮回。哈哈,大道至简,只是以前总被各种束缚蒙住双眼、捆住手脚,没明白过来而已。而那些各种束缚,不过就是这些开国皇帝编出来哄鬼的!

    李正坤突然觉得醍醐灌顶,感到一束智慧之光照亮自己:阴天子之位不过也是抢来的,他要是善待我便罢,要是非得为难我,不将我母亲和席青忭放出来,老子便寻机反他娘的,又能怎的!

    想到这里,一直以来压在李正坤心中的巨石陡然无踪,浑身轻松起来,看国师季寻子也没那么讨厌了,甚至还有几分可爱,要不是这老鬼抓自己,又将自己带到万方山,自己还沉坠于思想的迷宫、鬼生的黑暗,饱受痛苦,出头无日。呵呵。

    朱元璋见他只顾发呆,催道:

    “你想什么呢?快说说后人怎样看待朕创立的大明?”

    李正坤回过神来:“别急,按历史顺序一个一个来。忽必烈大汗创立的大元,承成吉思汗的余威余烈,灭掉南宋,席卷中原,建立起大一统的强大王朝。后又被同宗承认,为蒙古正宗,可说是成吉思汗第二。大元虽然疆域没有蒙古帝国广大,在对外扩张上也受到阻碍,但大元按中原制度建立国家,致使经济发展,方化发展,不管主观意图如何,在客观上总有贡献,不容抹煞。”

    忽必烈撮了撮嘴,欲言又止。

    李正坤道:“明太祖陛下创建的大明王朝,是中原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全面发展的时期,出现很多杰出人物,展现出许多社会发展的丰硕成果。后世之人提起大明,敬佩之余,还感到非常亲切。大明王朝经管天下实行的许多措施,即便在现在的人世间,也还在借鉴使用,足见历史影响之深远。”

    朱元璋面浮笑容,内心非常高兴。

    对面的福临满脸不屑跟不服:大明王朝真有你这小鬼儿说得这么好,怎亡于朕的大清呢?

    朱元璋看在眼里,从鼻孔里哼了一声:

    “小子,你别不服,朕承认朕的后世子孙有许多不肖之人,但总体来讲,强过你的子孙后代。”

    福临嘴一撇:“你说两个出来听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