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典阅司判官 » 第26章 密情

第26章 密情

    第十阎王殿阎王转轮王薛礼,字仁贵,河东道绛州龙门县人(今山西河津市),唐朝初年名将,深受唐太宗李世民赏识,官至右领卫将军、代州都督,封平阳郡公。薛礼文武全才,除开军功,还著有《周易新注本义》十四卷。

    薛礼早年家贫,地位低微,靠种田为生,后投军随唐太宗李世民征辽东。一次临阵,李世民登高观战,只见一个身穿白袍的年青骑将,手绰长枪,腰悬双弓,在敌阵中几度冲杀,如入无人之境,高丽军队随之溃败。此将便是薛礼。李世民非常欣赏他的胆略勇猛,战后召见,将还只是普通士卒的薛礼超级拔擢为游击将军、云泉府果毅。薛礼也没让李世民失望,在接下来的战斗中屡建奇功。也一路提拔,被授为右领军中郎将。拿下辽东,班师还朝,李世民又命薛礼镇守皇宫玄武门。玄武门是最重要的宫门,交给薛礼镇守,足见李世民对他的信任和喜爱。不仅如此,李世民还当着群臣之面对他说:朕不高兴得到辽东,而是高兴得到你啊!

    唐太宗死后,西部边疆九姓铁勒反,扰乱大唐边境,唐高宗李治命薛礼为副将,跟随大将军郑仁泰前往天山平叛。九姓铁勒带兵十万相抗。为了给唐朝大军一个下马威,九姓铁勒精心挑选几十名善于骑射的精卒,在阵前向唐军挑战。见对方箭法高超,精悍凶猛,唐军一时之间无人敢出应战。薛礼大怒,拍马跃出,连发三箭,射死对方三人,其余骑士见了,惊为天人,立即滚鞍下马,跪地请降。薛礼趁势挥军掩杀,大败九姓铁勒。又追杀败军,擒其主将首领。九姓铁勒从此一蹶不振,再不为大唐边患。这便是民间广为流传的薛仁贵三箭定天山的故事。

    薛礼一生战功显赫,主要功绩在于三败高丽(即今朝鲜半岛)、最终灭亡高丽,大败契丹、擒契丹王阿卜固,平定九姓铁勒,大破突厥。因勇猛善战,居功至伟,即使有什么违犯军国律法之事,皇帝也不予惩罚,足见恩宠之至。

    薛礼死后,被阴天子征辟为第十阎王殿阎王,掌管六道轮回,专司鬼魂核定等级,发往人间各地投生。

    在第十阎王殿大门前的石牌坊上刻有四个大字:富贵寿夭。

    在十殿大门上方悬着黑底金字的大匾,上书:转轮王府。

    李正坤来到第十阎王殿,只见薛王拿着一张大弓,站在石坊后的空地上,离薛王百步远的地方树着一根木桩,上面绑着一个身穿铠甲、满脸惊恐的鬼。

    薛王道:“听说李大人善射,能开硬弓,可以百步穿扬,本王想见识一下。当年本王西征天山,高宗皇帝曾在内殿设宴款待本王,对本王讲:听说古时善射之人能射穿七层铠甲,朕认为有夸大之嫌,你射五层铠甲给朕看看。本王拈弓搭箭,远远一箭射去,洞穿五层铠甲。高宗皇帝大喜,赐给本王一幅紫金甲,本王便穿着那身铠甲,平定天山。”

    李正坤拜毕薛王,恭敬地道:“薛王爷的盖世功绩,早已在人间盛传,以前无数的话本传奇、评书大鼓,后来无数的影视作品、网络小说,都在传诵和书写着王爷的神勇故事,臣下后辈晚学,纵使薄有微枝,又怎敢在薛王爷面前班门弄斧!”

    薛王将弓塞在他手中,指着远处木桩上的鬼道:“李大人休要客套。那鬼犯穿着七层铠甲,你若一箭射穿,本王许你进殿查卷,若射不穿,说明你徒有虚名,本殿大门便不会为你打开。”

    李正坤心道:你老人家到底讲不讲理,你都只能射穿五层铠甲,凭什么要我射穿七层?我如果射不穿七层,倒也罢了,可要是一箭洞穿,你老人家不是打自己的脸么。嘿嘿。既然你老人家不在乎自己脸面,那就别怪我轻狂失礼。

    好个李正坤,曲臂蹲身,将硬弓拉开满月,嗖地一箭射出,只听得那边一声惨叫,绑在木桩上的鬼被利箭从前胸穿至后背。

    薛王大惊失色,呆道:“李大人果然年少了得,竟然射穿十四层铠甲!本王不及也。”

    李正坤不仅射穿鬼犯胸前七层铠甲,而且射穿鬼犯背后七层,使箭簇洞穿鬼犯重甲之身,前后铠甲相加,共有十四层之多,可见李正坤力道之刚猛,的确震古烁今,使见者恐慌。呵呵。

    顺利进入十殿,查阅两百年来所有案卷。

    有一天,孟婆司判官孟婆来请李正坤到衙门赴宴,李正坤带着兄弟禇雄儿欣然前往。

    孟婆生于汉代,住在泰山脚下,幼年即熟读经史,思想深邃仁慈,常劝世人不要杀生,戒荤茹素。孟婆终身不嫁,年八十犹鹤发童颜,不显老态,因只记得自己姓孟,忘却名字,世人皆称之为“孟婆阿奶”。又因住在泰山脚下,亦称其为“泰媪”。

    孟婆死后,被阴天子征辟为孟婆司判官,司掌醧忘台,引忘川河水熬制成孟婆汤,分甘、苦、辛、酸、咸五味,转世鬼魂进入六道轮回之前,都必须饮下孟婆汤,以忘尽前事。

    在此之前,鬼魂转世,大多还带着前世记忆,致使投机弄巧、泄露阴私,或者妄认前眷、扰乱阴阳,弄得秩序失范,阴阳失调。阴天子对此非常恼怒。

    在阴间有一条忘川河,鬼魂饮之便可忘却前生记忆,阴天子遂建造醧忘台,征召孟婆为主司判官,设立孟婆司,引忘川河水熬汤。孟婆亦怜悯鬼魂因不能忘记前事而反复遭受轮回之苦,便广采阳世、阴冥之珍贵药材,精心熬制五味孟婆汤,鬼魂饮下,霎然间便脑子一片纯白,喜怒哀乐尽皆遗去,还复蒙昧宁静之态,清纯上路,进入轮回。

    遇有机灵讨巧之鬼,妄图避饮孟婆汤,孟婆司定有严规,对逃饮之鬼,用钩刀绊住双脚,用尖钩拔舌强灌,或用铜管插喉导灌,总之无一转世之鬼可以逃脱。

    李正坤来到孟婆司,双方分宾主坐下,孟婆笑道:

    “公子倒真是有恒心之鬼,竟然在御街上耗了三年,挨个调阅十座阎王殿的案卷,敢问公子可有什么收获?”

    李正坤道:“孟大人说笑了,要是查到线索,本官就不会来到十殿讨扰了。我只是很奇怪,要说阴司的所有案子,无论大小,最后都得经过十座阎王殿分别审查复核,特别是第十殿,就算有由无常殿、罚恶司绕过前面九殿,直接送来十殿的案子,别的殿查不到,十殿也应能找出蛛丝马迹才对。因此,不瞒孟大人,本官对在十殿找出线索,抱有极大的希望,还请孟大人多多助力,帮助本官才是呀。”

    孟婆道:“公子所言倒也在理,但十座阎王殿并不能办理阴间所有案子,比如井狱的案子,十座阎王殿便无权过问。”

    李正坤吓一大跳:“孟大人知道井狱之事?”

    “呵呵呵,本官得知井狱,也是机缘巧合所致。本官因要熬制孟婆汤,常带属下进山采药,偶然发现京城效外大山深处,建有井狱。井狱非止一处,数量很多,但到底有多少,本官却不得而知。因各殿、司鬼魂最后都得到十殿进入轮回,也都得到本官这里来喝迷魂汤,可本官从未遇到从井狱解来之鬼。由此可见,主管井狱者,必定另有鬼官。”

    李正坤从孟婆的话语之中,猜测她似乎知道些什么,遂离席向孟婆深施一礼:“本官查尽十殿案卷,除为解开阳世生母之迷,也为井狱一事,请孟大人赐告一二,本官不胜感激。”

    孟婆道:“本官只在四百年前,似乎隐约听一殿蒋王说过,井狱乃国师亲掌,其余便丝毫不知。此情极度隐晦,别说一般阴司之官,就是十殿阎王,估计除开蒋王,其余王爷都未见得知情。既然是隐秘之事,其中定然牵涉甚大,本官也只能言尽于此。且本官要提醒李大人,国师深得天子宠爱,休说我等司判之官,就是十殿阎王,都对国师敬重而礼让七八分,希望李大人谨慎行事,勿要惹祸上身。”

    李正坤这才明白孟婆请自己来赴宴的苦心,不仅向自己透露她所知道的情况,而且劝说自己要小心行事,当即跪下磕头,谢孟婆指点之恩。禇雄儿见哥哥跪下,也赶紧离席跟着跪下。

    孟婆将他们一一扶起,笑吟吟地道:“两位公子真正多礼,快快请起,入席饮酒。”

    果然,在十殿查卷数月,查遍两百年来所有案卷,跟前面九殿一样,一无所获。孟婆司属于十殿下属衙门,案卷当然也被一并调阅,同样什么都没有发现。由此可见,孟婆所言不假:井狱所办之案,跟十座阎王殿毫不相涉。

    回到典阅司,李正坤跟两位师爷商量道:“十座阎王殿,九座都设了门槛,为难于我,只有第一阎王殿轻易便得进入,原以为一殿蒋王是看在包王面上,才如此大方,却没想到这正是蒋王机心,蒋王是井狱知情者,却紧紧瞒住,让我耗时数年,沿着御街溜溜到九座阎王殿空转了一趟,实在太过阴险老谋。现如今,我们什么线索都没找到,请问两位先生,接下来该怎么办?”

    包振堂道:“孟大人已将井狱的绝密隐情告诉了老爷,怎是什么线索都没找到呢?依我看来,我们虽在御街上耗了几年,但收获颇丰:一是知道了井狱的幕后之鬼是国师季寻子,二是得知一殿蒋王亦是知情者,弄不好也是参与者。国师平素居于深宫,陪伴天子,轻易不能相见,但要见蒋王就容易得多,此事还得从蒋王身上寻求突破。”